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采真铅 真汞的困境;先天难寻!
“至于后续修行境界不断提升,顶多只能增加后天元精、后天元气、后天元神的体量——对于真正的先天本源,是半分增长都做不到的。”
“所以我们修行,也不过是依靠日积月累积攒的磅礴后天本源,去延缓植根于生命本源中的先天元精、元气、元神的损耗,让它们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充盈的状态,不至于因修行或岁月流逝而快速枯竭。”
“而这筑基第三境‘采铅汞’的修行过程中,需要采炼的,是那深植于人体本源、与生俱来的核心力量,真正的先天元精、元气、元神!”
“可这先天本源的总量本就希少,若贸然采炼,前脚刚抽取一丝,后脚便可能面临本源亏空的窘境。这对整个人体的根基本源,都会造成难以逆转的影响。”
“所以常有魔修采胎儿,采紫河……”
不过这都不是稳妥的修行之法,他人天生的先天物质,又岂是那么好熔炼的?
因此,辛如音给赵云提出了一个最稳妥的方法:寻来先天级别的灵物,或是蕴含先天灵气的秘境之地,用这些真正源自先天的东西,炼化吞噬,蕴养体内的先天元精、元气、元神。
等蕴养出足够的量,再从中采炼所需的铅汞,这样一来,对自身本源的损耗自然就微乎其微了。
甚至,若炼化的先天灵物足够精纯,还能让肉身中的先天本源有所增益,不仅能延长寿命,连自身的天赋根骨、对大道的感悟强度,都能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由此可见,这‘采铅汞’境的关键节点,全落在‘先天之物’上。
而先天这东西说好找也好找,说难寻也难寻。
难寻,是因为先天之物在后天的天地环境中,因大道法则的侵蚀,会崩解降格!
就如赵云所得的先天元胎弱水,与元胎弱水之间的差距。
所以,这些先天之物,要么需以极高明的封印之法层层包裹,才能长期保存;要么需先天之物本身的品阶足够高,自带‘神物自晦’的特性,才能抵御后天环境的消磨,不自行崩解。
可不管是哪种情况,‘先天’二字,便意味着它源自开天辟地之初,是承载着原始大道韵律的特殊能量,每一份都珍贵至极。
在这旧古世界,尤其是万灵御道宗封山百年——只许从外进、不许内人出的特殊境况下,各类修行物资的紧缺性日益凸显:
今天这类灵材存量少一分,明天那类丹药价格便涨一截,这也是赵云能时常赚取材料差价,且在一年多时间里快速积攒下五十枚极品灵石的根源之一。
所以在这样的局面中,越是紧缺的东西,价格自然越是水涨船高。
而先天级别的灵物,更是所有筑基修士都渴求的至宝——不论你走的是人道、地道、天道,还是大道筑基的路子,只要身处筑基境界,都需寻觅这类特殊物质。
若不然,仅仅依靠采集躯体里铸就的后天本源来凝练铅汞,得不到真汞、真铅的级别,那即便你前面的道基搭得再稳固、再深厚,从采出后天级汞铅的那一刻起,后续修行境界的扩张、更高潜力的积累,便会彻底断绝。
“先天之物,乃至先天之气,这怕是找起来有些难度。”
赵云望着御道仙城街道上的灵材商铺,忍不住低声感慨。
要知晓,他能顺利踏入大道筑基境界,本就得益于两种特殊的先天物质,掌教灵道人亲赐的先天五太之中,太素与太极的各一缕本源。
正是这两缕先天本源,才铸就了他大道筑基的根基,更让他的物质转化法发生了根本性蜕变,如今已能直接解析、凝聚自身境界及以下的各类灵物,乃至其他物质的构造。
“可惜了,若我境界足够高的话,说不定这些先天之气、先天物质,我都能直接以物质转化法解析,将其凝练出来。”
“但此刻,这些先天之物的品阶,早已远超我当前的修为上限——它们是开天辟地后留存的先天本源精华,连仙人都需耗费心血寻觅,更别说我这连金丹门槛都未能触及,尚且只是大道筑基境的小小修士。”
辛如音亦有些无奈的说道:
“没办法,我先前得到的先天之物,本就是依靠运气。随意买了件古物,却意外买椟还珠,从那古物中找到附带的先天玉石,吸纳了其中蕴含的先天造化,才使得我‘采铅汞’境的前期积蓄得以完满。”
“此外,这道功库中其实有真正的先天资源储备,只不过兑换这类物资需要足够的‘道功’很多。
你那边刚入道功库不久,道功没攒下多少。
而我这些年的道功,全用在修行上,没留存下来,短时间内,还真不好帮你从道功库兑换这些先天之物。”
说到这里,辛如音微微蹙眉,显然也为赵云的困境愁了起来。
不过还有另外一个找寻先天之物的法子:
那些拥有着大道金丹修士的世家中,肯定对先天之物这样的战略性物资,有着一定性的储备。
只可惜,不少拥有金丹修士的世家心怀鬼胎,想与自己这边联姻,窃取自身具有的大气运。
但她接连拒绝之后,又与赵云这边走到一起,这便于无形之中与一些世家之间结怨,导致于赵云这边就很难借助于世家这一个方向,寻得先天之物。
“对了,刚刚你说这先天之物存在于世界开辟之初,你说咱们的内世界,是不是也能诞生出来一些先天资源?”赵云问着辛如音。
辛如音早就探究过此事,所以能立马给出答案:
“是能诞生先天之气。但那一点先天之气,还远远不够内世界自身稍微成长进化一点,又如何供你我修行使用?”
“甚至,若是从内世界中采集的先天造化过多,还有可能让内世界不断退化,乃至崩解崩溃。
到时候,诸般根基、修行之本源,岂不都要随之崩溃?这可是得不偿失之举。”(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