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创业企划
第123章 创业企划
真送啊?
白愁答应的瞬间,金孝周和陈蓉蓉都悚然一惊,不知白愁究竟是在开玩笑还是真准备送。emmm,从白愁语气与过往经历来看,真送的概率更大一些。
“我可不要。”
金孝周下意识摇头,连连摆手拒绝:“这么贵的车我可养不起,我的零钱都不够给它加油的,保养一次能要我半条命。”
“我帮你保养。”
“不是,我说的不是保养的问题……”金孝周语气有些焦急,恍惚之间也有了几分词穷的感觉。
一直以来,金孝周觉得,她与之前的单萌相比是更加洒脱的,清楚自身的定位,她就是个小情人类型的女朋友。
不主动要,白愁怎么给她钱她都能坦然受着,不过分执着于金钱上的对等……甚至她都做好了白愁送她一辆车的准备。
但是兰博基尼……
金孝周是真没有预料到,在面对这一份贵重礼物时,终于是感受到了那种,单萌之前执着的那种双方经济严重不对等的心理。
真的是非常具有心理压力。
更为重要的是……
“为什么突然要想到送我一辆车啊?”金孝周语气疑惑,隐约察觉到有些不对劲。
“这不是蓉蓉问了吗?”白愁压力山大。
“蓉蓉只是问能不能给我开一辆车。”
金孝周态度极其坚决:“总之,给我开一辆车还行,过户的话我是坚决不要的,再说根本就没有区别不是吗?”
金孝周觉得过不过户都没有区别,虽说只要过户车就算作她的固定资产,可她只要不和白愁分手,也不会有经济压力,固定资产有没有都无所谓,都是一样的开。
白愁则是感觉区别大了去了,怎么能没有区别呢?
确实,只要他不和金孝周分手,车在谁名下理论上来说没有区别,金孝周不提分手,车就一直给金孝周开。
问题就在于,白愁知道自己犯了错。
提前送辆车打好基础,到时候翻车了好好哄一哄,怎么也要比翻车后再补偿强。前者是主动补偿,后者是被迫补偿,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
但是金孝周不收。
怎么办?
白愁一时间犯起了难,之前送给金孝周的东西都是送着玩的,这次是真带有目的性送的,偏偏就没有送出去。
执着继续送,反而会被怀疑什么,这不符合自己性格,孝周好像已经有了一点疑心……
“那行吧,等我买了新车,这辆车给你开,什么时候想过户了跟我说一声。”
金孝周没有执着于过户的问题,讶然询问:“你还要买新车啊,买什么车?”
“法拉利。”
“已经有两辆车了为什么还要买,有什么不一样吗?”
“这是一名铁佛寺的坚持。”
金孝周和陈蓉蓉是搞不懂白愁的消费逻辑,兰博基尼是朋友送的也就罢了,但是为什么明明已经有两辆很好的车了,依旧打算在不卖车的前提下买新车,资源与金钱上的浪费太过严重。
既然搞不懂,那就不去琢磨。
把车钥匙交给金孝周,让两女坐进车里拍了一会儿照片后,白愁才坐进副驾驶教金孝周如何操纵这台兰博基尼,驱车离开南校区在校园中缓缓行驶。
灰黑色的低趴跑车行驶在南传校园,吸引到的回头率要远远胜过白愁那辆gt3rs,兰博基尼的造型向来以张扬、酷炫闻名于世。
过往总是会坐在副驾驶享受窗外路人各种目光的金孝周,这次反而没心思享受那份虚荣。
仅仅只是提心吊胆地握着方向盘龟速行驶,就已经耗费她全部精力,生怕不小心撞到什么东西。
白愁坐在副驾驶逼逼叨,你开这么慢干什么,路上不是很宽阔吗,你开这么慢咱们什么时候能到ing广场……
唉呀你别唠叨了嘛,我怕前边突然冒出来个人我我反应不过来撞了呀……
过往白愁开车只需要几分钟的路程,金孝周足足开了十几分钟,停车时又浪费了十几分钟,整体算下来不如走路快。
吃饭的时候金孝周说再也不开这么贵的车了,心理压力好大。白愁说那可不行,回你们宿舍的时候还是你开车,先练练,总不能有车都不敢开……
聊完车的问题,白愁又说,以后我可能会特别忙,我打算创业了,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顾不上陪你。
创业是真的,顾不上陪金孝周倒不至于,主要是白愁得给陪李雪留出足够的时间。
金孝周不疑有他,甚至还主动询问白愁打算做什么,有没有什么她能帮上忙的地方。如果能帮上白愁,她会很开心。
从本质上说,金孝周是个很有上进心的女生。男朋友混吃等死另说,现在男朋友打算创业了,金孝周还是希望自己也能有所进步。
“已经有了大概的思路,但是具体往哪个方向发展,在什么领域创业我还没有想好。”
白愁是真的在认真思考创业的问题。虽然是为了“洗钱”,但白愁还是想努力一下争取做出成绩,创业这件事,至少在初期对白愁还是挺有吸引力的。
就像祖师爷陈冠希在《记得我吗》里唱的那样:“在娱乐商场上玩企业性游戏。”
大体上,白愁有两个思路。
第一个思路是做高端hifi订制耳机,先挖几个大厂的调音师、声乐工程师设计声音走向,再买一套腔体设计开模……
耳机大体分成高端、中端入门三个档次,从一万出头到两三千,全部都是高端定制……其实就是小作坊模式,工作室可以直接开在学校附近,加起来用不到10个人。
有人下订单,自己就这边就组装、调试耳机然后发货,基本没有仓储成本。
初期等耳机做好后就让人带着耳机全世界乱飞,任何一个耳机展别管是不是野鸡展都去跑一遍,搞搞公关争取刷下来几个展会的评选奖项。
能拿到奖最好,拿不到奖也有故事可以讲,什么外国友商打压什么只给我们最差的展台位置……
最好在设计、调音之初,就做点实质上没什么用,只是单纯为创新而创新的创新,申请几个专利,起一些玄之又玄的名字,什么鸿钧振膜、昆仑腔体……
然后自然就是砸钱买通告,什么自媒体博主什么大v什么小红书,软稿硬稿给我全来上一套,给我换着样吹。
什么震惊外国人什么潜心十年研究技术,大家不要嘲笑森海塞尔,总之就是牛逼就是遥遥领先,吹完再挑一两个无足轻重的小缺陷批评一下。
实体店那边也不能落下,跟甲苯、知音堂各大音频器材店合作,给他们更高的让利,最终售价一万的耳机用5000的批发价给他们让他们推广。
一套所有耳机品牌都在用的丝滑小连招,白愁估摸着自己的耳机品牌怎么也能做起来了,就算初期赚不到什么钱,等成本摊低发售新品时也能实现盈利。
至于耳机声音怎么样……产品质量怎么样……这是最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没关系,只要声音不是太反人类,发烧友们会自己开脑放的。而且一个声音具体好不好,就像汽车的豪华性、驾驶体验、乘坐体验一样,根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全看宣发怎么吹。
白愁有十成的信心成功,因为国内外所有的新hifi耳机品牌都是这么一套模式,他还在宣发上借鉴一点点某不可言说企业的成功经验。
唯一的问题在于,hifi耳机这个行业上限不高,整体上来说是个夕阳产业,传统巨头森海塞尔都快被打到找不着北了。
未来如果想做大做强,势必要进入tws耳机的领域,竞争会非常的激烈,并且基本没有赢的可能性。
但就目前而言,做耳机确实能迅速帮白愁解决洗钱的问题:我物料成本两百块不到的耳机卖三千多,你就说我买法拉利合不合理吧?
至少能糊弄下家里人。
另外一个创业企划就是立足于互联网开一家娱乐公司,签素人、运营主播、拍短剧……
只是这个企划不同于做耳机那一个,仅仅只是有一个非常笼统的思路,运作模式、运营思路、主要盈利点……
等近乎所有的主要问题,白愁都还没有搞明白。
真打算创业了白愁才发现真的难,诚然,他可以屁股一拍就是干,但那即是对自己钱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时间的不负责。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主播和短剧,哪边才是主要盈利点,哪边才是长期盈利需要优先且重点投入精力与资源运作的?
如果连这个问题都搞不明白,没有一套至少说得过去的规划,运作起来势必会事倍功半,浪费钱是另一回事,自己的精力与耐心只怕也会被很快消磨殆尽。
和金孝周吃完饭,把金孝周送回宿舍后,白愁就开着车回到宿舍,刚一进门就被几个舍友一番审问。
白哥,你是不是又换新车了?
白哥,校内论坛上那个开兰博基尼的是不是你,我看坐在副驾驶的那个人影有点像你……
巴拉巴拉的一顿审问,白愁如实回答。
和几个舍友巴拉巴拉聊了一阵,白愁就趴到电脑桌前打开word做ppt,像是个专业的程序员一样,咬着指头眉头紧锁沉思十几分钟,敲几下键盘然后继续望着屏幕沉思……
白愁如此反抗的举动,一时间吸引了所有舍友的注意力。
一直以来,白愁在学习上不能说是完全摆烂,但也完全算不得用功,今天不打游戏不陪女朋友,突然趴在电脑桌前开始做ppt了,如何不叫人惊奇?
“干啥呢,老白?”在微信上陪女生聊天的周浩宇瞬间慌了神,你这么努力让我压力很大啊。
“最近琢磨着创业呢。”
白愁叹口气,说:“就这么一直家里的钱总感觉不太对,寻思着找点事情做一下。”
周浩宇登时松口气,感情是在不务正业啊,看到你这么不务正业我就放心了。
“要我说老白你就多余创业,我虽然不知道你家具体是干什么的,但你们家的企业肯定在你们省市很有实力和影响力。”
周浩宇真心实意地规劝:“创什么业啊,老老实实玩几年,毕业后回家接班就完了呗,不是bro看不起老白你的能力。
只是创业这种事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看运气,多少富二代创业赔到血本无归,我觉得咱还是别折腾了,老老实实按家里的安排走就行。”
白愁认为周浩宇说的有道理,他家也不用太牛逼,随便有了几亿身家他就彻底摆烂安心做富二代了。
问题在于,他家真没那么有钱,也就千八百万的身价,他必须得创业做出点啥才好把钱给洗干净。
“我就打算拿几百万随便玩玩,能成就成,成不了也无所谓。”白愁随口回答。
周浩宇不劝了,人几百万一辆的跑车随便买,拿几百万创业,确实也只是随便玩玩。
“白哥你有啥思路吗?”暂时码完字的张俊杰也回头询问。
“目前的思路是签约素人开主播公司、拍短剧、微电影之类的东西……”白愁把自己的第二个企划大概讲解了一下。
做耳机那个企划不用讲,没有任何讨论的空间,该怎么做白愁心里门清,需要讨论的主要是第二个。
白愁没有因为几个舍友都是年轻人就觉得他们一定帮不上什么忙,这种东西本来就是集思广益,他自己也是年轻人,也不是重生者,不比舍友们强。
再者说,哪个男生宿舍熄灯后不讨论一下国际时政,点评一下金融时局?每晚讨论的内容,够把每个人枪毙十次。
平均每三个男人,就会出一个点子王,集思广益真没有坏处。
张俊杰、陈广志几个人听得很认真,创业,这是过往宿舍从不曾讨论的话题。
“所以白哥你现在到底是怎么打算的?”
“我更倾向于从拍短剧入局。”
白愁讲解自己的前期计划和疑虑:“先找几个人新人,尽可能地签一份全包围的合同拍一部短剧试试水。
但是拍多长的短剧、拍什么类型的短剧、短剧拍好后在什么平台播放,是短剧盈利还是单纯把短剧当做一个捧红素人的宣传工具,前者是怎么一个盈利模式后者又是怎么一个盈利模式……
这都是需要考虑清楚的问题,我不能一拍脑袋就闯进去,最后留下一地鸡毛。”
总之,就是一团乱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