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1章 燕西故人的反应。

      以文盛安为首的中间派当朝倒戈,景元帝的意思又表现得如此明显,继文盛安之后,百官上表,请立中宫。
    文盛安奉命拟写册立诏书,景元帝亲自盖上玺印。
    当立后诏书送到郡君府时,霍翎正在给靖国公夫人准备礼物。
    不管两家以前有没有交情,但靖国公世子亲自登了门,她也需要有所表示,告诉靖国公府:她承了他们的情。
    刚收拾出几匹合适的料子,就见无墨匆匆跑了过来:“小姐,宫里来人了,瞧着阵仗极大。”
    今日是大朝会,宫里这时候来人,已经不做他想。
    霍翎命人将这几匹料子送去靖国公府,就带着无墨匆匆去了厅堂。
    厅堂里,李满和崔弘益已在候着了。
    两人原就是与霍翎相熟的,以往见面,笑容里都透出十足的亲热劲。这一回见面,除了亲热外,还添了几分恭谨。
    这是霍翎第三次见到圣旨。
    从册封郡君的圣旨,再到入京前天子赏赐府邸的圣旨,最后,是这一道册立皇后的圣旨。
    她的人生,在短短一年内,因这三道圣旨,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华丽的赞美,庄严的宣告,那卷《洛神赋》代表着帝王的迎娶之意,而这道昭告天下的圣旨,代表着的,是她即将成为大燕的皇后。
    即使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当霍翎真的握住了这道圣旨,她还是难掩激动。
    从此刻起,她终于能亲眼领略皇权之上的风景。
    “恭喜皇后娘娘。”
    李满第一个出声贺喜。
    崔弘益也连忙跟上:“今儿大朝会上,百官上表请立皇后的场面不知道有多壮观,可见娘娘成为皇后是众望所归。”
    霍翎也忍不住露出笑容,询问他们立后的章程。
    李满对这个干儿子还是很够意思的,朝崔弘益使了个眼色,让崔弘益好好为霍翎介绍一番。
    崔弘益心下一喜,认真介绍道:“册后大典要祭祀天地先祖,需由钦天监算出吉日吉时,再由礼部制定章程,内务府那边也需修凤仪宫、为陛下准备聘礼。”
    霍翎听了一会儿,就心中有数了。
    立后的流程十分繁琐庄重,三媒六聘都要走一遍,不过真正需要她参与进去的并不多。有什么事情,宫里都会派人过来。
    送走李满和崔弘益,霍翎握着圣旨,又重新看了一遍,视线落在右下角的朱红色玺印上。
    “小姐。”无墨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霍翎抬头,却见无墨身后还站着一人。
    白龙鱼服,正是景元帝。
    “陛下?”霍翎诧异,快步走到景元帝面前,“陛下怎么出宫了?”
    景元帝握住霍翎的手:“有些时日没见你了。朕之前不是答应你,要陪你去大相国寺还愿吗,正好今日有空。”
    霍翎笑道:“我还以为陛下忘记了。”
    景元帝道:“朕答应了,就不会忘。马车已在外边候着了,我们走吧。”
    霍翎将圣旨转交给无墨,让无墨赶紧拿去放好。
    “陛下,我真高兴。”她这么说着,欢喜几乎要从眼角眉梢流淌出来,“您高兴吗?”
    景元帝被霍翎这股喜悦所感染,神情也愈发柔和:“高兴。”
    他问道:“方才怎么一直在看圣旨。”
    霍翎道:“崔内侍和我说,今儿大朝会上,百官上表请立中宫,我在想那副场面有多壮观。”
    景元帝笑了一下,道:“册后大典那天,百官朝拜皇后的场面会更壮观。”
    霍翎设想了一番那副场景,笑得更开心了,说起另一个自己很关心的话题:“陛下,我想让我家里人进京观礼。”
    方氏和霍泽可以随时进京,但霍世鸣有官职在身,又是驻守一方的边境武将,无诏不可轻离。
    想让霍世鸣进京观礼,还是得由景元帝亲自下旨。
    ***
    与此同时,柳国公府一片死寂。
    书房里,端王、端王妃、柳国公、柳国公世子相对而坐。
    几人的心里都是五味杂陈。
    终究还是没能阻止陛下立后。
    而失败的苦果,他们必须咽下。
    柳国公久经官场,是几人里恢复得最快的一个。他抬手轻敲桌面,吸引了余下三人的注意力。
    “我们之前做的事情太多了,已经犯了陛下忌讳。”
    在端王一系高歌猛进之时,就连柳国公也被权力蒙蔽了眼睛,一心发展壮大手头的势力。
    但当他们开始受挫,高歌猛进的势头戛然而止后,柳国公的理智终于压住了对权力的追逐渴望。
    柳国公看向端王:“燕西那边,除了周嘉慕,王爷安排的其他人手都撤出来吧。”
    那是端王忙活了大半年才安插进去的人手,但这会儿,端王没有一丝心疼,果断应好。
    “周嘉慕不用动吗?”端王再次确定。
    柳国公摇头:“不用。”
    “周嘉慕虽是我们的人,但他这些年立下的军功都是实打实的。只要我们把其他人都撤走,应该可以保住周嘉慕的位置。”
    行唐关主将这个位置实
    在太重要了,只要能保下来,就算它已经变成了一张明牌,也没关系。
    随后,柳国公又看向面容憔悴的端王妃,似劝慰,似警告。
    “阿乔,以后除非必要,别让渊晚那孩子回端王府了。他待在王府的时间太多了些。”
    端王妃唇角发苦,却也只能应是。
    柳国公继续道:“还有,渊晚在宫里,一定要对皇后毕恭毕敬,不能有半分失礼。你明白了吗。”
    端王妃咬紧牙关,再次挤出一声“好”:“要是霍氏女……”
    在柳国公的凝视下,端王妃默默改口:“要是皇后对渊晚动手……”
    柳国公摆摆手:“我倒是希望她对渊晚下手。”
    “之前是我们小瞧了她。一个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让陛下封她为后的女人,不会做出这种自掘坟墓的事情。”
    柳国公世子有些不甘心:“那我们接下来真的什么都不做吗?”
    在整件事情里,柳国公最不满意的就是这个长子。
    瞧着长子到现在都没能放下心里那点成见,柳国公语气顿时加重。
    “立后一事,就是陛下对我们的敲打。”
    “记住,一动不如一静,接下来我们必须蛰伏一段时间,适当牺牲一部分利益,减轻陛下对我们的成见。”
    柳国公世子听他爹那意思,好像不只是要撤走燕西的人手:“我们还要做什么。”
    柳国公叹了一声:“过几天,兵部右侍郎会自请外放。”
    谁都知道,兵部右侍郎是在为端王和柳国公府冲锋陷阵。
    如今兵部右侍郎请求外放,既削弱了柳国公在朝中的威望,也削弱了柳国公在兵部的力量。
    “要是陛下还觉得不够……”
    柳国公看向柳国公世子:“你娘的身体一直不大舒坦,让你两个弟弟上书侍疾吧。”
    柳国公世子一惊:“这……这至于吗?”
    柳国公平静道:“无妨,你两个弟弟的职务本就不高,不会让我们伤筋动骨。”
    这种行为,更多的,还是在向景元帝表明态度。
    该断尾保全时,就不能当断不断。
    只要他和端王一直在朝堂上,只要季渊晚一直被养在皇宫里,只要陛下始终没有生出亲子……
    日后之事,谁又能说得准呢。
    事情商谈到这里就差不多了,端王起身告辞,询问的目光落在端王妃身上。
    端王妃面无表情:“我想在柳国公府住几天,王爷自己回王府吧。”
    端王抿了下唇,朝柳国公和柳国公世子打了声招呼,独自离去。
    端王妃也行一礼,回后院去找柳国公世子夫人。
    柳国公看着他们的互动,忍不住揉了揉眉心。
    经过这段时间的事情,原本还算恩爱的夫妻两,已经生出了无数隔阂。
    柳世子低声道:“我让阿乔她娘多劝劝她。他们这么僵着也不是个事。”
    柳国公点头:“也只能这样了。”
    柳世子又换了个话题:“今儿中午,何家来人了,是代何泰过来传话的。爹,你说我们要不要出手救何泰?”
    柳国公冷冷盯着柳世子。
    想到柳国公方才说的“一动不如一静”,柳世子尴尬道:“何泰手里,毕竟有账本。”
    柳国公思索了下,也没把话说死:“再看看吧,如果有机会,我当然会救。”
    “但若是陛下心意已决,那也怪不了我。看在账本的份上,我会保他儿孙前程。”
    ***
    自景元帝答应要立霍翎为后,霍翎就给霍世鸣去了一封家书。
    因信里没有急事,这封信是通过官府驿站送回燕西的。
    等信送到常乐县时,已是十日以后。
    霍世鸣巡视了一遍军营,刚回到自己的营帐,就见孙裕成笑着迎上前来,手里还握着一封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书信。
    “将军,京师那边来信了。”
    霍世鸣喜上眉梢:“来,让我瞧瞧。”
    他说着抱怨的话,语气里却满含亲昵:“你说说,这孩子也真是的,去了京师那么久,只在一开始给我写过两封信报平安,都不知道她在忙些什么。”
    孙裕成笑着附和:“孩子都是这样的,远行在外,不知道爹娘在家里有多操心。”
    “你快看看阿翎都写了些什么,她这一去,有三个月了吧。也不知道她和端王殿下的婚事定下来了没有,怎么到现在都没有音讯。”
    这也正是霍世鸣的心事。
    霍世鸣撩开帐篷,进屋坐下,取出信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