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皮岛(二)
第150章 皮岛(二)
1630年7月4日,当两艘三桅帆船组成的船队驶抵皮岛西南海域时,正在附近捕鱼的几条渔船立时如鸟兽散,全都仓惶地向小岛逃去。
未久,十余艘东江镇战船从小岛驶出,朝两艘不明来历的大船迎了过去。
自天启三年(1623年),东江镇设立以来,除了登莱方向运送物资补给的朝廷水师和部分相熟的走私商船会驶抵该片海域外,从未有过任何外来船只敢于光顾此地。
即使,近在咫尺的朝鲜王国,也极力约束所属水师战船,轻易不会前来皮岛,以免让后金靼虏误以为他们会跟东江镇相勾连。
数年前(1627年)爆发的“丁卯胡乱”,着实吓破了朝鲜君臣的胆,委实不敢再授后金以口舌,给对方借口,再度遭到攻击。
是役,后金主将阿敏,袭破鸭绿江防线后,几乎如入无人之境,一路势如破竹,连下义州、定州、郭山、安州、平壤、黄州、平山诸城,仁祖(朝鲜王李倧)吓得逃往江华岛避难。
后金大军攻至平山后,仁祖丧胆之下,遂向“虏寇”请降,与之议和。
朝鲜与后金结成盟誓,约为兄弟之国,并向其开市、缴岁币,从而换取了靼虏撤军北返。
除此之外,朝鲜还受后金所胁,承诺不再对包括东江镇在内的明军提供任何物资和人员的支援,更不能接受大明朝廷的旨意,从侧后袭击后金所辖领地。
要知道,皮岛之地,“皆沙石,几无一片可耕处”,根本无法做到粮食自给。
岛上驻军和居民主要靠登莱地区的物资持续输入,辅以岛上居民捕鱼,方才勉力支撑,不至局势崩坏。
若是没了朝鲜方面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稍稍遏制一下东江镇发展壮大。
如今,主持东江镇军务的刘大帅(刘兴治)旬月前乘船前往旅顺口,面见朝廷钦命专使、登莱副将周文郁、刘应龙等人,暂时不在皮岛,由其兄刘兴基署理岛上军民之事。
在这个档口,突然有两艘大船进抵皮岛,由不得岛上的驻军紧张不已。
该不会,朝廷假借宣召之名,将大帅诓骗出岛,然后再以登莱水师趁虚来攻,以此彻底解决东江镇之乱局。
可问题是,一个多月前,朝廷不是颁了旨意,授予刘大帅“管东江前协副将事”之职,暂署东江镇之事,而且还给全军将士发放了大量积欠饷银,极是笼络。
难不成,朝廷这是欲明修栈道,而行暗度陈仓之事?
薛文杰蹲坐在船头,手搭凉棚,看着逐渐接近的两艘大船,心中是又惊又怕。
对方的两艘船型制巨大,长度超过数十丈,舷面如墙,桅杆高耸,看着甚是威武壮观。
回头再瞧瞧我东江镇派来十几艘战船,最大的不过千斛规模,多数皆为百斛小船,在这两艘不明来历的大船面前,犹如稚龄童子,根本不是一个战斗级别。
这两艘船分明是西洋夷人型制,只要开动起来,哪怕对方不使用火炮,就凭其高大坚固的船身,也能将己方十几艘“小舢板”给撞沉了!
这该不是朝廷请来的夷人驾驶这般大船,以彻底清理他们东江镇。
听说,在登莱地区,巡抚孙元化就从壕镜邀请了数十名佛郎机人,编练火器部队,督造西洋堡垒,以为辽东后援。
不过,仅仅就这么两艘船,虽然看着凶猛异常,但奈何不了我东江镇吧?
需知,我东江镇辖辽海十余座大小岛屿,有战兵数万余,战船百余艘,辖民十数万,可不是两艘大船就能吓倒的。
“你等何人?”
小船缓缓驶近其中一艘大船旁边,攀着对方抛下的绳梯,登到船上后,薛文杰手扶刀柄,故作镇定地看着甲板上一众人员。
“我们是来给你们送粮食的。”魏应滨上下打量了一番面前这位东江军小校,温言说道:“听说,你们东江镇缺粮,所以就给你们拉来一些,以助贵军声威。”
“嗯?……”薛文杰闻言,立时愣住了。
这是什么情况?
你们又是什么人?为何要给我们送粮食?
你们此举,是何用意?
……
无数的问号在他的脑中不断浮现,使得他半天没有回过神来。
来之前,他想了无数个可能,对方却偏偏给他这么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
“你们到底是……什么人?”薛文杰狐疑地盯着对方。
这天上不会平白掉下馅饼,这世间也没有白吃的餐食!
你们这么一群不明来历的人,凭啥要给我们东江镇送来两船粮食?
“我等海外游民,深感东江镇抗虏之不易,本着民族大义、血肉相连之宗旨,特来辽海赠送粮食与你们。”
“……”薛文杰听罢,嘴角不由露出一丝讥笑,扫了一眼对方几人,没有回应。
这等言巧语,也拿来骗你爷爷!
老子虽然只是一个把总,但也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憨货。
他娘的什么是民族大义,什么叫我们血肉相连,尽给我扯这些没用的!
你们到底想干什么,给爷爷我好生说说,以便老子回去给游击大人报个信。
“咳……”魏应滨与几个同伴互相对视一眼,随即轻咳一声,正色说道:“好吧,那我们就直言相告。据闻,你们皮岛之上有辽东逃难的汉民数万余,全都簇聚在这么一座狭窄的小岛上,所用之需,皆赖登莱支应,维持甚是艰难。”
“所以,我们愿意帮你们东江镇将岛上冗余难民转移他处,以缓贵军日渐窘迫之势。若是,岛上少了几许难民混杂,减了粮草供给,也算是给你们东江镇去了几分包袱,便可专一杀虏。”
“你们要贩卖我辽东难民?”薛文杰听完,神色冷了下来。
“这位……将军说笑了。”魏应滨说道:“同为我华夏苗裔,如何会贩卖我汉人同胞?我等于海外屯殖,开荒耕田,自在一方,不为恶绅盘剥,也不受污吏欺辱,犹如世外桃源。此来皮岛,除了以粮械以资贵军外,还有就是想要将遭受靼虏无尽折磨的诸多辽东汉民带出苦海,尽享安宁之乐。”
“你们是来自海外的番商?”
“呃,算是吧。”
“你们想要将我辽东难民带至海外屯殖?”
“没错!”
“也就是说,你们准备拿粮食来换人口?”薛文杰再次扫了一圈对面的人。
除了寥寥几个夷人面孔的人外,大部分皆我大明子民模样,说的话语也是明显的北方口音。
想来应是一群避祸于海外的汉人,闻知我东江镇辖下有十数万辽民,便打主意想要“招揽”一些人,随同他们前往拓殖之地。
“你们要人口的话,我大明各地皆有遭受灾祸的难民可为招募,为何偏偏要不远万里,来我东江镇引人?”
“辽民耐苦寒,性坚韧,可在最短时间里适应我们屯殖地的环境和气候。”魏应滨笑着说道:“更重要的一点是,辽民经过靼虏折磨迫害,能千里远奔至东江镇,对我们而言,就是最好的屯垦拓殖之人。”
“那你们知不知道,这些逃难至我东江镇的辽民,也是我们最为主要的兵源。”薛文杰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若是这里的青壮男子都被你们带走了,我们东江镇岂不是成了无源之本,没了足够的兵源补充?”
“……”魏应滨听罢,顿时怔住了。
几个意思?
你们不愿意跟我们人口换粮食?
就凭你们东江镇所辖的十几个小岛,几无任何产出,全靠登莱那边以舟船输送物资,能养活十数万辽东难民吗?
再过几年,等孔有德、尚可喜等汉奸之辈降了鞑虏,你们东江镇上下十余万军民可都要被鞑子屠戮殆尽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