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2章 入司

      梦境中:
    萧琨左手持迸发幽蓝色烈火的智慧剑,右手持森罗刀,面朝笼罩在滚滚黑气中的项弦。
    心灯光芒铺天盖地,自他胸膛处迸发而出,萧琨的身体已残破不堪,手臂、大腿处露出森森白骨,殷红血液淌下,犹如被烈火所灼烧的一具尸骸。
    心灯之光犹如海潮般卷去,项弦身上的魔气被吹散,现出原身,胸膛处插着智慧剑的锋刃,金色的鲜血迸发。
    他的双目恢复神采,一手抓住智慧剑,将它扯出了自己身躯,带出漫天挥洒的鲜血。
    “交给我罢,”项弦低声道,“就让我,用自己的心火……”
    心灯光芒消失,萧琨终于倒下了,在他们的身前,则是堪比山峦的巨大天魔。
    天魔嘶吼着,与入魔的项弦分离,展开双臂,拥抱着天地间的戾气——项弦手持智慧剑,发出怒吼,腾空而起!
    凤凰温柔地展开了双翅,令他的胸膛处喷发出橙红色烈焰,将心脏焚烧殆尽,智慧剑迸发出橙金之光!
    项弦侧身,双手持剑,明王降神,化作一道彗星,击穿了天魔的胸腹!
    萧琨陡然睁开了双眼,剧烈喘息,坐起。
    清晨,大宋驱魔司中满是积雪,乌英纵扫雪的“唰唰”声传到房中。
    “萧大人,”乌英纵见萧琨醒来,说,“老爷等您用早饭好一会儿了。”
    萧琨点了点头,驱魔司中虽只有乌英纵一名管家,缺少仆役,却因其是个大妖怪,凡事用法术,能省去不少力气,是以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入正厅时,项弦正与潮生说话。
    萧琨见项弦坐在左首下方,潮生则坐在右下,两人正闲聊,居中正榻的位置上,食案上备了茶与早餐前的点心。
    “我坐哪儿?”萧琨道。
    项弦示意萧琨坐正中间的位置。
    “这不是你们郭大人的位置?”
    “你是大驱魔师,当然你坐。”
    “郭京不来?”
    “他稍后到,”项弦说,“不用管他。”
    萧琨没有问自己坐了这位置,待会儿郭京怎么办,既然项弦安排,便在正位坐下了。只见案上茶具、食器俱清一色天青淡色汝窑,虽素雅不显奢华,却俱是价值连城之物。昔时在上京,皇室偶得一套汝窑瓷器俱十分爱惜,在此地却如土罐瓦瓶般寻常。
    萧琨入座后,乌英纵上了食盒,项弦与潮生才开始用早饭,萧琨问:“今天有什么活儿?”
    萧琨来到大宋驱魔司后,也不提要离开的话了,他朝那大驱魔师座榻上一坐,居然丝毫不局促,仿佛天生就该是这位置的主官,风度、谈吐也显得相当适应。
    潮生:“我可以逛街吗?”
    萧琨:“让老乌带你去罢。”
    项弦:“先歇几天,一路上累了,我得处理京中杂事。”
    “我来写联罢,”萧琨说,“你说我写。”
    今日就是除夕,王安石有诗曾云“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足见开封过年气象。
    除夕当夜,开封市集统统只开到午时,要为接下来的晚市与焰火大会腾出地方,入夜后将迎来一年中至为繁华的时间,百姓彻夜狂欢,直到天明。元日当天鸡鸣时,千家万户又将前往城外山上开宝寺朝拜。
    “宜春帖上写什么?”饭后,萧琨备好笔墨,准备写联。
    项弦想了想,说:“把酒祝东风,垂杨紫陌共从容。行乐须年少,今年花胜去年红……怎么?”
    “你挺喜欢欧阳修。”
    “唔。”项弦化用了欧阳修的一首《浪淘沙》作宜春帖。其时宋人写联显得相当随意,喜欢什么句就用什么句,也不如何讲究工整对仗,有“乱红飞过秋千去”的,亦有“王谢堂前燕”一类。萧琨细想起来,总觉得《浪淘沙》略显沉重,但身为驱魔师,也不在意吉不吉,便遂了项弦的兴。
    “郭大人来了!郭大人来了!”门口那俩石狮子叫唤道。
    萧琨停笔,只见郭京进了驱魔司,已换过全身金白袍,显然预备着午后前往万岁山,吃过年的筵席了。
    “哟,写宜春帖。”郭京说。
    项弦做了个手势,示意请坐。
    郭京极少来驱魔司,项弦名为副使,实则一司之首,此刻颇有主人招待宾客的风格。
    郭京左右看看,在侧旁坐了。项弦正要喊乌英纵,想起他出了门,便亲自去为郭京备茶。
    郭京看着萧琨写联,也不出声,萧琨甚至不正眼看他。
    “你先说还是我先说?”郭京道,“赶紧的,趁着有半天空当,把事儿交代清楚。”
    说着,郭京又从袖中取出一物,说:“这是陛下赐予驱魔司的宜春帖。”
    项弦点了点头,没有接,郭京笑道:“还在置气呢。”说毕将赵佶钦赐的对联放在了案畔。
    “郭大人先请罢。”项弦站在一旁,没有坐。
    直至此时,他依旧未曾出言介绍萧琨。郭京也不发问,想了想,说:“上回你问我,那名唤‘萧琨’的北传驱魔司使,我大致打听了一番。”
    萧琨看了眼项弦,意思是:你让人查我?
    “先说北传驱魔司。”郭京撩起袍襟,扇了两下,解释道,“大唐天宝年间,驱魔司位于长安,而后大驱魔师李景珑离去,心灯传给陈奉,陈奉将驱魔司迁至洛阳;再传数代后,朱温篡唐,洛阳驱魔司迁往燕地,仍称‘大唐驱魔司’。
    “在那以后呢,石敬瑭将燕地割予辽国,更名为‘大辽驱魔司’,确实是正宗。但就在改换门庭那年,也有驱魔师分家了,他们南下,回往洛阳,重建当初陈奉留下的驱魔司遗址。至本朝太祖建国后,洛阳驱魔司被迁至开封,才成为如今的大宋驱魔司。”
    这一番话虽然复杂混乱,却与萧琨所述无异,证实了人间驱魔司的两大传承。
    “大辽驱魔司与萧家渊源较深,”郭京感慨道,“一度被称作护国基石,再数代传下来,至如今驱魔司使,也即你所言的‘萧琨’身上。”
    “我知道了。”项弦截断了郭京的话头,免得稍后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介绍道:“郭大人,这位兄弟,就是萧琨。”
    郭京早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而项弦也已调查过萧琨的背景,用意只是为了诱郭京说出今天一通话,实则另有目的。
    “啊,”郭京倒是很有礼貌,说,“久仰了,萧正使。”
    “久仰,郭大人。”萧琨也终于正眼看了郭京,朝他抱拳,这才算正式见面。
    “你俩这么要好了?”郭京开始察觉不对了,眯起眼打量项弦。
    “这一路上,我们一同经历了许多事。”项弦说。
    郭京捋须不语,项弦坦然道:“既在郭大人处得到求证,在下不妨冒昧,提要求了。”
    萧琨本以为今日项弦所言,会是关于善于红与心灯,以及一路上的经历,却没想到话题一启,全围绕着自己。
    “听来听去,我总觉得话里话外,无非北传更像正统,”项弦道,“如今大驱魔师一职,是不是应由萧兄弟来领任?”
    萧琨:“!!!”
    萧琨要开口,项弦却示意他不要说话。
    郭京明白到项弦之意,表露出了震惊,但只是在短短一刻,他便恢复了镇定,神情复杂地看着项弦。
    “或者说,”项弦道,“南传北传,无论谁是正统,面对两年后天魔即将降临,都不重要了,关键是在于南北驱魔司能再次合一,消弭隐祸。郭大人,是也不是?”
    郭京避而不言:“你们找到心灯了?”
    “年后就去,”项弦说,“已有眉目。”
    项弦认为心灯的线索,说不说都不重要,因为郭京根本不可能离开开封,千里迢迢前往高昌去搜寻。
    “唔。”郭京答了一声,捋须,不置可否。
    萧琨写完了对联,看着未干的墨迹。
    项弦又道:“犹记当年我携先师遗信,上京来投奔郭大人时,您曾说过……”
    郭京已恢复一贯神情,答道:“我也记得,项弦,当年我告诉你,你还年轻,需要历练,且先予你主簿之位,一年后升你为副使。待得条件合适,我自当朝官家禀启,保荐你为正使,统领天下驱魔师。到得那时,我只管金石局,不再过问司中之事。”
    “既是如此,”项弦认真地说,“我认为萧兄,方是担当本司正使的最好人选,希望借此任命,能令南北驱魔司再次归一,以面对接下来的重重考验。”
    郭京与萧琨对视。
    萧琨终于明白,项弦再三坚持回开封,乃是要在郭京面前极力推荐自己,或者说朝郭京宣布这个决定——既然不管事,就必须腾出位置,给管事的人。
    郭京是否愿意,反而无足轻重,因为项弦随时可以撒手,毕竟数年里此间所有麻烦,都是他在处理。
    按理说天底下任何官署,都没有离了谁就运转不下去的道理,唯独驱魔司不是。
    天下各地的分部,都是看在昔日沈括与如今项弦的分上,才给郭京几分薄面。
    “我与萧大人今日方初识,”郭京不愧混迹官场多年,很快恢复谈笑风生,“一见之下,亦觉乃是人中龙凤,能与副使称兄道弟之人,想必技艺高强。”
    “过奖,不敢当。”萧琨答道,“既然查过我的底细,郭大人一定对我知根知底了。”
    郭京避而不答,又轻飘飘地卖了项弦一个人情,说:“知根知底谈不上,只能说有所听闻,但既是项弦所担保引荐之人,我自然全无保留地相信。只是驱魔司执掌之位,并非说换就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