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94章 对马岛走私贸易

      第194章 对马岛走私贸易
    “我去,这到手的金银还没捂热,就全都给葡萄牙人了!”齐永泽看着一箱又一箱的金银被抬到两艘葡萄牙船上,顿感无比的肉疼。
    这半个多月以来,移民船队陆续抵达,不仅带来了数千待运移民,还给他们临海堡输送了大量的物资和粮食。
    8月11日,“破浪号”和“征途号”两艘移民船抵达临海,留下了两艘捕获的日本关船和大量金银、粮食等物资后,并交换了部分移民,未做过多停留,便扬帆启行,急切地驶往新洲大陆。
    8月22日,“开拓号”、“开远号”、“启顺号(广州造船场订购)”领着六艘葡萄牙船和两艘大明福船也进抵临海。
    这支船队总共装运了三千余人,在登岸休整时,立刻将小小的临海堡塞得满满当当。
    当然,这么多人并不是全都要运往启明岛,至少有一千多人会暂时滞留于临海,等待来年转运。
    因为,此次随同移民船队前往启明岛的葡萄牙船只有四艘,另外两艘在将移民卸下后,会掉头驶往日本长崎,参与恢复后的葡日贸易。
    是的,在葡萄牙人放低姿态,不断向幕府请求允许贸易的情势下,德川氏终于表现出了“大度”的一面,放松了葡萄牙人来日贸易的禁令。
    不过,为了限制葡萄牙人与日本民众的接触范围,仅允许他们每年派出两艘商船前往长崎。
    若是葡萄牙人再敢私自传教,或者引诱蛊惑日本民众,幕府方面将会给予最严厉的惩罚,甚至不排除永久禁绝葡人来日贸易。
    虽然,正式的“锁国令”尚未颁布,但德川幕府却在不断地收紧对外贸易政策,以巩固其建立的“中枢权威”。
    只要将对外贸易的主导权彻底握在自己的手中,德川幕府便能断绝地方大名对外贸易的机会,从而削弱他们的财力。
    要知道,在丝割符制度中,幕府通过生丝倒卖获取巨额差价,极大地充实了德川氏的财政。
    要是不加大限制“外夷番邦”来日贸易规模,必然会让诸多地方大名通过各种手段偷偷与之展开贸易,不仅损害德川氏的经济利益,还变相地增加其自身实力。
    这一切,是德川幕府万万不愿看到的。
    再者而言,德川幕府这个时期的核心任务之一,便是重拾中枢机构权威,加快构建中央集权的“分藩体系”。
    那些迥异于儒家文明的欧洲基督教文明,伴随着来日贸易船只进入日本,显然无助于德川氏完成上述任务,甚至还起了相当大的阻碍作用。
    在幕府看来,这些“外夷”不好好做生意,偏生要来传播天主教,纯粹是来扰动社会秩序,破坏幕府统治基础,必须要加以限制和管束。
    葡萄牙人在遭到德川幕府的严厉警告后,也再三保证,会遵守幕府颁行的禁教法令,不会私带传教士入境,更不会接触普通日本民众,破坏地方秩序。
    重新恢复贸易后,澳门的葡萄牙人是极为兴奋的。
    他们可以在载运大量大明商品前往日本长崎的同时,还能顺道在广州拉一批新洲华夏所需要的移民,运送至他们所建的中转点,便能赚一笔不菲的运费。
    相较于此前,贸易利润至少增加了四成多,而且时间也得不是很长,简直是天主恩赐于他们的一笔额外财富。
    当然,对于这种短途运输任务,他们可没敢喊一个高价,因为他们有不少竞争者。那些大明商人,囿于船只规模和远洋航行经验的原因,可能还暂时无法跨越浩瀚的太平洋,前往美洲大陆。
    但他们跑跑日本,走走东印度群岛和马来半岛,却是没有任何难度。
    而新洲华夏人在日本北方所建立的移民中转点,距离明国并不是很远,在有人领航的情况下,大明商船可以轻松地航行至此。
    在这种情势下,葡萄牙人自然不能狠狠地敲新洲华夏人一笔,只能按照那些大明商人所报的每个移民二十两白银的价格,帮着他们运人。
    在卸下移民后,临海堡随即便将一万三千余两白银和一千两百多张毛皮悉数抬了出来,用于支付葡萄牙人和大明商人的移民费用。
    如此一来,今年的移民季虽然可以给临海堡留下一千多人,使得该地人口规模突破两千,极大地增强了这处中转据点的实力,但也几乎将他们积存的金银消耗殆尽。
    若是没有本土的财政资金支持,在明年恐怕就无法维系此间的短途移民活动了。
    “你们可以通过对马藩,展开对日本和朝鲜的贸易,一年下来,怎么着都能赚个一两万银子。”船队临时指挥官佘志亮(原破浪号机电教官)笑着说道:“这样也差不多能支付一千余移民的费用了。”
    “另外,从大明转运过来的布、蔗、粮食、香料等物资,也可以与岛上及周边的土著进行易货贸易,然后再将弄来的毛皮倒手卖给大明商人,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都能弥补你们临海堡的财政亏空。你们目前尚处于开拓阶段,也没啥正常的经济活动,即使没有太多的金银储备,也能勉强维系下去。”
    “可是,万一对马藩不与我们进行走私贸易,那可就坐蜡了。”齐永泽担忧地说道。
    “这个世界上,谁也不会跟真金白银过不去。”佘志亮说道:“对马藩宗氏既然能做出一仆二主的事情,自然也是一个懂变通、知机变的人物。你想想,就对马岛那种自然环境,大部分皆为山地岩石,土地极为贫瘠,连粮食都产不了几斗,除了打打鱼,猎捕一些山货,根本没有任何来钱的渠道。”
    “要不然,对马藩作为日本一个外样大名,却不惜以藩臣名义,偷偷向朝鲜王国叩拜纳贡,不就是想多赚些银子嘛!通过那几个被捕获的对马藩商人,我们也多少了解了一点他们的情况,宗氏为了巩固统治,维系藩政并供养下面的藩臣和数千藩民,那可是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走私对他们而言,根本就不是什么事!跟朝鲜贸易,还要舔着脸、磕个头,才能赚两个辛苦钱。若是咱们能提供朝鲜乃至大明所产的商品,并且价格还比较优惠,你信不信,他绝对会直接断了与朝鲜的朝贡贸易,转而跟我们合作。”
    “但愿如此吧。”齐永泽长舒了一口气,苦笑着说道:“原本以为,我跟卫仲龙在北海道这里只需要进行拓殖和建设的工作,吃点苦,费点精力,却不想,我们还要设法赚钱养家,努力筹措移民运输费用。”
    “呵呵……”佘志亮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勉慰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咱们底子薄、基础差,而且还极度缺乏有用的人才。再坚持几年,待我们实力增长到一定规模,我们培养的下一代也都能顶上来,届时,我们便不用这般辛苦,什么都要去做做了。”
    “哦,说到人才培养,此次我们从广州带来的七名少年。呃,说是少年,也都有十七八岁了,在这个时期也算是成年人了。你们对他们还需多加关爱,多给他们一点实习机会,争取成为你们的左膀右臂。”
    “孟胜新和钟明辉教了他们四年多时间,通过持续不断地言传身教,使得他们不论是思维模式,还是初步建立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刻上了我们深深的烙印,可以算是自己人了。”
    “若是,你们再让他们经历一番严苛的实习过程,应该可以慢慢成长为最为可靠的基层管理人员。如此一来,你们也能应对迅速增加的人口管理和扩张后据点建设等诸多问题。”
    “我还以为,孟教官他们在广州吃香喝辣、依红偎绿,好不快活。”齐永泽由衷地赞叹道:“但真没想到,他们在广州不仅大力收拢移民和工匠,而且还能忙里偷闲培养和教育出了这么一批可堪一用的学生,这本事着实让我们钦佩不已!”
    “没说的,我们肯定会悉心教导和帮助这几个少年,让他们在几年时间里就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才。”
    “在苦熬十几年,启明岛上的孩子们长大了,培养成才了,我们就有大量可用之人了。”佘志亮的脸上充满了期待之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