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8章 灭钉螺

      今天中午, 桑学文做的是猪蹄炖黄豆、笋干老鸭汤和几个时令蔬菜。
    那猪蹄炖地无比软糯,入口即化,很快就被几个大男人吃光, 就连那汤,都被两个泥瓦匠用来拌饭, 吃了个干净。
    这一刻,两个泥瓦匠很后悔, 他们当初就不该说这房子一个月能盖好,若是把日子说久一些, 他们就能多吃几顿。
    想到这里, 他们又有些羞愧。
    他们这些手艺人, 都讲究名声,若是别人请他们干活他们故意拖延慢慢干, 坏了名声, 以后就没人找他们干活了。
    他们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
    但猪蹄真好吃,他们这辈子, 就不曾吃过这么好吃的猪肉。
    这两人从桑家离开后, 找上谭峥泓, 表示房子可以盖两层,茅房和厨房可以盖大一点,还可以加个院墙。
    谭峥泓本就觉得他们一开始打算盖的房子有些简单,当即同意。
    两个泥瓦匠欣喜万分, 还想让自己儿子来当小工:“我们两人的儿子, 时常跟着我们去干活, 已经能独立帮人盖平房,是有手艺的。”
    “那让他们也来吧。”谭峥泓不介意增加两个小工。
    他从棚户区请来的这些工人都笨手笨脚的,上午时, 两个泥瓦匠安排他们去干活,他们总干不好。
    因为这个,谭峥泓面对两个泥瓦匠时,有些不好意思。
    两个泥瓦匠并不知道谭峥泓所想,他们对谭峥泓千恩万谢,又跟谭峥泓懂吴语的保镖说了许多事情,诸如哪里的砖质量好价格便宜之类。
    谭峥泓得知此事,对这两个泥瓦匠愈发满意。
    而那两个泥瓦匠,在跟那些从棚户区请来的人了解过情况后,又去找谭峥泓的保镖,说他们明日想早些来上工,再晚些走,问能不能与那些小工一起吃饭。
    谭峥泓得知此事,突然意识到这两人不管是让儿子来做工,还是主动加班,都是为了他这边提供的饭食。
    棚户区的人过得辛苦,普通百姓也一样。
    他叹了口气,去跟那两个泥瓦匠聊天,询问他们家中情况。
    这几天吴语听多了,谭峥泓已经能听懂一些,至于听不懂的,他保镖会在旁边翻译。
    这两个泥瓦匠家里都有田地,自己还有手艺,但家里也吃不起三顿米饭。
    这时节,他们一般早上喝粥,中午吃干饭,晚上吃点红薯垫一垫。
    他们能吃三顿,都算条件不错的,有些人家一天只能吃两顿。
    谭峥泓一边与泥瓦匠聊天,一边帮着干了点活。
    正干着,他瞧见桑景云和桑景英一道回来。
    扔下手上的活儿,谭峥泓快步过去打招呼:“桑小姐!”
    “谭少,你速度好快,竟然已经开始动工!”桑景云朝着谭峥泓笑了笑。
    这次去租界,她又拿到九十元稿费,还将桑景英写的《水浒传》的开头托洪永祥给费中绪。
    按照洪永祥的说法,因《西游记》连环画卖得极好,南城书局本就是想再出一部连环画的,桑景英的《水浒传》,大概率能过稿。
    因此,桑景云心情不错。
    “我想早些将孤儿院建好,”谭峥泓问,“桑小姐,你去租界做什么?”
    桑景云道:“我去看望我爷爷的一个好友,顺便买些东西。”
    说着,桑景云拿出篮子里的几本连环画给谭峥泓看。
    谭峥泓瞧见很欣喜:“桑小姐也喜欢这部连环画?我早上已经将新出的看完,《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画得很不错!还有《双面魔君》……”
    桑景云打断谭峥泓的话:“我也喜欢这两本书,谭少,我还有事,先回家了。”
    她急着回家。
    在她上辈子,上海到处都有公厕,商场、饭店等地也都能上厕所,但此时的上海,跟百年后的上海截然不同。
    哪怕也有那么几个公厕,但公厕的环境令人作呕,反正桑景云是没勇气去公厕上厕所的。
    她每次出门都会尽量少喝水,可即便如此,现在也想回家上厕所。
    谭峥泓目送桑景云离开,有些失落。
    他有很多话想跟桑景云说。
    比如说一说云景先生。
    云景先生在得知他要办孤儿院之后,将上海居民捐给大头菜的钱,全都捐赠给孤儿院。
    云景先生真是个好人!
    可惜他几次找《新小说报》的编辑打听,都得不到云景先生的信息,只能跟父亲要了二十块钱,匿名送去《新小说报》编辑部,捐赠给大头菜,为云景先生的善事添砖加瓦。
    说起来,他原本有许多零花钱,可惜现如今全贴给了棚户区的人,竟是连捐钱都不得不跟父母要钱。
    桑景云回家后,刚上完厕所,桑学文就问:“阿云,要吃蹄筋吗?”
    “蹄筋?”桑景云好奇。
    桑学文道:“猪蹄的蹄筋最好吃,你们奶奶让屠户在剁猪蹄之前,先将蹄筋用铁钩勾出,那蹄筋我是跟猪蹄一起煮的,给你们留着。”
    桑景云还是头回知道蹄筋这东西。
    今天他们家买了两个猪蹄,一共有两条蹄筋,就跟桑景英、桑景丽还有陆盈一人半条。
    蹄筋确实很好吃,桑学文是个会吃的。
    桑学文又盛了点炖黄豆,夹上瘦肉给他们,让他们填肚子。
    桑景云吃完,只觉生龙活虎,就搬了桌椅,在门口继续写《双面魔君》。
    桑景英则打开《水浒传》,继续编连环画。
    接下来两周,桑景云的日子过得与往常一样。
    转眼,时间进入农历十一月。
    十一月初一,正好是周六。
    前几日已经过了小雪,这几天越来越冷,桑钱氏和陆盈就买了一些“绵兜”回来,准备做棉袄。
    绵兜其实是用桑蚕丝做的,上海这边条件不错的人家,冬天的棉袄里,放的都是桑蚕丝,盖的被子也是蚕丝被,轻柔还保暖。
    桑景云这段时间窜了点个子,之前的棉袄有些短了,桑钱氏和陆盈就打算给她做个新棉袄,旧的给桑景雄穿。
    桑景英也做了新棉袄,他的旧棉袄改了改给桑钱氏穿。
    桑景云捧着一个陶瓷杯子,戴了个草帽,坐在家门口慢慢喝热乎乎的红糖水。
    冬天的太阳照在身上,风却因为院墙很高的缘故,吹不到身上。
    这让桑景云暖洋洋的,很舒服。
    就是大姨妈又来了,让她有点烦。
    今日她不想写东西,明日也不打算去租界,准备到时让桑景英独自去交稿。
    将杯子里的红糖水喝完,桑景云拿出报纸开始看,又看到了关于血吸虫病的报道。
    很多事情,都是自己一关注,就感觉到处都是。
    桑景云以前从未关注血吸虫病,听谭峥泓说了之后,这个病就总出现在她的生活中。
    报纸上说江苏疫情严重,谭峥泓去棚户区走访,还又发现了几个病人。
    为此,桑景云前几日又给《申报》副刊寄了一份稿件,可惜还是没有被登出。
    不过,她的《双面魔君》,明日会刊登相关内容。
    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注意到。
    正想着这件事,桑景云听到敲门声。
    现如今隔壁有人在盖房子,他们的安全有保障,桑钱氏便也不像以前那般,一定要来人说明身份,才去开门。
    她几步上前打开门,桑景云就瞧见了洪永祥。
    “洪先生,你怎么来了?”桑景云起身询问。
    洪永祥道:“我来送东西。”
    桑景云闻言,知道洪永祥大概率是来送捐款的。
    因《新小说报》登出捐款名单,这段时间,陆陆续续有许多人给“大头菜”捐款。
    洪永祥之前就曾替“云景先生”给谭峥泓送过一次捐款,这是又来了?
    这对她来说是好事,正好可以将已经写好的稿件交给洪永祥,让洪永祥带走。
    桑景云道:“洪先生,你来了那再好不过,我去将我这些日子写的稿件整理一下,你离开时可以带走。”
    桑景英编写的《水浒传》已经过稿,现如今他每星期都写三册交上去,这周的三册早已写完,还让桑学文帮忙誊抄过。
    她也能拿出三万字的稿件。
    《新小说报》给她加了稿费,这让桑景云创作激情大增。
    她现在一星期下来,至少写三万字。
    桑景云整理好手稿,用报纸包好给洪永祥后,跟着洪永祥出了门。
    她这才知道,《上海日报》也刊登了谭峥泓建孤儿院的事情,收到许多捐款,而洪永祥这次过来,送的是《上海日报》收到的捐款。
    洪永祥还将她的稿费带了过来。
    将价值九十个银元的庄票收好,桑景云和洪永祥一起走向隔壁。
    那孤儿院的孩子用来居住上课的房子,已经盖得差不多,只是还未铺瓦片。
    这盖房子的速度,在桑景云看来有些快,但仔细一想,又觉得这样也正常。
    他们盖的并不是十几层乃至几十层高的房子,而是很普通的两层砖瓦房,谭峥泓为了帮助棚户区的人,还又从棚户区雇了几个人。
    现在帮忙盖房子的人,加起来有三十来个,进度想慢都难。
    如今房子还未盖好,已经是那两个泥瓦匠故意拖慢进度。
    不过桑景云觉得他们拖慢进度不是坏事。
    毕竟这两人拖慢进度的方法,并不是偷懒不干活,而是将地基挖得更深一些,将房子盖得更细心一些。
    桑景云看过他们盖房子,那活儿干得很精细,她相信这孤儿院若是不经历战火摧残,百年后都能好好的。
    跟洪永祥聊了几句后,桑景云就回了家,继续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