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08章 心意

      第208章 心意
    京口。
    “桓都督向来仰慕刘都督,些许心意,不成敬意。”桓谦一拍手,随从们从马车上抬下一个个箱子。
    随手打开一个,里面不是锦缎,便是黄金。
    还有十几个千娇百媚的美女,对着刘牢之搔首弄姿,让周围的北府士卒们眼神都直了,不停的吞咽着口水。
    而桓谦口中的桓都督,自然是兼并荆襄的桓玄,刚刚被朝廷封为都督荆司雍秦梁益宁七州诸军事、后将军、荆州刺史、假节。
    司马元显希望通过的自己的妥协,让桓玄安心留在西府。
    但桓玄比其父桓温更为激进,刚刚拿下荆襄,便迫不及待的与朝廷明争暗斗,除了这七州,原本的江州刺史也不想撒手。
    “无功不受禄,桓都督此何意?”刘牢之揣着明白装糊涂。
    “并无他意,国家危难,华夏衰亡,北府西府为天下之砥柱,今后当多多亲近才是。”桓谦乃桓冲次子,为人方正,颇有才干名望,门荫入仕,受封宜阳县侯,任辅国将军。
    在诸桓氏子弟中算是有真才实学之人。
    “淝水大战,北府西府共御氐秦,同气连枝,桓都督何必如此客气?”
    伸手不打笑脸人,整整二十多箱财货,即便是刘牢之也忍不住为之动容。
    他虽是北府都督,但与这些顶级高门比起来,还是差了许多。
    “淝水之战,天下谁人不知都督神勇?北府西府戮力同心,天下大事皆可一言而决也。”桓谦笑容满面。
    来之前他就知道刘牢之一定会接受桓家的善意。
    在战场上刘牢之固然勇冠三军所向无敌,但在权谋上,刘牢之毫无城府,轻易被人看穿心思。
    当初在王恭麾下也是如此,喜怒形于色,不仅司马元显看出他要反,就连王恭的参军何澹之也看出来了,几次劝王恭先除掉刘牢之,王恭刚愎自用,没有采纳。
    刘牢之仿佛没听出桓谦的言外之意,笑道:“天下大事乃朝廷诸公决断,我为北府都督,位高权重,别无所图。”
    桓谦一愣,快速的扫了他一眼,却发现他满脸诚恳,并非虚与委蛇,连忙恭维道:“都督真忠臣也,朝廷能有都督,定能国泰民安。”
    话里带着几分讽刺的意味,刘牢之背叛王恭,跟忠字完全沾不上边。
    原本以为刘牢之会的野心会更大一些,没想到他只想一直坐在北府都督位置上……
    刘牢之还是没听出来,点头道:“若能如此,实乃社稷之福也。”
    旁边的刘裕神色动了动,但低下头去,一言不发。
    何无忌则是盯着刘牢之,欲言又止,但这个场合,他也不好开口劝阻。
    两人寒暄了一阵,桓谦心满意足的离去。
    刘牢之也心满意足的抚摸锦缎,锦缎上隐隐有光泽,仿佛十六七岁女人的肌肤,细致绵软,“竟然是上乘的蜀锦!”
    蜀中连年战乱,蜀锦极为难得,几乎与黄金等价。
    单是从蜀中运至江东,便要经历千难万阻。
    刘牢之虽然当上了北府都督,但家中并无多少产业,很少见到如此之多的华贵之物。
    旁边何无忌咳嗽一声,“桓氏此来,乃是试探舅父心意,桓玄野心极大,能抵御西府军者,唯有北府,天下风云际会,琅琊王世子多疑之人,不宜与桓氏太过亲近。”
    以刘牢之手上的筹码,完全可以左右天下形势,没必要为几箱金帛动心。
    “我岂不知桓氏心思?他跟朝廷斗来斗去,与我北府何干?”刘牢之心情不错,满脸笑意。
    何无忌扫了一眼周围军吏,挥了挥手,让他们退下。
    刘裕拱手,准备离去,却被刘牢之喊住:“寄奴不是外人,有话直说。”
    何无忌道:“莫非舅父想坐山观虎斗?”
    刘牢之目光从锦缎上挪开,望着何无忌,“难道不该如此?”
    建康夹在京口与江襄之间,反而成了京口的壁垒。
    司马元显麾下还有司马尚之、司马休之、谢琰、高衡等势力支持,加上士族的支持,放在面上的实力不容小觑。
    刘牢之不见兔子不撒鹰,当初救司马元显父子,是看在北府都督这块肥肉的面子上。
    如今司马元显什么都没有,朝廷也没下诏令,刘牢之更不可能主动凑上去。
    争霸天下,他没有这么大的野心,但借桓氏和司马氏内斗,一跃成为顶级门阀的心思还是有的。
    何无忌苦口婆心道:“舅父已成朝廷中流砥柱,此时应当主动进一步,以大义名分合并北府诸军,大权独揽,尔后号召江左豪杰,抵御桓氏,众望所归,大事可成,荣华富贵何足道也?”
    北府军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兵权分散在诸将手中。
    所有才会有人投奔司马元显。
    刘牢之思索一阵后道:“还没有到那一步,司马元显都不急,我何必急于一时?”
    何无忌实在有些郁闷,留给北府军的时间其实并不多,桓玄一统荆襄,扫清了西府内部所有的阻力,休养个一两年之后,实力只会比现在更强。
    而北府军还是老样子,兵权不集中,诸将各有心思。
    西府军被桓玄整合,又有最强大的水军,还占据上游,将来兵戎相见,胜负已然分晓……
    不过何无忌也知道,刘牢之父子两代都是谢家故旧,靠着谢玄的提拔才爬上来,好不容易当上了北府都督,自然不敢赌,不愿失去到手的一切。
    而且刘牢之也并没有这种雄才大略。
    这时候刘裕拱手道:“征虏军府请求补充兵力,请都督定夺。”
    刘牢之笑道:“是桓弘上的文牒还是阿规?”
    虽然当初没有采纳刘道规的谏言,不过回头一想,反而觉得刘道规是在为他着想,都是彭城刘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宗族一体,两晋的规则便是如此,刘牢之连自己的宗族之人都不用,其他人更用不了。
    “阿规派人送来的。”刘裕没有任何隐瞒。
    刘牢之要的也是这个,眼神重新落在锦缎上,挥挥手,“这等小事,你让他看着办即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