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解缙之疑,太平十策
第567章 解缙之疑,太平十策
离开衙门正堂。
陆云逸回到了自己的衙房,
看着桌面上渐渐增多的文书,他由衷地发出了一声叹息。
他走近坐了下来,一眼便看到了长桌上放置的一个精致水壶,眼睛一亮。
“云方,锦玉姑娘来过吗?”
冯云方从门口探出脑袋,恭敬回答:
“大人,锦玉姑娘在半个时辰前来过,并且送了几壶饮品。”
陆云逸点了点头,
打开水壶后用力喝了一大口,一股冰凉沁人心脾。
陆云逸只觉得舒爽万分。
不得不说,朱锦玉虽然离异带娃,但照顾起人来还是十分上心。
至少他不论是去都督府还是工部衙门,都会送来“可乐”。
联想到这几日的忙活,
坊已经就位,人员已经足够,马上就要开始生产。
而“可乐”工坊也准备就绪,如今正在铺设场地以及招工。
相信过不了多久,价格实惠、味道极好的可乐就会出现在应天城。
只是,尽管用了便宜的白,
最后的售价可能还是会达到二三十文。
对于寻常百姓来说,价格依然昂贵!
但无妨,如今大明有钱人不少,
只要在权贵中打出名头,可乐不愁销路。
或许在达到一定的销量后,能够尽量压低成品价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已经极好。”
陆云逸安慰了自己一句,
他现在有些期待朱锦玉是锦衣卫了,
只因“可乐”这等事物,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如今大明谁都知道水好,
不仅能救命还能治病,锦衣卫同样知道。
他如此费尽心思地拉低水价格,他不信锦衣卫看不到。
一旦锦衣卫看到,那事情就好办了,
一个公忠体国的名头必然少不了。
况且,还有神宫监在,
万寿制坊中必然有神宫监的眼线,
他做了什么、将要做什么,如同透明,这也正是他想要的。
想到这,陆云逸忽然笑了起来,
抬头看向衙房门口,吩咐道:
“派人去给锦玉姑娘送信,晚上本官邀她一同用饭。”
站在门口的冯云方脸色古怪,轻轻挠了挠头:
“是,大人!”
还不等他离开,陆云逸便又吩咐:
“再派人给宋姑娘与灵韵姑娘买一些消暑之物。
对了让锦玉姑娘多准备一些饮品,明日一并送给她们。”
“是!”
如此操作,让冯云方肃然起敬。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大人周旋在这么多女子中,还如此坦然。
这时,虞衡司的李至刚匆匆走了过来,
身后还跟着一名身穿七品绿色官袍、头顶乌纱帽,
腰束素银革带、脚蹬皂靴的二十余岁年轻人。
此人神情十分倨傲,在整个过道里来回打量。
李至刚走入屋中,朝着陆云逸躬身一拜:
“下官李至刚,见过部堂大人。”
陆云逸在他身上打量片刻,
随着商行修建愈发齐全,
李至刚的神情也愈发正常,肤色也重新回归了红润,好像年轻了几岁。
“不错啊,休息够了,状态就是不一样。”
“还是托陆大人的福,有了混凝土.工事进展大大加快。”
陆云逸笑着点了点头,
转而看向等在门口的那名年轻人,又看向李至刚:
“他是?”
“回禀部堂大人,他是解缙,今日特来赔礼道歉的。”
“解缙?”陆云逸一愣,很快便明白了何事,
“让他进来吧。”
李至刚连忙去将解缙领了进来。
二人神态截然不同,李至刚尽显谦卑,
而解缙则带着一些读书人的倨傲,鼻孔都快朝天了。
“下官解缙,拜见陆部堂。”
解缙的声音中也带着傲气,语速很快。
陆云逸上下打量着他,靠坐在椅背上。
见解缙迟迟不说话,陆云逸也不言语。
气氛陡然间陷入了尴尬,
让一旁的李至刚都略显尴尬,连忙拉了拉解缙,低声喝道:
“大绅兄,拉着个脸给谁看啊,快说啊。”
至此,解缙才不情不愿地提了提袖子,拱了拱手:
“陆大人,今日下官前来,一为赔礼道歉,二为探究学问。”
李至刚脸色微变,叹息一声后,站在一旁默不作声。
陆云逸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解缙脸色已经有些难看,沉声道:
“以茶换酒之事是下官的不对,还请陆大人见谅。”
陆云逸看着解缙这幅倨傲模样,
有些明白为什么沈溍这个老好人都要将他赶出京城了。
换做旁人,还真是受不了他这副模样。
不过陆云逸倒是觉得,
年轻人傲气一点是好事,莫要死气沉沉。
想到这,他忽然愣住了,而后笑了起来,
只因想到了大将军说自己的言语。
解缙见了这笑容,心情愈发不好,
觉得眼前之人并没有重视自己,便硬邦邦地继续开口:
“陆大人为何发笑?饮酒是下官之喜好,并无可耻之处。”
陆云逸脸色一黑,决定收回刚刚的话。
李至刚也觉得丢人万分,低着脑袋,
准备等解缙离开后,再与大人解释一二。
陆云逸沉声开口:
“本官的茶既然已经送出去了,如何处置是你们自己的事。
莫说是换酒,就算是拿去青楼妓馆睡女人,也与本官无关。
好了,下去吧。”
陆云逸的反应出乎了解缙的意料,他有些愕然地愣在那里。
本以为会起一番争执,甚至他在来之前已经打好了腹稿。
如今居然没用上?
不过解缙很快反应过来,连忙开口,沉声道:
“大人,下官心中还有一些疑惑,想请大人解答。”
陆云逸听后一愣,指了指桌上堆积的诸多文书,道:
“解缙,作为督察御史,今日无事吗?”
解缙脸色猛地涨红,身体僵硬。
“大人,下官回京述职,一众公务已经尽数上呈,今日无事。”
“本官还有事。”
此言可谓下了逐客令,
李至刚心里已经万分后悔为什么要带他来这。
但解缙却像是没听懂一般,继续开口:
“大人,下官有一事请教。”
陆云逸有些古怪地看着解缙,倒还是个执拗脾气。
仔细想了想,陆云逸轻轻点头:
“今日逢喜,本官心情不错,说说吧。”
解缙松了口气,眼中闪过几分斗志,顿了顿说道:
“敢问陆大人,是否看过下官所做的《太平十策》?”
陆云逸点了点头:“看过。”
“陆大人觉得如何?”解缙发问。
陆云逸没有回答,而是问道:
“听闻你将此物呈送给了陛下,陛下觉得如何?”
解缙顿时骄傲起来,挺起胸膛,朝着奉天殿所在方向拱了拱手:
“上虽不及行,颇嘉纳之。”
意思是虽然没能来得及施行,但很是赞许并采纳了它们。
陆云逸脸色平静,轻轻点了点头:
“本官亦是如此,退下吧。”
解缙猛地呆愣在原地,像是定住了一般。
一旁的李至刚连忙躬身:
“部堂大人,解缙他就是这般性子,还请您莫要介意。”
说完,李至刚转头看向解缙:
“走啊,大绅兄.”
但李至刚拉了两次,解缙都不为所动,
他眼神呆愣,陷入了沉思。
解缙忽然想明白了一件事,
那日他献上《太平十策》之后,陛下就命他归乡。
如今,同样的景象在此刻重现,
不同的是
陛下那日颇为宽厚,是笑着与他说的,让他感动万分。
但如今的陆云逸脸色平静,
显然没有听进去,依旧让他离开。
虽然是两个时间的两件事,
但其中有异曲同工之妙,解缙心中疑惑有些解开了。
他目光凝实,挣脱开了李至刚,看向陆云逸:
“敢问大人,《太平十策》可有疏漏?”
陆云逸抬起头来,见他这幅模样,知道他懂了自己的意思。
“《太平十策》没有疏漏,若能实现,的确为治国良策。
今日你前来,是想与本官说此事?”
解缙点了点头,虽然得到了夸奖,但心中却充满茫然。
同是二十岁,但有人已经登上二品,有人颠沛流离。
他自问不弱于人,并且有惊世大才,
还有《太平十策》此等治国良方,为何得不到重用?
而眼前之人在他看来,并无坚实根基,也无治国良方,
但官职就是节节攀升,势不可挡。
解缙知道,眼前之人必然有过人之处,
但偏偏,他什么都没看出来,
与寻常的尚书侍郎一般,锋芒内敛,
只是长得比自己俊朗了许多。
一旁的好友李至刚也看出了解缙的茫然,
在一旁想了想,叹了口气,而后躬身一拜:
“大人,解缙是个不服输的性子。
他就是见大人您年纪轻轻位高权重,心中有些向往,特来请教。”
解缙有些脸红,但陆云逸却不在意,
而是拿起水壶,又喝了一大口“可乐”,
而后淡淡地看着解缙,沉声开口:
“说空话谁都会,但想要成事,终究要脚踏实地地去做。”
“还请陆大人赐教。”
“《太平十策》策策皆好,但谁去做呢?”
“朝廷可以派人.”
陆云逸抬手制止,打断了他的话:
“好了,朝廷若是政令一出,天下无敢不从,
也轮不到你来说什么《太平十策》,陛下与太子早就将事办了。”
解缙有些不服气,
“陆大人,朝堂政令,地方无敢不从。”
“你的意思是,你比朝臣、比陛下、太子还要聪明,
你能看到的,旁人看不到?”
陆云逸摇头表示无奈,继续道:
“既然你提出了《太平十策》。
你就要去将此事落实,而不是等着朝廷去做。
若是你张张嘴就能治理天下,还要这么多官吏作甚。”
陆云逸指了指他身旁的李至刚:
“他是虞衡司的郎中,整个应天商行的督造都在他肩上。
若是一声令下,所有人都能如臂使指。
他还去应天商行对面的客栈住什么,在衙门中坐一坐、喝喝茶岂不是快哉?”
李至刚听后面露苦涩,看着解缙说道:
“大绅兄啊,你初入官场,不知其中险恶,
是人都有想法,都有私心,
想要一声令下就让人干活,那是白日做梦。”
解缙愣在当场,心中有些动摇,
不过他还是觉得,问题不是出在这里。
深吸了一口气,解缙看向陆云逸,沉声开口:
“陆大人,井田均田之法难道不好?这分明是为国为民的好事啊。”
陆云逸知道,这是他《太平十策》的第一策。
让户部统计天下丁口和田亩数量。
以二百丁为一里,推行里巷制度,规定民众的受田、还田规则。
重视教育和互助,对土地贫瘠、人多地少的地区,官府组织迁徙民众到江淮闲旷之地。
“是好事,但不现实,更无法实现。”
“为何?”解缙满脸疑惑,继而说道:
“陛下英明神武,打下浩大江山,
如今朝廷钱粮短缺,户部无以为继,
井田均田之法能定天下田亩,
朝廷便能收足够多的税,如此朝廷便有银子了。
下官不明白,朝廷为何不如此施为,还请陆大人指教。”
陆云逸忽然笑了起来,问道:
“当初你也是这么问沈尚书的?”
解缙脸色一僵,如实开口:
“下官问沈尚书讲武之策,并谏言裁撤天下卫所,改军户制为募兵制。”
陆云逸听后一愣,忍不住挠了挠头。
他现在有些怀疑,眼前这解缙是不是用这等愚蠢之言来隐藏聪明才智,降低旁人警惕。
解缙见他这般模样,追问:
“陆大人也觉得此事不妥?”
“钱呢?朝廷哪来的钱?”
“改井田均田之法自然有钱财税收。”解缙张口就来。
陆云逸不想与他说了,摆了摆手:
“那你去改吧,明日本官调你去大宁,找一小县任县丞,
等你将一县田亩尽数登记在册后,再谈后续。”
解缙猛地抬头,脸上露出不可思议,顿时急了:
“大人,您是公报私仇!”
“本官与你有什么仇?
你想做事,本官调你去地方,这不正合了你的愿?”
陆云逸肩膀一耸,双手一摊。
一旁的李至刚同样脸色大变,心中已经后悔到了极致。
他上前一步,连忙开口:
“大人大人.解缙他不知天高地厚,这等差事他如何做得?
去了大宁,以他的榆木脑袋,只有死路一条啊。
还请大人高抬贵手,放他一马。”
陆云逸看了看李至刚,问道:
“他救过你的命吗?几次三番为他开脱求情。”
“不瞒大人,下官上任郎中之时有人刁难小人,是解缙出手相救。
下官是知恩图报之人啊,
不能看他这么一条路走到黑,更不能看他去送死啊。”
李至刚哭丧着脸,
他已经打定主意,以后再也不管这解缙了。
这次可是将他都害惨了!
但奇怪的是,解缙非但不领情,反而对李至刚开口:
“以行兄,朝廷威服四方,
大宁虽是关外之地,但听从王化,去做县丞怎么能是去送死呢?”
李至刚都被气笑了,有些不知该如何说。
陆云逸也笑了起来,
他还真对这解缙刮目相看,
如今朝廷,如此淳朴之人不多了啊。
轻咳一声,陆云逸开口:
“沈尚书将你改为江西道监察御史,去到地方。
看来你非但没有醒悟,反而越陷越深啊。
在江西这段日子,可有查看乡里?
可有考察官员?
学舍、巡盐、茶马、巡漕、巡关及马政等诸多事务可有了解?”
解缙闭口不言,面色涨红。
“你不会是整日待在家中吧。”陆云逸眉头微皱:
“沈大人一番苦心,让你去地方增长见识,回的还是家乡,看来是以德报怨了。”
解缙还是有些不服气,但却不敢说话了。
陆云逸又喝了一口“可乐”,沉声道:
“既然你揪着本官不放,那本官也不能让你失望。
去大宁吧,去做县丞,
看看你那《太平十策》到底有何用处。”
“好了,退下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