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24章 加码LED

      第324章 加码led
    因为担心自己暴露,刚才那些上厕所的都是托,竹下雅人去了多所厕所偷听。
    最后发现聊到食堂的时候,都没有涉及到食堂是在应付上级。
    “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不过为了确保真实,明天还是通过检查系统了解一下。”
    各个公司,都有来自总部的密探。他们平日里照常工作,然后每周汇报点公司日常情况。
    然而就算如此,星海集团也颇多贪腐问题。
    星海电子上一任社长,就是因为涉及到这些退到会长岗位。在公司没了决策权,一两年后就会悄无声息离开。
    其实青年很想开掉那位前任社长,但实在是太难了。日本独特的终身雇佣制,就算员工贪腐也很难处理。
    最多是收回资金,然后发配到犄角旮旯地方。
    想到贪腐问题,竹下雅人离开星海制造后,立马对酒井惠子和内田美穗吩咐。
    “你们俩明天上午收集整理一下今年的招聘信息,我下午用。”
    眼下日本大学生就业困难,他担心有员工里应外合,搞出收钱帮忙入职的把戏。
    “是,会长。”
    两人齐声回应。
    参观完星海制造,下一站是位于东京的星海液晶实验室。
    这里将会是星海科技又一家子公司的诞生地,帮助星海电子解决手机和电脑屏幕问题。
    简单客套一番后,竹下雅人随口问:“led背光技术,现在有头绪了吗?”
    lcd,也就是液晶面板技术的进步,同样依赖中村修二发明的蓝光led。
    这也是为什么前世的日亚化工可以在短短几年时间,成为日本数一数二的光学方面巨头。
    蓝光led的使用范围,实在是太广了。
    至于为什么红绿蓝三原色,唯有蓝光led获得诺奖。
    主要是从研发难度考虑和作用考虑。
    红绿led的研发非常简单,类似于人们修个小木屋。只要学过一些,就可以很快实现。蓝光led则是类似于建一座摩天大楼,难度直接是另一个尺度。
    “还在实验中,需要的时间不太确定。”
    实验研究,就算做到最后部分都很难保证时间,更不用说现在才刚开始。
    星海液晶实验负责人小泉刚不敢打保票,只能含糊回应。
    “这样啊,中村桑有思路吗?”
    竹下雅人感叹一句,然后将目光看向日亚化工和星海科技联合组建的,东京led实验室负责人中村修二。
    液晶背光技术需要led灯珠支持,而这方面的最高权威就是中村修二。
    如此有利的条件,青年自然不会坐看液晶实验室自己一家埋头苦干,早早开始了联合研发模式。
    “我还在尝试,具体要多少时间暂时无法确认。”
    虽然有了蓝光led,白光led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但这个时间具体要多久,真的无法确认。
    上一世用了3年,不知道这一世要费几年。
    “了解,那集团再投入一个亿,不知道够不够?”
    “够了够了,我们的经费已经非常充足,请会长放心,我们一定早日研发出新的液晶背光技术,从而超越夏普和日立。”
    “很好,就要有这股精神。”
    90年代中期,正是日本液晶面板实力最强的时候。夏普、日立等公司,垄断着全球90%以上市场。
    如果星海集团能追赶上这些头部巨头,就可以实现手机和电脑主要零部件全自主生产。
    他不想将来为了星海手机的发展,也像前世小米雷布斯那样,无奈前往面板公司低头道歉。
    实验室的经费要充足,面板生产线的组建则没有那么重要。
    一来,星海集团在液晶面板领域还是二流水平。
    二来,日本液晶面板行业,也遇到了和半导体存储产业类似的问题。
    美国已经开始对日本面板厂商出重拳,并有意扶植韩国抢夺液晶面板市场。
    同样的,日本面板产业也将迎来和存储芯片类似的命运。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市场,就是很容易沦为砧板上的肉。
    当然,更重要的是当下液晶显示技术还不成熟,容易出现投产就落后的局面。
    星海集团没必要现在就自讨苦吃的杀入这一行。最好是在日本公司溃不成军的时候,走出来收拾残局。
    虽然不懂液晶面板技术,但为了体现对面板产业的重视,他还是足足待了一下午时间。
    主要就是和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们聊天,鼓励他们大胆去做,公司会给大家兜底。
    同时也利用言语和表情暗示他们,可以去几家公司小规模的挖下墙角。
    技术进步的一大捷径,就是挖先进公司的墙角。
    第二天上午,竹下雅人开始视察星海生活。不过这一次,他只带了酒井惠子一人。
    至于培养中的内田美穗,在做青年交代的招聘相关事情,算是对她能力的小小考察。
    光有发现的眼光是不够的。想要成为他的秘书长,还需出类拔萃的信息搜集能力。
    两个人已经很熟,竹下雅人便在办公室放松的翘着二郎腿问:“小林桑,松本制造在旅行箱以外的箱包市场,现在进展怎么样?”
    小林博明没有自家会长那么自如,但也语气轻松的说:“公司研发的几款产品,目前只在中高端市场小规模投放,成绩还算不错。”
    “不过这份人气有没有掺水,我们不是很清楚,所以接下来,公司依旧是采取小步快跑模式。”
    一点点扩大产量,不断试探人们的接受程度。得到最真实有效的数据后,公司在大规模生产。
    避免浪费,也避免品牌形象被糟蹋。
    风雅和疏影旅行箱的市场确实在萎靡,但每年也能为公司带来数亿美元利润。
    一旦品牌形象破坏,成为别人口中的积压产品,两大品牌搞不好利润全无。
    没有逼格的奢侈品,是不会有人钱买的。
    “行,你心里有决定就好。”
    品牌自营暂时不是竹下雅人的关注重点,他语气微微有些深沉的问。
    “对奢侈品牌的收购,现在进展如何?”
    “目前还在收股票埋伏阶段,预计明年年中展开行动。”
    各国股市基本都是5%股份触发通告,所以想要隐蔽的收购一家公司,基本都是委托投行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比如说自家收购4.9%,接着和多家投行签订,每家都收购4.9%以下的委托协议。
    然后在合适时机,比如说拿到30%甚至40%股份的时候公布,进而一举拿下公司的控制权。
    这种手法玩的最夸张的是保时捷公司。
    它利用种种手段,拿到了大众公司绝大多数股份。
    可惜,大众有德国法律特制的法案,保时捷就算拿下市场流通的全部股份,也无法完成控股,最后保时捷反而成了大众的子公司。
    但保时捷家族也不亏。不仅成为大众集团最大股东,还再次入驻大众集团,未来有很大机会成为大众集团新老板。
    “埋伏的是哪一家?”
    “古驰,这家公司创始家族内斗不断,我们可以比较轻松的拿下。”
    古驰在50年代就开始内斗,巅峰时期公司董事长都被暗杀。
    家族不团结,也给了松本制造更多的入手机会。
    “很好的选择。”
    除了创始家族内斗,另一大拿下古驰公司的有利因素是公司品牌的没落。
    现在的古驰,和时尚老佛爷卡尔·拉格斐入主前的香奈儿没什么区别,品牌已经没落多时。
    “对了,现在是入主欧洲奢侈品手表的最佳时间,我们要趁别人不注意多多收购。”
    欧洲机械表产业,在七八十年代遭到近乎毁灭的打击。除了少数品牌,基本上都破产倒闭。
    主要是当时出现了电子表和石英表,并且这两者在精准度上面远胜机械表。
    此外,两者还代表着世界先进科技,是进步的代名词。
    当然,价格始终是最重要的参考因素。
    两者刚发明的时候,制作成本都非常高。
    别人一看你戴的是电子表,就知道是有钱人。很符合部分人既想装x,但又不想太过直白的心理。
    结果进入到九十年代,电子表的造价连年降低,最终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彻底守不住昔日的高逼格。
    但人们对于奢侈品级别手表依旧有着巨大需求,因此纷纷重新转向古早的机械手表。
    欧洲的手表产业重新复苏,奢侈品级别手表公司也重新成立。
    是的,你没看错。
    当下全世界众多奢侈品手表品牌,都是在八九十年代成立的新公司。只不过两者还有继承关系,所以也可以算作一体。
    “奢侈品手表?”
    “是的,速度要快,再晚就会出现众多竞争者。”
    欧洲机械手表行业复苏的另一大推动者是美国消费者。
    明年,可以称得上是互联网产业真正的开端。不仅网景浏览器诞生于这一年,改变互联网世界的雅虎也是如此。
    自此以后,全世界进入到网络时代的大潮。
    互联网也将取代半导体等顶级科技行业,成为新的造富领头羊。
    更关键的是,这个造富领头羊还特别的大方,会分给员工大量股份,然后员工就可以坐等上市实现暴富梦想。
    暴富之后要干什么?
    大多数普通人自然是买买买。
    而互联网公司开始阶段的员工大多是男性,相对于包包更关注手表。
    欧洲机械手表产业最终借助互联网产业的兴旺,实现了远超过去的发达。
    手表公司赚到了钱,就有更多资金进行宣传。最终有钱人和暴发户也加入到这一行当,甚至产生了名贵手表更保值的投资理论。
    如果换到80年代初期,绝对让人笑掉大牙。
    “是,会长!”
    小林博明表情肃穆,准备将会长的指令尽快下达给松本制造欧洲分公司社长杰森·查理。
    这是星海制造重金在lvmh公司挖角的高级人才,帮助风雅旅行在欧洲站稳脚跟。
    虽然市场占有率只有12%,但已经是欧洲以外奢侈品公司不敢奢望的比例。
    这可是老欧洲,在奢侈品领域傲视全球。就算是美国,也完全不行。
    “还有我们的本土品牌也要重视起来,多购买几家扩大生产规模。”
    顶级品牌很难和欧洲竞争,但中端产品还是可以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有那么一些品牌号召力。
    “好的,我会尽快安排。”
    既然松本制造准备改组成奢侈品公司,那么再叫这个名字就有些不太合适。
    竹下雅人很想改名字,但又不想违背曾经的承诺。
    “公司名依旧有松本两个字,然后改成松本时尚一类的名字,不知道松本佑作会不会答应?”
    “不管了,大不了给一笔钱。反正只要有松本两个字,也不算违背承诺。”
    松本制造,关键的是家族名松本两个字,而不是制造后缀。
    只要他通知到位,并且给足诚意,松本家族应该不会拒绝,新闻记者也不会找他麻烦。
    想到这里,竹下雅人突然抬起头问:“小林桑,你知道公司创始家族松本家住在哪里吗?”
    小林博明表情一愣,不知道会长是什么意思,但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回应道。
    “我知道,就在离公司不远的地方。”
    松本制造在青年接手前只是个小公司,原来的两任社长经常在家请管理层吃饭。
    小林博明去过几十次,自然一点也不陌生。
    “是这样的……”
    竹下雅人讲了下自己突然问地址的原因,顺便征求小林博明的意见。
    “公司确实应该改名,降低我们在高端市场的影响力。我觉得这样改,然后在给一两亿日元,绝对没问题。”
    小林博明也早想改名字了,公司名带有制造二字,实在是影响品牌形象。
    “那行,你先帮我探探路,然后我们找个事情亲自登门拜访。”
    求人办事,礼仪方面还是要做足的。尤其是面对创始家族,更不能怠慢。
    当然,这种现象只适合公司创始家族完全离开公司,或者是占有大多数股权。
    如果创始家族在公司只掌握一部分股权,他作为公司老大绝对要持续削弱其控制权,最终做到自己的地位稳如泰山。
    比如日亚化工,竹下雅人就用水滴石穿的方式,一点一点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充到最大。
    现在就算创始人小川信雄重新回来,也无法撼动青年在日亚化工的地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