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17章 袭登州

      第217章 袭登州
    1632年7月18日,登州。
    大明洪武九年,为了保卫作为海路枢纽的登州城,免遭当时较为活跃的倭寇和高丽海盗袭击,便在前宋时期供水师战船停泊的刀鱼寨基础上,建造了一座设施更为完备的要塞,是为登州水城,又名为备倭城。
    万历二十年,日本入侵朝鲜,出于防范日本可能从海上发动的大规模入侵,当时大明整个沿海地区都开始大规模整军备战。
    在这期间,登州水城也迎来大规模的改造,除了原本的夯土墙改为夯土包砖外,部分明初城墙的墙体也进行了加固加高。
    至崇祯时期,随着西法党重要成员孙元化担任登莱巡抚入驻登州后,在数名蚝镜佛郎机人的指导下,模仿欧洲棱堡样式,给这座水城增建了数个突出城墙的炮台。
    这些突出的炮台不同于传统的马面瓮城,它们有着多角度的交叉火力布局。
    在登州港内,不仅有几乎封闭的船舶停靠点“小海”,而且在港外还有一道人工修筑的防波堤。
    从军港的角度来看,登州水城防御力还是较为严密的,并且还是一个天然的深水停泊点。
    不过,该水城面向西南两面的陆墙部分,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陆墙东段曲折的城墙,早年为万历年间修整时新建,而西段和南段振扬门段墙体,走势较为平直工整,是比较典型的明初时期风格。
    这种风格的城墙虽然看起来较为规整美观,但是这种城墙无法营造交叉火力,加之水城这两段城墙也没有建造敌台和马面,使得该段城墙本就简陋的防御更是大打折扣,堪称整个登州水城的“阿喀琉斯之踵”。
    半年多前,李九成、孔有德等叛军一部,正是通过南端振扬门攻破的水城,然后与耿仲民打开主城城门相配合,继而陷落了整个登州。
    初时,为了堤防朝廷围剿大军从海路突袭,叛军于水城部署了超过两千人的部队,以确保自己的后路安全。
    水城的海门建造的也极为狭窄,仅十几米宽,算是易守难攻。
    考虑到这个时期北方主要使用的舟船多为一些较为细长的沙船,因此这个宽度倒也能够让这些三十多米长、几米宽的大船通过。
    若是朝廷水师想要突入水城,只能一艘一艘地逐次驶过这道狭窄的水门,从而给叛军留下充裕的防守反击时间。
    当然,若是朝廷水师想要封锁登州港,也只需要堵住水城海门,便能令叛军无法驾船遁海逃逸,使其成为瓮中之鳖。
    叛军首领李九成、孔有德、耿仲明等也深切地知道这一切,故而时刻关注并警惕海上的任何动静,唯恐朝廷再派来一支强大的水师打上门来。
    好在,几个月过去了,除了四月间,那个蠢笨的天津副将孙应龙率领百余艘水师船队偷摸过来外,再无任何海上敌人袭来,使得叛军得以专心应对各地围拢过来的朝廷大军。
    他们最为担心的东江镇,也未有一点动静,大概还在苦兮兮地安抚辖境内的十数万被叛军荼蘼的难民。
    想来,以对方无钱无粮的窘境,多半也不敢擅离东江,无端跑来强攻登州坚城。
    据逃到登州的陈有时、毛承禄等人所述,黄龙从皮岛誓师起兵后,虽然攻势凌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克复东江诸岛,并夺占旅顺。
    但他们的日子似乎也并不怎么好过,不仅没了朝廷输送的钱粮,而且还断了皮岛方向来的物资供应,估计兵锋也就止于旅顺,难堪再战了。
    再者说了,就黄龙所辖的水师,在距离大陆不远的东江诸岛可以逞逞凶焰,但要跨越辽海,远征登州,怕是就有些力有不逮了。
    要不然,他们在赶跑了陈、毛等东江叛军后,为何迟迟不来登州海面?
    然而,万万没想到,就在今日午前时分,一支庞大的水师船队突然杀至登州水城外的海域,旗帜招展,帆影重重,声势极是浩大。
    更让叛军为之心惊的是,船队之中有数艘型制甚是巨大的西洋大船,桅杆高耸,舷高亦数丈,望之如阁道。
    船舷两侧还露出一门门黑洞洞的炮口,发出冷幽的寒意。
    这来的是朝廷水师?
    李九成及叛军诸将闻讯赶来后,站在水城敌台上,看着海面上密布的战船,久久未语。
    “朝廷无信!”李应元(李九成之子)愤恨地说道。
    旁边的孔有德闻言,只是微微瞥了他一眼,随即又将目光转向海上。
    要论无信的话,也以他们为先呀!
    五月,他们先后击败山东、登州、天津、保定、通州、昌平诸路围剿大军,攻占登州重镇,一时间势力大张。
    不过,到了六月,他们听闻朝廷已颁谕,调山海关、宁远等关外几镇的夷、汉精锐甲骑数万余(实为五千余)前来山东进剿叛军,顿时有些慌了神。
    别看叛军招纳各方势力,又拿出抄掠而来的数十万钱粮广募兵员,使得部队人数在很短时间里便迅速扩充至十万之众。
    但自家人知自家事,这十万大军,真正能打的部队也就四五千之数,拉出去虐虐内陆的各镇兵马,肯定没问题。
    但要是对上关外诸镇强兵,他们未必就够看了,而且在心底里就有些发怵。
    深谙辽东军情的叛军很清楚,关外诸镇虽然打不过建奴,但战斗力却远在他们这些叛军之上的。
    于是,李九成与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商议后,决定跟朝廷谈一谈,要是能给出一个可接受的优渥条件,不妨选择受抚息兵。
    所以,这个时候,登州叛军正在“积极”地与朝廷使者谈判,准备就如何招抚,有来有往地进行讨价还价。
    怎么的,朝廷以招抚谈判为幌子,然后偷偷组织了一支强大的水师舰队,准备从海路袭取登州城?
    问题是,十几天前,他们先于失信,在莱州城(今山东掖县)诱杀莱州知府朱万年,破莱州城,随后又扣押了宣旨的谢琏,这些事情应该还没传到京师吧。
    那么,这支水师舰队多半是未奉诏令,自行杀到登州来的。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应该来自东江镇。
    但是,令李、孔等人感到万分疑惑的是,东江水师什么时候有这么几艘西夷制式的炮船?
    “他们动了!”有人指着海上的舰船,大声地呼道。
    只见,那几艘大船脱离整个船队,开始缓缓逼近水城,借助着风势,不断调整着各自位置,试图要将它们的船身横过来,以侧舷面对水城的防御城墙。
    “他们这是要……炮击水城。”孔有德喃喃地说道。
    “他们的目标是水城的战船。”李九成神情阴郁,低声说道:“黄龙此举,是想要断绝我们海上的退路。”
    “还来的及吗?”孔有德脸色也变了。
    “怕是……来不及了。”
    为了防备围剿大军的攻城,他们除了将积存于城中的各式火炮部署于城头外,还将原先安放于水城的一些火炮也搬至主城城墙上。
    以至于,此时的水城仅留有三五门火炮,以应对朝廷水师可能发起的突袭。
    在他们想来,朝廷水师就算大举来攻,也多为数百斛大小的沙船,根本无法威胁水城的安全。
    即使,没有多少火炮襄助,仅凭城头防守兵士的弓弩和火油,也能将来袭船只尽数挡在外面。
    却不想,东江镇水师不知道从哪招来了这么几艘西洋大船,以对方船上所装备火炮的威力,肯定会对水城造成致命的威胁,并对停驻于水城“小海”中的战船发起毁灭性打击。
    “轰!”一声剧烈的轰鸣声响起,须臾间,一颗巨大的弹丸便越过了水城城墙,狠狠地砸向里面的“小海”。
    但它并未击中停泊在里面的战船,而是落在水里,激起一股巨大的浪。
    “轰!”仿佛是为了回应敌船的炮击,位于水门附近的敌台上,守军也打出了一发炮弹。
    同样的,也未击中目标,远远地落在了大船的前方。
    双方的第一轮炮击,似乎都在小心地进行试探。
    对方在晃动的船舶上,努力地寻找射击准头。
    而水城城头上的火炮则非常谨慎地只添加了少量的火药,以免造成炮管炸膛。
    在正月间,叛军曾在新城镇与登莱总兵杨御蕃野外交战,都使用了大量火炮。
    是时,叛军动用红夷大炮五门、大将军炮三百余门,以凶猛的火力,大挫杨部官军。
    不过,在战斗过程中,许多炮手不熟悉这些新式火炮的操作技巧,使得二十余门火炮出现炸膛的现象,让叛军炮手至今仍心有余悸,轻易不敢多装火药。
    相较于水城打出的炮弹凌乱不堪,而且还稀稀拉拉,海面上那五艘西洋大船却是打得又快又狠,数十门火炮每一次的齐射,漫天的炮弹就像暴雨一样呼啸而来,把整个水城当成自己倾泻的对象。
    当炮弹砸在城墙壁和敌台上时,那扇面的辐射区里,泥土飞溅,弹片四射,怕是连一只虫子都无法存活。
    每一个弹着点,都会砸出一个深坑,硝烟不断地在海面上升腾,像一个个魔鬼露出狰狞的面容。
    仅八轮炮击,水城几个敌台部署的几门火炮便逐次熄火,要么炮位被掀翻,使得敌台上一片狼藉,要么炮手被凶猛的炮击所慑服,惊叫着四散而去。
    水城的城墙上,岩壁上,以及内里的“小海”,到处都是敌船砸出的弹坑,到处都是弥漫的硝烟。
    近一个时辰的炮轰,留下一片被摧毁的工事,未曾包砖的夯土城墙出现一道道裂痕,触目惊心的死尸,哀嚎不断的伤兵,呼啸飞来的炮弹,让水城陷入到从未有过的地狱场景。
    呃,说是地狱场景,可能有些为时尚早了点。
    待水城这边慢慢失去反击之力后,数十艘东江镇水师战船随即就逼了上来。
    它们在驶近水城约百步距离时,停了下来。
    就在数千叛军士兵纷纷从城头上露出脑袋,疑惑地看着对方为何不一鼓作气朝水城海门冲过来时,却见那打头的十余艘东江镇战船上猛地冒出一股股青烟,还发出一阵阵尖啸声,一道道火光冲天而起,直直地飞向水城而来。
    “……神火飞鸦!”
    这种外形看着像是一只乌鸦的火箭,内部中空,填充大量火药,在需要远程攻击时,点燃尾部的引线,位于火箭外部的火药燃烧后,会产生强大的推进力,当引线燃烧到内部时就会发生剧烈的爆炸。
    尽管这种远程火箭在攻城时,造成的实质性伤害并不是太大,但却可以引燃周边的易燃物,比如火油、滚木、旗帜,从而使得敌方出现暂时性的混乱局面。
    这种武器,对密集停放的木船,尤具有强大的破坏性。
    而登州水城的“小海”里,恰好停泊着一百余艘叛军收缴而来的船只。
    当数十支“神火飞鸦”腾空而起,然后以一道道优美的抛物线扎入其中时,立时响起阵阵爆炸,数艘木船很快便被引燃。
    叛军做梦也没想到,东江镇水师居然会将“神火飞鸦”这种原始版的“地对地导弹”用来攻击他们停驻于水城内的战船。
    当一支支“神火飞鸦”倾注在水城时,凡是能够燃烧的东西,都已经开始着火,船只、帆布、旗帜、船材,皆已陷入火海。
    在海风的吹拂下,火势越来越大,越烧越旺,根本没有人敢去扑救。
    仍在轰鸣的火炮声,冲天的火焰,将整个水城都被震慑住了,大地在不断地抖动,不断地喘息,不断地呻吟。
    眼前的场景让躲在远处的叛军一众将领都呆住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强大的火力,也从来没见过如此刺眼的火光。
    在一阵阵惊愕之后,叛军此前因连战连胜而积累起来的勇气和信心,也在慢慢消退。
    甚至,部分叛军心中还生出一丝恐惧和绝望。
    我们的退路已断!
    “事已至此,我等已无转圜之地。”李九成见在场的叛军将领皆露惧色,遂大声说道:“既然朝廷决意征剿,那我们唯有拼死一战,方能求得一线生机!”
    “愿遵都元帅之命!”众将拱手应诺道。
    “毛承禄!”
    “末将在!”
    “督本部兵马谨守水城,务必将敌船阻于海上,护我登州后路安全。”
    “末将遵令!”
    “陈有时!”
    “末将在!”
    “率本部兵马,即可出城,往攻平度,遮护莱州西南屏翼。”
    “末将遵令!”
    “耿仲明!”
    “末将在!”
    “率本部兵马,攻福山(今烟台福山区)、宁海(今牟平县),确保登州东南侧翼安全。”
    “末将遵令!”
    “……”
    李九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眼神凌厉地扫了一圈在场的诸将,似有警告,似有激励。
    “朝廷既然不给我们活路,那我们就自己拼出一条活路!故而,我等皆需勠力同心,且要抛弃任何苟且之念,方有死中求活之机。”
    “愿遵都元帅之命!”众人再次轰然应诺。
    “哼,真的以为毁了我们的船,便能置我们于死地吗?”李九成回头看了一眼熊熊燃烧的“小海”,神色更为阴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