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建军
第164章 建军
正当新来的移民们餐食行将结束时,从食堂大门进来数名英武的军人,站在前方,神情复杂地看着他们。
莫天海身着原海军深藏青色作训服,头戴鸭舌军帽,腰下挎着一把军刀,眼睛扫了过去,立时让原本有些嘈杂的食堂慢慢安静下来。
“你们还有五分钟时间,没有吃饱的赶紧填塞几口。”莫天海朗声说道:“稍后,你们吃完了饭,就要跟着我们出去开始为期十天的集合整训。”
“根据我启明岛决策委员会下发的命令,在你们隔离检疫期间,所有人都必须进行基本的军事操演和简单的语言学习。嗯,也就是从今天起,你们上午进行军事训练,下午进行营区扩建工作,晚上还要进行一个小时的语言学习和各项管理条例的学习。”
“在此之前,我要警告诸位,每个人都必须听从指挥,不得违抗我们的命令。若有犯者,首次口头警告,再次抽打军棍,三次将被罚禁闭,并送至矿场服苦役一个月。……所有人等,都听明白了吗?”
“……这位将爷,女人和孩子也要进行军事训练吗?”邓坤看了看身边的妻儿,从座位上缓缓站起,沉声问道。
“嗯?”莫天海看着这名身材敦实的辽民,笑了笑,“女人和孩子不用参加军事训练,但需要将所在的隔离区卫生清洁搞好。但是,晚上的语言学习和管理条例的学习他们必须要参加。”
“学啥语言?”罗从南插嘴说道:“该不会要学夷人的番语吧?”
“不用学番语,跟着我们学汉话。”莫天海对此人随意插话感到一丝不满,“你们所有人都需要跟着我们学普通话,呃,也就是本地的官话。另外,在这里提醒你们一下,在需要发言的时候,要举手示意,并喊一声‘报告’,经我允许后,才能起身说话。”
“这位将爷……”罗从南闻听要跟着他们说汉话,顿时就乐了。
老子说了几十年的汉话,怎么到了这片番地,怎的还要你们来教怎么说!
“闭嘴!”莫天海厉声呵斥道:“方才我说的命令是什么?要想说话,举手喊报告,获准后才能发言!”
“……”罗从南见对方发怒,眼神咄咄地瞪着他,右手还扶着腰刀,大有一言不合,就要拔刀将他斩杀的架势,立时缩了缩脑袋,不敢多言。
娘的,来到这陌生的地盘,还是老老实实地听他们的吩咐吧。
要不然,被人家拿来杀鸡骇猴,那可就不划算了。
“好了,现在所有的成年男子全体起立,出去列队集合!”
众多移民互相看了看,脸上带着几分疑虑,几分迷惑,稀稀拉拉地仅有数十人站了起来。
还有一些人则茫然无措,傻傻的呆坐着,似乎没有听明白这道命令的意义。
更有不少移民犹自抓着被吃得精光的碗盘拿在嘴边舔食着,一副还没吃饱的样子。
“全体起立!”
“出去列队集合!”
几名“资深”民兵见长官莫天海一脸铁青,隐然处于暴怒的边缘,连忙上前几步,一边吼着,一边挥动手中的刀鞘,连踢带打地将食堂里的移民朝外赶。
真是一群笨猪!
连基本的命令都听不懂,待会定要好生操练他们。
想当年,咱爷们可是经过一个冬天的操练,不仅就能舞刀弄棒,还能将火枪打得啪啪作响。
在经过一番粗暴地催促和驱赶,食堂里的三百多名成年男子便如同羊群一般被赶到门外空地上,开始集合列队。
整个过程持续了约七八分钟,并在几名民兵的踢打拉拽下,才将将排成了几支方队,不过整个队形歪歪扭扭,根本不成样子。
不过,其中也有一抹亮点。
有一支方队,明显要严整许多,隐约间还有一股军人肃杀气息。
“咦,你此前是军人?”莫天海走到这支方队面前,一脸惊讶地问道。
“禀将爷,卑职……,呃,小人此前乃是东江镇左协百总,跟随我们毛大帅和陈总兵杀过鞑子。”邓坤颇为自傲地说道。
“嗯,不错,不错。”莫天海点点头,赞许道:“敢去杀鞑子,那就是好汉子!……你怎么会跟着我们的移民船到了启明岛?”
“小人为……东江镇某些奸人所不容,便被送到了你们的移民船上,不期便来到了这里……”邓坤神情尴尬地回道。
“唉,你们大明的事情呀,就是被这种互相倾轧、彼此内斗才搞垮的,到最后却白白便宜了鞑子。”莫天海摇摇头叹道:“不过,你们既然到了我们启明岛,自然不会埋没你们的才能。好生操演训练,待隔离期结束后,推荐你一个好去处。”
“……”邓坤就要反驳,可转念一想,跟这些流落番地的人说了似乎也没什么意义,随即嘴巴动了动,没有回应。
“你们这里还有谁是原大明官兵?”莫天海问道。
“禀将爷……”
“啪!啪!……”莫天海抄起手中的刀鞘照着那几个就要说话的移民便抽了过去。
“我再次重申一遍。”莫天海连续抽打了数人后,回到队伍前面,大声地说道:“凡是要发言说话,必须举手报告。一个个胆敢再犯,必将严惩!”
“好了,我再问一遍,这里还有谁是原大明官军?……举手报告!”
话音一落,整个队伍鸦雀无声,没人再敢响应。
“哟,怎么一个个都熊了?”莫天海嗤笑道:“这抽了几下,就不敢应声了?怪不得被鞑子打得抱头鼠窜,只能躲在小小的岛屿上,学人家做缩头乌龟!”
“报告!”一个移民大声地喊道:“小人此前是大明东江镇左协军士。”
“嗯,你当了几年兵?”莫天海走到他近前。
“小人在天启二年随同父母从辽东逃出,天启五年加入东江镇,当了五年兵,职为总旗。”
“总旗?算是一个排长了。……杀了几个鞑子?”
“……三个。”
“真鞑子,还是假鞑子?”
“嗯?……”那人愣住了。
他们咋知道鞑子有真的,还有假的?
“假鞑子……”
“也不错了。”莫天海点点头说道:“敢登陆辽东,向靼虏发起主动进攻,便是真勇士。以后,在我们启明岛,定不会亏待你们。……还有谁曾是大明官军?”
“报告,还有小人……”“报告,还有俺……”
“报告……”
“……”
片刻功夫,便有六十多个移民报告说自己是原大明官军,并且上过战场杀过人的也不在少数。
“我去!魏教官他们这是从东江镇挖了半个连队士兵过来吗?”莫天海见状,又惊又喜。
我们启明岛正谋划着要建立一支小型的专业化的陆军部队,如今看来,只需拣选部分历年军训优越者民兵,然后再将这些见过血的大明官军混合整编在一起,那不就是一支堪堪能战的部队了嘛!
这要是西班牙人杀过来,定然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
“尽管即将抵达的移民船队会给我们带来两千五百多移民,使启明岛上总的人口规模突破五千之数。但是,农业、工业、建筑业,还有海上运输业等各个方面的人力需要也是极大的,这就使得我们不能建立一支规模太大的常备军。”
在始兴堡行政办公大楼二楼的会议室内,正在召开一场临时扩大会议,就建立一支脱产的陆军部队事宜,进行广泛的讨论和征集意见。
四月,移民船队在前往大明的途中,再次袭击了一艘西班牙宝船。
虽然,这事做得干净利落,连人带船一起都俘虏了过来,但谁也不敢保证此事不会泄露出去。
毕竟,葡萄牙人就是其中最大的变数。
或者,某个亲身参与此事的葡萄牙水手在酒馆里一时喝嗨了,无意识地将这个事情大张旗鼓地宣扬出去,从而传到马尼拉,继而又反馈到墨西哥,让西班牙人获悉。
或者,葡萄牙人为了从西班牙人那里换取更为重要的利益,直接通过官方渠道,将启明岛卖给他们。
其实吧,自五年前,穿越众在启明岛意外夺取“圣路易斯号”开始算起,对西班牙人所造成的“伤害”也不止这么一起两起了,几乎年年都要从他们身上揩点油,打个秋风,从而不断“滋养”尚处于蹒跚起步的启明岛。
这一切,恐怕早就强烈地刺激到西班牙人那颗脆弱的心灵,正在发了疯地寻找他们。
可以预见,一旦发现穿越众所在的启明岛,必然会集大军即行剿杀,除之而后快。
为了生存,也为了自保,穿越众才会不计代价地疯狂从大明移民,以求在最短时间里积聚更多的人力,来对抗西班牙人随时可能发动的入侵。
更甚者,在冬闲时节,不顾寒冷的天气,将所有青壮男子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必要的军事训练,试图以这种全民皆兵的形式加强自身的军事力量。
此前,也不是没有人提出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军队,将其练成精兵,到了战时再辅以大量征调而来的武装民兵,以此来应对西班牙人的军事威胁。
不过,囿于人力的不足,决策委员会暂时否决了这个建议。
你说就这么千把人口,连种田、搞工业的劳动力都凑不齐,哪有余力再弄一支脱产的职业化军队?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启明岛的人口规模即将突破五千人,除了填补农业和工业方面的人力缺口外,必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挤出一定的“富余”人口,从而组建一支职业化的常备军。
在真正的战场中,职业化的士兵肯定比临时征召而来的民兵更具专业性,战斗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尽管,我们即将建立的常备军规模不能太大,但我们可以尽最大努力将其打造成一支精悍的强军,不仅在战斗意志上要远超这个时代的军队,而且还要在战术上和武器装备上要领先我们的对手。”
罗振辉接过话来,眼神坚定地说道:“虽然,在这个时代想要复制我们那个时空的最强陆军是极为困难的,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不断努力,将那支军队所拥有的部分特质成功的移植过来一小部分,那也能碾压我们的任何对手。”
这个时期,欧洲各国虽然组建了一定规模的常备军,但通常情况下,他们的武装力量中,雇佣军仍旧会占很大比重,甚至能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或者一个国家的兴衰。
要知道,雇佣军参加战斗只是为了一份收入,往往不太愿意冒风险。
比如,意大利人就讲究精密的计算和避免伤亡,士兵看到不利的境地,更多是选择投降,而不是继续拼死抵抗。
同时,雇佣军的可靠性也值得怀疑,这种军事武装人员,只要足够的金钱,不分国家,也不分阶级,不分主人,甚至连宗教信仰也不分,皆可为雇主作战。
新教的德意志人可以愉快地在西班牙或法国的旗帜下打仗,意大利的专业雇佣兵也可以为英格兰或尼德兰人服务。
雇佣军的雇主会根据需要随时变化,因此,他们不会存在什么爱国热忱,当他们的条件得不到满足,便会不听命令。
当战争结束后,无人雇佣的雇佣兵们失去了经济来源,他们会用卖命的钱向附近的市民和商人购买生活用品,但更多的则是干脆变成劫掠的兵匪。
比如,在1574年发生的“西班牙怒潮”当中,一些无人雇佣的西班牙军队直接将安特卫普一再洗劫,惹得当地民怨沸腾。
于是,欧洲各国纷纷开始尝试组建常备军以替换名声愈发不好的雇佣军。
常备军不像雇佣兵那样基本只需要发钱,并且可以在战争结束后就结束契约。
组建一支常备军需要国家供应武器、装备、场地和必要的给养,同时,新组建的军队还要时间训练来熟悉自己的武器和相应的命令,不能像雇佣军那样直接提供久经沙场的高质量士兵。
种种的困难使得大部分国家在常备军上也只是做比较小的尝试,即保持一支小规模的常备军作为军队的核心以替换部分雇佣军。
在常备军建设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还得是尼德兰的莫里斯亲王,他在阅读古代军事著作和当时的尼德兰独立严峻的斗争环境中意识到保持常备军的必要。
他最大的改革便是创建了一支较为稳定的常备军,由于联省共和国原本人口较少,这些士兵多为原本的雇佣军或者尼德兰人出钱从外国租借的军队。他让这些人年复一年的为自己服务,最终使其成为在八十年战争中一支稳定的作战力量。同时长期的维持这支常备军也能让莫里斯的想法更多的渗透进这支部队。
他首先开始军队使用武器的标准化,这样,所有为荷兰效力的军队,不管来自哪里,都用同样制式的长矛、盔甲和火枪。这使后勤保障的压力减低,同时也方便了教学。
莫里斯亲王并不满足与此,他还规范了军队的操典,把训练要求编译小册子。同时在空闲时间不停的训练他的士兵,这使他可以快速的推广了他的新战术,更灵活的编队和比西班牙更有效的射击循环。正是这些措施使他在对抗西班牙军队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这个时候的西班牙王国尽管组建了六万余的常备军,冠绝整个欧陆。但是,在战时期间,其兵力也仅勉强满足弗兰德斯战区的兵力需求。
一旦有大战爆发,就必须与众多的“军事承包商”进行密切的合作,雇佣大量的雇佣兵来参战。
在如火如荼的三十年战争过程中,西班牙需要面对的敌人太多,这使得它在数个战场都要长期保持规模庞大的兵力,以维护西班牙王国的欧洲霸权。
至于西属美洲殖民领地,在马德里当局看来,仅凭那些属于三流的殖民地部队再加上临时征召的武装民兵,便足以应对任何潜在的军事冲突,安全方面根本无需太过担忧。
即使有印第安人暴乱,有海盗袭掠,也不过疥疮之害。
没有哪个国家或哪个势力能真正威胁到西属美洲。
“所以,我们建立一支短小而精悍的常备军,赋予其更为专业化的训练方式和更为优越的武器装备,必然可以在未来与西班牙人一战当中,获得惊人的战力,从而确保我们能在这片新洲大陆彻底站稳脚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