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进货了?……
不管买了多少,方大海最后能在明面上带回去,却绝对不会多。没法子,身份在这里摆着呢,收入也透明的很,他要真买多了,怕是立马就该有人查他经济来源了。不过即使这样,他带回去的东西依然让同行的人吃了老大一惊,回到院子的时候,也让整个院子的人看傻了眼。
“我说大海啊,你这是……去进货了?”
就没见过买个海带干都能买回来一麻袋的,这是准备吃到什么时候去?这东西一片可是能发出一脸盆的。
“陈大娘,您要是我,见着了那边的价钱,怕是也会这么买。”
“价钱?怎么的,便宜厉害了?”
陈大娘一个寡妇,能养大儿子,还能精明的再方大海欠钱买房的第一时间就果断出手,为自家谋划下了和方大海家一样的三间房,从根子上来说,那绝对是个对价格很敏感,又很有长远眼光的人。
这样的人听话音的本事自是十分了得的,一下就抓住了方大海言语里的关键。
“可不就是便宜厉害了嘛,就咱们京城三分之二的价,您说,要不要多买点?不说各家分分能省多少,就是拿着当土特产送礼,也能少心疼几分不是。”
你要这么说,那还真没做错了。别的不说,这会儿院子里但凡是听到这价格的,不就都动心了嘛。哦,陈大娘还是头一个。
“哎呦,那可真是大实惠了,没说的,大海啊,大娘先要个2斤,节省些,都能顶得上一个礼拜的菜了,还不怕放。”
“关键是不怕放,要是保存好了,放到下半年没菜的时候拿出来吃,那才滋润呢,大海,也给我称量2斤。”
“我家5斤吧,人多就是耗费多些。”
“3斤,大海我要3斤。”
看看,这不是,他那麻袋里一共才带回来了50斤,这一下就已经去了10斤出头了,再加上自家和何家那边的份,最后能余下的,都未必够其他听到消息的人过来分的。更不用说他心里琢磨着,还要给于大庆他们留一点呢,要这么算,那就更不够用了,许是还要他从空间里再偷渡点出来才够。
“你这一趟还真成了进货的了。”
虽然方大海对于邻居们从他这里买便宜货不以为意,甚至还挺热情,可何雨兰却十分的心疼方大海的辛苦。这么大老远的,坐着火车,将这么一麻袋的海带带回来,即使是公安,买票比旁人容易,能有座位。那也是很费力的一件事儿。
“这一路不累啊?你同事就没说你?”
“说什么?他见我买的便宜,跟着也买了一堆呢。可见我这事儿干的,十分正确。”
方大海从何雨兰的心疼的眼神里,大概看出了他对邻居们这一句谢谢,就占便宜的事儿有些不高兴。所以笑着说到:
“看我多聪明,一分钱没花,邻居们的人情就全赚到了,多划算。”
都说堂前教子,枕边教妻。他和何雨兰虽然还没圆房,可到底住在一个屋檐下。就凭着到了京城后,明明中院就是二叔家可以给她庇佑的情况下。何雨兰依然守着这个家,不顾自己童养媳的身份在街坊邻居面前会低人一等,也要帮他照顾弟妹。有些长辈该教的,大人才懂的事儿,他就要一点点的教会她,让她能更自如的在成人的世界里生活。
“噗嗤,要这么说,确实挺划算。只是有了一就有二,以后你再出差,看着吧,他们肯定还会撺掇你这么干,到时候你可有的累了。”
何雨兰还是很聪明的,眨眼间就明白了方大海的意思,不过她也有她的道理。而且说的还很有可能发生。不过对于这样的事儿,方大海也自有应对。
“不说我以后出不出差,只说这样的带东西……不是每一个地方都能寻到便宜货的,也不是什么东西,各家都能需要的。”
一直带东西?呵呵,那也要看他愿不愿意,只要
他不想,有的是法子推脱。谁还能勉强他不成?这根本不用担心。
“二婶在家吧?捡出5斤给二婶送去。对了,我包里还有2斤大虾干,这也是二婶要的。”
“包里还有?”
“那当然了,你当我就带了这么点?那地方,不是我说,好货是真多。”
说起海边的美味,方大海下意识的砸吧起了嘴,然后一脸可惜的看了看何雨兰,满眼都是:你没吃到真是亏大了的表情。
“要是你们能一起去就好了,你不知道,我在码头上看到的鱼有多大,好家伙,最大的一条,光是脑袋,就有脸盆大。”
“哇,这么大的鱼?这可怎么吃啊?”
你看,要不说方大海一直都不愿意换媳妇呢,多合拍?说到鱼第一个反应就是怎么吃,吃货属性展露无疑。
当然了,对于食物,这个时候的人其实基本都很在意。所以方大海在出差后的难得休假里,到处送海带干,就没遇上一个觉得不好的。恰恰相反,还让不少人对于这些能泡发出一大堆的干货,兴起了大兴趣。比如于大庆就是这其中最明显的一个。
“这东西能泡出来这么多?”
于大庆他们这些孩子,以前能保证每天有野菜粥吃都不容易,对于这种干货店里需要花钱买的东西,那是真不懂。所以当方大海拿了海带干过来,并示范着泡发给他们看的时候,一个个眼睛瞪的老圆,满脸都是不敢置信。
“这,这一斤能出多少斤菜?”
“6-7斤吧,这个没准,有些店铺的货如果不是干透的,许是只能泡出来五斤也是有的。”
这时候信誉好的儒商有,可偷斤少量的奸商更多。像是于大庆他们这样一看就好欺负的孩子去买,怕是遇上这样的可能性更多些。
这让方大海实在有些后悔,他怎么就没用那些真的买来的送过来呢?系统抽出来的货太好,要是这些孩子认准了这样的才是正常的,那将来真去铺子里买的时候,怕是会闹起来,到时候这些孩子怕是会吃亏的。
“那就是5-7斤都有?好家伙,这可就是差了2斤了。”
不用方大海担心,他这数字一出口,从小就看遍了社会阴暗面的于大庆立马就知道了这里头的问题,呲牙咧嘴的就开始搓手了。
“难怪他们挣钱快呢,这手段真是够可以的。”
得,既然你心里有数就成,那我就不担心了,总算没有好心办坏事儿。
“我一共给你们带来了20斤,这东西容易储存,应该够你们吃好一阵了。”
心下松了口气的方大海将背篓里的海带全拿了出来,往于大庆家桌上一堆,一边说话,一边就准备收拾东西走人。
见着他这样,于大庆也顾不得看那些一点点涨大的海带了,急吼吼的过来,脸上闪过几分尴尬的询问:
“这么多?大海哥,多少钱?”
他虽然从没吃过,也没见过别人做,可他不傻,既然这东西挺方大海说还能预防孩子得大脖子病,那价钱就不会小了去。即使是从产地带回来的,那应该也值不少钱。
哎,也不知道他存的那些家底够不够这些东西的钱。
“给什么钱啊,这是我给大家伙儿带的土特产,这也要收钱,你当我什么人?”
他们有多少家底方大海虽然不知道,可大概的数还是能算出来的。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问他们要钱,不然也不能一下拿出这么个量。
可前头说过了,越是穷人,有时候就越是讲究,特别是像于大庆这样,自觉已经有了养活自己能力的情况下,那更是不敢随意接受别人的施舍,生怕自己刚捡起来的脸面,又重新落到地上,成了那手心向上的人。
“那怎么成?这东西再便宜,买这么多也是要不少钱的。知道你对我们好,可……我们已经能挣钱了,不能总是让你吃亏。”
“你要这么说,那三皇道那事儿我又该给多少钱?”
方大海和他们相处了这么久能不知道他们的心思?可他依然这么带来了,就说明他早就心里琢磨好了应对的方案。这不是,一句三皇道,说的于大庆的表情立马就舒缓了。不过涉及到他们小大人的脸面,所以依然坚持着:
“那不一样,公安局又不是不给奖励,三娃可是得了5块钱奖金的。”
“公安局是公安局,我是我。说句不好听的,若非三娃信得过我,听到这事儿躲都来不及,那里还有我立功的机会?就为了这,我今儿这也该送。行了,别婆婆妈妈的,好歹也是个老爷们。”
哎呦,这一句老爷们,可是说到于大庆的心坎里了。想想以前见过的江湖人物的做派,想想自己那贫瘠的家底,于大庆终于松口了。
“那……我收着,大海哥,你以后看兄弟的表现。”
嘿,这话说的,江湖味挺浓啊,也不知道这以后要怎么表现。
怎么表现,不到三天,这表现就来了。
还是在傍晚,方大海家吃晚饭的时候,于大庆领着铁柱,一溜烟的跑了过来,喘着大气的给出了一个新线索。
“你看清楚了?真的有人偷摸着去仓库?还传出了电报的声音?”
“肯定没错,铁道南面又不是没有大路,藏着身影,总是往阴影里走,看着就知道是不想人看见。只是他不知道,隔壁小斜眼习惯了半夜起来上茅房,所以正好给看了个正着。”
说起今儿这个发现,于大庆也感觉特别的意外,跑来的路上,还和铁柱说呢,许是年初五那会儿,拜财神给拜着了。这才有了这接二连三的,给提供消息挣外快的好事儿。
“前儿因为三娃子得了奖金的事儿,咱们这一条街上的孩子,如今都正眼红。所以一察觉不对,他立马就翻墙过来找到了我。然后……”
然后同样被三娃那5块钱刺激了的于大庆立马十分敏锐的就组织起了周围几个院子里的大孩子,借着地形便利的好处,分成了几路,偷摸着围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