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辽海
第211章 辽海
翌日,清晨。
一艘小船缓缓靠上哭娘岛岸边,一名身罩青布甲、内衬缎布的东江镇军将跳了下来,蹚着齐膝的海水,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岸上。
广鹿岛游击孙永怀抬头看了一眼前方,约一百多米的当道位置竖了座木寨,一根根碗口粗的木头和大量夯土将整个寨子粗粗围了一圈。
寨子左右两侧各有两个高耸的箭塔,其中隐约驻有数名丁壮,持火铳警戒。
在寨子的前方十余丈的位置,挖有一道深深的壕沟,若是以此方向攻来,不仅速度会立时降下来,还会在爬出壕沟时,承受寨墙和箭塔数个方向的打击。
更让人头疼的是,在壕沟的后面还摆了几道拒马,在冒着对方密集火力打击下,即使勉强越过那道壕沟,也不能在第一时间进抵寨墙。
哎呀,岛上这群难民不简单!
整个防御设施端的是颇有章法,俨然不是什么乌合之众。
难怪此前那名千总带着人打了两天,一直没能将其攻克。
寨子里的守军看见仅有孙永怀一个人上岸来,并没有做出任何攻击行为。
待他走到壕沟时,对方甚至还好心地拖了一块木板搭在上面,让他顺利的通行。
“我要见你们的……当家人。”孙永怀进了寨门后,微微仰起头,朝几名身着皮甲的武装护卫倨傲地说道。
“可以!先将你身上的武器都交出来!”一名年约十七八岁的少年走到他近前,伸出了右手。
“哼,拿去!”孙永怀将腰下的佩刀解了下来,递到对方手上。
“我们还要搜一下你身上!”那名少年将佩刀交给旁边的武装护卫,但仍旧警惕地盯着他。
“放肆!”孙永怀勃然大怒,瞪着对方,“我乃东江镇广鹿岛从三品游击将军,何来受你等之辱!”
“以大明官制,游击乃为军镇总兵官下属的军阶,暂无品级,亦无定员,位次序于参将。”那名少年不卑不亢地回道:“你自称为东江镇广鹿岛从三品游击,可有朝廷官诰?”
“……”孙永怀闻言,顿时脸涨得通红,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答。
他奶奶的,这是遇到懂行的了!
老子是来杀人抢粮的,谁特么的会将自己的官诰带在身上让你来查验?
“……再者而言,贵军无诏兴兵,无令相攻,乃为乱军,如何敢在我们这里自称朝廷经制官军身份?”那少年继续说道。
“……”孙永怀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这名少年。
这种人真的是辽东难民,亦或海外番商从属?
“若是你不愿我们搜身,那便自去吧。”
“你就不怕我回去后,下令大军攻上岛来?”
“你们不是已经攻了我们数日了吗?”那少年晒然一笑,“你回去后,不妨再试试?”
“……”孙永怀神情一滞,抬眼扫了一圈寨子里的情形。
寨子里守御的护卫约莫三四百之数,皆身着皮甲,装备有长矛、短刀,也有相当数量的火铳。
不过,他们持有的火铳似乎跟辽东诸镇官兵装备的三眼铳截然不同,有点像佛郎机铳(即大口径火绳枪),但瞧着好像又比较轻巧一点。
当他的目光落到寨墙上布置的两门火炮时,眼睛顿时有些发直,心中更是咒骂不已。沈太爷(沈世魁)这是得了人家多少好处,居然将火炮都给了他们!
就凭这般防御力量,那个千总带兵强攻两日没拿下此岛,还真的是情有可原。
看来,我们想要夺取这里的粮食,怕是有些棘手了。
说不得,要碰个头破血流。
不行,我得见见他们的主事人。
——
“这座岛屿面积不大,站在哭娘顶一眼就能尽观全岛,敌人从哪里来,更是远远窥得,一览无余。”钟明辉站在东寨(今海洋岛盐场村)附近的一处山坡上,看着远处的海面停泊的数十艘东江镇兵船,脸上露出自信的神情。
“整个岛屿,地势崎岖,沟谷交错,几无多少平坝。而且海岸边山崖陡峭险峻,敌船根本无法靠岸登陆,只能从东、西两寨所面对的海岸发起进攻,这给我们的防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
“而我们从年初甫一抵达该岛,便挑拣精壮辽民数百,日夜加以整训,编练成伍,再辅以购自壕镜的枪炮,也算是颇具武备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只要我们不犯任何错误,将任何来犯敌人挡在海滩上,阻止其攻入东西两寨,便能保全岛数千辽民的安全。”
“钟队长,若是那帮东江镇叛军攻不下我们这座小岛,转而一直守在海上,断绝我们获得外来补给,那该怎么办?”石小宝担忧地问道。
“那帮叛军哪里耗得起!”钟明辉笑着说道:“旅顺、广鹿、长山、石城诸岛这么一扯旗造反,大明朝廷那还不得立即就断了他们的粮饷供应。你当毛承禄为何非要调集这千把兵力攻打咱们这座哭娘岛?还不是想要夺取这里的数百吨粮食,拿来供养他们的军队。”
“再者说了,东江镇总兵黄龙在面对诸岛皆反的情势下,哪里还坐得住?为了将功赎罪,也为了自身的前途,他必然会从皮岛出兵平叛。我估计,最多一个月,这帮子叛军就得土崩瓦解,渡海逃到登州,跟李九成、孔有德等叛军汇合。”
“东江镇这般乱局,会不会引得建奴趁虚而入,再攻皮岛?”石小宝问道。
“嗯,不错,不错,你现在已经能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的发生而系统地联想到所起的诸多连锁反应,不枉我们数年的教导。”钟明辉欣慰地看着他,眼里充满了期许之色,“假以时日,你必将能快速地成长起来,继而成为独当一面的通用性人才。”
“东江镇这边搞出如此大的动静,建奴肯定会有所行动。不过,他们没有水师,无法再攻皮岛。我估计,建奴可能会向盖州、营州方向发动有限的进攻,但绝对不会大打出手。”
“为何?”
“东江镇举兵叛乱,是建奴最为乐见的事情,他们如何会出兵猛攻叛军?”钟明辉苦笑一声,“我若是后金奴酋的话,说不定还会适当地收缩兵力,减轻东江镇这帮叛军的军事压力,让他们可劲地闹腾。”
“要是登州叛乱波及到整个东江镇,甚至影响到关宁诸镇明军,继而瓦解辽东军事防御体系,那对建奴而言,不啻为天大的好事。”
“这种事情会发生吗?”
“应该……不会。”钟明辉想了想,说道:“不过,登州叛乱的后续影响也是极其严重的,最后更是让建奴占了好大的便宜。”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此贼实为受沈世魁排挤压迫,晚于孔耿一年投建奴)三个大汉奸好像就是在登州叛乱后,带着大量的火器和舟船,渡海投了建奴,让后金的军事实力有了相当大的提升。
更让人诟病的是,建奴在拥有了火炮后,便从此具备了攻打明军坚固城防堡垒的能力。
想到此节,钟明辉不由唏嘘不已。
若是有机会,将此三人提前弄死,不知道是否可以挽回一点大明颓败的局势?
“钟队长,东江镇派了使者登岛,要求见你。”一名武装护卫匆匆奔来,大声报告道。
“哦?”钟明辉闻报后,立时笑了,“东江镇这帮叛军一时半会攻不上岛,估计是要来劝降了。……嗯,说不定,还会拉我们一起入伙,跟着他们一块造反。”
“走,我们去会会他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