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38章 新基地:仰光

      第138章 新基地:仰光
    缅甸,仰光。
    这地方在二战之前,甚至还是个比较富裕的城市,历史上,并不是所有地方在殖民者撤出之后百姓的日子都能变得更好的。
    缅甸就是个极端的例子。
    二战前,这地方可老富了,整个东南亚除了新加坡,几乎就找不着比它更富裕更有钱的地方了。
    这里的地理环境非常不错,自然资源丰富,水土又不似马来半岛那样大规模的流失,无论是种植经济作物还是种植水稻都能丰收,且一年三熟。
    矿产资源丰富,光是铜矿,银矿,石油,还有各类宝石,就足以让来到这里的冒险家大多都能满载而回。
    而整个缅甸的核心,自然便是仰光。
    “看报看报,看报看报啦~,郑毅郑教授正式与远东总督及英国殖民部展开谈判,仰光易手包税在即,仰光易手包税在即啊!”
    一大清早的,一道响亮的卖报声穿透了仰光的大街小巷。
    说英语的,说印度语的,说汉语,说缅语的,无数个各个种族的报纸,在今天的头版头条居然都是一模一样的,照片上,郑毅和英国官员握手谈判的样子被拍得格外的帅。
    “谁?哪个郑教授,莫不是……槟城的那个华人郑教授?小孩,快,给我一张报纸。”
    现在的郑毅是世界的郑教授了,认识他的自然不止是华人。
    仰光这地方有点特殊,城市的主体民族并不是缅族也不是汉族,而是占比超过一半的印度人,这些印度人也清一色的几乎都是英国人的狗腿子。
    而郑毅自己都不知道,他在印度人,尤其是印度人中的精英眼里,其实印象一直十分的不错。
    毕竟,他在霹雳州是真的支持了印度人政权的。
    而且他在马来亚对霹雳州的政策总得来说真的还可以,尤其是在华人大量的退出了矿场和种植园之后,这老本行兜兜转转又都回到了他们这些印度人的手里。
    这些人虽然都不是槟城的正式工人,都不用执行劳动法,郑毅也没给他们买保险什么的,但每天十小时以内工作他总是保的,
    而且包吃包住,供得也都不错,基本是华工吃啥印工吃啥,没搞丝毫的歧视。
    这些在郑毅眼里都是最基本的,可是在那些印度人的眼里,这待遇比英国人好多了啊。
    也正是因为霹雳州有大量的印度人,甚至槟城城内也有着大量的印度人打黑工的原因,
    仰光的印度人,至少是上层精英阶层,对郑毅其实很了解,对槟城的发展现状同样也很了解。
    “我听人说,槟城在三年前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工业,只能给英国人停船,加水,借此做点转口贸易的,人口只有三四十万的小城,如今,那边似乎都成了亚洲第一城市了。”
    “槟城确实是发达,我在我的主人家里看到过一个电动的刮胡刀,那个刮胡刀可厉害了,往脸上一放,自动就能刮掉你的胡子,听说,这个刮胡刀就是槟城,是郑教授生产的。”
    另一个印度人则是在一旁同样连连点头:“何止是刮胡刀,我所服务的女主人家里,有一个很厉害的榨汁机,
    任何的水果只要放在里面,那里面有一个很厉害的刀片,在那里转啊转,很快,就能将水果榨成非常非常好喝的果汁。”
    另一个印度人:“你们说得这都不算什么,你们注意到没有,最近半年,仰光的英国人都在穿一种很新的料子做的衣服。”
    “对对对对,我知道我知道,那种衣服特别的神奇,它穿在身上,居然是凉的,而且特别的结实。”
    “那种衣服啊,据说都是那个槟城,那个郑教授搞的。”
    “这个郑教授,可是被称为世界第一科学家的,那些英国人,一个个的都对他推崇得不行,最关键的是,他可难得的是个好人啊。”
    “资本家还能有好人?”
    “诶~,这个郑毅可不是一般的资本家,你听说过,劳动法么?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去过霹雳州,回来之后他跟我说过槟城劳动法的事情,
    他说在槟城,每一个工人,每周的时间都是固定的,还有最低薪资,工作多了,老板要给加班费的,我听说,就连许多英国的工程师,都想去槟城工作呢。”
    “这哪是资本家,分明就是大善人么。”
    “可不是大善人,你们说的那些啊,根本就不算什么,我听人说,在槟城,只要认真工作,入了槟城的籍贯,就能分到一栋免费的房子呢,楼房,有水有电的。”
    “怎么可能?有水有电的房子,还免费给你分?”
    “真哒啊,每个槟城人都有,而且您们听说过,保险么?”
    “什么是保险?”
    “就是说假如你是槟城的人啊,老了,槟城给你养老,病了,槟城给你看病,甚至连生孩子,槟城都帮你接生。”
    “哈哈哈,越吹越是离谱了,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那得多少钱?”
    “还真别说,我听说这个郑教授特别特别的有钱,全世界都找不出比他有钱的人了呢。”
    “哦~,真主啊,这是拥有千手千眼,神通广大又慈悲为怀的观世音菩萨么?”
    “什么观世音菩萨,我听说中国有一个人啊,也是上帝的儿子,是耶su的弟弟,你们说会不会是这个郑教授?”
    “我看他分明是湿婆神。”
    仰光这地方的宗教信仰贼杂,本地人信仰佛教,英国人信仰上帝,印度人本身又信印度教和真主教,华人又多信妈祖,信得多了,有时候大家也串儿。
    “你们说,郑先生要是包了仰光,仰光也能像槟城一样,得到很好的发展么?”
    “应该能吧,如此慈悲的老爷,对我们,肯定比英国人好。”
    “哦~,赞美上帝啊,我们也要过上好日子了么?”
    “别高兴那么早,郑教授只是说要包,英国人同不同意还两说呢。”
    “哦~,释迦摩尼啊,英国人难道会拒绝郑教授么?”
    “我想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表达我们对郑教授的欢迎,顺便给英国人一点压力。”
    “好主意。”
    整个社会的印度精英层一上午的时间都在各自串联着,打听着郑毅和槟城的事情。
    谣言么,这玩意总是越传越离谱的,中国那边有一句话叫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印度这地方也有一句话叫外面的草地会更绿。
    传来传去的,仅短短半天,这些印度人居然就将郑毅给整得有点神化了。
    这个民族,确实干啥都神神叨叨的。
    有些在拜神,希望神灵保佑郑毅能够成功从英国人手上拿到承包权。
    有些则是干脆在拜郑毅,鬼知道他们是从哪弄来郑毅的照片,放树上就开始磕头。
    众所周知,这个时期的照片都是黑白颜色的。
    那场面,看起来就特别的诡异。
    还有一些人,则是干脆搞起了游行,罢工,以向着仰光的殖民局施加压力。
    印度人都尚且如此,在仰光的华人自然就更是疯魔了。
    华人对槟城的了解是远在印度人之上的,事实上能走的,早就已经都搬迁去槟城生活了,没走的大多都是走不了的,要么是在仰光已经成了家,要么就是干脆有产业。郑毅若是当真入主仰光,他们这些华人会不会有特权?能不能进管理层,也会和槟城一样么?
    一上午的功夫,华人区就已经开始都互相庆祝上了,酒馆的老板心情大好之下都宣布了喝酒打折。
    虽然事情还没有最终定得下来,不过很多的聪明人其实已经能看出端倪,知道这个事儿,肯定是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毕竟对槟城来说,郑毅现在其实是精神领袖,是很少干涉实务的,如果一件事没谱,没有99%的把握,报纸上一定看不到郑毅和英国佬握手。
    李孝式就已经能代表郑毅全权处理一切对外事务了。
    又过了几天之后,胡文虎从槟城回到仰光,并且开始召集仰光,乃至全缅甸有一定资金实力,或是一定势力的华人开会,听说连北部掸邦的人都赶了过来。
    至此,缅甸这边的华人都知道,郑毅包仰光的事情肯定是已经板上钉钉的了。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这一次,英国的殖民部,乃至整个唐宁街都对郑毅的要求表现得异常的配合,甚至可以说是予取予求,谈判顺利的简直都不像话。
    要知道,自从经济危机之后,英国在各地的殖民地绝大多数都已经是赔本的买卖了,这也是二战后英国工党将市民地大规模打包甩卖的历史背景。
    官僚体系日渐臃肿,土著的民族意识日渐崛起伟文成本变高,美国猛龙过江对其殖民市场虎视眈眈,经济危机之下,大多都只能提供原材料的殖民地盈利能力日渐枯萎。
    这些的种种原因,导致最近几年英国的殖民地都是赔钱货,仰光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槟城却是真的例外。
    一百万美金的纯赚就不说了,槟城的发达本身也带动了南洋地区的大量产业,郑毅本身和英国电力,壳牌石油,波斯石油,皇家机械又都是合作关系。
    虽说是都在偷英国的税收吧,但即使是航运,以及槟城在大基建的状态下每年都要从英国进口的那么多的工程机械,各种工业原料,都已经让英国的企业和财政都赚翻了。
    对粮食的需求甚至导致周边地区的财政收入都有了大量的上升。
    虽然,英国现在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槟城的管理权,郑毅还邀请了麦大帅在槟城修建基地放飞机,这对英国来说也着实是面子上不太好看。
    但是经济危机啊。
    面子哪有那么重要。
    还是里子重要啊。
    郑毅,就是那个给他们赚里子的人。
    反正这仰光,现在的殖民收入都没法摊平当地的殖民成本,郑毅既然喜欢,那就让他拿去啊。
    在听说了郑毅拿下仰光之后的第一件事居然是修铁路之后,英国人都乐疯了。
    当即便二话不说的表示,仰光这座城市,喜欢拿去,甚至你将来想要将城市扩建也随便,但是修铁路,铁路修完之后必须给他们英国铁路公司50%的股份。
    当然,他们英国铁路公司也会派技术人员,工程师等人过来。
    除此之外英国人一点其他的要求都没有了,郑毅说他包税,殖民局都表示,大家都是自己人,什么税不税的。
    当然,郑毅也承诺在包下仰光之后保障英国人在仰光的原有利益,甚至一定程度上愿意和英国人一块共治,
    比如仰光警局,就依然还是由英国人做主,三年内郑毅和华人不会过度的染指这里的基层治理权。
    毕竟,这他妈是个以印度人为主体民族的城市。
    不管是印度人,华人,还是英国人,居然都十分的欢迎郑毅过来入主仰光,都希望郑毅能够再造奇迹,将仰光也建设得像槟城一样好。
    当然,那是不可能的。
    郑毅对槟城和仰光的定位就不一样。
    槟城在郑毅接手的时候城内90%以上的人口都是华人,现在更是95%以上都是华人,剩下的5%中大半还都是日本人。
    仰光这地方,一半以上是印度人,30%左右是缅族人,华人只占了总人口的10%都不到,本来还有十几万的,现在被槟城吸了之后连五万都未必能凑得出来。
    人数上可能都不如什么克钦族之类的少数民族人多。
    这地方的民族构成太复杂了,甚至都不比马来半岛,马来半岛上好歹除了他们华人之外现在大多都是马来人,他只需要对马来人尽量善待,恩威并施就行。
    仰光这地方,民族构成的成分突出的就是一个杂,城里是印度人多,出了城就又是缅族人多,缅族人之外还有一大堆的少数民族,
    各民族之间的地形还特别复杂,缺乏公路联通,甚至各民族之间还有仇。
    很难有效治理的。
    很麻烦的。
    而且仰光港每年都有枯水期的,水最浅的时候只有6-8米,根本停泊不了大船,冲这,郑毅也不打算在仰光搞大工业。
    郑毅给这地方的定位,是槟城的粮食保障基地,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给槟城供应粮食,保障槟城的粮食安全。
    供应原材料都是顺便。
    顶多顶多,也就搬点轻工业过去,比如他和丰田合作的纺织厂。
    也就仅此而已了,重工业,乃至任何有高溢价,郑毅需要亲自过问和重视的工业,都不可能往这边挪。
    以此处为基地,郑毅更看重的是那些在缅甸的其他地方开荒,种植水稻的客家人们。
    当然,对于即将要到来的二战来说,这里肯定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主战场。
    中国远征军,主要就是远征缅甸么,仰光一陷落,国内抗战也陷入到了援助运不进来的巨大困境之中。
    所以郑毅包下这地方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借此地来保障槟城食品安全,作为一个粮食中转站,通过铁路,来接收缅甸本地的水稻,和云南的土豆玉米。
    几千万美金修一条铁路,主要目的就运点土豆水稻,这生意他肯定是亏的,但是粮食安全这种问题,本来也不是赔赚的事儿。
    二,便是利用这条铁路,以及为了修铁路,提前修好的滇缅公路,支援祖国抗战。
    历史上新滇缅公路是1938年修的,南洋华人为此流血流汗,南侨机工队也确实是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郑毅提前两年就出钱把这路给修了,甚至还要修铁路,这铁路要是真能修得好,对将来国内抗战的整体态势必然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
    其三,自然便是图谋缅甸的远征军,以及这地方的英美联军的指挥权,在这里开辟一个跟小鬼子干仗的第二战场。
    但仰光的重要性跟槟城肯定是没法比的,在他看来,槟城是他的根基命脉,死都不能让日本人打进来。
    而仰光就是槟城的卫星城,可以极大的保障槟城的安全,还能通过仰光来给槟城输送物资,背靠缅甸腹地,也更适合英美在这地方跟日本人打海战反攻。
    这地方,也是兵家要地了,到时候能守尽量守,但真要是实在守不住,像历史上一样丢了,郑毅也可以接受。
    等抗战结束之后这地方的远征军肯定就是他的了。
    这不,胡文虎都已经派回来了,不出意外的话他过一两个月就可以正式走马上任,担任仰光的市长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