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92章 有卧龙必有凤雏!曹操要一统北方,

      第192章 有卧龙必有凤雏!曹操要一统北方,我们就袭卷淮南,兵临中原!
    一位文士?
    还自称要助他收取淮南。
    那也就是说,这个人至少是预料到,他有对淮南用兵的意图。
    来人不一般啊…
    刘备精神一振,忙问来人尊姓大名,是何相貌。
    “回禀大将军,那文士并未报上姓名,只说与诸葛令君为同窗,相貌嘛…略…略丑…”
    众人神色一震,目光齐刷刷看向了诸葛亮。
    诸葛亮眼眸一转,蓦的掠起一丝喜色,似乎猜出了是谁。
    不等他开口,萧和便笑道:
    “大将军,应该是那位与卧龙齐名的凤雏,庞统庞士元现身了。”
    “恭喜大将军,再得一位王佐国士呀。”
    庞统!
    听得这个名字,刘备霎时间大喜。
    诸葛亮曾与他提过,他恩师水镜先生司马徽的门下众多弟子,皆是才智不凡之士。
    除却徐庶之外,还有如崔州平,石广元等人,皆为郡守之才。
    然真正有王佐之才者,唯有襄阳庞氏子弟庞统一人。
    后来萧和也曾评价过,这庞统有经天纬地之才,其智计奇谋可与郭嘉并肩。
    如今听到这庞统前来拜见,刘备焉能不惊喜若狂。
    “伯温猜的大抵不错,来者应该就是庞士元了。”
    诸葛亮微微一笑,认可了萧和猜测。
    刘备大喜,忙是喝道:
    “那还等什么,速请这庞士元入府!”
    亲卫忙领命而去。
    欣喜过后,刘备却又困惑的目光看向诸葛亮:
    “孔明啊,这庞士元既为庞氏子弟,吾收取荆州已有多年,却为何不见他来投奔,更不曾听闻他的音讯?”
    诸葛亮正待回答,却忽然兴起,笑问道:
    “伯温,天下人天下事,你皆是洞若观火,你可知这庞士元为何迟迟不来投奔大将军?”
    萧和眼珠转了几转,方是一笑:
    “古往今来,才华绝世者,往往自恃甚高。”
    “这位凤雏既与孔明兄齐名,既身负王佐之才,必是要择主而恃,不会随随便便投奔到谁麾下。”
    “且据我所知,这庞士元虽为荆州人,这些年却皆游历于江淮,应该与周瑜等孙氏之臣们颇有些交情。”
    “此人在荆州易主之后,迟迟不肯来投奔大将军,我猜想应该也有这一层关系在内。”
    “而现下江东已易主,孙权周瑜皆已伏诛,大将军雄踞江南半壁,奉天子以讨不臣,天下人皆已看出大将军为一代雄主,有光武帝之风。”
    “此时此刻,这庞士元前来投奔大将军,也就在情在理,水到渠成了。”
    萧和一番评价,将庞统的性情心思,剖析了个清清楚楚。
    他这番评价,倒也并非无的放矢。
    庞统虽与诸葛亮齐名,可在看人的眼光上,却要逊色诸葛亮几分。
    故诸葛亮可以在刘备潦倒之时出山辅佐,庞统却在赤壁之战打完,刘备借得南郡,手握大半个荆州之时,方才选择来投。
    且如萧和所说,庞统自恃极高,刚开始还嫌刘备给的县令官位太小,直接摸鱼躺平,终日饮酒大睡,置政务于不顾,差点被巡视经过的刘备一怒之下给砍了。
    也就是刘备宽仁大度,听得诸葛亮解释,庞统乃王佐之才,当县令是暴殄天物了,刘备当即便委以重任。
    这么一个身怀大才,择主谨慎,自恃极高之人,自然不会在刘备刚得荆州,前景还不明朗之时就来投奔。
    而今日庞统来投,显然是有备而来,是要用进献夺取淮南之策,一鸣惊人得到刘备的器重。
    听得萧和对庞统评价,诸葛亮不禁感慨道:
    “亮与士元同窗多年,对其性情所知,也不比伯温多多少,天下之人,果然皆在伯温掌握之中啊。”
    鲁肃眼眸一亮,说道:
    “庞士元在江东游历时,确实曾得周瑜厚待,更邀其出仕江东,为孙权效力。”
    “庞士元却多次婉拒,当初与周瑜告别之时,还曾承诺,只要周瑜尚在江东,他就绝不会与其为敌!”
    听得萧和推断,以及诸葛亮鲁肃感慨,刘备方才明悟。
    “古来有大才者,必有几分傲气,不足为怪。”
    “既是如此,吾当亲自出府迎接,不能慢怠了他才是。”
    刘备当即起身,带着一众谋臣武将,亲自往府外迎接。
    一行人刚至府门,一位身着墨衣的文士,便在亲卫的引领下,大摇大摆,昂首阔步的走了进来。
    那气势派头,必是庞统无疑。
    只是那一副相貌,却令众人眼前一亮:
    短须灰面,横眉掀鼻,身矮脸长…
    这副样子,难怪亲卫适才曾说,来者相貌略丑。
    不,庞统的相貌,不能用丑来形容,而是怪!
    众人目光,不由瞥向了诸葛亮。
    都是水镜先生的高徒,并称卧龙凤雏,瞧瞧人家诸葛亮,长得是高冠长剑,仪表堂堂。
    再瞧瞧那庞统…
    若非亲眼所见,谁能想到,这是与卧龙齐名的凤雏啊!
    刘备显然不是颜控,忙是紧步上前几步,拱手一揖:
    “备久仰凤雏先生之名,不想今日竟有幸一见,备有失远迎,还请先生见谅。”
    原本负手昂头,派头十足的庞统,立时吃了一惊。
    刘备的礼贤下士,他自然是早有耳闻,也深信不疑。
    不然也不会以一介布衣之身,便敢来叩大将军府的门,叫着要拜见刘备。
    可刘备再礼贤下士,那也是当朝大将军啊!
    堂堂大将军,亲自出来迎接自己不说,一见面便是长身一揖,这是何等的礼遇!
    这也太看得起他庞统,给他面子都给上了天吧…
    原本倨傲的庞统,被刘备“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时间有此不知所措。
    “士元,大将军可是虚位以待你多时,你今日才来,着实是姗姗来迟了呀…”
    一旁诸葛亮笑着提醒自己这位同窗。
    庞统蓦的回过神来,忙是拱手一拜:
    “襄阳庞统,拜见大将军。”
    “统不过一介白衣,大将军如此大礼,统愧不敢当也!”
    刘备忙将庞统扶起,哈哈笑道:
    “士元你过谦了,诸葛卧龙的同窗,伯温军师口中的王佐之士,你当得起备这一拜!”
    诸葛亮便罢,乃庞统的同窗,对他的实力知晓也不足为奇。
    刘备提到伯温军师,却令庞统心头一震。
    伯温军师……传闻中神仙下凡,奇谋鬼算,威震大江南北的萧和萧伯温,他岂会不知其名?
    这样一个传说中的神人,跟自己素昧平生,没有过任何交集,竟曾对刘备评价自己是王佐之才?
    庞统目光向刘备身后众人一扫,一眼便落在了那俊朗飘逸的年轻文士身上。
    “足下可就是传闻中,那位算无遗策的萧和萧军师?”
    庞统满面好奇的问道。
    萧和淡淡一笑,拱手道:
    “正是在下,士元兄,久仰了。”
    庞统心头一震,忙是还之一礼,口中慨叹道:
    “萧军师自樊城横空出世,助大将军取荆州,平江东,败曹操,种种奇谋妙算,统是敬佩已久。”
    “没成想,我庞统一介乡野闲士,萧军师竟知我?”
    庞统话中显然有受宠若惊之意。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你庞士元若为乡野闲士,那这天下之人,便皆是目不识丁之辈了。”
    萧和也摸准了庞统性情,给足了他面子,可劲儿的吹捧。
    能得名震天下的萧伯温如此盛评,庞统心下自有几分得意,面上却少不了继续谦逊几句。
    当下刘备便拉着庞统入府,摆下美酒佳肴为其接风洗尘,奉若上宾。
    “士元,适才听亲卫来报,说你此番前来,是要助大将军攻取淮南。”
    “不知士元你有何良策,不妨向大将军呈上?”
    几巡酒过,诸葛亮率先将话题引入正题。
    刘备忙放下酒杯,拱手道:
    “士元若有妙计,还请教赐。”
    庞统遂放下酒杯,反问道:
    “统冒昧猜测,大将军是否已在谋划攻取淮南,只因曹操十几万大军正兵向宛城,而大将军受制于兵力有限,正纠结于是否该增兵宛城,又当增兵多少?”
    此言一出,刘备不由看了萧和一眼。
    果然如他所说,庞统智计不凡,并未参与适才军议,竟能推测出他的面临的难处。
    “实不相瞒,士元所说,正是备所为难。”
    “倘若分兵少,则不足以确保宛城不失,而若分兵太多,则我攻取寿春乃至淮南之兵又不足。”
    “士元既知吾难处,必有两全其美之策?”
    刘备也不隐讳,对庞统是坦诚相待。
    庞统嘴角微微上扬,不紧不慢道:
    “依统之计,大将军根本无需向宛城增派一兵一卒,只尽起江东之兵,全力北上夺取寿春便是!”
    刘备神色一震。
    关羽的能力是毋庸置疑,麾下还配备了魏延,徐庶等良将谋士辅佐,荆州军团亦可称得上是精锐之师。
    可再精锐,数量也只有四万余人。
    曹操南下之兵,据细作所报,可足足有十五万之众。
    宛城毕竟不是襄樊,有汉水天险可恃,有水军优势可用。
    四万对十五万,兵力太过悬殊。
    一兵一卒都不增援给关羽,多少是有些不妥吧…
    庞统自然知刘备心中所想,便起身来到地图前,抬手往宛城西北一指:
    “统所以叫大将军不向宛城增兵,是因为曹操此番南下,乃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
    “他是要假借攻宛城为掩护入南阳,以部分兵力佯攻宛城,却以大军出其不意由武关杀入关中。”
    “曹操真正意图,乃是扫灭马韩等西凉诸将,一举拿下关陇,一统北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