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说各厂……
陆长鸣说的建厂的事儿在他说过之后不到两个月,就开始了。这会儿明明已经到了10月份,开始进入冬季的时候,可因为建厂,整个京城都洋溢出了一片的火热。
连着方大海家周围的街坊们,都有不少去工地上干活的。更不用说打听怎么进厂的人了,那更是不少。像是于大庆他们,就挺积极,这边工厂开工不到三家,就立马找了过来,还特意在于大庆的家里,置办了点酒菜,请了方大海过去给他们这些人都说说。
说什么?自然是帮他们分析一下哪一个厂子好喽。于大庆这些孩子,早年间连着靠近一下厂子都会被赶,他们对于厂子这个词很熟悉,可对厂子到底都是啥样,是一点都不明白啊!不问清楚喽,贸贸然去参加招工,这些小心谨慎惯了的孩子心里可不安的很。
“大海哥,那个纺织厂机器多,应该听不错,你说我去那边怎么样?”
咦,小看他们了啊,居然连着这都知道,消息够灵通的呀,方大海好奇的反问:
“你怎么知道纺织厂机器多?”
“那还能少?咱们京城又不是没人开过纺织厂,喏,铁道对面3号仓库就是属于福运纺织厂的,我听那里管仓库的说,那布一匹一匹的,都是用机器织出来的,还有什么专门绕纱锭的机器,哦,对了,那纺织厂后头好像还连着染厂,那里头工人可多了。”
哦,明白了,问机器其实是虚的,他问的关键还是在这人多人少的事儿上,估计于大庆这是觉得这样的大厂子,招的人多,他去了也有把握是这个意思吧?
“那肯定的啊,不然要是来个什么十里挑一,百里挑一的,就我这卡着的岁数,还有个头,人家可未必能选我。”
你别说,于大庆这孩子,对自己的认知还真是够明白的,这世上,若是所有人都能这样,那得少多少事儿啊。
不过,对于于大庆,方大海倒是觉得,他去纺织厂有点可惜了。
“那里头招女工的多,你要是想以后娶媳妇方便,去那边到时合适,和你若是想多学点东西,将来工极能上去的快点,多挣钱,那纺织厂可未必是好选择。”
挣钱?一听到挣钱,于大庆立马抛弃了自己原来的想法,就他们这样出身的人来说,多挣钱,那比什么都重要,娶媳妇什么的,都能抛到脑后去。他才几岁啊,这些几年后才会面临的事儿,这会儿真心不在意。
“那什么厂子好?”
“要说学技术,那不管是机械厂、钢铁厂都可以,哦,对了,我听说还要建个什么摩托车厂,汽车厂,这些都是能学技术的地方。不过总得来说,钢铁厂和机械厂应该最好。”
“钢铁厂?大海哥,你们院子里好像就有不少钢铁厂的人吧。”
“是啊,所以我才说那地方好啊,毕竟你要是去了这个厂子,我这边还能托人帮忙照顾照顾对吧,找师傅什么的,
也更容易些。”
“那机械厂呢?”
“那地方有些事从东北那边调过来的,有些是兵工厂分过来的,那里头的人相对都简单,你这样一个孩子去了,不会被欺负。”
哦,要这么说,那确实这两个都是好地方,那么摩托车厂呢?
“这个厂子啊,和汽车厂一样,一开始应该不怎么样。毕竟咱们没有建造摩托车的技术,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甚至和维修厂差不离,干的都是些修修补补的事儿。可这样的厂子后劲儿足啊,你想啊,咱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汽车、摩托,那能一直只靠着进口维持?不能吧?”
那确实不能,就是他这样的都知道,什么都没有捏在自己手里让人放心。
“所以啊,国家一定会大力扶持,而你要是去了这样的厂子,那除了那些个会修车的大师傅,以及研究这些东西的技术人员,和所有人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上,从零开始的对吧?”
哦哦哦,后头的话方大海不说于大庆也明白了,那就是学好了,人够机灵的话,那升上去就会特别快,若是能真学出点什么来,将来不定还能混个官当当。是这个意思吧?
“对喽,我就是这么个意思。当然,先说好啊,这都是我自己揣摩出来的结果,具体的……不能打包票,所以该怎么选,你自己想想。”
“那还有什么可想的?你还能害我,就听你的,我就去拿什么汽车厂试试,嘿,汽车,小汽车?我活这么大,除了在街上看一眼,还从没上手摸过呢,这要是去了这样的厂子里,那还不是想怎么摸就怎么摸?想想都带劲。”
这要求说的,还真是够低的,摸?到时候怕是开车都随便开。毕竟前头方大海都说了,最初啊,最多就是修车,而修车能不开动开动?
看着炕上欢喜的手舞足蹈的于大庆,方大海转头看了看边上站着的其他人,笑着问:
“你们呢,刚我以及把各个厂子的情况都大概说了,你们心里有放心了没有?”
因为是特意请了方大海来说厂子事儿的,所以这一条街上,但凡是想去厂子里的,都凑过来了,挤挤囔囔的,屋子里站着坐着十来个不说,就是门口也围了不少人。很多人方大海都几乎没见过。
不过能知道消息,这时候凑过来的,不用说,肯定是于大庆关系网里的人,解放那夜,方大海引着解放军从铁道那儿进城的时候,那也是默不作声,变相帮过,忙的。这样的人,方大海来都来了,自然不会吝啬多问几句,帮着多分析分析。
听到方大海主动开口问询,那些个本来不好意思开口的,相互对视了几眼后,你推我挤的,总算是推出了几个人来开口。
“听说还有什么家具厂,罐头厂,这些厂子……大海哥,这些厂子好不好?我以前学过点做木匠的手艺,大幅以前给饭馆子做过洗菜的活儿。咱们这样的手艺若是去这样的厂子可行不?”
“可行,怎么不可行,有过经验的,有点手艺的,去这些个用的到手艺的地方,招工比别人有优势多了。不过有一点你们也要心里有数,家具厂也好,罐头厂也罢,这样不属于工业品的厂子,规模不会很大,若是不在意这个,那你们打听好了直接去就成。”
不会很大?那也是厂子啊。再说了,能带着手艺进去,那学徒工的时间肯定就会缩短,能早一点拿到正式工的工钱,厂子大小也就无所谓了。
“大海哥,听说还要建什么鞋厂?那有了鞋厂,咱们修鞋的摊子生意会差不?”
这话不用看到说话的人,听声儿,听话音就知道,绝对是三儿,他为什么着急?因为他没到进厂的年纪呀,过了这个冬天才14,哪个厂子会要他?这么一来,那个修鞋摊子对他来说那可真是太重要了,自然不免患得患失一把。
“再好的鞋子,那也是会穿坏的,总不能稍微破点就丢了直接再买一双吧?什么家庭的人能这么糟践东西?”
对于三儿这样的不安,方大海只用了一句话就给安抚妥当了,并顺带的将一屋子的人都说笑了。
确实,这年头有钱人才几个?一双鞋子修修补补,穿两代人都是常事儿。所以啊,什么时候都不用担心修鞋的没活儿干。
笑声有时候是最好的气氛缓和剂。若说这之前,因为涉及到所有人未来的生存,又慑于方大海如今这一身公安制服的威力,问事儿都问的有些忐忑和小心。那么当三儿这笑话闹过了之后,众人明显就开始放松起来了。将已经问过的往后头推一把,其他人七嘴八舌的开口问起了自己的疑惑。
什么隔壁街新建了个医院,里头要招锅炉工,这样的活儿算不算好?什么军管所要求会修房子的去登记,这个是不是也要建厂?等等。
对于这些杂七杂八的问题,方大海知道的都如实的讲了,有些不知道的,也结合自己后世了解的一些信息,给与了一定的建议。总得来说,这一场现场解说会开的,那是皆大欢喜的很。
只是同样是说进厂的事儿,这些孩子这里一切顺利,到了留根叔那儿却让他吃了一大惊。
“你说什么?长生哥、二虎哥他们都有点不愿意进城进厂?”
孩子都知道好歹,知道这有固定工资的好处,那些个已经二十出头的怎么反而不知道了呢?这世上的事儿怎么这么奇怪?你们知不知道过几年,这进城有多难?知不知道这京城户口,将来有多贵?
这些他们自然都不知道,不愿意来,那是因为现阶段,乡下有割舍不下的东西呀。
“若是进城了,进厂了,那他们刚分的地可就没了。你说说,一辈子都没多少地的农家孩子,谁能舍得下这个?再说了,进厂……谁不知道厂子里规矩多?乡下呢?什么时候下地,什么时候歇着都随自己的心思,这一比较,他们可不就迟疑了嘛。”
留根叔将理由一说,方大海愣住了!这,这,他以前,哦,不是,在后世那会儿,曾听人说过,说是刚解放的时候,好多从乡下招工招进了厂的工人,受不住约束,偷跑回了家。然后……后悔了一辈子。
当初一直以为那真的就是个笑话,可谁想……这竟然很可能是真的,哎呦喂,这可真是……现实比小说更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