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委托加工”
第147章 “委托加工”
“这是‘陈联泰’船坊的陈东家,我两广之地所造众多海船,赵氏船坊便占其三,乃是我们广州市面上跺跺脚,都要抖三抖的大人物!”
1630年5月19日,在广州城西最负盛名的“清粤楼”里,“利顺行”东家邓瑞霖热情地将孟胜新引荐至面前的这位清瘦老者面前,并对双方做着简单介绍。
“……而这位,就是新洲大陆贸易商行驻广州的孟掌柜,他们每年贩运而来的大量皮毛,那可是整个南方地区难得的上品。就算是与朝鲜、辽东等地所产的皮毛想比,也绝对是不遑多让!”
“陈掌柜请了!”孟胜新朝对面安坐不动的老者非常客气地拱了拱手。
“嗯,孟掌柜,好说好说!”陈烨霖淡淡地应了一声,态度稍显轻慢。
一个海外的番商而已,背弃天朝故土,数典忘祖之辈,想来也没什么值得深交的意义?
“陈掌柜,听说,你们船坊所造海船可行至缅甸?”孟胜新开门见山地问道。
“那是自然。”陈烨霖自傲地说道:“我‘陈联泰’自正德三年建立以来,已愈百年,所建造的海船数以万计,别说可行于缅甸,即使再远一点,抵达那天竺也不是没有过。”
“那你们造的海船可能跨越太平洋?”孟胜新不动声色地问道。
“太平洋?”陈烨霖怔了一下,随即用一种奇怪的表情看着他,“你说的太平洋可是日本以东的大东洋?(注1)?”
“呃?……应是大东洋。”孟胜新不免露出几分尴尬。
这太平洋的名称好像是葡萄牙人麦哲伦命名的,而大明却自有它的骄傲,不屑于用此夷人所称,依旧延循前人之故,将其称之为大东洋。
好吧,大东洋这个名称其实也挺贴切,就是以我华夏大陆为参照,以东的海域当为大东洋。
“虽然我‘陈联泰’所造海船尚未有穿行大东洋之例,但想来问题不大,无非就是行船距离稍远一点,耗时稍长一点。”陈烨霖颇为自信地说道:“怎么,孟掌柜想要采买一艘跨越大东洋的海船?”
“孟某正有此意。”孟胜新点了点头,说道:“不过,大东洋海域辽阔,伏波近两万里,海浪滔天,气候多变,可以说,海况极为复杂。再加之,沿途更无陆地岛屿可依,无法获得必要之休整和食水补给,极是考验船舶建造工艺及其抗风浪性。”
“孟掌柜怀疑我‘陈联泰’所造海船不能行于大东洋?”陈烨霖脸色不由沉了下来。
“不敢,不敢。”孟胜新笑着摇了摇头,“不满陈掌柜,我们所需要的海船可不是专事用来运货贩殖,而是以运人为主。若是船舶不坚,风浪不受,那可是事关数百条人命的。”
“既然孟掌柜对我船坊所造之船如此不甚放心,那就请自寻他家船场吧,恕老夫不再奉陪了。”陈烨霖冷笑一声,站起身来,便要带着旁边的一名年轻人离去。
这番商好生无礼,明摆着就是不信我“陈联泰”船场所造海船能行于大东洋之上。
那还跟他谈个什么劲!
“陈掌柜稍待……”孟胜新见状,立时起身挽留,“恕孟某言语不清,让陈掌柜有所误解了。在这里,我向你告个罪。”
“陈掌柜勿恼,孟掌柜只是对所购船只稍稍有所苛求了点,非为故意难为于你。”邓瑞霖也连忙劝慰道:“方才,孟掌柜也说了,他将所造之船买回后,专用移民运人,对安全方面自然要求有些高。故而,还请陈掌柜体谅则个。”
陈烨霖重新坐回座位后,仍是一脸的不虞,端起茶杯,慢慢地饮着,沉默不语。
“陈掌柜……”孟胜新挤出几分笑容,温言说道:“我们听闻‘陈联泰’盛名已久,对贵船坊所造海船也是极为信服,绝无贬低看轻之意。”
“嗯……”陈烨霖右手拈着杯盖,轻轻地刮着杯缘。
“但我们想要购买一种能装运更多人员、性能也更为安全的海船,而且,这种船舶的行驶速度也要较普通福船为快。而我们这里恰好有一份最为新型的海船图纸,若是将其付诸实践,应是符合我们所需。孟某在此想问一下,贵船坊可否帮我们代为建造完成。”
“嗯?”陈烨霖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抬眼看着他,“你的意思是,你为我们船坊提供一份船舶图纸,然后按照该图纸,原封不动地将其建造出来?”
“不错。”孟胜新点头应道:“而且,我们还希望在建造过程中,能允许我们派出人员全程监造,以期该船舶的工艺不至泄漏。”
“嗤!”陈烨霖嗤笑一声,“既然委托我船坊建造海船,何须这般周折?再者而言,我船坊自有章程,工序也自有循例,岂能随意以他人船舶图纸建造!这要是图纸稍有偏颇,造出的海船沉了水,可是要砸了我‘陈联泰’的招牌!罢了罢了,孟掌柜还是另托他人吧!”
“……”孟胜新闻言,苦笑一声,不由看向邓瑞霖,眼神示意他圆个场、打个转圜。
话说,这个时期,大明就没有“委托加工”业务吗?
我们向船厂提供设计参数和相应的技术指标,你们作为代加工生产的船厂依照要求,建造出符合我们要求的海船。这可是基于后世大规模定制思想,从而实现供应链管理的超前生产模式。
虽然,流传甚广的福船和广船皆适合远洋航行,甚至在载重方面还大大优于欧洲的盖伦船和卡瑞克船。而且在安全性和适航性方面,福船的水密舱设使其在抗沉性上也表现较好。
但是,福船的浮力储备和干舷高度则不如卡瑞克和盖伦船。另外,福船的船板比较薄,几乎无肋材,意味着它在超载时更容易翻船,而一旦发生破洞,福船活下来的机会不大。
同时,在耐波性和速度方面,福船在较小的风浪条件下较为稳定,但在风浪较大的时候却容易造成倾覆。
相对而言,卡瑞克和盖伦船在倾斜角度范围、最大允许斜角、扶正速度和摇摆周期方面要稍稍优于福船。
在速度上,卡瑞克和盖伦船利用组合软帆,能更好的利用多角度风向,尤其是在非逆风状态下,与福船的硬帆想比也具有明显优势。
不过,孟胜新想要建造的海船也不是欧洲的卡瑞克船或者盖伦船,而是基于后世集帆船技术之大成的飞剪船。
那份海船图纸,也是费了很长时间,将“破浪号”的相关技术参数按照比例缩小了一半,准备利用“陈联泰”船场雄厚的实力,建造出一艘缩小版的“破浪号”。
在18-19世纪,飞剪船以其出色的性能和适应性,成为远洋商业航行的首选。
飞剪船具有光滑、流线型的船体形状,这使得它们在海上能够以较高的速度航行。
在19世纪中期,在美国飞剪船被广泛用于东海岸到加利福尼亚的移民和贸易,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长途航行。
比如,在1846年,一艘飞剪船以88天的高速完成了从美国东海岸到达广州的航程,堪称船舶中的布加迪!
当然,以飞剪船特有的造型,船身细长、高度低,不利于火炮配置,且吃水浅,这使得它无法安装相应的火炮,可能会缺乏必要的防护能力。
不过,以飞剪船的速度,恐怕还没有哪艘武装商船或者战舰能追上它,自当无需太多武备。
“孟掌柜,我可以看看你们的海船图纸吗?”就在场面处于尴尬的沉默中时,坐在陈烨霖旁边的年轻人突然开口说道。
“嗯?……”孟胜新怔了一下,不由看向对方。
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小脑袋、小脸庞,眼睛大大的,下巴较短,嘴巴稍突,典型的广府相貌特征,但他的神情却流露出一股让人不可忽视的执着和锐利。
“这位是陈掌柜的幼子,名唤陈弘轩。”邓瑞霖在旁低声介绍道。
“孟掌柜,我见过你们那艘大船。”陈弘轩见对方迟迟不回应,笑着说道:“那也是我有生以来见过最壮观的一艘大船,若是我猜得不错的话,它一定可以在海上跑出极快的速度,就算是迅如奔马,恐怕也不为过吧?”
“不错,我们的船在昼夜间便可行驶八百里以上。”
“那你要给我们船坊提供的船舶图纸,是不是在建造完工后,也能跑出这么快的速度?”陈弘轩眼中露出热切的光芒。
“当是可以。”孟胜新肯定地回道。
“好!”陈弘轩顿时露出喜不自胜的表情,“你这艘船,我们接下来了!”
孟胜新闻言,转头看了看陈烨霖。
陈烨霖露出一丝苦笑,眼光宠溺地看着自己的幼子。
“孟掌柜,我们可以试着依你提供的图纸建造船舶。但是,完工以后,若是因为你们图纸给出的工艺或者尺寸出了问题,可不要寻老夫的错处。”
“那是自然!”孟胜新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笑着说道:“在你们船坊建造过程中,我们会随时派人过来校对和指导,务必将这艘划时代的海船成功建造出来。”
“划时代的海船……”陈弘轩嘴里细细咀嚼着这个新颖的词语,眼中露出几分期待。
注1:明朝时期,将日本以南的太平洋部分海域称为“东南海”,将爪哇群岛西边称为“西南海”,将日本群岛的东边称为“小东洋”,将加尼福利海岸的西边称为“大东洋”,而“大东洋”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太平洋。
此外,太平洋在明朝时期还被称为“沧溟宗”,这一称呼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山海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