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29章 鬼子关东军来袭

      第229章 鬼子关东军来袭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赤峰地区的崇山峻岭间,总能看到先遣队战士们穿梭的身影。
    他们背着步枪、腰挎手榴弹,踩着山间的碎石路,顶着塞外的风沙,一场接一场地清剿盘踞在这片土地上的土匪。
    从只有十几人的小股流寇,到占据山神庙、劫掠商道的中型匪帮,只要被先遣队盯上,没有一股能逃脱覆灭的命运。
    那些往日里欺压百姓、抢夺粮食的土匪,要么在突袭中被当场击溃,要么在山林里被追得走投无路,最终乖乖缴械投降。
    其中有一股土匪格外棘手。
    盘踞在红山嘴的“忠义寨”,不仅有七八百号人,还靠着打家劫舍购买武器,攒下了不少“家当”。
    四百多支步枪、十余挺轻机枪,甚至还有四门迫击炮。
    这装备,比以前李云龙的独立团都要好不少。
    匪首“黑煞神”更是蛮横,曾放言“赤峰地界上,除了日本人,没人能管得了我”。
    可碰上先遣队,他狂不起来了。
    刘腾杰带着神枪手大队和炮兵小队,不停的远距离狙杀着土匪。
    土匪只能被迫挨打,还手都还不了,被先遣队恶心坏了。
    土匪大当家知道,再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山寨内的几百土匪早晚被先遣队消灭殆尽。
    土匪受不了了,选择拼一把离开了山寨主动出击。
    却迎头撞上了刘腾杰早就准备好的陷阱。
    战士们端着冲锋枪冲在最前面,子弹像雨点般扫向匪群。
    土匪们哪见过这般勇猛的部队,没撑小时就乱了阵脚。
    “黑煞神”想带着心腹从后山逃跑,刚翻过山梁就被神枪手排的战士一枪撂倒。
    这场仗下来,先遣队不仅缴获了忠义寨所有的武器,还搜出了近两百吨囤积的粮食和四百多匹布。
    这些物资没留一丝一毫,全部分给了周边受土匪欺压的老百姓。
    看着战士们把粮食扛到自家门口,老乡们激动得直抹眼泪。
    有的还拿出家里仅存的物资往战士手里塞,却都被战士们笑着推了回去:
    “老乡,这是我们该做的,您留着自己吃。”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很快传遍了赤峰各地。
    土匪们一听说有这么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部队在剿匪,顿时慌了神。
    有几股平日里互相抢地盘的土匪,竟破天荒地凑到了一起,想“抱团取暖”。
    他们的数个山寨聚在一起,硬生生凑出了两千多人的队伍,还选了个“总头领”,扬言要“跟先遣队拼个你死我活”。
    可这群土匪本就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各怀鬼胎。
    有的想让别人先上,自己坐收渔利;
    有的怕打完仗后自家兄弟折损太多,被其他土匪吞并;
    还有的心里早就打了退堂鼓,只是被硬拉来充数。
    刘腾杰早就摸清了他们的底细,没跟他们硬碰硬,而是先派侦察兵摸清了几股土匪的驻扎地,再用“围三缺一”的计谋:
    先猛攻最东边的一股土匪,故意留个缺口让他们逃跑;
    逃跑的土匪慌不择路,撞进了西边另一股土匪的营地,用溃散的土匪去打乱另一波土匪的阵型。
    刘腾杰趁机带着部队穿插进去,没费多少力气就把这两千多人的土匪队伍逐个击破。
    经此一役,先遣队在赤峰彻底打响了名声。
    周边的土匪要么收拾细软,往热河与察哈尔交界的荒山里逃;
    要么抱着侥幸心理,躲在山寨里负隅顽抗,可没过几天就被先遣队找上门来,连人带寨一起端了;
    还有些没骨气的,竟主动投靠了鬼子,想借着鬼子的势力苟活。
    可他们没想到,先遣队连鬼子的账都不买,没多久就把这些“汉奸土匪”连窝端了。
    等清理完最后一股土匪,赤峰的农村地区彻底变了样:
    往日里土匪劫掠时的哭喊声没了,老乡们敢放心下地种田了,连夜晚的村庄都多了几分安宁。
    那些之前帮着鬼子催粮、抓壮丁的汉奸,也被先遣队一个个揪了出来。
    有的被押到老乡们面前公审,有的则在试图逃跑时被当场抓获。
    清理汉奸的同时,先遣队还帮老乡们修被土匪烧毁的房屋,教大家识别日军的宣传单,一来二去,跟老百姓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老乡们心里都有一杆秤:
    谁是真心为他们好,谁是拿他们当韭菜割,看得明明白白。
    先遣队不仅冒着生命危险剿匪,还把缴获的粮食、衣物分给他们;
    路过村子扎营时,哪怕遇上瓢泼大雨,战士们也宁愿在村口的屋檐下挤着,绝不随便进老乡家打扰;
    老百姓们自发组织送慰问品,不管是一篮鸡蛋、一袋小米,还是几双布鞋,战士们都婉言谢绝,始终守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这样的军队,是老百姓们从未见过的“清流”。
    以前不管是国民党的兵,还是鬼子和伪军,路过村子时不是抢粮就是抓壮丁,只有先遣队,把他们当亲人看待。
    有了老百姓的支持,先遣队才算真正在赤峰站稳了脚跟:
    老乡们主动给战士们当向导,帮着打探日军的消息;
    有的青年还跑到部队驻地,要求加入先遣队,想跟着战士们一起打鬼子、保家乡。
    可这边先遣队的声势越来越大,那边赤峰地区的日军也终于坐不住了。
    负责伪满热河省警备和治安战的,是日军关东军第九独立守备队。
    这个守备队别看名字里带“守备”,却是实打实的旅级单位。
    下辖六个步兵大队和一个作业队,总人数足有六千多人。
    装备也比华北的日军治安部队好得多,不仅有轻重机枪、迫击炮,还有专门的骑兵小队。
    第九独立守备队的司令官是一个名叫佐藤的少将。
    得知自己的防区里竟然出现了一股“八路”,还把土匪、汉奸收拾得干干净净时,第一反应不是警惕,而是不屑。
    他坐在承德的司令部里,对着手下的参谋冷笑:
    “土八路在关内闹腾也就罢了,竟然敢跑到我们关东军的地盘上撒野?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他顿了顿,又拍着桌子说:
    “必须让这些土八路尝尝我们关东军的厉害,让他们知道,热河这块地,不是他们想来就能来的!”
    没过多久,佐藤就下了命令:
    派一个步兵大队(约八百人),配合两千多名伪满伪军,朝着侦察到的先遣队驻地。
    赤峰西南方向的马家峪一带扫荡。
    在佐藤看来,先遣队不过是一支六百多人的“小部队”。
    一个日军大队加两千多伪军,兵力是对方的五倍多,足够把这股“土八路”彻底消灭。
    这就是关东军的狂傲,哪怕只是地方守备部队,也没把敌后的抗日武装放在眼里,连先遣队的战斗力都没摸清,就敢贸然派兵扫荡。
    更荒唐的是,为了“防止先遣队逃跑”,佐藤还让这三路兵马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出发:
    一路从承德往北,一路从赤峰往南,一路从平泉往西,想形成合围之势,把先遣队一网打尽。
    可佐藤的如意算盘,早就被刘腾杰料到了。
    先遣队在赤峰搞这么大的动静,刘腾杰心里清楚,迟早会引来日军的反扑。
    日军出动扫荡,本就在他的预料之内。
    当侦察兵把“日军派一个大队加两千多伪军,分三路来扫荡”的消息报上来时。
    刘腾杰正和政委在煤油灯下摆着地图,听到这话,他忍不住笑了:
    “这鬼子关东军还真是狂啊,真当我们还是以前没枪没炮的土八路?”
    “要是在晋北被我们消灭的那些鬼子知道了不知道会怎么想。”
    “那就送这些小鬼子下去找那些鬼子问问呗。”先遣队的政委笑着说道。
    两人对视一眼,很快统一了意见:
    打!
    不仅要打,还要打得漂亮。
    这一仗,不仅是为了粉碎日军的扫荡,更是为了让赤峰的老百姓知道。
    先遣队不是只会剿匪,更能打鬼子,是真真正正能保护他们的部队。
    可怎么打,是个学问。正面硬碰硬肯定不行。
    日军一个大队的战斗力本就不弱,再加上两千多伪军,兵力是先遣队的五倍以上。
    真要是正面对决,就算先遣队都是精锐,也得付出不小的代价。
    更何况日军在热河有稳固的据点,打不过还能增兵;
    先遣队深入敌后,背后没有友军支援,一旦损耗过大,想补充都难。
    所以,只能智取:
    先找三路日伪军里最薄弱的一路,打个漂亮的伏击,挫一挫他们的锐气;
    再用运动战、游击战的老办法,不断消耗剩下两路的兵力,慢慢把他们“啃”掉。
    经过反复研究,先遣队把目标定在了从承德出发的那一路。
    这一路只有一个日军中队,配合六百多伪军,相比另外两路,实力最弱。
    而且他们要走的路线,正好要经过一片名叫“狼窝沟”的山区那里山高林密,正好适合打伏击。
    刘腾杰指着地图上的狼窝沟对干部们说:
    “这一路就是咱们桌上的‘好菜’,先把他们吃掉,再借着山区的地形,跟另外两路鬼子周旋。”
    计划定下来后,先遣队立刻行动起来:
    战士们连夜整理装备,检查枪支弹药;
    侦察兵再次出发,确认日伪军的行军路线和时间;
    百姓们听说部队要去打鬼子,主动跑来帮忙。
    有的帮着搬运弹药,有的带着战士们熟悉狼窝沟的小路,还有的帮助战士们制作干粮。
    “孩子们,多带点,好打鬼子!”
    八月六日晚上十二点整,狼窝沟里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从承德出发的日伪军,此刻正扎在狼窝沟口的一片空地上。
    鬼子和伪军分开驻扎,鬼子的帐篷在中间,伪军的帐篷在外围,几个哨兵抱着步枪,无精打采地站在帐篷外,时不时打个哈欠。
    “行动!”
    随着刘腾杰的一声令下,事先埋伏在附近山林里的特战小队战士们,像猎豹一样摸了过去。
    他们穿着深色的衣服,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靠近哨兵。
    两个鬼子哨兵正靠在树干上聊天,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战士们用匕首抹了脖子,连哼都没哼一声。
    解决了哨兵,大部队立刻朝着鬼子的帐篷发起进攻。
    “嘭嘭嘭!”
    几颗手榴弹先扔了进去,帐篷瞬间被炸得四分五裂,火光冲天;
    “哒哒哒!”轻机枪和冲锋枪的声音紧接着响了起来,子弹像一道道火舌,扫向帐篷里的鬼子。
    不少鬼子还在睡梦中,被爆炸声惊醒后,慌慌张张地想摸枪,可刚爬起来,就被门口冲进来的战士们一枪撂倒。
    有个鬼子军曹想组织抵抗,刚举起指挥刀,就被神枪手排的战士一枪击中胸口,倒在地上不动了。
    神枪手排的战士们此刻正趴在山坡上,借着帐篷里的火光,精准地狙杀着鬼子。
    他们配合得格外默契:一个班的战士专门盯着鬼子的军官、士官和机枪手。
    这些人是鬼子的“骨干”,只要把他们打掉,鬼子就成了“没头的苍蝇”;
    其余的战士则无差别地狙杀普通鬼子,每一声枪响,都有一个鬼子倒下。
    短短十分钟,帐篷里的鬼子就被消灭了一百多。
    剩下的鬼子想往外突围,刚跑出营地,就被守在外面的战士们围了起来,被快速消灭。
    这时候,外围的伪军才反应过来。
    他们听到爆炸声和枪声,知道鬼子遇袭了,连忙拿着枪,朝着鬼子的帐篷跑来。
    可这些伪军本就没什么斗志,看到鬼子的帐篷被烧得一片狼藉,地上到处都是鬼子的尸体,顿时慌了神。
    有的伪军拿着枪,却不敢往前冲;有的甚至悄悄往后退,想趁着混乱逃跑。
    先遣队可没给他们逃跑的机会。
    解决了鬼子后,战士们立刻调转枪口,朝着伪军发起进攻。
    先遣队的战士们都是从独立支队里挑出来的精锐,不仅枪法准,拼刺刀的功夫也过硬,再加上刚打赢鬼子,士气正盛。
    伪军们哪见过这样的阵仗?
    他们以前跟抗日武装打仗,对方要么没枪没炮,要么战斗力不强。
    可先遣队不一样,不仅武器好,战士们还个个不怕死,冲在最前面的战士,端着刺刀就扎进了伪军的队伍里,伪军们吓得连连后退。
    “缴枪不杀!”
    战士们的喊声在夜空中回荡。
    伪军们本就没什么斗志,听到这话,纷纷放下了枪。
    有的蹲在地上,双手抱头;
    有的干脆转身就跑,朝着承德的方向逃去。
    先遣队的兵力有限,主力都用来进攻鬼子了,剩下的兵力只能守住主要路口。
    没办法把整个狼窝沟都封锁起来,所以还是有不少伪军趁着混乱逃了出去。
    “他娘的,这群伪军装备倒是不错,就是战斗力太拉胯,逃命的本事倒是一流!”
    侦察二连连长看着逃跑的伪军,笑着对身边的战士说。
    “刚才有几个伪军,跑得比兔子还快,我们连的战士追了几里地,愣是没追上。”
    他顿了顿,又打趣道:
    “要是咱们连进攻的速度,能有他们逃命的速度快,那咱们就是世界上进攻最快的部队了!”
    “哈哈,我之前还以为关东军有多厉害呢,今天一看,不过如此嘛!”
    神枪手排的排长也走了过来,笑着说道。
    他刚才一口气狙杀了五个鬼子,心里正痛快。
    “别大意。”
    侦察二连连长收起笑容,认真地说。
    “这只是关东军的地方守备部队,要是遇上关东军的精锐,战斗力可比这强多了,咱们可不能掉以轻心。”
    “行了,先打扫战场,有什么话,等打完仗再说。”
    刘腾杰这时走了过来,他看着地上的武器和物资,对战士们说,
    “动作快点,鬼子的中队没配备电台,消息还没传出去,咱们得尽快收拾完,去对付另外两路日伪军。”
    他心里清楚,鬼子现在兵力紧张。
    既要防备苏联,又要在关内打治安战加上和国军对峙,还要在太平洋战场上跟美军周旋。
    能派来热河的兵力本就不多,只要能多消灭一些,先遣队在赤峰的日子就能好过一些。
    “是!”
    战士们齐声应道,立刻开始打扫战场。
    他们动作麻利地收集着地上的枪支、弹药和手榴弹。
    身在敌后,弹药是“打一发少一发”,每一颗子弹都弥足珍贵;
    他们还把鬼子身上的衣服扒了下来,通通打包带走。
    先遣队虽然不缺衣服,但赤峰的老乡们缺啊。
    有的家庭,一家人只有一套衣服,谁下地干活谁穿。
    这些衣服拿回去,改一改、染一染,就能发给老乡们,帮他们解决困难;
    还有那些没被炸毁的粮食和罐头,战士们也都收集起来,准备带回驻地,分给老乡们。
    月光下,战士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狼窝沟里,火光映照着他们年轻却坚定的脸庞。
    这一仗,他们不仅打赢了,更让赤峰的老百姓看到了希望,也让日军知道,在赤峰这片土地上,有一支敢跟他们硬碰硬的抗日武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