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盼相见……
自打2年前穿上了乞丐装,一路顺利的领着儿子回家之后,何老大的“哭”功那真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天天的走上了演技炸裂的道路。平日里没事儿都能哭的一村老少跟着心里难受,这会儿捏着信纸,真情实景的一家,这功力自是越发的没人能扛得住了。
连着听到消息赶来的,驻村工作组的人,都不由自主的放低了声音,询问起了周围的人,这老何家到底是怎么了。
怎么了?哎呦就怕你不问呢,这一问,呐,何老大可算是找着机会了,从他们逃荒说起,说到丢了女儿,说到自家媳妇因此抑郁寡欢,最终病逝;从老爹当初临死还记挂着尚且年幼的,在京城的小儿子说起,说到战争让他们彻底失去了幼弟的消息,说到老二也断了联系;从他们几次往京城送信都找不到人说起,说到今儿意外收到了老三来信……
反正吧,在何老大的嘴里,这老何家一家的遭遇惨的呀,都能拍成大戏了。周围但凡是听到的都不由自主跟着冒了泪。那驻村工作组的同志虽然多少有些疑惑,这何老大看着挺激动,说话怎么还能这么有条理,可现场氛围在这里摆着呢,熏染之下,也顾不得多想,伸手扶着因为刚病愈没多久,而显得分外瘦弱的何老大,安抚道:
“能找到人,这就是大喜事儿,何叔,您该高兴才对,怎么还哭上了呢?”
“我高兴,高兴啊,这不是,已经让我家老大找香烛了,一会儿就去上坟和我爹,我媳妇他们好好叨叨去,让他们在下头也安心些。”
这封建迷信的……工作组的人其实并不怎么支持,他们是唯物主义战士对吧。可这大环境下,也不好说这上坟就一定不对。所以这人不过是迟疑了一下,就笑着点头道:
“您想的挺周全的呀,那这会儿……”
这会儿村子里这么多人挤到你家院子里又是怎么个事儿?刚在外围还听说什么分粮食,什么雇人?如今他负责这村子里的各种土改工作,难不成漏了什么该清算的没清算?不问清楚喽,他晚上睡觉都不安生。
“哦哦,这个事儿啊,同志,是这么回事儿,如今我那两个弟弟,还有那可怜的从小失散了的闺女,不是都在京城嘛。”
嗯嗯,对,刚你都说了,在京城怎么了?
“我就想着,去京城看看,说句让你笑话的话。这信……在我眼里啊,那就只是一张纸,没亲眼看到他们,我这心里……总觉得虚得慌,总觉得这一切……不敢信啊!真的,这信我连着看了几遍,依然不敢信啊!这么多年了,你说这……”
后头的话其实不用说的太明白,工作组的人也能明白何老大的意思了。都是在这乱世里失去过亲人的人,什么事失而复得,什么是不敢置信,其实他们都懂,也看过、经历过。所以特别能理解何老大的这种忐忑心思。
而明白了这一点,再去想刚才听到的这田地、粮食的事儿,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你是急着走,又放不下地里的庄稼,所以想有偿的托付给村子里的乡亲,是这个意思吧?”
“对对对,我就是这个意思,也没想着什么雇人不雇人的额,就是想寻几家壮劳力多的,让他们帮我照顾照顾,若是我秋收的时候没赶得及回来,那就麻烦他们帮忙收一收,我呢,也不让他们白干,收的粮食去了该教的粮,剩下的,一人一半,这样谁也不吃亏。同志,您说这样成吗?”
这自然是成的,相互帮助,还是在工作组的见证下,互帮互助,怎么能算出格呢。工作组的人那是立马就点了头。而有了工作组的人做背书……那这选谁不选谁的事儿,他也就能光明正大的脱手了。
“自打工作组来了村子里,办事儿就没有不公正的,我这……这会儿心里实在是乱的很,实在是没心思管这个,所以这事儿我想托给工作组,同志,您看成吗?”
托给工作组?老实说这真不是个好活儿,不管怎么分,分给谁,都不免会有人说小话。可与此同时,何老大表现出来的信任,又让工作组的人心里十分的感动和贴心。
粮食,自来都是农民的命根子。何老大能将自家所有的地都托给他们,那是真的将他们当成自己人,是给出了一个农民最大的信任。所以即使他们知道这事儿很难办,还是毅然决然的接下了。
“放心吧,实在不行,你家这地啊,我们工作组的人帮你干了,哈哈。”
“这,这怎么好意思,累着了你们,我这心里可过意不去。”
“这有什么过意不去的?你又不是不出工钱。有了你提供的这份工钱啊,咱们村下半年救济孤老的粮食可就不用愁喽。”
啊!还能这么来?你别说,这还真是个很不错的解决法子。不单是村子里一个都没得罪,还能刷一波老百姓的好感度。嗯,果然,能干基层工作的,就没有一个简单的。
简单不简单的,这会儿在何老大心里也就是那么过一下,没有太过上心。倒是这去京城的事儿,他这会儿是相当的积极。
在领着两个儿子去坟地里走了一圈,给地下的老爹,媳妇,以及祖宗们报告了这个好消息之后。何老大脚不点地的又开始跑起了出门的准备工作。
从老家去京城该怎么走?在何老大并不怎么缺钱的情况下,最快最容易的法子,就是去省城做火车,然后直达京城。可问题是现在他的人设是没钱啊!全村都知道,他上回因为生病的缘故,还欠了不少钱。这种情况下,他要出远门……
何老大在自家屋子里默默的寻思了好半响,才终于下定了决心。这一次,他必须要出绝招了!
“何老大,你这是……”
工作组的同志看着坐在面前,从怀里掏出一个旧的已经毛了边角的老式荷包,并从里头取出一对银镯子的何老大,眉头挑的老高,眼睛里也流露出了几分了然。
村子里所有人都说,老何家败落了,没钱了,何老大日子不好过了。但见过外头世界的工作组成员,却并不相信。不,或者说,并不全信。
就何家父子回家时的状态,和他们工作组进入时何家的情况来看,确实,这何老大一家是吃了不少的苦,从逃/荒到归来这些年,日子过得也一定很艰难。可俗话说的好啊,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老何家几辈人都是附近几个村镇有名的大厨,曾经还有过送孩子去京城学艺的能力。这样的人家,即使再怎么落魄,也不可能没有半点底蕴。
别的不说,能在这样的年月里,即使到处流浪,也依然将两个孩子都养活养大,就不是一般人家能做到的。
而事实证明,他们果然是猜对了,看看,这不就漏出来了嘛。
“这对银镯子,是孩子他娘留下的,原本是准备留着,等孩子娶媳妇的时候,给儿媳妇当见面礼的。可如今……我前账还没还清,实在是不好再和乡亲们伸手借了,老何家不能丢这个人。所以我想着,是不是能用这个在工作组做个抵押,换我们爷几个去京城的路费。哦,对了,若是不够,我那老房子也能抵。”
何老大其实很清楚,首饰这东西,只要拿出来一次,那别人就不会认为你只有这一件,前头自己辛苦那么长时间,经营下的贫穷人设,很可能因为这个就落下裂痕。可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这么做,因为对于他来说,这会儿什么都比不得
京城的那些亲人重要。
所以他匆匆地寻摸了这么一个借口,然后从自己的家底中,寻出这最不起眼的一对镯子过来。希望能用这个法子,让自己明面上凑足去京城的路费,为此甚至不惜将老房子也压了上去。
许是何老大这压房子的举动很出人意料,对面的工作组同志吃惊的明显顿了一下,眼里的了然收回了大半。看向何老大的眼神也重新温和了起来。
“房子都压?何铁柱,你疯啦?没了房子,回来你们住哪儿?”
住哪儿?呵呵,他能压上房子,那是他能赎回来。哦,当然,这怎么赎的问题,他一样要给出个合情合理的理由的。不过这一条他是一点都不担心,因为弟弟们争气啊!
“不会没的,不会,我没本事,可我家老二老三都是有本事的,一个是大饭庄的大厨,一个在工厂当文书,日子都还成,这次去,大不了我这老大的脸先揣兜里,问他们借点就是了。”
你要这么说,何老大还真是不缺偿还能力。既然这样……
对面的同志看了一眼屋子里其他人一眼,见领导轻轻的垂了一下眼帘,手又不动声色的摸了一下边上的工作手册,立马就明白该怎么做了。
“这样,你这手镯先收回去。”
“啊?怎么的?不成啊?是,是我这镯子不值钱?要不少算点也成啊。”
不收?何老大心里搁楞一下,升起了几分不安,总觉得这事儿和他想的有些不一样,脸上不由自主的又多加了几分可怜和不安出来。看的那工作组的同志说话都不自觉的轻了几分,生怕吓到了这个老乡。
“什么成不成的,你听我说完。我们工作组不是当铺,收你镯子那是肯定不行的,不过用村工作组的名义,借钱给你却是可以的。你这样,一会儿写个申请,将你去京城探亲的事儿给写清楚,然后签了字给我,我给你批一下。”
什么都不用压就能借钱?这事儿何老大感觉有点懵啊!活了小四十岁,什么没见过?可就是没见过天上掉馅饼的,这工作组……到底是个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