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17世纪的轻奢食品
第105章 17世纪的轻奢食品
“巧克力!”
就在穿越众绞尽脑汁,盘算如何弄出几样高附加值的商品,以为扩大与大明之间的贸易商品种类,从而减少金银的输出时,有人适时提出了一项极具建设性的方案。
“西属美洲秘鲁、委内瑞拉等地区皆有大规模的可可种植,每年输往欧洲数以千吨用于消费饮用。”原海军学员兵熊泽谦看了看在坐的穿越众一副吃惊的模样,遂轻声说道:“而跟我们合作的那个西班牙走私贸易商就是一个可可商人,既如此,我们何不从他手里大量采购可可豆,然后拿来制作成巧克力,往西属美洲,以及大明地区售卖,以换取必要的移民资金。”
“巧克力这东西,轻巧又不占地方,口感醇甜,香郁诱人,其价值肯定比蔗要高许多。若是引入市场中,必然会卖一个较高的售价。不论西属美洲,还是大明境内,能消费得起这种商品的人数肯定不会少,这样一来,绝对能让我们赚大钱。”
“你会制作……巧克力?”李显清听了,心中一动,满脸希冀地看着他。
“我姐姐就是巧克力工厂的一名检验员,以前没少跟我提及巧克力的生产制造工艺。”熊泽谦说道:“而且,我也去过几次巧克力工厂的流水线,大致了解一点具体的生产流程。”
“呃,巧克力工厂的生产流水线都是现代化的设备和机器,那么,我们目前的条件下,能生产制造出简易的巧克力吗?”
“应该可以吧。”熊泽谦有些不确定地说道:“制作巧克力,也就是将可可豆磨碎,然后用研磨机将其磨成可可浆,把可可豆里面的油脂和纤维分离出来,形成可可脂和可可饼。接着就是把可可脂加热融化,与被磨细了的可可粉混合在一起,再添加一些,甚至牛奶,形成巧克力浆。”
“最后就是将经过精炼和调温后的巧克力浆倒入模具中,进行冷却和固化,慢慢变成稍微坚硬的巧克力块。”
“那你如何研磨可可豆,将其变为可可浆?”
“我们不是可以磨豆浆吗?”
“嘿!……”在坐的众人听罢,立时抚额,露出恍然的表情。
对呀,我们既然可以将黄豆磨成豆浆,那自然也能将可可豆研磨成可可浆!
“我们库房里不是有一些可可豆吗?”罗振辉也是一脸欣慰之色,“不如,就在这几天拿来试制一下,看看弄出来的巧克力口感如何。”
“嗯,我试试看。”熊泽谦点头应承道,然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巧克力做出来了,那我们用什么来包装?总不至于,用一些普通的纸张或者木桶盛放吧?要是这样的话,就没办法突出巧克力的高档身份,卖不出太高的价格。”
“就我们这工业水平,恐怕生产不出来高级的包装材料。”有人听了,不免摇头失笑。
“其实,在初期,我们无需将巧克力包装得太过精巧,以彰显它的独特性和高档性。”李良插口道:“这个时期,除了珠宝、钻石等少数奢侈商品需要精美的包装外,大部分商品都没有什么像样的包装。像荷兰人将南洋的香料运到欧洲卖出十几倍的高价,也都是用木桶或者麻袋包装的。”
“英国人、西班牙人从大明采购的茶叶,为了图价格便宜和方便运输,也都是以茶砖的形式运往欧洲或者西属美洲。只要咱们将这种独特口味的巧克力弄出来,凭着它的稀奇性和特殊口感,怎么着也不能卖得比香料还要便宜吧!”
“当然,暂时不做精美包装,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没有多余的人力来为巧克力做包装。”
众人闻言,皆点头称是。
一千多人口,除了种粮食,以及部分捕猎打鱼的,几无再多人力抽出来搞工业建设。
数日前,李显清提出要对猎来的皮毛做深加工处理,但仔细核算了一下人力资源,发现委实没有太多的“闲置”人口来搞服贸产业,遂无奈作罢。
最早时期,还有人提出要前往弗雷泽河流域或者加州地区淘金子,以此来获得资金的原始积累,乃至用来支付相应的往来移民费用。
但最终也是人力的匮乏,而就此放弃。
因为,不论是目前的十七世纪,还是未来的二十一世纪,金矿开发都算是人力资源半密集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采掘、选矿、提炼等诸多流程。
再加上各种物资供应,包括粮食、工具、日常生活用品,那也得需要相关的工农产业辅助,才能顺利地将埋藏于地下(河道)的金子采掘出来,变成一枚枚(块块)可爱的金币(金条)。
说来说去,不论你想要做什么,最重要的前提之一,就是要拥有一定规模的人口资源,这是必不可少的。
——
始兴堡每到十二月隆冬季节,整个营寨中便会有一股股浓郁的肉香味飘荡在空中。
这令许多刚刚才吃过了饭的居民们腹中的肠胃忍不住又开始蠕动,眼睛也不由自主地朝香味漂来的方向瞄去。
这肉呀,始终是吃不够!
然而,今天却在飘出肉香味的同时,还有一股若有若无的甜香味,给人一种熏熏然的感觉。
也不知道,那里的食品加工厂又在做什么好吃的玩意。
强自吞咽了几口口水后,居民们便在管事老爷的安排下,继续做着手头上的活路,盘算着下一顿吃食又是供应什么。
在肉香味最为浓郁的几间砖房里,数十个少女正在两个“番婆”的指导下,正在制作原始的“罐头”。一罐罐被高温加热后的猪肉、鱼肉、鹿肉以及海豹肉被塞上软木塞,并用滴蜡加以再次封闭,然后整齐的码放在房屋一角,待冷却后,便会陆续装运上船,为即将启行的船只准备途中食物。
数百上千年以来,人们都在努力寻求食物的长久保存技术。
干燥、腌制、泡制、烟熏,等等诸如此类,都是相当有效的,可让食物得以更长时间的保存。
但是,这些处理手段往往会改变食物的风味,而且在保持营养物质方面也并不完美。
有时候,食物保存时间久了,依旧会发酸发臭,或者令人难以入口。
例如,在这个时期的海上航行过程中,所有的水手都要吃发馊了的咸肉,以及发霉了的饼干和黑面包。许多食物里甚至已经生出了无数的蛆虫,但为了不饿肚子,水手们也只能一边将蛆虫挑出来,一边闭着眼睛将又酸又臭的食物硬咽下去。
而将食物塞入密闭的容器或者陶罐之中,然后高温加热,以杀灭存在的微生物进行长久保存的方法,直到19世纪初才被发明出来。
是时,法国皇帝拿破仑为了解决军队远征时的食物变质问题,开出高额悬赏。
果商人尼古拉·阿佩尔就是通过高温杀菌和密封的方法,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因此获得了高额赏金。
这一发明不仅解决了军粮供应问题,还逐渐普及到民用领域,最终成为现代食品保存的重要技术。
而在华夏历史上,早在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就有使用密封陶瓷罐来保存食品的记录。
两年前,穿越众在第一次前往大明的时候,便利用从墨西哥劫来的数百个小陶罐试制了原始版的罐头,并带在了路上食用。
尽管,因为密封问题不过关,使得超过四成的陶罐出现了透气、破裂的问题,但这依旧让船上的水手们在几个多月的海上行程中享用到了无比美味的“罐头食品”。
于是,移民船只在返回启明岛时,特意从广州采买了近千只小陶罐,准备带回来制作更多的“罐头制品”。
当然,最好的罐头包装材料应为玻璃瓶,但因为造价太过高昂,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陶罐这种较为简陋的包装物。
可巧的是,两个多月前,广丰堡的一名陶匠也成功烧制出了一批合格的陶器,这令穿越众顿时大喜过望。
为此,决策委员会专门给这位陶匠配备了十数名辅助工,加大陶罐的烧制进度,以期生产出更多的“罐头”包装材料。
如今,这些陶罐除了给“罐头”提供包装外,还准备作为新鲜出炉的巧克力产品的储存为包装材料。
要知道,巧克力除了对温度非常过敏外,遇到高温时会导致其融化,而且还怕潮,必须以密封的方式加以包装。
这些陶罐既然可以作为罐头包装材料,确保大部分罐内食物不至发生泄漏和透气,那么对巧克力的防护想必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至于在船上因颠簸起伏而导致的变形,那着实无法解决,只能在到港地重新进行软化塑形,额外增加一道加工流程。
这巧克力的试验性加工已经进行了四天时间,可可豆、蔗也浪费了百多公斤,终于在年尾前做出了一批堪堪符合后世大众口味的成品。
部分移民试吃后,尽管感觉这种苦中带点酸,酸中又带点甜的食物怪怪的,而且因为没有兑入牛奶(奶牛数量缺乏),口中咀嚼还不是很丝滑,但慢慢回味后,那股浓郁的香味在唇齿间流淌,似乎别有一番风味。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蔗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而言,还是一种奢侈品,很少食用。
但人类的原始本能,却是对甜味天然地难以抗拒。
别说这种食物口味怪异,就冲它带有浓郁的香甜味,那对移民来说,也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美味。
嗯,怪好吃的!
估计,那些达官贵人会更喜欢这种稀奇而又古怪的食物吧。
毕竟,有钱人都有一股强烈的猎奇心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