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39章 郑你会造原子弹?

      第239章 郑你会造原子弹?
    “你想要让长冈半太郎做新加坡大学的校长?一个日本人?你怎么想的?”
    盟军司令部内,麦大帅颇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郑毅道。
    “是的。”郑毅点头道:“你们美国人可能看不上,但是长冈半太郎先生在亚洲来说,已经是顶级的教育专家和物理学家了,此人被称为日本物理学之父,仁科芳雄,汤川秀树,都是他的学生,资历够深。”
    “他本人还是大阪大学的首任校长,有着很丰富的一线教育经验,是全日本目前唯一一个拥有从无到有创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经验的教育大师,无论是他本人的科学能力,还是教育行政能力,对我们南洋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麦:“可是他今年已经八十岁了啊。”
    郑毅却笑道:“是的,但其实这也正是我要用他来当校长的原因啊,虽然年纪很大,但他的身体还是很硬朗的,甚至能在战争后期参与核武器的研发工作,想来,至少在行政副校长的帮助之下,应该是可以胜任的。”
    “而因为他的年纪够大,他就是再怎么能活,至多十年,十年后他都九十了,这校长无论如何也要换人了,我并不需要担心他和他的派系成长成学阀尾大不掉。”
    “毕竟,实不相瞒,他到底是个日本人,我们对他们还是有戒心的。”
    麦大帅点头,对此倒是也表示理解。
    南洋的底子太薄了,有时候用日本人也是无奈之举。
    郑毅是个典型的理工男,对大学教育是很明显重理科而轻文科的,而理科除了纯数之外,无外乎也就是物理和化学,他打算在南洋地区亲自挂帅成立两所世界顶级大学,也即是槟城大学和新加坡大学。
    槟城大学的相关专业以化学为主,物理为辅,将开设如应用化学,能源化学,生物制药,材料学等,郑毅自己就可以挂个校长的名,还有如侯德榜等华人自己的化学专家,槟城的石化工业干了这么久,多多少少也培养出了一些自己的化工人才。
    当然,日本方面的人才也是要用的,比如发明了ks钢的本多光太郎,郑毅就打算让他担任槟城大学的副校长之一,这是世界级的材料学大佬,毕竟应用领域里化学和物理之间也不是那么泾渭分明。
    但总的来说他们南盟本身是拿得出足够的人才的,以郑毅和七姐妹的关系,从欧洲也能弄些专家,学者,教授之流,是并不需要让日本人来挑大梁的。
    但是物理方面,南盟的底蕴就太差了,新加坡大学的专业设置是以物理为主,化学为辅的,南盟这边实在是拿不出能挑大梁的人的。
    当然也可以去欧洲招教授,但是这种世界顶尖的,说白了在哪个国家都是国宝的,那就真不是钱能弄来的了。
    长冈半太郎本人这么大岁数了当然不可能亲自教学,但他背后那一大串学生呢,光是诺奖级教授就仨,这才是让他当这个校长的根本原因。
    再者说实在的,南盟现在其实都拿不出多少能上他们课程的学生。
    比如汤川秀树是研究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的,也是历史上1949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当然,如果他加入郑毅的新加坡大学,大概率就拿不到诺奖了,那玩意其实是高度政治化,或者说是极度排外的,日本在战前压根不在圈子里,战败后这货是被弄去美国赎罪才进的圈子,1948年加入普林斯顿,1949就获奖了。
    科研是在大阪大学做的,果子却被普林斯顿给摘了去,诺奖本质上就是这么个玩意,日本在战败之前一个都没有,战败之后立刻就有了,而且是几年一个,先是汤川秀树,后是朝永振一郎,更搞的是他们在1974年和2024年还拿了两次诺贝尔和平奖。
    这人郑毅要是能给整到新加坡去,肯定也会让他继续做自己的物理研究,但是说实在的,全南洋有这个上他的课程的,能起码知道他讲课是在讲什么的,恐怕都超不过三个人。
    术业有专攻,郑毅都未必做得了他的学生。
    总不能让这这种顶级大物理学家去南洋教本科生,甚至高中生吧。
    所以这帮人在南洋如果带博士的话,大概率,带的还他妈会是日本人。
    无非是加入了南盟,退出了日本籍的日侨而已。
    科学的事儿是最忌外行指挥内行的,这大学里老师是日本人,学生也是日本人,郑毅要是再去搞个什么都不懂的中国人去管理,他都会觉得挺难受的。
    他现在只希望这个长冈半太郎别死得太早,让他把新加坡大学的架子搭起来再死,又希望他别死得太晚,让这帮日本人成为南盟无法撼动的学阀。
    更更更希望的是,他们南盟的华人中最好能出几个天才,能在长冈半太郎死之前就培养出来,哪怕不能独当一面,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和这个学阀派系互相有点竞争,那就再好不过了。
    麦大帅闻言皱着眉道:“你如果只要长冈半太郎的话,倒也没什么,毕竟是个八十岁的老头子了,可他的那些学生呢?你是不是还想要仁科芳雄啊。”
    郑毅:“是的,仁科芳雄会成为新加坡大学的副校长和物理学院院长,南盟的物理研究所所长。”
    麦大帅:“仁科芳雄,是‘仁’计划的主持者,你知道,只差一点,他们可能就做出原子弹了,这个人,可是战犯中的战犯啊。”
    郑毅连忙道:“大帅说笑了,就日本这些臭鱼烂虾,也配研究原子弹?他们也就是搞了搞物理罢了,都是瞎搞,美国搞曼哈顿计划了多少钱,投入了多大的人力物力?日本哪有那个国力啊,他们那个‘仁’计划,连浓缩铀都没搞出来,搞个屁的原子弹啊。”
    “至于战犯之说,我是这样想的,科学家么,我跟仁科芳雄已经聊过了,仁科芳雄的专业领域还是比较单纯的理论物理,他本人也还是更擅长宇宙射线这方面的内容。”
    麦大帅闻言摆手打断道:“郑,你我是兄弟,南盟在战争中同样也出了莫大的力量,本来也应该有作为胜利者审判,和处置失败者的权力,这是没问题的。”
    “而且南盟本身,里面也有不少的美国公司,而且以后也会越来越多,帮南盟,也是帮美国,战争时你们是我们在亚洲最重要的盟友,现在战争结束了,这个关系依然是不变的。”
    “别的要求,只要是你提出了,能帮的忙我一定会尽量帮,你知道,我也从来没有拒绝过你,但是,你现在要一个主持过日本原子弹计划的战犯去南盟当副校长和研究所的所长?”
    “郑,你不是一个只懂研究,不懂政治的政治白痴,这样的战犯,我怎么可能放了给你呢?”
    说白了,什么战犯不战犯的,也就那么回事儿,美国人真看重的还是这个核字。
    原子弹这玩意在整场二战中虽然实际上只起到了打酱油的作用,但它的巨大威力还是让全世界都有点被吓傻了,就连美国人自己,都没想到这玩意居然有这么大的劲儿。
    当然,这其实也跟广岛、长崎两地的城市建筑几乎全是木制,本质上是个核武器威力的绝佳试验场有关。
    但总之,人们对核武器的威力是明显估计过高了的,普遍都认为,谁掌握了核武器谁就能真正掌握世界。
    现在,还是美国的独家核垄断时期,整个美国上下都有着一个极其明确的共识:除了美国之外,绝不允许任何其他国家掌握核武器。
    每一个核物理学家,哪怕仅仅只是沾点边,只是有可能接触过一点的核物理学家,都是要尽可能的弄到美国去,垄断起来的。
    哪怕是这些人对美国没什么大用,哪怕是弄到美国去每天啥也不干,养着,也不能让他们去外边研究原子弹去。
    这是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也是十分严肃的原则性问题。
    如果是欧洲的科学家也就罢了,只要不明确的表示确实是要研究原子弹,他们也不是非得逼着盟友把科学家交出来。
    但是日本。
    日本的核科学家怎么可能还给放出去呢?
    虽然郑毅也跟他解释了,日本的“仁计划”距离成功其实差得还挺远的,但是麦大帅明显不这么认为。
    后世人们也普遍也认为,仁科芳雄是拥有领导核项目的能力的,只是日本没有让他实现这一野心的国力。
    此人在1940年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核武器研发计划了,与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在提出的时间也是差不多的。
    只不过在经过了一年的研究和讨论之后,仁科芳雄便得出了日本国力不够,所能投入到的资源不足以让他完成核武器研究的这样一个结论。
    事实上仁科芳雄的结论也非常正确,曼哈顿计划的成本让这个时代的工业克苏鲁美国都有些吃不消,就日本那个穷得连维持战争规模本身都已经捉襟见肘的经济环境,他根本就没有钱来搞原子弹。
    虽然昭和日本么,官员们的脑子都普遍有病,相信所谓的人定胜天,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核计划,依然在搞,并且真的给仁科芳雄弄来了一点铀,但距离浓缩铀实在是杯水车薪。
    而且在45年3月的大轰炸中,日本本土的实验室还被轰炸所毁坏。
    简而言之,仁科芳雄是个差不多和曼哈顿计划同时认识到核武器并尝试制造核武器,如果不是因为日本国力不足,且确实是没有在中、朝等占领区和日本本土找到铀矿,极大有可能拥有制造核武器能力的,世界顶级物理学家。
    麦大帅的意思是:想啥呢啊弟弟,这样的人,乃至他的整个团队,怎么可能让你带走啊。
    你要造原子弹啊?
    虽然你是我弟弟,也虽然你们南盟称得上是我们美国现在最铁的铁杆盟友。
    但你要是敢在原子弹这上面动心思,那你可真是想瞎了心了啊。
    麦大帅也不是特别的懂技术,但他却不会听郑毅忽悠。
    在他心里,郑毅已经是顶尖的科学家了,而且是世界公认的世界第一的应用科学家,虽然没有理论物理背景,但是科学么,毕竟都是相通的。
    全世界都公认,郑毅这个科学家挺邪性的。
    仁科芳雄又是个差点弄出原子弹的。
    这俩人要是强强联手,谁知道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
    一时,麦大帅将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郑毅只得解释道:“原子弹这东西威力虽然强大,但制作的成本实在是太高,即使以昭和日本的横征暴敛,都远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完成,更何况是南盟呢?”
    “大帅,你是很清楚的知道南盟的情况的,这本质上还是一个商业的联盟,我在南盟中是远没有足够的主导权的,你们美国的公司在南盟中也有很大的占比,而且我很确定,这个占比只会越来越大。”
    “除非是我疯了,否则我怎么可能会去搞原子弹呢?南盟拿的出这么多的钱么?就算是能吧,南盟不是我的一言堂啊,其他人又怎么可能会答应呢?我们是个商业联盟啊。”
    “真要造这东西的话,这么大的一笔资金,这么大的工程,至少至少,要持续数年都不止的时间,我可能绕过董事会么?就算我疯了,董事会可能会陪着我疯么?”
    “我们只会去做赚钱的事,怎么可能去做如此赔钱的事情呢?如果我拥有了原子弹,是个野心家的话那可能这件事对我来虽说是有好处的,但对别人没有啊。”
    “南盟虽然也拥有一定程度的武力,但这本质上也不过是一种仗剑行商,是因为我们身处殖民地,又都是跨国经营,没有人保护我们的商业利益,保护商业利益用得着原子弹么?”
    麦帅:“那你为什么还要带走这些……战犯呢?日本的专家,教授,学者有很多,据我所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对加入南盟的大学非常的感兴趣,你甚至连在校的学生也都要一并带走,就差这几个搞过核,敢去搞核的了么?”
    “你知道,事关核武器,我美国的整个社会,上上下下的所有人都不会有任何一丝一毫的侥幸,哪怕你们只有1%的可能性做得出来原子弹,我们也一定会竭尽全力的去阻止。”
    “而且以我对你的了解,郑,不管是能力还是野心,你将来拥有原子弹的几率绝对会远远超过1%”
    郑毅:“啊~”
    颇有些疲惫地靠在了沙发上,点了一支雪茄。
    老实说,他现在干的这个事儿,确实是有点类似于以凡人之躯去窥伺神器了。
    确实是累啊。
    历史上,一直到郑毅穿越之前,全世界范围内,任何的所谓亲密盟友,如果动了拥核的心思,都一定会受到美国的无情打压,只有以色列是例外。
    何况那时候核武器都被扩散成什么样了,这个时间节点美国还是核垄断呢,对此的重视自然也是十倍,百倍于后世,即便郑毅是好朋友,好兄弟,麦大帅也依然一点情面都不讲。
    老实说郑毅本来真的是一点核有关的想法都没有的,他也不是在忽悠麦大帅,南盟确实是没有搞原子弹的必要。
    退一万步来说,郑毅要真想弄俩核弹玩玩,做个压箱底的镇盟之宝,钱买不就得了。
    这玩意在历史上也不是没人卖过。
    沙特王室能买得起,我南盟就买不起么?
    好歹我还是个华人呢。
    他其实真没想过做什么和核有关的项目,那几个战犯也并不只是核物理学家,说到底核这个词儿才在世界上出了几年啊。
    这都是日本最顶级的物理学家,甚至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他本来是想用他们在别的方面的才能的。
    而且仁科芳雄这人真挺有才的,在认定以日本的国力搞核武无望,而陆军的马鹿非逼着他人定胜天之后,却愣是在朝鲜建出了重水工厂,却并不是用重水做核武器,而是用来大规模的制造了氨态氮肥。就这份随机应变的这个灵活劲儿,在郑毅眼里也着实称得上是一流的科研带头人了。
    他自己本人就是科学家,见到同为科学家的大佬,自然就会见猎心喜。
    这种世界级的大物理学家错过这村就肯定没这个店了,让他自己从头开始培养的话至少也得几十年的时间。
    仁科芳雄确实是眼下新加坡大学最合适的副校长,是南盟物理研究所最合适的所长,他的老师,长冈半太郎,自然也就是新加坡大学最最合适的校长。
    郑毅一开始单纯的想要他的大学用最好的校长和副校长,只是在这个争取的过程中,郑毅的犟劲儿却是也被激起来了。
    他知道,用常规的办法,想解除这批人的战犯身份,带走他们去新加坡,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不他妈就是核么。
    既然他保证不用他们搞核物理也没人信,那莫不如干脆搞了呢。
    却是突然说道:“我听说,盟军司令部里有专门的两位专家,在考察日本战前拥核能力的问题?”
    麦大帅:“嗯?是的,确实是有此事。”
    郑毅:“我听仁科芳雄说,美军打算将日本的回旋加速器,毁坏后沉入东京湾?”
    麦帅:“确实如此,此举,是为了保证日本永远不可能拥有拥核的能力。”
    郑毅笑道:“它还拥个屁了啊,八所大学都让我给拆走了,甚至除了大学之外,我还打算将他们的高中,乃至基础教育的老师也都一并带走。”
    “再说日本现在是全面被占领的状态,几万几万的饿死人,政治经济民生军事,无一不在咱们的监视之下,怎么可能还搞得出来核武器啊。”
    “那东西要是非要拆不可,不如让我搬新加坡去吧。”
    麦帅:“你真要造原子弹么?”
    郑毅:“回旋粒子加速器是研究基础理论物理的神器,他不是专门研究原子弹的东西啊,所有的高能物理都是要指着这东西研究的,
    甚至这东西在医学领域里也是有着极大作用的,总不能说,这东西可以用来造原子弹,它就罪孽深重,就该死吧。”
    “这东西很贵的啊,是人类用啦探索微观世界,推动科技进步的工具,只因为它能造原子弹就将去毁掉,是不是从此以后人类就永远不去研究微观世界,科学也因此而停滞不前了呢?”
    “人类用了几万年才拥有文明,又用了几千年才触摸到微观,触摸到了高能物理,我们推开了这扇大门,却只从里面拿到一个原子弹就停止了么?”
    “仁科芳雄也是一样的,只因为他有可能拥有探索原子弹奥秘的技术,他在其他领域的研究也要被加以冲冲限制,这是对的么?”
    麦大帅颇有些无奈地耸了耸肩,道:“好吧,我差点忘了,你还是科学家,而且还是世界上最棒的科学家,嗯……虽然你也懂政治,但是也有科学家的执拗。”
    “也许你是懂政治的,但是你更多的可能,还是科学家的身份比政治家来得更重吧。不过很遗憾,在我们这个世界,科学是必须要为政治让路的,没有任何事,能够凌驾于政治之上,哦~,郑,你在写什么?”
    麦大帅自顾自地说着,却见郑毅在他的办公室找了个本,在本上写下了长长的一串公式。
    “原子弹的爆炸原理和裂变公式啊,不是恰好有两名曼哈顿计划的成员在东京考察么,大帅啊可以把这两位叫来看看。”
    麦帅:“哦~,我的上帝啊,你,你,你不是个玩化学的么!难道你也会造原子弹?”
    郑毅:“我只是知道制造原理和公式而已,当然,这就有了能做的条件了不是么?
    大帅,原子弹这个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据我所知,苏俄那边也在研究原子弹,而且我几乎可以肯定,他们其实已经成功了,只是需要时间来积攒浓缩铀而已。”
    “据我所知,曼哈顿计划的全部进程,早在杜都不知道的时候苏俄方面就已经摸得一清二楚了,几年之内,苏俄一定也会有自己的原子弹。”
    麦:“怎么可能?郑,你是说,曼哈顿计划有内鬼么?”
    郑毅:“我可没说是从曼哈顿计划中泄露的,据我所知,英国也有新的核武器研究计划,甚至他们的立项远比曼哈顿计划来得更早,也许,苏俄是通过英国方面了解到这些情报的,你知道,英国人的保密工作,做得从来都是出奇的差。”
    “好吧,我之所以说这么多是想告诉你,这世界上拥有制造原子弹能力的物理学家很多,这其中,甚至包括了我,美国想要控制原子弹扩散的话,最好的办法绝对不是去封锁知识。”
    说罢,郑毅又拿出一张纸来,在上面写下了更长的一串公式。
    麦大帅:“你这是在写什么?”
    郑毅:“氢弹的公式。”
    “氢弹?”
    “一种需要原子弹做引线才能引爆,威力比原子弹还要大数十倍,拥有毁天灭地级别威力的,新核武器。”
    麦大帅:“啊???”
    郑毅:“您可以叫那两名曼哈顿计划的成员过来看一看,我可以与他们进行一些讨论,让他们来判断这个公式本身是真,还是假。”
    “苏俄在未来的数年之内,一定会有自己的原子弹的,英国应该也会有,事实上他们才是全世界立项核项目最早的国家,技术上是完全成熟的,只是需要时间。”
    “仅凭原子弹,是不足以让美国在世界称王称霸,实现核垄断这一战略目标的,所以……你们其实更需要氢弹,也就是这个。”
    “我给您写这个是为了向您证明,我是真的懂核物理,如果我是想造核武器的话,根本不需要仁科芳雄来牵头,我自己就可以搞这个东西,这东西难是难在工程量和成本,理论方面,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咕咚。
    麦大帅咽了一口吐沫。
    他有点被郑毅给唬住了。
    到底他只是一个军人,只知道这个原子弹很厉害,也很难造,但到底是个什么原理,又有多难造,那他其实就完全不懂了。
    郑毅会造原子弹……
    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这是公认的世界第一应用科学家么,这人多邪性啊。
    麦大帅又不懂应用科学和理论物理学的区别。
    如果说郑毅本人不会,那他非得弄个会造原子弹的人跟他回南洋,那麦大帅和美国对他的动机表示怀疑,自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要竭力阻拦。
    但如果郑毅他本人就会造原子弹,那这个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毕竟他们美国总不能为了核垄断,把郑毅也给抓美国去吧。
    更何况他还搞了这么个……什么氢。
    事实上,郑毅哪懂什么原子弹,氢弹啊,他的专业是应用化学,和核物理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只不过他从后世而来,而后世,原子弹和氢弹的基本原理,公式,在网络上那都是公开的内容。
    好歹作为科学家,纯是兴趣使然,对这俩玩意有个大略的,基本的了解而已。
    屁的核专家,他对高能物理一窍不通,真要是实操上手,一天都用不了他就得露馅。
    不过忽悠麦大帅这个外行肯定够了啊。
    至于那两个曼哈顿成员?
    郑毅的身份地位摆在这儿呢,两个不知名的科学家而已,还能像老师考学生一样的给郑毅考试么?
    只是聊天的话,忽悠呗。
    随便扯一扯,勉强对付过去也就是了,只要让美国人切实相信他本来就会造核弹,那他挖这些日本物理学家去新加坡,阻力就会小很多了。
    再说他这不还有报酬么。
    这氢弹公式不就是报酬么。
    大不了他答应美国人帮忙搞氢弹么。
    不会?
    接着忽悠呗,实在不行,露馅了,露就露呗,估摸着那个时候新加坡大学都已经开学了,美国人还能把他的正副校长再给抓起来押走么?
    麦大帅:“那……既然你本身就懂高能物理的话,为什么还要这些人去新加坡呢?”
    郑毅:“我对原子弹真没有兴趣,大帅,造原子弹是很贵,需要很大的工程量的。不过核物理并不应该只用来制造核武器,不应该只用来给人类带来毁灭啊。”
    “我是这么想的,铀浓缩到90%以上的时候,就可以用来做原子弹杀人,那么当铀浓缩不超过5%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用来发电呢?”
    麦大帅:“啊?”
    “发电啊,核电站啊,您想想,那么小的一块铀,就能爆发那么大的能量,如果我们人类能够像煤炭,石油一样的使用铀元素,用他来发电的话,我们岂不是可以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么?”
    说话间,郑毅的笔在本子上画个不停,尽可能的在脑海中回忆核电站设计的粗略图纸。
    他上辈子是玩石油的么,跟核物理没啥关系,但跟核电站勉强硬要说的话也算同行。
    懂肯定是不懂的,但简单的科普资料总是看过的。
    简单说就是明白核电站的基本原理。
    实操的时候肯定是只能勉强能起个高屋建瓴的作用,但是忽悠麦大帅,已经可以将他忽悠得一愣一愣的了。
    “南洋,没有一丝一毫的,研究原子弹的兴趣,但是研究核电站的兴趣还是有的,而且很大。”
    “可是这科学研究,光我一个人研究也不行啊,全南洋,哪有能做我助手的核物理学家呢?”
    “如果美国能同意我带走这些战犯,让他们加入新加坡大学,那么我也可以答应,待核电站研发成功之后,这份技术,我将与你们美国无条件共享,如何?”
    忽悠呗。
    反正郑毅几乎是不可能研究出来的,他懂个屁。
    到时候他就借口工作繁忙,将技术研究工作全都甩给这些日本人也就是了。
    谁能说他什么?
    他难道不是真忙么?
    却是给麦大帅忽悠的,明显有点傻了。
    信息量有点大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