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争执(下)
			
			
    
			
				      攥着野鸡尾巴,沈泥自顾进了屋。
    婆婆没好气地剜了她一眼,也就没再说什么。
    “娘,给我找三个铜板”。趁着婆婆还没上桌的功夫,沈泥管她要了三个铜板。
    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按照婆婆的抠门性子,管她要钱和要命也差不了多少。
    果不其然,一听说要钱,婆婆的脸顿时拉的老长。
    不过,为了劝沈泥不要进城,婆婆倒也没说什么,很大方地取出来能有十个铜板,排在炕上说:“喏,这些你先拿去用,进城的念头还是趁早打消了吧!”
    沈泥随手拾起三个,将剩下的往炕上一推,“用不着这么多,三个就够了”。
    将铜钱拿在手上掂量两下,沈泥又说:“进城的事儿我已经决定了,您老还是别跟着操心了”。
    “你说啥?”婆婆当时就不高兴了,把饭碗往桌子上一撂,看样子情绪很激动。
    温雅一看这样不行了,赶紧拽了她娘亲的胳膊一下,“娘,有什么话等吃完了饭再说”。
    婆婆瞅了温雅一眼,最后愤愤地又拿起饭碗,咬了一口饽饽,另一只手拿起咸菜疙瘩啃了一口。
    沈泥忍不住想笑,不过为了不惹祸上身,还是忍住了。
    坐在边上鼓捣了一小会儿,婆婆终于吃完了。坐在凳子上吭哧吭哧地生闷气。
    “婉儿吃完啦?你看看这是啥?”
    沈泥没去管婆婆,而是把手里的东西扔到温婉怀里。
    温婉定睛一看,原来是沈泥将鸡尾巴上羽毛插进了铜钱的方孔里,正好做了个漂亮的毽子。
    “哇!好漂亮的毽子,谢谢嫂子”。
    温婉顿时欣喜不已,赶紧跑到院子里踢了起来。
    沈泥抿嘴一笑,对温雅说:“雅,你带着妹妹去玩一会儿,我跟咱娘说点事儿”。
    “嗯!你俩好好聊啊!别吵架”。温雅不大放心,但感觉应该也不会出啥事,便尾随着温婉出了屋。
    等她俩一离开,这娘俩免不了又争执了起来,各持己见,都有自己的道理。
    沈泥就是怎么都想不通,明明都快吃不上饭了,婆婆为什么还要这么坚持。
    婆婆的道理也很简单,她认为去大城市里给别人做工,那是下人的行为,会被同村人看不起的。
    沈泥都快气笑了,她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把这个当成了荣耀,你哪来的优越感?
    其实,这不是优越感,而是一种劣根性。
    凤栖村偏属于北方地区,土地肥沃,世代都以农耕为主。
    农耕,对节气的依赖很严重,什么时间段做什么,都是按部就班来的,想急也没用。
    正因为受农耕文明的影响,村里人习惯了等待时机的到来,而不是主动寻找机会。
    这不是懒惰,而是习惯。
    所以,哪怕是那些极为勤奋的人,也只是想着好好种地,而不是外出劳作。
    他们认为,只要勤奋就饿不死,只有那些懒惰的人才会去城市里给人当下人。
    尤其是让自己的婆娘去给人当下人的,那就更让人笑话了。
    久而久之,劣根性就演变成了习惯,最终变成了一种畸形的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