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23章 “我们一起做生意吧”

      第223章 “我们一起做生意吧”
    村上扫部左卫门甫一登上岸来,便看到了前方那座规模颇大的木寨,立时就楞在了当场。
    这种堡寨可不是虾夷人所能建造出来的!
    果然如我们猜想中的一样。
    整个寨墙由粗大圆木构成,小半截深埋于地下,四角设有木制瞭望塔,用于观察和射击,塔上隐隐有武装护卫驻守。
    寨墙上设有射击孔,供守军的弓箭手使用。
    每隔一段,寨墙还向外突出部分,建有敌台,似乎是使用石块或夯土为原料建成的。
    而在寨墙的外围,还有一道又深又宽的壕沟,内侧堆砌土墙,从而增加敌方的进攻难度。
    若是以松前藩所筑的福山城相较,这座木寨的规模虽然要小一点,但它的防御力度却丝毫不弱与福山城。
    嘶,这些人到底来自何方?
    村上扫部左卫门是松前藩的一名堪务奉行,负责管理虾夷地的“夷人藩务”,以及确认往来虾夷地的交易船贸易资格。
    他的管理区域基本上以福山城为核心的渡岛半岛南部和人领地。
    十余天前,藩主松前公广命他带人巡视整个虾夷地沿海,并绘制领地地图,以确认藩地的辖境范围。
    当然,他所领受的任务也不仅限于为松前藩“划地盘”,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探查是否有外来势力“侵入”了虾夷地。
    在最近一年时间里,松前藩与北边的阿依努人交易时,除了频频获得大量虾夷锦外,还有不少金属工具,甚至不乏精巧的五金制品,顿时引起了藩内负责贸易的中老的高度关注,并将此汇报给家老,最后呈与藩主松前公广。
    庆长九年(1604年)一月,德川家康向松前藩初代藩主松前庆广颁发了黑印状,对松前家在虾夷地区的贸易垄断权给予了正式确认。
    根据这份黑印状的规定,自此以后,虾夷地的领主(即松前氏)自行派遣交易船与虾夷人交易。
    此外,松前藩还必须派遣家臣到所有知行地以及虾夷地的商站、据点征税和确认交易船在当地贸易的资格。
    由于有了这个规定,位于本部(本州岛)的诸藩与虾夷地之间的来往和贸易都被严格禁止。
    松前藩直接支配的和人(即日本人)地主要是以渔业为中心产业,由于附近就是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虾夷地的渔业捕获量很大。
    除了渔业这一虾夷地最负盛名的产业外,松前藩还经营着一种非常有名地特产,那就是虾夷锦。
    所谓虾夷锦并非出产于虾夷,它实际上是虾夷人辗转从黑龙江流域所获得的一种大明织物。
    初代藩主松前庆广在名护屋谒见丰臣秀吉时便是以此作为贡品,据传德川家康也曾亲言希望松前氏能献上一整套用虾夷锦制作的胴服。
    此后,该物便成了松前藩向幕府上贡时的必备物品。
    然而,松前藩负责贸易的奉行却从虾夷人口中意外地获知,这些虾夷锦并不是来自遥远的黑龙江流域,而是虾夷的东部沿海地区。
    包括他们获得的铁制工具、五金制品,以及不少陶器、布、粗盐、香料等商品也皆来自那个地方。
    闻知此消息后,松前藩上下立即意识到,有一个外来势力可能已经“侵入”了虾夷地。
    再联想到此前有数艘渔船在虾夷东部地区失踪,说不定就跟这个外来势力有莫大的关系。
    对此,松前藩很是紧张,也很焦虑。
    要知道,松前氏虽然被德川幕府定为没有石高的外样大名,但实力其实非常弱小,整个藩内的人口加在一起,也不过五千多人,辖下的武士更是只有寥寥百余人,远远少于一些本州大藩的数千甚至上万武士的规模。
    这点武力压制那些没有几片铁的虾夷人倒是没问题,若是一旦对上拥有强大实力的外来力量,可就不够看了。
    所以,出于提前预防的考量,必须想方设法探探对方的底。
    若是对松前藩构成重大威胁,说不得要派人前往江户,寻求幕府的支持和援助。
    村上扫部左卫门征调了三艘小船,带了三十多名武士和五十多名足轻,在几个虾夷人向导的指引下,沿着海岸线迤逦向东行驶。
    在经过三个半岛、两个海湾后,一行船队便来到了虾夷的东南方向,继续寻找那个传闻中的外来势力。
    待行至沃川河出海口附近时,不期遇到两艘正在捕鱼的小船。
    对方在远远地看到他们后,便立时掉头向海岸边驶去,保持了足够的警惕性。
    仅犹豫片刻,村上扫部左卫门下令船队循着那两艘渔船跟了过去。
    不管怎样,总要与对方进行一番接触,从而去了解他们是来自何方的势力,于此拓殖经营的目的又是什么。
    海岸边有一座简易的木制码头,但没有停泊船只,甚至连刚刚逃至此处的两艘小渔船也不见踪影。
    很明显,对方将他们当做了入侵而来的敌人,为了防止船只被夺,要么将所有小船驶入了河道,往上游避去,要么是直接将其都拖上了岸。
    既然对方如此谨慎,那么自己也不能托大,贸贸然地靠岸登陆。
    于是,村上扫部左卫门命令随行的两艘护卫小船暂时停泊于海上,而他则乘坐一艘小船缓缓地朝那座简易码头靠了上去。
    上了岸后,他便带着数名武士径直往远处的堡寨走去。
    进抵寨墙外围的壕沟处,守军朝他们的前方位置射了一箭,似乎在警告他们勿要再行靠近。
    停下脚步后,村上扫部左卫门命一个武士上前喊话,要求进寨面见他们的领头人。
    等了约莫两刻钟,寨子里出来了两人,抬着一块长长的木板,走到壕沟处,然后将木板搭在上面。
    迟疑了一下,村上扫部左卫门一挥手,便带着三名武士踏上了木板,越过壕沟,来到那两人面前。
    对方没有说话,只是朝他们微微点了点头,示意跟着他们两人进入寨子。
    “你们是朝鲜人吗?”村上扫部左卫门试探性地问道。
    其中一人在听到他的发问后,回头看了他一眼,没有回应,继续往前走着。
    “你们是……明国人?”他不死心地又问一句。
    对方仍旧没有回应。
    他们到底是什么人?
    这两人分明就长着一副东方面孔,没有任何虾夷人的外貌特征,也没有西方夷人的样子,而且身材也明显比他们高大许多,应该就是东方世界的人。因为有幕府黑印状的特许,日本其他诸藩是不允许前来虾夷地的,那么可以将本部(本州岛)藩国大名的势力排除。
    而且瞧这两人的神态、穿着和发式,也与他们和人相差甚远,想来不是朝鲜人,就是明国人。
    不过,村上扫部左卫门很快便将朝鲜人排除在外了。
    在进寨门时,他听到了几名守卫的对话,虽然自己没有完全听懂,但他非常确信,这些人说的不是朝鲜话。
    作为一名武士出身的藩政官员,村上扫部左卫门不仅会识文断字,而且还学习了一点朱子学(德川家康时期,朱子学被列为幕府官学),对汉语也是略有涉猎的。
    虽然不能写出正经的汉语文章,但简单的一些汉字、浅显的交流还是能勉强应付一点。
    在德川幕府建立之前,日本社会长期处于动荡的状态,对武士而言,识字并不是他的义务,他只要向主人效忠,然后操刀子上阵砍人就完事了。
    待德川家康最终完成武力一统,遂在整个日本实施偃武修文的政策,武士的重心也就从战争转移到领地内的政务管理上面。
    一方面是出于上面维护统治的需求,另一方面是需要培养才德兼备的行政管理人员,那显然武士读书的意义一下子变得重要起来。
    而且,自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上位统治以来,通过发布一系列政令等手段规范和引导国内那些习惯了拿刀的武士转向“修文”教育方面。
    为此,幕府建学校、请老师,造就日本国内一派文学昌盛的局面,下面别的藩国大名看了也跟着学,建藩校、乡校,将自家的武士努力培养成文武双全的多面型人才,从而维护和推动本藩的发展。
    松前藩虽然实力弱小,而且与国内其他诸藩并无多大来往,并且作为边陲小藩,更是遭到其他藩国大名的鄙视和轻贱,但它并不是一个信息闭塞、文化落后的边缘藩国。
    松前氏大名地位的认定比较晚,导致其很难融入进其他大名圈子,游离于武家大名社会之外。
    但松前藩统治下的虾夷地却经常被作为幕府流放犯人的边地,使得松前氏收留了大量被流放至此的世家公卿,比如猪熊事件中被流放的山院忠长(此君乃是给天皇绿戴帽子的炮王)。
    这使得被排挤在大名圈子外的松前藩,反倒和京都的公卿圈子混得很好。
    在历史上,松前藩从二代开始,历代藩主都与京都公卿联姻,在提高松前氏的家格同时,也给松前藩带来了京都的公家文化。
    所以,别看松前藩这种大名来自乡下,但人家却有逼格很高的京都亲戚,可不是啥都不懂的乡巴佬。
    村上扫部左卫门在福山城时,就曾跟着几位流落虾夷地的公卿家的人交往密切,在领略京都风物的同时,也间接学了一点点汉文。
    要知道,公卿世家使用中文学习和交流成为他们圈子之间的一种时尚。
    在意识到这些人很有可能是明国人后,村上扫部左卫门立即感到事态的严重性。
    若对方是以明国政府的名义开展虾夷地的拓殖,那么想要以武力屏退他们,可就不是小小的松前藩所能做到的。
    可若是对方是明国海盗的话,那处理起来也依旧非常棘手,好像也不是他们能轻易招惹的。
    八年前,一群明国海商(海盗)仅以区区不到数百人的规模,就敢勾结平护的天主信徒,意图举兵推翻幕府统治,建立一个华人政权。
    若非,有人提前将此消息报与幕府得知,引来幕府大军围杀,说不定还真的能让他们将这造反大业给做成了。
    而且,明国海盗一般还拥有强大的海上武备,作战经验更是极其丰富,甚至就连幕府所属的关船、安宅船也未必是他们的对手。
    他们要是在虾夷地拓殖安家,那绝对是松前藩的噩梦。
    说不定,待其站稳脚跟后,就会寻到福山城,行劫掠之举,毁藩政于一旦。
    此事必须报于江户,从而寻求幕府的强力支持。
    进入木寨,被引到一间宽敞的木屋后,对方奉上几倍清茶,很有礼貌地让他们在此捎待片刻,等待此间负责人的到来。
    然而,这一句“稍待片刻”,却是让村上扫部左卫门足足等待两个多时辰,从正午时分,一直捱到夜幕降临时,对方的负责人才姗姗而来。
    为首之人,面相看上去极为年轻,约莫二十上下,不仅没有蓄须,连明国男子特有的发髻也没有,留着一头寸许的短发。
    而此人身材也异常高大,有六尺有余,比站起身来的村上扫部左卫门足足高出了两个头,好一个昂藏汉子。
    简单寒暄互致问好后,对方便不停地上下打量他们一行人,似乎对于他们感到非常的好奇。
    灌了一下午茶水的村上扫部左卫门早已是饥肠辘辘,而且还因为思虑过多,整个人也显得异常疲惫。
    但主人似乎并未意识到他们的窘境,既不曾唤人布施餐宴,也没有提及让他们安歇休整,就这么大眼瞪小眼地看着他们。
    “呃……”村上扫部左卫门轻咳一声,正了正身体,郑重地说道:“我谨代表我家藩主郑重告知你们,虾夷地乃是我松前氏领地,贵方无端侵入此地,建寨屯殖,设立据点,是对我们松前氏的冒犯,更是对我日本国的一种侵犯。”
    “为此,我希望贵方在收到我们的警告后,能自行……离去,勿要在此逗留盘居,以免引发非必要的冲突和争端。……”
    说完这些,他便朝对方鞠了一躬,然后抬起头来,神情异常严肃地看过去。
    卫仲龙皱了皱眉,迎着对方的目光也看了过去。
    这倭人叽里呱啦地说了一通,一个字都没听懂。
    可瞧着对方这般严肃的模样,多半也不是什么“友谊万岁”之类的好话。
    很有可能在严厉地质疑他们于北海道的存在,或者警告威胁他们立即退出北海道,从而维持他们的领土完整。
    呵呵,说来可笑,这北海道本来就是一块无主之地,现在还尚未正式归属日本,任何人都能在这里插一脚。
    再说了,就算被纳入到你们日本的治下,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丛林时代,只要拥有强大的实力,哪还不是想抢就抢了过来,何容你来此置喙?
    不过,目前还不到与倭人激化矛盾的时候,尚需韬光养晦,积蓄力量,可不能因意气用事而与倭人起了冲突,甚至引发一场无端的战争。
    “这位倭人使者……”卫仲龙竭力挤出几分笑容,一边伸手比划着,一边和声说道:“你们应该是来自松前藩吧?我们此来北瀛岛,乃是为了躲避战火,以求一片安稳和平之地。”
    “嗯,我们可以直白地告诉你们,我们的到来并不会给你们松前藩带来任何威胁,也不会损害你们松前藩任何利益。”
    “恰恰相反,我们可以与你们展开非常密切的商业合作,为你们提供大量日本国内急需的各类商品,尤其是来自大明和朝鲜的商品,将你们正在从事的虾夷贸易的规模在很短的时间里扩大数倍,乃至十余倍,从而大大增强你们松前藩的经济实力。”
    “对于我们的建议,你们觉得……如何?”
    我们一起做生意吧!
    “……”村上扫部左卫门听完,顿时脑子里蒙蒙的,眼睛直直地看着他,半响没有言语。
    他说的什么?
    好像有“合作”之意,还有“利益”之说。
    难道,他们要跟我们松前藩合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