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苏丹的豪赌
第150章 苏丹的豪赌
埃及,开罗。
在今日的开罗,一场盛大的仪式刚刚落下帷幕。
在哈里发再次死於蒙古人的马蹄之下后,伊教世界终於再次拥有了哈里发。
而且他也是阿拔斯家族的成员,身上流著统治者的血脉—一就是年纪挺大。
为了展现仪式的重要,眾多马穆鲁克精锐出现在阅兵场上,展现他们的甲冑与武功。当眾多骑兵走过大地,城市都仿佛在震颤,诗人与宣讲师们强调马穆鲁克击败蒙古的战功,把他们歌颂为伊教最后文明的保卫者。
在这个伊教世界被蒙古人不断蹂的时代,哈里发的即位仪式给许多人內心都注入了一丝振奋,这也算是难得的好消息—更重要的是,马穆鲁克专门为这场加冕而进行了盛大的布施。
这对开罗的居民可谓重要至极,自从东边的土地不断落入蒙古人之手,来到埃及的难民也越来越多,使得开罗的生活成本不断上升,恶性案件更是不断发生。
即便马穆鲁克用残酷的手段处理一切不法行为,也无法阻止它们前仆后继的发生。
当哈里发的加冕结束,成为又一代哈里发之后,民眾按照仪式传统爆发了震天呼声。
只是这到底是因为布施的食物,还是哈里发对精神世界统治的延续,那就无人可知。
对此,许多人都看在眼中,但他们口里都堵著说不出来话。
至於另一些人,他们面对更深层的绝望。
即便刚刚参加完新任哈里发的仪式,被信士的长官给予重要职位,拜巴尔斯心情没有任何波动。
相反,还感觉颇为丧气。
无论再盛大的仪式,都无法改变一个残酷的事实:
这不过只是个阿拔斯家族的傀儡罢了。
若是方才参与仪式的埃及人看到这一幕,怕是会惊掉下巴。在哈里发身边那般意气风发的马穆鲁克之王,此时却像是路边对未来已然绝望的破產者。
虽说作为篡权的马穆鲁克,他们急需哈里发一哪怕是傀儡哈里发一提供法理,但是这到底能带来多少效果,拜巴尔斯没有任何指望。
现如今,连信士的长官都被蒙古人踢死了两次,其权威几乎跌落进尘土。
即便是开罗,街头巷尾也总是可以听到关於阿拔斯家族的笑话。对他所立的傀儡阿拔斯哈里发,更是不屑到极致,都视他为阿尤布王朝治下的法蒂玛哈里发一早晚都会被取代。
但好在,蒙古人对待逊尼派的恶劣態度,使得大部分伊教徒都是埃及政权的同情者甚至支持者。
这拜巴尔斯心情好了些许。前段时间他通过散播谣言与间谍,成功让蒙古人又斩首了几个伊教官员,在蒙古效忠者中再次掀起了一轮恐慌。
但非常遗憾的是,他的手腕还无法对投靠蒙古人的顶级家族產生影响——比如志费尼家族。
拜巴尔斯深知志费尼家族对蒙古人的重要性,他们是蒙古人利用起伊教文士的重要媒介。通过这个自塞尔柱时代就世袭维齐尔的名门世族,蒙古人成功搭建起了一套但有效的波斯式文官政府。
若是时间一长,靠著这套体系,蒙古人就可以充分发掘这片辽阔土地的力量,那一切可就不堪设想。
恐怕只有让蒙古人损失惨重,逼得伊儿汗毁灭志费尼家族补上损失才行。拜巴尔斯想到。
只是,那又何其困难。
思及此处,拜巴尔斯说不出话,如今连背后海外诸国的威胁都未能解决,何谈出动让蒙古人损失惨重呢?
更別提,內部也到处都有前任未能扫除死忠,以及烦人的阿尤布王朝遗老,敘利亚更是遍地阿尤布王公。让他们发现机会,这群人就会立即咬上来,將他从埃及苏丹的位置上拉下来。
敌人丝毫不给自己巩固政权,扫清隱患的时间。
更糟糕的是,这几个月来,东西方传来的坏消息一个接著一个:
在西方的天主教世界,那个信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神已经难以理喻的国王再次宣布將要进行一场十字军东征,罗马城的教宗也宣布支持路易王的东征。
他们没有隱藏这次东征的战略意图:
与蒙古人合作击垮马穆鲁克政权。
在蒙古人征服大半个已知世界的战绩,以及路易王和伊儿使者宣布对远征者的经济补贴之下,原本热情已在渐渐消散的十字军运动再次火热了起来一连蒙古人的使者都愿意拿出大笔补贴,消息的可靠已经再明確不过。
拜巴尔斯对路易王上次东征还留有印象,他还记得铁衣骑士们碾压大地,扫荡一层又一层挡在他们面前的敌人。即便在他们的拉扯中被分割瓦解,大部分法兰克人还是死战到了最后。
上次路易王在埃及登陆了近三万人,这次想来就是再差,也不会距离这个数字太远。
更別提,如今看似恭顺的耶路撒冷王国,也必然会加入远征。
他不想再面对如此多的狂热法兰克骑士,就算他们在那个指挥能力低下、满脑子狂热的路易王麾下也是。他们的数量就决定自己不可能忽视,为数不多的珍贵兵力就得被浪费在他们身上。
同时,由於这轮十字军,西方也再次掀起了对伊教徒与犹太人的迫害。因此,拜巴尔斯失去了在西方的情报源,纵然如何遗憾,他也无可奈何。
至於东方,传来的消息就更加不妙。
阿八哈在信德的沙漠与荒野里待了足足六个月,当他离开时,身后带著一支万人大军。
对於阿八哈能够变戏法般变出这支军队,拜巴尔斯很是惊诧,於是立即调动了控制的尼扎尔派力量,搞清楚阿八哈做了什么:
印度河的沙漠与荒原固然荒凉,但是一直以来,其中都藏身著大量游牧民族。北方斗爭的失败者也会流入这片荒野,以躲避胜利者的兵锋。
自从蒙古人的征服开始以来,刺子模人、土库曼人、塞尔柱人————这些残兵败將都纷纷进入了这片荒野。而在伊儿汗国发动內部清洗之后,大量没了主子的朮赤系残军也逃进了这片荒野。
再加上此地原本活跃的游牧民族,於是一时间,此地变得臃肿不堪。长此以往,被迫遁入荒原的游牧部落肯定会再次集结,对外再次输出武力。
根据尼扎尔派的情报,阿八哈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正在积蓄武力的荒野,他决心把这支力量利用起来,一直都在查阅印度方面的相关资料。
接著,他亲自进入荒漠,一个部落一个部落的爭取,用財富与许诺换取效忠,待到其队伍壮大,接著便是刀剑的逼迫。
靠著这种种手段,阿八哈硬是从荒野里面拉出来一支万人大军。
这个阿八哈————真是太棘手了,他这就相当於凭空变出来了一张牌。
若是可以,拜巴尔斯真想要让尼扎尔派的刺客干掉这个棘手的汗国继承人,但奈何其防备滴水不漏。尼扎尔派只能在伊教徒中发展间谍与刺客,而阿八哈身边不是蒙古人就是基督徒,压根没有伊教徒的位置。
强行刺杀也不可行,先別谈他所掌握的尼扎尔派力量主要是其敘利亚分部,对波斯总部无法產生影响。在那场伊拉克叛乱里,敘利亚分部所训练的精锐刺客已经消耗一空。
更糟糕的是,除了这一万从印度大荒漠里召集出来的杂胡,还有一万蒙古军队也加入了阿八哈的摩下。这支军队本就决定在1262年年初进攻敘利亚,但是被阿八哈强行按了下来,以加入他的远征。
再加上伊拉克他那个棘手的同乡,阿八哈这一边恐怕也是近三万人。
这让拜巴尔斯几乎绝望,东西方加起来,围攻的兵力几乎达到了六万,还都不是滥竽充数的农夫。
而更糟糕的还在后面,根据从北方传来的消息,罗姆苏丹国、小亚美尼亚王国与安条克公国皆在秣兵歷马,一副准备南下的姿態。
对这几个经常打交道的老对头,拜巴尔斯的情报网则带来详细的信息:三者加起来的总兵力,將会到达一万五千人。
这样的话,敌军的围攻兵力將会达到七万————还是多算一些,八万人吧。
不过,唯一的好处在於,至少他们的进攻方向都是明牌的。
十字军无疑会向著耶路撒冷而去,在经歷了当年於埃及的惨败,路易王也无胆再次冒险。且这次还需要配合蒙古人,所以肯定是走十字军的传统路线。
至於蒙古人,他们的目標肯定是敘利亚的两座枢纽城市:阿勒颇与大马士革,它们不止是敘利亚的名城,还是有著强大城防的要塞都市。
问题也在此,他的兵力可谓是捉襟见肘,想要同时守著这三座城市,他所有的兵力都会被栓死。
与蒙古人对抗,若是就地死守,那只会迎来失败。
更別提,若是丟失机动力,蒙古人还可以毫无顾忌的集合起一支支大军。等那种规模的军队出现,他也別谈什么对抗。
拜巴尔斯突然產生一种欲望,使得他想要责骂真主,竟使得他面对如此恶劣的局面。但凡多给些时间,让他建好幼发拉底河防线,蒙古人也无法长驱直入敘利亚,而是被他牵制在边境防线上。
这种怒火燃烧了一会儿,但也自然而然烧不下去,拜巴尔斯清楚现在应该做什么。所以,他思索起了对策。
首先,要防止蒙古人继续增兵,得给別尔哥汗写一封信了,督促他儘快佣兵。
拜巴尔斯一边思索,一边写好了信件。
不过,把信送出去也是个问题,自从君士坦丁堡彻底倒向伊儿汗国之后,海峡就实际上对埃及关上大门。
看起来,只能绕路穿越那个米海尔的国度,接著到青帐的兀鲁斯了。拜巴尔斯对这个想法是很不情愿的,如此要浪费的时间太多。
可他没得选,若是去君士坦丁堡,怕是转头就被科穆寧统治者扭送大不里士。
接著,要召集敘利亚各地的游牧部落,还有沙漠里的贝都因人。
这些人加起来,也是一支颇为可观的力量,何况土库曼人与刺子模人更是恨死了蒙古人,若非他们,这些游牧民族哪儿会跑到如此西方之地顛沛流离。
这可以让那个扎兰丁分担一部分,自己则主要去和贝都因人谈。
拜巴尔斯想到了那个带著钦察人投奔而来的年轻人,这可以说是他在这场叛乱的唯一所获了。
但好在这年轻人能力出色,让他感到了很大的培养价值,这段日子也是在马穆鲁克中节节高升。
还有,埃及那么多人,也得动员起来。
拜巴尔斯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定下了动员埃及人的决定。
作为马穆鲁克的首领,他深知如此行事的后患所在,但还是那句话:他没得选,一切可用力量都得动员。
尼扎尔派的破坏行动也別放下,利用谣言来破坏蒙古人的战爭部署,可比用刀便宜。只要成功污衊掉几个关键位置上的人,那就可以影响很大一片的物资调动。
嗯————也给西方的部落写信吧,就用哈里发的名义。虽然不知道那群柏柏尔人会是什么反应,但能拉来一个部落都是成功————
拜巴尔斯的大脑在短时间內过了许多信息,他动用了自己可以动用的一切资源,直到想不出来还有什么可以调动。
埃及苏丹再次努力回想,几乎把脑子里的信息都要倒出来,最后无奈的发现,他已经想不出还能有什么提供帮助了。
而现在他的实力,和对方比起来依然不够。
还是得在战场见真章。
拜巴尔斯拿出了敘利亚地图,看著这曾对自己无比陌生,现在又无比熟悉的大地,一个计划慢慢在他的脑海里浮现。
“又要玩命了啊————不过也好,反正也不是第一次。”此刻,埃及苏丹全然不復困扰与疑惑,反而浮现的是找到道路的自信,还有面对命运的坦然,“就让真主在决定谁可以胜利吧。
amp;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