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毛皮贸易
第120章 毛皮贸易
1629年5月23日,下午,三时。
晴空万里,艳阳高照。
两艘高大的三桅帆船缓缓驶入广州港,白色的帆布在微风中轻轻鼓起,衬托着大船,仿佛两只巨大的白鲸在海面上游弋。
船舷两侧,趴着众多水手,脸上皆露出久违的喜悦,似乎对即将到港登岸充满了期待。
码头上,聚集了许多人。
有扛包搬货的力工,有期待商机的商人,也有市舶司的官员和书吏,还有众多售卖水果零食的小贩,他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两艘来自远方的大船,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随着船只越来越靠进码头泊位,人群开始变得喧闹起来。
商人们盘算着如何将自己的货物推售给他们,官员和书吏们想着能从大船上捞取多少好处,牙行代办们则琢磨着怎样才能获得对方的市舶申报和买卖代理,搬运工们无比期待着大船上的货物能更多一些,以便赚取一笔不菲的辛苦费。
两艘帆船终于停稳了,缆绳被牢牢地系在码头的系泊柱上。
舷梯被放了下来,涌出一群肤色被晒得黝黑的水手。
船舱盖被打开,沉重的木板被移开,露出了舱底所载的异域货物,皮毛、可可,……
呃,好像就没有了。
货物品类乏善得紧!
当广州“利顺行”的牙人闻讯赶来后,簇聚在码头的其他各行十数名牙人遂悻悻离去。
这两艘来自海外的大船,想是已经跟“利顺行”合作已久了,甫一见面,双方便表现出极为熟络的样子。
“你们罗统领没来吗?”邓书翰看着自己的随从将一捆上好的海獭皮打包下船,随即转过头来,笑吟吟地问道。
“他此番没有来。”魏应滨说道:“毕竟我们领地里的诸多事务还需要统领予以主持和管理,无暇再亲自赶赴大明。”
“嗯,也是,这跑海走船也是一个辛苦活计,总不能让一地的统领亲自压阵。”邓书翰点了点头,“倒也无妨,我们‘利顺行’跟你们算是老关系了,他来不来,都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合作。”
“那这次市舶,还要多多依仗你们‘利顺行’了。”魏应滨学着明朝人的模样,朝他拱了拱手。
“好说,好说!”邓书翰笑着应道。
这些番商还是比较上道的,晓得要将好处给我们留足,以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市舶抽征税费。
更难得可贵的是,尽管他们在广州租赁了一处面积颇大的货栈,还驻了两名留守人员,但在采买各种物资时,仍旧将大部分采购机会交给“利顺行”,从而使得他们从中赚取了不少差价。
嗯,端的是只好肥羊,哦,不是,应该是我们最为优质的客户。
“不过,你们这次运来的皮毛数量有些多呀!”邓书翰在甲板上走了一圈,然后转头一笑,说道:“如此一来,恐怕会对整个广州市场上的毛皮交易构成严重的冲击。”
“嗯?”魏应滨闻言,顿时皱起了眉头,“邓掌柜,若是以广州的市场来说,我们此番运来的毛皮数量可能会有些多。但在面对整个大明市场,那可就如泥牛入海,根本不值一提。甚至就以江南地区而言,这近四千张毛皮也丝毫掀不起半点波澜。”
你们“利顺行”该不会以我们的毛皮数量运多了,就想着要压价吧?
此次,“破浪号”和“征途号”两艘船共载运了海獭皮1260张,海豹皮170张,海狮皮125张,海狸皮670张,熊皮15张、鹿皮440张,兔皮1270张,总计3950张。这个数量不仅比第一年高出八倍之多,甚至还比去年多了一千五百多张.
以前两年的价格来算,海豹皮和海狮皮价钱大差不离,平均每张为40多两白银,海狸皮每张3两白银,海獭皮每张15两白银,鹿皮每张5-6两银子,兔皮价格最贱,大概在4钱银子,而熊皮最贵,可以卖出一百多两银子(注:该价格参考18世纪美国毛皮来华交易价格,可能会有一定的出入)。
如此算来,他们这次运来广州的所有皮毛大致能卖36000余两白银。
这笔钱除了能用于采购大明各类物资外,还能稍稍贴补一部分移民成本,不至于亏空太多。
可若是“利顺行”以到港的皮毛数量太多,而采取强行压价的话,那可就使得启明岛少赚许多利润了。
要知道,随着移民数量的增多,启明岛所需的生产生活物资也相应地呈几何级增长,那么要费的金银也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数额。
更不消说,为了增强启明岛防御,还要向壕镜的葡萄牙人购买大量火器。
为了增加运力,要向走私合作伙伴佩德罗订购远洋大船。
以及为了招揽各类匠人前往启明岛,需要前期支出一笔不小的“安家费”。
待未来人口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启明岛肯定不会再实施目前这种统一生产、统一分配的“大集体经济”模式,而要逐步过渡到正常的社会化生产和独立个体生活模式。
那么,在这种模式下,势必要建立一种正常的经济秩序和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
穿越众虽然不是很懂经济,但起码的一些简单概念还是知道的。
比如,作为中枢机构,在信用基础尚未建立之前,那肯定得掌握一定规模的储备金,然后才能发行社会流通货币(自铸或者借助西班牙银比索)。
所以,启明岛穿越众们必须在目前最为有利的贸易条件下,抓紧一切机会,储备更多的金银货币,以为将来做好准备。
“若是‘利顺行’宰我们一刀的话,是不是可以考虑换一家牙行合作?”见到前来迎接的孟胜新和钟明辉后,魏应滨一脸不虞地说道:“这两年,他们从我们这里差不多赚了万余两银子了吧?怎的,犹自不甘心,还要从我们身上再咬几口下来!”
“无妨的,我稍后跟他们大东家邓瑞霖好生谈谈。”孟胜新笑着说道:“我相信,他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吃撑一次,莫如顿顿有肉。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他们知道该如何选择。哎,不过,你们此次带来的皮毛委实有些多了点呀!”
“难不成,我们已经统一整个启明岛,将所有的印第安人都纳入治下,所以才有这般大收获?”
“我们这点人,哪里说得上统一整个启明岛?”魏应滨苦笑一声,“不过,我们利用农闲时节,将始兴堡周边二十多公里范围内的印第安部落扫了一遍,获得了数百人口。这就相当于,多了百八十个猎人,而且经过我们一番训练和指导,再加上配备了趁手的猎捕工具,可不就多了些毛皮数量。”
“哦?”孟胜新闻言,不由大感兴趣,“那我们是不是在后续农闲时期,继续扫荡更大范围内的印第安部落?那么一座大岛,印第安人的数量保守估计,也有三四千人吧?若是都拢入我们治下,那绝对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人口。”
“你想多了!”魏应滨说道:“一下子招揽那么多人,且不说我们能不能养活得起,就是他们巨大的人口数量优势,也让我们无法将其顺利地整合在一起,说不定还会带来各种潜藏的问题,影响我们的统治基础。”
“哦,那可惜了。”
“所以呀,我们还是要加紧移民。只要人口规模上去了,自然才好统合那些印第安人。目前吧,采取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渐进性的影响和带动,让更多的印第安部落能加快生产力的蜕变。不论是学会耕田种地,还是更高效率地猎取皮毛,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我相信,一个生产力更为发达,物质生活更为丰富的强大势力,一定会逐步吸引周边印第安部落的投附和依赖,在潜移默化之下,将他们引为我们所用。”
“说到加大移民的话题,我们这里有一个好消息告诉你。”孟胜新与钟明辉相视一笑,“葡萄牙人同意跟我们合作,准备在今年试着帮我们运送一趟移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