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向北(三)
第304章 向北(三)
“他们应该是来自青霭群岛(今夏洛特皇后群岛)的海达人。”
一年前参加过北上探索行动的船长赵铁山从甘大全手中接过一枚战场上遗落的骨雕图腾,那是一只变形夸张的雷鸟,喙部染着干涸的血渍。
他曾在青霭群岛某个毛皮集市上见过类似物件,当地的海达战士总爱将它们挂在兽皮战甲上,据说能获得祖灵的庇护。
6月6日,在北屯堡遭袭半个月后,运送物资补给和移民的“顺运-7号”运输船方才姗姗赶来,让这些劫后余生移民们顿时喜极而泣。
那场突如其来的战斗,虽然仅持续了不到一个小时,但却给北屯堡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五座新起的坟头坐落在堡寨东侧一块风水宝地,死者中最年长的张大福是被投矛穿透小腹,痛苦挣扎了数小时后,悲惨的死去。
最年轻的李幺儿才十八岁,脖颈被木矛捅破了一个巨大的窟窿,未留下一句话语,便倒在了这片陌生而又荒凉的土地上,年轻的面庞上凝固着惊恐与不甘。
十七名伤者中,有两人持续高烧说胡话,伤口也腐烂严重,瞧着状态似乎不大好。
不过,凭借着他们的顽强反击,土人海盗们也付出了极为沉重代价,战场遗尸至少有四十余,几乎占了来袭土人数量的两成之多。
而且,他们的带队的首领似乎在战斗中也被火枪射杀,更是在撤退中,丢弃了大量武器,可谓大败亏输。
在坚守待援的煎熬日子里,幸存者们把护墙进行了一番紧急加固,用渔网和铁蒺藜还在外围做了几处简易陷阱。
每当夜幕降临,移民们则攥着火枪轮流守夜。
有次深夜,在瞭望塔上负责警戒的陈德突然开枪,立时惊动了所有人。
后来,发现只是觅食的棕熊。
但没人责怪他,每一次的谨慎和小心,都是极为必要的。
所有人谨守寨子,日夜警惕,须臾不敢掉以轻心,唯恐遭到土人海盗的再次攻击。
可能是首领身死,导致群龙无首,也可能是忌惮于寨子强悍的反击,土人海盗们在岸边盘桓停驻数日后,于某个雾气弥漫的清晨驾船离去,就如同他们来时那般,神秘而果决。
土人海盗们在离去前,曾在海滩上将战死的同伴尸体堆成柴垛进行焚烧。
他们围成一圈,口中哼唱着音调古怪、如泣如诉的哀歌,那歌声仿若穿越时空,带着远古的神秘与哀愁,在海风的吹拂下飘散开来。
当火焰腾起时,有个戴羽冠的老萨满突然转向寨子的方向,举起一根挂满人指骨的木杖,遥遥指了过来。
有移民隐隐约约听见那个老萨满嘴里喊着:“复仇,复仇!”
当然,他的话语遭到甘大全的嗤笑。
那些土人愚昧而野蛮,如何会说汉话!?
再说了,这场战斗的爆发,分明就是土人海盗主动来袭,而我们北屯堡则是被动反击,保护自己的家园。
要说复仇的话,那也应该是我们新华人来实施吧。
“其实吧……”顺运-7号船长赵铁山迟疑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神情,“那些海达人攻击你们北屯堡,可能真的是出于复仇的原因。”
“啊?”甘大全愕然地看着他,“……为啥呀?”
“去岁九月,我新华一艘探查北方航线的武装船返航途径青霭群岛时,在与当地的海达人交易皮毛起了冲突,打杀了对方十余人,还撞沉了他们数艘独木舟。”
“所以,当他们获悉我们北屯堡的存在后,便不惜远道而来报复我们?”
赵铁山指尖划过图腾脖颈处的一道砍痕,声音突然压低:“他们管这个叫'血债图腾',每杀一个仇人,就要在护符上刻一道。“
“当然,你们北屯堡中积存的各种物资也是他们发动袭击的重要原因之一……”
“狗日的!”甘大全低声咒骂了一句,也不知道,是针对入侵的海达人,还是搞事的探索船。
屋内突然安静得可怕,只剩油灯偶尔爆出的灯声。
甘大全瞪着墙上那柄缴获的海达战斧,斧刃上还沾着李幺儿的血。
他终于明白为何那些土著要不远千里来袭击——就像大明境内的地方宗族械斗,仇恨从来不需要太多理由。
那些土著不远千里来袭击他们北屯堡,还真特么的是来复仇的。
而且,这种仇恨就像野火,一粒火星就能燎原。
“既然海达人主动挑起战端,那我们新华政府怕是要据此做出强势反应了。”赵铁山若有所思地说道:“而你们北屯堡多半要作为征讨大军的前沿基地,说不得就要获得大量人员和物资补充。甘屯长,你怕是要因此得以大用了!”
“怎么,上头的大人还能将咱给招入军中?”甘大全不以为然地说道。
“呵呵……”赵铁山晒然一笑,“甘屯长来新洲时日尚短,不晓得我新华官员体系构成。即使,不在军中效用,也能以地方屯殖长官的名义,征召和组织地方武装民兵行开疆扩土之举,继而成就一番大业。”
“嗤!”甘大全自嘲地笑了笑,“老赵,你莫要诓我!咱虽然来新华不到两年,但也晓得想要往上爬,那也得会识文断字,可不是一个粗鄙丘八便能轻易坐上高位的。咱现在能坐稳这个屯长,怕是就已经到头了!”
“甘屯长,你估摸还不知道我新华有一座专事培养在职官员的干部管理学院吧?”
“咋的,我一个粗坯还能去进学,然后还能升官?”甘大全瞪大了眼睛。
“有何不可?”赵铁山笑着说道:“我新华诸多地方屯殖官员便是如你这般粗……无甚学识的人员担任,经过数月速成培训考核后,便可就任地方父母之职。此后累功升至高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甘大全闻言,呆立半响,嘴里喃喃地说道;“咱们新华用人这般不拘出身吗?”
“啥出身?”赵铁山摇头说道:“咱们既然到了这新洲大陆,每个人的来历和出身不都一样的吗?”
甘大全眼中露出了希冀之光,就连身上所受的几处创伤,似乎也没那么疼痛了。
——
6月26日,坪山堡(今北温哥华市)。
潮湿的海风裹挟着松木的清香从敞开的窗户灌进来,新华陆战队第三连指挥官侯望川中尉的办公桌上,那份刚刚送达的调令正在风中微微颤动。他粗糙的手指划过印有“新华军务部“火漆印的纸面,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个锋利的弧度。
“终于不用在山林里抓野人了!“
迅速地浏览完,脸上顿时闪出兴奋的表情,他猛地一拍桌案,腾地站了起来,军靴在地板上磕出清脆的响声。
正在整理“物资清单”的书记官梁中民被惊得笔尖一抖,墨汁在《铁砂岛劳工征调表》上洇开一团黑斑。
他无奈地抬起头来望着侯望川,阳光透过窗棂,在他中尉肩章的金色穗线上跳出一串耀眼的光点。
“怎么,我们要被调走了吗?”他小心地将羽毛笔搁在砚台上。
“嗯,准备去北边打土人。”侯望川将调令递给他,语气轻松地说道:“稍后,向部队所有官兵下达命令,整理器械和行装,在运输船抵达后便即可出发。”
梁中民接住调令时,注意到他左手拇指上那道泛白的疤痕——那是一个月前在附近丛林中围捕斯阔米什人时,被石斧刮伤的痕迹。
他展开调令,瞳孔突然收缩:“北屯堡遇袭?这些海达人竟敢跨海数百里来犯?“
“是呀,土人还真有胆色!”侯望川冷笑一声,从铁皮柜中取出一卷海图,摊在桌案上,手指慢慢地移动至北方一片群岛位置,“而且,他们还是长途奔袭数百公里,从青霭群岛跨海而来,然后便发起了登陆攻击行动。嗯,是个不错的练兵对象,总比整天追着那些只会钻山沟的土人(斯阔米什人)强。”
“咱们从这里撤出后,那铁砂岛(今特克赛达岛)所需的劳工‘征调’行动该如何进行?”梁中民将那份调令重新折好,然后放入文件夹中。
“多半是在农闲之时,从合江(今温哥华岛考特尼市)那里抽调民兵过来继续搜捡土人,然后送往铁砂岛以供挖矿所用。”侯望川说着,笑了笑,“这些事情,咱们就不用太过操心了。上头既然发来调令,那定是有后续相应安排。”
铁砂岛,顾名思义,岛上拥有储量极为丰富的磁铁矿。
据探矿的资深匠人言及,这座岛上的矿石品位超过40%,位于岛屿北边的部分矿脉,品位甚至可以达到60%-65%,比广丰(今萨尼奇市镇)那座铁矿优越得多。
更不消说,广丰铁矿仅仅是一座规模极小的矿场,储量最多在万吨左右,而且随着开采力度的加大,开发难度也随之增加,矿石品位也逐渐降低。
可以预见,这座小矿最多再经过十数年的开采,便会慢慢趋于枯竭,难堪再用。
为长远计,新华政府早在三年前便派出数支探矿队,于启明本岛及周边小岛探查矿脉,寻找后续铁矿资源。
在结束了与西班牙人之间的战争后,曾一度中断的探矿活动又重新启动,而且队伍更是增加了两倍,以期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一座可以取代广丰铁矿的矿场。
尽管,穿越众知道他们所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在后世便为加拿大主要铁矿产地之一,但具体的矿脉在何处却不甚清楚,只能派出更多的人手四下寻找。
除了启明岛及周边小岛外,金沙河地区(今温哥华市及周边)、新华湾(今西雅图为核心的皮吉特湾)等几个方向也都派出了几支探矿队,以广撒网方式扩大寻找范围。
去年八月,一支探矿队根据合江地区反馈,说附近的一座岛屿可能存在铁矿资源,便立即赶了过来。
该岛上的土人在前往合江贸易时,曾提及那里许多山岭中有呈现黑色和深褐色的岩石,似乎与矿业部所发布的铁矿特征极为相像。
当探矿队登上这座面积颇大的狭长岛屿后,经过一番探查,果然发现大量磁铁矿,而且储量极为丰富。
粗略估算,这座面积数百平方公里的小岛,铁矿蕴藏范围极广,储量规模可达万万吨,或者还要高(实际储量为2亿多吨)。
新华决策委员收到报告后,当即调动大量资源,开始对该岛进行开发。
修堡寨,建码头,圈矿场,输入各种开采设备和工具。
同时,“征召”大量挖矿劳工运往岛上。
有鉴于人力的极度短缺,新华政府索性出动部分无所事事的陆战队官兵,于附近岛屿和临近大陆地区去搜捡原住民部落,“劝导”他们走出山林,从事艰苦的挖矿工作。
预备第三连是今年四月才增建的部队,原为架子连队,仅有部分军官和资深士官,人数不到四十人,在补充了五十余名新兵后,便被拉到坪山堡,展开对地方原住民部落的“搜捡”行动,并将这些世居此地的土人转移到更需要他们的铁砂岛。
这种军事行动烈度极低,连治安战都算不上,除了不断钻山沟,练练腿力外,其实对于部队整体战斗力的提升并无太大作用。
至于实战,更是几近于无。
官兵们全副武装进抵土人部落后,仅需放上几枪,亮出明晃晃的刺刀,便能对土人构成致命的威慑,然后便乖乖地随同新华人来到坪山堡,等待船只转运。
这样的战斗,委实让人提不起兴趣。
但是,拔剑四顾心茫然,我新华周边似乎还真的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对手。
土人的发展水平极为低下,也没什么组织力,连基本的铁器都没几件,在普通民兵跟前都走不了几个回合,更遑论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新华正规军。
正当他们“百无聊赖”地在坪山堡周边执行征调土人行动之时,却不想能接到军部的调令,转而去剿杀那些敢于主动来犯的海达人。
这些海达人能组织起数百人的武装,还能跨越数百公里海路,长途奔袭北屯堡,如何不会引起新华政府的高度警觉。
这般有效的组织力,这般强悍的战斗力,还有这般极具攻击性,而且还通过辗转几手的贸易渠道获得了不少铁器,假以时日,说不定就能成长为一个实力不俗的部落联盟,构成对新华的威胁,进而阻碍北方皮毛贸易的正常进行。
对这种具有潜在实力且又扼守北方关键航线的土著部落,必须要予以遏制,乃至强行打压,不使其有一丝冒头的机会。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