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根据地的巨大发展!实力暴增!
第236章 根据地的巨大发展!实力暴增!
听到张正则的回答,陈铭心里很高兴。
军人,保家卫国,保护老百姓是陈铭身为一名军人的天职。
“咱们的粮食够用吗?”陈铭开口问道。
“目前来看是够的,涌入根据地的老百姓,除了一部分在我们根据地安置了之外,其他的根据地也安置了一些。”
“今年虽然年景不好,地里的粮食欠收,但我们以前开垦出了大量的土地,粮食产量还能支持。”
“今年秋收的时候,小鬼子也老实了很多,不像以前会赶在秋收的时候抢粮啊。”
张正则开口回答道。
“嗯,不错。”
接下来,一行人回到司令部后,各部队的指挥员们相继向陈铭汇报部队的编制。
这不汇报不知道,一汇报陈铭听了都愣了一下。
“报告,独立支队加强第一大队报告,第一大队目前有九个步兵营,两个炮兵营,一个骑兵营,一个辎重营。”
“大队直属部队有三个机炮连,一个特务连,一个警卫连,一个通讯连,一个工兵连,一个维修连。”
“武器齐全,训练有素,只要领导一声令下,我第一大队随时能成为一把锋利的刀,刺穿小鬼子的胸膛。”
何建新站起身,掷地有声信心满满的说道。
如今他也是阔了起来,大同战役结束到现在。
部队不仅补充完毕了兵员,还扩充了近30%,实力一跃来到独立支队之最!
若单看纸面数据,不考虑鬼子空中力量的话,他都能和鬼子的一个师团较量一下了。
陈铭听到何建新的汇报,心中了然的点了点头。
从大量逃荒的老百姓涌入根据地,陈铭就知道肯定会有一部分老百姓会选择参军。
部队扩充30%,这虽然有些出乎陈铭的意料,但还是可以理解。
“扩充了这么多,部队的战斗力能保证吗?”
陈铭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陈铭奉行的是精兵政策,对部队要求在精不在多。
在战场上,一个营的精兵发挥出来的战斗力,远不是三个营的普通士兵能比的。
同时精兵简政,可以降低后勤压力,让部队的战斗持续性更强。
要是何建新部的加强第一大队扩充后,战斗力严重下滑。
那陈铭为了维持部队的战斗力,就会开始对部队进行调整。
将战斗力弱的部队转为地方部队,给主力野战部队保留精锐,维持战斗力。
“报告首长,加强第一大队随时等候首长的检阅!”
何建新敬了个礼,坚定的说道。
“好,很有精神,先坐下,其他人继续汇报部队编制。”陈铭笑着说道。
何建新这个自己一手带出来的老部下都敢这样保证了,陈铭还有什么担心的呢?
接下来,一众指挥员按照顺序,先后汇报了部队的编制。
不出意外,部队扩充的幅度都不小。
丁伟的独立第一大队,目前编制八步一炮一骑兵,比何建新部少一个步兵营和一个炮营。
孔捷得加强第二大队,目前八步一炮,比丁伟少一个骑兵营。
许得胜的骑兵支队,目前四个骑兵大队,相较大同战役之前扩充了一个骑兵大队。
虽然每支部队看起来只增加了一点人,但全部加起来汇聚成一个四分区,那就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了。
搞清楚部队目前的兵力情况后,陈铭壮烈激怀,胸中涌起无尽的豪气。
独立支队目前的情况,可独立支撑一个大根据地的攻防作战。
具备主导一个战略方向(如华北、华中)战争的能力,是坚持敌后抗战的核心支柱。
有了这么强大的一支部队,接下来的作战,他的信心更强大了。
到时候就不是牵制鬼子关东军,而是想办法吃掉鬼子关东军一两个师团的事情。
军事干部汇报完,接下来到了其他非战斗单位汇报。
首先汇报的是四分区兵工厂的厂长。
我军的兵工厂是由总部的军工部垂直管理,四分区的兵工厂同样不例外。
不过该干部去总部汇报工作了,所以由兵工厂厂长负责汇报。
“报告,417兵工厂目前已经完全消化了大同的缴获。”
“目前已经可以自主生产步枪,在首长离开根据地的这几个月里,兵工厂生产出了步枪1600余支。”
“其中1400支是仿德国毛瑟步枪(跟中正式差不多)。”
“两百支是结合了美国m1加兰德步枪和苏联svt-40步枪的优点,生产出来的一款半自动步枪。”
“目前还在测试当中,还未命名,等到首长检阅后命名。”
“掷弹筒生产出了360余具,82毫米迫击炮70余具。”
“迫击炮弹,目前生产出了4700余发,山炮炮弹生产出了700余发。”
“88毫米火箭弹生产出了两百余发,107毫米火箭弹生产出了430余发。”
“其他弹药方面,子弹生产出了一百零三万余发,手榴弹二十万枚,地雷十二万枚。”
“其余炸药,其他弹药若干。”
417兵工厂厂长汇报道。
417兵工厂就是四分区兵工厂的代号,以兵工厂建成的那天命名。
陈铭听到兵工厂这段时间生产出来的武器后,简直比入洞房都还要高兴,虽然他现在还没入过洞房,只是比喻。
陈铭把战略重心放在晋北,不就是为了这些东西嘛。
如今大同周边除了大同一座孤零零的城市,基本处于独立支队的控制范围内。
大同周边以及绥远,察哈尔的很多矿产,全都掌握在了四分区的手里。
这些矿产产出的大量物资,供给了兵工厂的生产和研究,可以为部队源源不断的武器弹药。
以前那种三枪八路,缺少武器弹药的情况,将会一去不返。
战士们再也不用打两枪就拿着大刀长矛冲锋挥洒热血了。
这就是陈铭把战略重心放在了晋北以及塞外的目的。
靠着自己的徽章组,在消灭鬼子的同时,可以利用该地区的丰富矿产,最大化的培养咱们自己的军工生产能力。
一支部队能打不算什么,因为他们再强,也只是局部地区发挥作用。
可培养出了强大的武器弹药后勤生产能力,那是能影响全局的。
战争的本质,其实就是比拼后勤。
爹有妈有不如自己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只有自己生产的,心里才有底气。
如今的417兵工厂,已经拥有了给全局输血,持续性的支援其他部队的能力。
这让陈铭欣喜无比。
“好,等待会儿结束后,咱们一起去看看咱们的兵工厂。”
陈铭高兴的说道。
除了兵工厂,其他的后勤单位也由后勤部长李柱领衔汇报。
从医疗物资的生产,药品的储备,衣裤生产,粮食的储存等等方面,全都进行了一个汇报。
可以说,现在的根据地,就像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每时每刻都迸发着活力。
“根据地的发展,说是每天都日新月异也不为过啊!”
听完所有汇报后,陈铭不由得感慨道。
只要团结起来,中国人民发挥出来的力量,可以震惊世界。
世界上有哪一个民族,能在我军这种强敌环伺的敌后战场发展到这种程度?
最后,陈铭站起身,为这场会议发表最后的总结讲话:
“今天坐在这会议室里,听着各单位的汇报,我心里头热得很。
咱们从几年前一个区小队刚扎根时的“一穷二白”,到如今兵强马壮、粮满仓。
这每一步走得不容易,每一份成绩都浸着咱们和老百姓的血汗,我得先给在座的各位,也给根据地所有军民,道一声“辛苦了”!
还记得咱们刚来时是什么样吗?
那会儿鬼子的炮楼在咱们眼皮子底下立着,伪军三天两头来搜刮,老百姓吃了上顿没下顿,不少人穿着露的破袄,冬天里冻得直打哆嗦。
咱们的部队呢?枪是“万国造”,有的战士三个人凑不出两支完整的枪,子弹更是金贵,打靶都得省着用,夜里站岗连件厚大衣都轮着穿。
可那时候咱们没怕过,为啥?因为咱们知道,只要跟老百姓一条心,就没有熬不过的苦、打不赢的仗!
现在再看看咱们的根据地。
先说粮食,今年年景不好,可咱们开垦的荒地多了,秋收时鬼子不敢来抢了,老百姓的粮囤子满了,连逃荒来的乡亲们都能吃上热粥、住上暖屋。
刚才李柱同志说,咱们的战备粮够撑半年,这是什么?
这是老百姓能安心过日子的底气,是咱们部队能安心打仗的靠山!
再看部队,何建新的加强第一大队扩到了两个营,丁伟、孔捷的部队也个个兵强马壮,许得胜的骑兵支队多了一个大队,战马跑得比以前更欢了。
咱们的兵也不是凑数的,是能拉出去跟鬼子硬碰硬的精锐!
以前咱们跟鬼子打仗,得靠地形、靠计谋,现在咱们有了火炮、有机枪,有坦克,有火箭弹,冲锋都敢跟鬼子的装甲车叫板。
这就是咱们的硬气,是用一场场胜仗打出来的底气!
还有咱们的兵工厂,417兵工厂的同志们更了不起!
这几个月生产了一千六百多支步枪,还有半自动步枪。
掷弹筒、迫击炮造了几百具,子弹造了一百多万发。
同志们,一百多万发子弹啊!
当初我带区小队的时候,总共就十七发子弹,其中三发还是二蛋同志用命换来的。
三枚子弹就是我们一条战士宝贵的生命啊!
现在呢?
咱们的战士能放开了打,能让鬼子尝尝咱们的枪子儿有多硬!
还有那些手榴弹、地雷,往后鬼子再来“扫荡”,咱们就能让他们有来无回!
后勤、医疗、老百姓的生活,哪一样不是芝麻开节节高?
咱们的医疗队能自己制药品了,老百姓生病能看上医生了;
咱们的被服厂赶制了三万多套衣,今年冬天没人再冻着了;
农救会组织老乡们互助耕种,妇救会的姐妹们纺线织布,连孩子们都知道帮着站岗放哨。
这就是咱们的根据地,是咱们所有人一起一砖一瓦搭建起来的家!
同志们,咱们取得这些成绩,不是靠天上掉下来的,是靠咱们一枪一弹打出来的,是靠老百姓一瓢一筐帮出来的,是靠在座的每一位同志呕心沥血干出来的!
现在鬼子还没被打跑,关东军还在草原上盯着咱们,咱们的任务还很重。
但我想说,有咱们现在这样的家底,有老百姓的支持,有咱们这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部队,就没有咱们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咱们打不赢的敌人!
往后,咱们要接着把兵工厂办得更大,让咱们的战士有更多好枪好炮。
要接着把根据地的粮食种得更多,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红火。
要接着把部队练得更精,让鬼子提到咱们四分区就害怕!
咱们不仅要拿下晋北,还要把根据地往更远的地方扩,往东北扩,要让更多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要让咱们的红旗插遍更多地方!
同志们,咱们是八路军,是老百姓的队伍,咱们的根在老百姓心里,咱们的力量在老百姓手里。
只要咱们始终跟老百姓一条心,始终朝着“打跑鬼子、让老百姓过好日子”这个目标干下去,就没有什么能挡得住咱们!
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咱们就能把鬼子赶出中国,就能让咱们的根据地、让咱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好!
“有没有信心?”
陈铭的声音响彻会议室。
“有!”
会议室内,呼声,掌声连绵不绝。
独立支队和四分区的全体干部,听着陈铭这番讲话,全都热血沸腾了起来。
特别是最开始从区小队中走出来的干部,如何建新,王大飞,李柱,王贵等干部,心中更是涌起无限的感怀。
他们见证了当初一支十几人,子弹还没人多的区小队,是如何在陈铭的带领下,发展到如今规模的。
对于陈铭这位首长,他们的敬仰之心比磐石都要坚定。
可以说,陈铭就是这支部队的灵魂,他在这支部队里的威望无人能比。
“好!有这份信心,咱们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散会!”
ps:嘿嘿,今天的内容太伤脑了,算了一大堆数据脑仁都快打结了。所以水了一千字的讲话为了拿全勤奖,读者老爷们不要骂我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