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09章 锦衣卫!好个锦衣卫!!

      第109章 锦衣卫!好个锦衣卫!!
    急促的叩门声,打破了静谧。
    一向很有礼节的、文士打扮的人,勉强对开门的人点了点头,便快步朝着里面而去。
    脚步匆匆,几乎都要跑起来了。
    来到这别有洞天的宅院深处,隐约听到一些丝竹之声,嬉笑声传来。
    最近几日,许是心中一直存在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的缘故,吴良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此度过。
    来人乃是吴良心腹,知道自家侯爷脾气。
    这等时候,最烦别人打扰。
    可这次事发突然,情况紧急,他也没有办法,不得不硬着头皮来了。
    “老爷!老爷!家里有贵客了!”
    他出声高喊。
    盖过了丝竹声,压住了低吟浅唱。
    被搅扰了兴致的吴良,登时为之大怒,两个眼珠子,都挤到一块去了。
    “不见,让他等着!”
    他饱含愤怒的声音传了出来。
    自己忙了这么久了,大海船的事情上操了不少心,而今尘埃落定,终于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
    结果现在来却搅扰自己的兴致!
    老高这家伙,也越来越不懂事了。
    居然来到这里找自己,还直接亮嗓子嚎叫。
    “老爷,真的是贵客,天大的贵客,您还是快点见见吧。”
    身体瘦长的老高,继续出声呼喊,带着一些着急。
    吴良闻言,心中怒火虽未消除,却也站起身来,让人迅速给他更衣。
    自己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老高还不肯罢休。
    想来是家里真来了贵客。
    能让老高称之为贵客,并来到这里执意喊自己回去的人,整个大明都不多。
    如今京师这里,只有两个。
    一个是上位,另外一个就是太子。
    按说不论是皇帝还是太子,要到家中造访,都会提前通知的。
    怎么现在,竟是一声不吭,直接前来?
    所为何事?
    忍住心中疑惑,吴良很快便从房屋走出。
    老高忙上前弯腰迎上。
    吴良也没有出声询问,只带着老高往外面走。
    来到了外面,上马车的时候,吴良的腿不由一软,差点摔倒。
    被老高扶住。
    吴良面色不改的上了马车,招手让老高也上来。
    “是上位来了,还是太子来了?”
    他身子后仰,半躺在那里,望着老高询问。
    “老爷,不是贵客,是……是海船的事,被皇帝发现了!”
    老高压低声音,凑近吴良说出实情。
    “啥?卖海船的事,皇帝发现了?!”
    吴良一个激灵,那副带着一些慵懒和疲惫的姿态,瞬间消失不见。
    整个人都精神了。
    蹭的一下就蹿了起来,火烧到了屁股一样。
    ‘砰’的一声响,却是惊愕之下,脑袋撞到了车厢上。
    听这动静,显然是被撞得不轻。
    但他此时却顾不得理会这个,甚至于都没有觉察到自己被撞。
    只是双目死死的盯着老高。
    惶恐之中,又带着诸多的不可置信。
    这件事他们干过三次了,这是第四次,可谓是无比纯熟。
    龙江宝船厂归自己管理。
    宝船提举司常金书,又是自己的心腹,且很有能力。
    而龙江宝船厂当初建造之时,还和陈友谅,张士诚这些人打着仗。
    为了避免建在城外的宝船厂,被敌军的给破坏了,造成重大损失。
    上位那里,直接就让人在那里修建起了高高的城墙,将之围拢起来。
    修建的极其坚固。
    一直有兵丁驻扎。
    如今虽然早就不打仗了,宝船厂也不像之前那般戒严了。
    兵丁也撤走了。
    可围墙还在,制度还在。
    宝船厂平日里,很少和外界交流。
    关起门来就是一方独立的地盘。
    常金书这个提举,就是龙江宝船厂的土皇帝。
    行事又一向谨慎。
    这件事从头到尾,都在自己兄弟二人的地盘之中进行,怎么皇帝就会发现了?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这个绝对想不到的消息,对于吴良而言,不亚于猛然之间遭受雷击。
    “老爷,这……就是被皇帝发现了。
    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
    老高说着,就把声音压得更低,凑到吴良身边低声耳语。
    吴良认真的听着,神色不断变换。
    片刻之后,忽地一屁股重重的坐回到了凳子上。
    也不知道是腿本就软,还是现在更加软的缘故。
    他的神色难看至极,一双腿都在不受控制的微微发抖。
    很显然,方才老高说的那些话,对于吴良而言,很有说服力。
    让他已经相信这个在他看起来,绝对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为真了。
    锦衣卫!
    好个锦衣卫!
    当初好不容易让皇帝把检校给废了,现在又出现了一个锦衣卫!
    就说皇帝当初,突然废除亲军都尉府,设立了锦衣卫,这件事情不简单。
    虽有着清理曹秀的由头在,却也终究是有些突兀了。
    现在来看,皇帝果然是包藏祸心!
    当真是好手段!
    当真是一点的情面都不留!
    新设立的锦衣卫,居然又暗中恢复了密探这个职能。
    而且,比当初的检校更加过分。
    以往的检校,主要职责是对外刺探敌情的。
    暗中监察官员只是附带的。
    现在看这架势,这锦衣卫的主要职能,就是暗中监察官员了!
    自己兄弟二人,为皇帝卖了多少命,立下了多少功劳。
    可是皇帝的心腹。
    结果现在,皇帝居然这般的不信任自己兄弟,暗中派锦衣卫监视自己兄弟。
    当真过分!
    此等行为,真寒忠臣之心!
    “快,立刻给常金书那里,传递消息,让他赶紧在龙江宝船厂里放一把火。
    把账册,存放大海船的地方都给烧了!
    速度一定要快!”
    闭上眼睛,坐在那里深深的吸了几口气,江阴侯吴良睁开了双目。
    声音有些低沉的出声吩咐。
    这等事情,他本来是不想做的。
    安安稳稳过去也就算了。
    可是现在,皇帝如此这般的不讲人情,居然真的发现了这件事。
    那他这里,也不得不把火龙给弄出来了。
    本来龙江宝船厂那里,只需要没了十二艘两千料的大海船,也就结束了。
    如今因为皇帝的不当人,却是需要烧上一把大火。
    把更多的船只,房屋,以及堆放的大量造船的材料,都给一并烧毁了。
    还要搭上不少无辜之人的命。
    这些,都是皇帝不仁慈啊!
    “告诉常金书,他的家人我会看顾好。
    让他不必有任何的担忧。
    他的那些钱财,都会用到他家人的身上。
    我这里还会保证,他们一辈子衣食无忧。
    他儿子的病,我这里会穷尽一切去治。
    真要是治不好,他偷偷在外面娶的小妾,生的儿子,我这里也一定会看顾好。
    我会告诉他儿子,他爹是为了救火,挽救宝船厂的损失,而不幸被火给烧了。
    他爹是好样的。
    无愧国家,无愧宝船提举司提举的职位。
    更不愧是一路从元末,跟着上位杀鞑子,打天下的人!”
    吴良再一次出声吩咐,声音更加的低沉了。
    常金书是个很靠得住的人。
    如若不然,也不会让他到龙江宝船厂,那等重要的位置上去。
    让常金书死掉,他是真舍不得。
    但没有办法,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常金书只有死了。
    救火而死,才是常金书最好的结果。
    救火而死,有自己在,还能给他争取很多东西。
    要是活着,说不得就要牵扯家人了。
    这件事,要怪也只能怪皇帝,把手伸那么长。
    是皇帝害死了常金书。
    让常金书这样一个敢打敢杀,为大明留过血的人,活不下去了,只能抛下家人,选择葬身火海。
    “对了,这件事你安排别人去送信,别自己行动。
    这时候宝船厂外面,十有八九有皇帝的眼线,别把你给暴露了。”
    见到老高就要离去办事,吴良又出声交代了一句。
    说是别让老高暴露了,实际上是怕老高暴露了之后,会牵扯到他的身上。
    倘若真的如此,那事情可就真的有点不太好说了。
    既然是弃车保帅,断尾求生,那就要断的彻底一点,不能有丝毫的牵扯。
    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
    让皇帝想要找毛病,也找不到。
    “对了,等下立刻安排人,前去进京的路上去迎二爷,务必让二爷在进京之前知道这个消息!”
    吴良又想起什么,再一次喊住老高出声吩咐。
    他口中的二爷,就是他的弟弟,靖海侯吴祯。
    弟弟被皇帝下诏入京的事,他自然是知道的。
    知道消息后,也曾暗骂那些倭奴该死。
    什么时候劫掠不好,偏偏挑在这个节骨眼上。
    导致事情出现了一些变数。
    此时猛然得知这个消息,才忽然惊觉,这些不过是狗皇帝顺理成章,弄出来的障眼法。
    把自己弟弟诏往京师,真正的原因并不是莱州倭寇入侵的事。
    而是海船的事!
    皇帝行事可当真阴险,越来越不和自己这些忠臣良将交心了。
    防范自己这些忠心耿耿之人,如同防备贼寇!
    这等行为,真令人发指!
    皇帝果然是变了。
    “告诉二爷,就说他手下的千户刘大宝,贼胆包天,居然敢和宝船厂的一些人相互勾结,把大海船盗出来,卖给海寇,着实可恶。
    好在二爷手下还有其余忠勇之士,发现了这狼心狗肺之人的行径。
    立刻截住,将海船截获,挽回了不少损失。
    贼子刘大宝猖狂至极,疯狂和官兵对抗。
    中箭落水而亡。”
    在说这话时,吴良面上露出愤怒之色。
    就好像这些事,真就是刘大宝做的,且这些都已经发生了一样。
    老高暗自打了一个寒颤,心中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一个宝船提举司提举,一个实权千户,都是对吴良吴祯兄弟二人,忠心耿耿之人。
    现在出了事,说杀就杀了。
    弃之如敝履。
    难免让人升起兔死狐悲之感觉。
    今日是刘大宝,常金书,那……今后有一天,相似的事情会不会轮到自己头上?
    “老高,你不要多想,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别的什么办法。
    皇帝不仁,竟暗中让锦衣卫窥伺,已然发现了这事。
    不论如何,老常还有刘大宝二人都活不下去了。
    这时候如此做,还能多点选择的余地。
    不然,老常他们的下场将会更惨。
    事情闹的大了,就算是我和二爷,也没办法照顾了。
    没办法,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人活在事情,不可能事事尽善尽美。
    就算我和二爷,很多时候也都是身不由己啊!”
    “老爷,属下都明白。”
    老高用力点头。
    “世事艰难,只能如此,什么时候轮到属下了,属下也绝对毫不犹豫,毫无怨言。”
    吴良伸手在老高的肩膀上拍了拍,没有说话。
    “老爷,该往哪里迎二爷?”
    老高岔开话题,转移到当务之急上。
    “水路陆路都派遣一些人去吧。”
    吴良想了一下,出声说道。
    他明白,依照自己弟弟的性格,在不知道卖船的事情已经被皇帝发现的情况下,得到皇帝那等诏令,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动身,往京师而来。
    很有可能是选择更快的马,连日奔驰。
    选择轻舟,逆流而上的可能性不大。
    为了避免在江面上和那几艘大海船遇到,今后真出事了一些话不好说,也会选择骑马。
    但如今形势危急,为了确保在自己二弟进京之前,把这些消息告知自己二弟。
    水路那里也必然要派遣一些人去。
    老高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
    马车并没有去江防水师衙门,而是转了几转后,才朝着江防水师衙门而去。
    而到了此时,吴良的马车里,已经只剩下吴良一个人了,不见了老高的身影。
    吴良坐在这里,身子随着马车的轻微颠簸,不时晃动一下。
    他面色阴沉,在这里思索着事情。
    如此过了一阵儿之后,长长的吐出了口气。
    一个千户,一个提举司提举,份量还是够的。
    有这两条人命在,皇帝想来也会满意了。
    足可以堵住皇帝的嘴。
    不可能再接着不依不挠了。
    自己兄弟二人可是皇帝的心腹,鸡笼山功臣庙里有位置的人。
    掌握江防,海防,就算是这件事上出了一些差错,皇帝也不会死咬着不放。
    对自己二人敲打一番,自己兄弟二人态度再好点,这事也就算是过去了……
    ……
    “我与你说的火炮,制作的怎么样了?”
    火器营,来到了闲人免进,无外人的地方后,朱元璋望着陶成道开了口。
    “回禀陛下,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微臣在里面,得到了很多的启发,收益匪浅。
    只是……这种炮和以往的炮比起来,要粗上很多,也大上很多。
    铸造之时,并不容易。
    再加上新式火药威力又大,用铁来打造的话,很难弄出合格好用的。
    很容易就会炸膛。”
    说了这些后,陶成道想了想又补充道:“不仅是火炮,就连火枪,在用了新式火药后,原本质量合格的,也变得容易炸膛起来。”
    朱元璋并不意外,从现代归来的他,对此并非一无所知。
    火药自然是威力越大越好,更进一步的炸药要是能弄出来的话,就更好了。
    但火器的进步,不是只一个火药的威力提升就行的。
    需要一个全方位的提升。
    就比如现在,大明的钢铁冶炼技术不过关,导致红衣大炮不太好制作。
    哪怕自己已经详细的给出了,红衣大炮的制作之法。
    又有着陶成道这等火器大师在,也一样没有立刻将之弄出来。
    这自然不是因为朱元璋给出来的办法不好用,也不是因为陶成道这个大明首席火药大师太虚。
    而是受制于如今冶炼钢铁的技术。
    火药威力增强,原本质量合格的火枪,却变得很容易炸膛,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表现。
    “这种新型的大炮,着实太大了,陛下又要求能装填新式火药。
    威力增加,炮管的厚度也要随之增加。
    生铁不行,需得用钢才可以。
    可想要打造这样厚,这样大的炮管,是真的不容易。
    难以锻打。
    而且,锻打出来的炮管,很难做到浑然一体,严丝合缝……
    火枪枪管的话,使用新式火药,若是想要保证不炸膛,也需得用钢才行。
    枪管细,倒是比较好打造。
    就是费用会大大增加。
    钢的数量有限,很多时候就算是有钱,也难以弄到足够的钢。
    而且,用钢锻造枪管的话,速度也会大大的下降……”
    技术人员没有那样多的玲珑心思。
    既然皇帝提起了,他这里没有任何的隐瞒,直接把他这里遇到的困难,都说与了皇帝知道。
    “百强,你的眼睛怎么了?抽筋了?”
    看着那一个劲的对自己眨眼的弟子,陶成道关心之中又带着一些不满的询问。
    没看到陛下亲自在场的吗?
    怎么这般没有眼色,在这里一个劲的眨眼?
    真是一点都不知道轻重缓急。
    “呃……老师,学生的眼睛不知道咋回事,难受的厉害。”
    李百强一边说,还一边用力的在眼睛上揉揉,并低下头去。
    见到这样的一幕,朱元璋禁不住心中暗笑。
    还得是技术人员啊,就是耿直。
    “就不能采用铸造的办法吗?
    我记得之前的炮,还有枪管都是浇筑的吧?
    现在怎么都要锻造了?”
    朱元璋也不知道是不懂,还是在这里明知故问。
    “陛下,好叫陛下得知。
    以往的火炮多为铜,可以将之冶炼融化为水,进行浇筑。
    钢这东西,难以融化。
    我大明现在也缺铜。
    陛下想要多多的制作出这等大火炮出来,需要的铜很多。
    而且,这等火炮制作出来,威力肯定很大。
    再配上新式火药,哪怕用铜铸造出来,也难以做到持续性的长时间发射。
    还是钢更合适做炮管。
    可钢又没有办法融化,只能采用锻造的办法来做炮管。
    生铁倒是能融化浇筑,只是生铁太脆了。
    用上新式火药必然炸膛……”
    陶成道说起这话时,心情也是分外的郁闷。
    原本在看到皇帝给的这种新型火炮的构思后,他整个人都异常兴奋。
    迫不及待的就动手,准备将之给弄出来。
    结果真的开始做了,却困难重重。
    受制于材料和技术的问题,让人头大。
    “降低成本的话,咱这里倒是有个想想法,可以来个铜包铁嘛。”
    朱元璋笑着出声提示。
    铜包铁的复合火炮,按照原来的历史,到了嘉靖这个老四极为孝顺的子孙当皇帝的时候,就已经弄出来的。
    这种炮管,有很多的好处。
    比如省钱,轻便,又远比纯铁的火炮结实。
    且散热的效果也很好。
    如今大明的现有条件,是足可以将之给弄出来的。
    铜包铁炮管?
    听到皇帝这话后,陶成道的眼睛,都不由的为之亮了一下。
    只觉得把自己深深围绕的迷雾,都在此时被一道闪电,给猛然撕裂了一个口子出来。
    纯铜的价格太贵,大明缺少铜,缺少钱,弄大量的铜炮太费钱。
    且铜炮容易过热。
    铁则太脆,容易炸膛,往往还没把敌军给打死,就先把自己的给炸了。
    且同样大小厚薄的炮管,铁比铜重,不便于运输。
    但铁也有铁的优点。
    比如价格比铜便宜,且质地坚硬,又比铜耐热。
    两种材料,单一使用,用来铸火炮的话,都有着诸多的不缺点。
    既然如此,为何就不能把两种材料,都给用上?
    就如同陛下所说的,来个铜包铁!
    里面用铁,外面用铜。
    如此价格降低了,炮身也比纯铁炮轻上不少。
    因为外面有着一层铜紧紧包裹着,里面的铁管也不会再那般容易炸膛了!
    又因为内部是更加耐热的铁,和火药直接接触。
    因此,炮管整体上要比纯铜的炮管更加耐热……
    可以说是好处多多!
    神了!
    当真是神了!
    自己咋就没有想到,把铜和铁,一起用到铸造炮管上呢?
    陶成道不愧是火器制造第一人,只是听了朱元璋的这一句话,立刻就明白了这个办法的诸多好处。
    正如此满心激动的想着,准备开口说些话。
    却听到朱元璋的声音,接着响起。
    “这只是一个解决办法,咱这里倒是还有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
    嗯?
    陶成道瞬间呆了一呆。
    这铜包铁炮管,在他看来就已经是神来之笔了。
    结果皇帝居然说,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还能有什么办法,比铜包铁更好?
    陶成道,以及李百强和韩大炮三人,都是目光炯炯的望向了皇帝。
    等着皇帝继续。
    他们是真的想要听听,这更好的办法是什么……
    ……
    几乎是同一时间,一队十余人的运送木料的队伍,接近了龙江宝船厂。
    里面的一人,看起来和其余人一般无二,但离的近了,却能看出些许的紧张与不安。
    这人正是老高安排的,前来龙江宝船厂传递消息,让常金书放火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