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儿女双全”
第331章 “儿女双全”
司礼监正堂左侧的会客厅,这是一个很少被用到的地方。
因为在整个皇城范围内,除了御马监,其他所有的内官衙门,都是司礼监的下属机构。按照宫里严格到极致的上下观念,办事的宦官、女官过来之后,直接在正堂汇报、听令就是了。能站着说话都算是地位高的了。
常来的客人,只有内阁、翰林院、国子监这些机构派来的讲官,但内书堂里边儿辟有专门的休息区。本着尊师重道的理念,司礼监为先生们安排了多对一的顶级服务,先生们也犯不着舍近求远地到本部的会客厅来吹风。
曹化淳将祖孙二人带到会客厅来的时候,小黄门们已经按照吩咐提前摆好了茶具和糕点。坐定后,曹化淳就近看向一个伺候茶局的小黄门,吩咐道:“去给我拿一套纸笔过来。”
“是。”小黄门领命,快步离开。
曹化淳微笑着看向刘姃,问道:“刘姑娘是单名一个‘征’还是.”
“单单名姃。”刘姃怯生生地回答道。
“怎么写?”
“女正。”刘姃伸出手指,在空中比划了几下。
“这个字用得好!”曹化淳赞道。“是祖父起的?”
“嗯。”刘姃点点头。
曹化淳又问道:“刘姃姑娘芳龄几何啊?”
刘姃愣了一下。“明年就双八了。”
“.”曹化淳又看向刘和清。“应该,还没有许人吧?”
《大明律》载洪武三年定制:男方十六,女方十四,并听婚娶,否则不予结婚。但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不太拿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当回事儿。民间的父母普遍会在男女少年到达适婚年龄之前,就给他们定下亲事。而在官方,最近最大的例子就是先帝万历,他老人家在万历六年娶皇后的时候,小皇后才十三岁,他老人家自己也不过才十五岁。
当然,反面例子也有,而且更近。皇太子朱常洛十九岁才举行婚礼,跟他偏心眼儿的父皇比起来都能算是大龄剩男了。
“当然没有。”刘和清连忙摇头。
“那就好,不然麻烦了。”曹化淳又恢复了先前的笑意。
两个小黄门走了过来,他俩一个拿来了纸笔和笔架山,另一个则端来了一方附了层薄墨的砚台。两人将笔墨纸砚放到曹化淳身边的茶几上,并道:“小祖宗。请。”
“嗯。”曹化淳拿起笔,见笔毫上已经蘸了墨水,便直接提笔快速将先前问到的内容记在纸上。记完,他又问:“刘院使,贵邸是东江米巷的哪一户来着?”
“大概是戊字户。”刘和清这才明白,曹化淳并不是单纯地在闲聊。
写完,曹化淳在纸上签好自己的姓名。他运笔很浅,着墨也不多,笔一停,墨迹就干了,可他还是吹了两下才之后递给那送来纸笔的小黄门。“拿去内选司,让李司副照着记。”
“是。”小黄门接过纸,有些羡慕地偷瞄了刘姃一眼。在他的记忆里,刘姃是第一个让提督太监亲自拨冗记录基本信息的人。
“刘姃姑娘。”曹化淳也望向刘姃。这时候,他脸上的少了几分笑意,同时也多了几分肃然。
“在!”刘姃应道。
“从现在起。你就是尚食局司药司的刘司药了。”曹化淳说道。
刘和清率先反应过来,他站起身,对曹化淳作揖道谢:“多谢王内相,曹提督抬举。”
“多谢王内相,曹提督抬举。”刘姃也站起身,学着祖父的样子对曹化淳作揖。
“刘院使不必客气,我们父子无非是照着圣意办事罢了。”曹化淳对刘和清还礼。
“还是要多谢曹提督的。”刘和清堆出菊般的笑容,快步走到曹化淳的面前,并从袖袋里掏出几张银票。“曹提督,小小心意,不成敬意。”他试图拉起曹化淳的手,来一场袖里乾坤的把戏。
但曹化淳却立刻便板起了脸。“拿走。”
“您这是?”刘和清不解。
“刘院使。您也是时常在宫里行走的人。难道就一点儿都没听说过吗?”曹化淳坐了回去,抬头冷眼看着刘和清。
“听说什么?”
“我大内现在最讲廉政。前些日子,好些奴婢因为手脚不干净被东厂番子逮了去。审结之后,没判死刑的都发配去了孝、定二陵充了陵卫净军。”曹化淳抬起头,目不转睛地盯着刘和清眼睛,缓缓地说道:“刘院使这是要把我也弄去给历代先圣守灵吗?”为了避嫌,他连当初从骆思恭那里收到的银子都上缴了。
“我不是这意思。”刘和清明显局促了。“我只是”
“不是这意思那就收起来吧。”曹化淳举起了茶盏。“您安安心心地把皇爷的龙体伺候好了,就算是对咱们这些做奴婢的人最好的回报了。”
“这”刘和清还是没有动作。
“收起来。”曹化淳撇去浮茶,微微抿了一口。“刘院使要是没什么事儿了,就回去吧。”
“那唉!”刘和清收起银票。这是他这辈子头一次给宦官塞钱,但宦官却不要。
刘和清转过身,走到刘姃的面前,蹲下来把住她的手。“姃儿,祖父也不跟你多说什么了,你平日就是好孩子,在宫里更要做一个好孩子。”泪水一下子就攀上了他的眼眶,连带着声音也有些哽咽了。
“祖父。您要回去了吗?”刘姃被刘和清的情绪所感染,眼眶也跟着红了。
“祖父还去衙门呢。”刘和清算是自己给自己请了个半天假。
“我什么时候能回去啊?”刘姃问。
“能回去的时候,就可以回去了。”刘和清瞳孔一缩,他还没跟刘姃说宫里最基本的规矩:长期乃至终身任职。
“祖父.”刘姃有些呆,但不笨。她一下子就听出了祖父的弦外之音,泪水立时牵线似的掉了下来。“我还要给小弟买葫芦.”
“祖父会帮你带给他的。”刘和清拍了拍刘姃的脑袋,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刘姃从椅子上跳下来,只迈出两步就被院子里的小黄门给拦了下来。她倒也不抓扯,不大哭,只默默地站在原地抽泣。
这样的情形曹化淳见得太多,几乎都要脱敏了。他来到刘姃身边,轻声安慰道:“别哭了。刘院使还要进宫给圣上请平安脉呢,能见着的。我十二岁入宫,小二十年没回过老家了,亲爹死了都只能在宫里跟干爹哭,你算运气好的了。”安慰起了反效果,刘姃哭得更厉害了。
————————
又过了差不多小一刻钟,胡尚食急匆匆地跑到会客厅。她完全没有留意到客座上的红着眼睛的刘姃,满眼满心只有端坐在主座上的曹化淳。
她来到曹化淳的面前跪下,规规矩矩地磕了个头,用带喘微颤的声音说道:“奴婢叩见小祖宗。让小祖宗久等了,还请恕罪。”
曹化淳没有让胡尚食起来,只道:“抬头。”
“是。”胡尚食直起身子。
“过来。”曹化淳朝刘姃招手。
刘姃走到曹化淳的身侧,向他投去一个埋怨的眼神。仿佛是他让自己遭了这个有家不能回的灾。
“认识一下。”曹化淳没有搭理她,而是俯视着跪在地上的胡尚食。“这位是尚食局主官,胡仪卒,也是你的顶头上司。”
胡尚食明显愣了一下,她抬起头,侧望向刘姃。但曹化淳没对她说话,她也就不敢主动开腔发问。
“胡尚食。”曹化淳唤道。
“奴婢在。”胡仪卒立刻转过头。
“这位是太医院刘院使的孙女,刘姃。”曹化淳说道。“刘姑娘精通医术,蒙圣恩特召,入宫司药。”
“司药的名额已经满了呀。”胡仪卒说道。
算上掌执本司文书的“女史”,司药司一共十个官缺,但现在,除了没有品级的女史,全是宦官。之前崔文升提督御药房的时候,就同时兼挂了一个司药的衔。
“之后会给他们安排其他的差事。”曹化淳的话让胡仪卒悚然一惊。
“敢问提督,他们犯了什么错?”胡仪卒问道。
“‘宫里掌药的奴婢尽是些废物。’”曹化淳的声调很淡,语气也很轻。“这是皇爷的原话。”
皇帝对内廷医官的评价,是在场的刘若愚讲给王安听的。若不是与药、膳相关的宫人被换了一茬新,皇帝的评价还带上了崔文升语义所指应是针对之前的班子。王安大概率会从上到下把司药司的官儿全部撸下来。
“是奴婢多嘴了。”胡仪卒的头皮一下子就麻了,她连忙俯低身子,蜷在地上。
胡仪卒的低姿态惊到了刘姃。胡仪卒的畏惧与颤抖,直接将她对曹化淳的印象整个反转了过来。在这之前,她对曹化淳的印象不过是廉洁守直、英俊温和的中年大叔,就是不太会安慰人。但现在看来,远不止这么一回事。
“好了。皇爷也不是说你。”曹化淳对胡仪卒说道。“你起来吧。”
“谢提督。”胡仪卒站起身垂着头,不敢直视曹化淳。
“刘司药的第一件差事是去景仁宫贴身伺候邵嫔,这是万岁爷吩咐的差事。等会儿你就带着去。住处,你.”曹化淳想了想。“算了,还是我安排吧。我记得景仁宫还有空着的耳房,你挑一间干净、宽敞、向阳的给刘司药住。她一个人住。要是找不到现成的,你就找一间符合的,让里边儿的人挪窝。景仁宫的管事若是问起,你就说是我的命令。”
“是。”胡仪卒应道。
司礼监一般不直接插手一宫一殿的事情,太琐碎了。但司礼监只要想管就能拿起来。在宫殿事务上,能跟司礼监叫板的只有乾清宫总管太监,就连慈庆宫的总管太监都得伏低做小,当初李鉴就没少受张诚的鸟气。
曹化淳又看向刘姃。“你的官服还没来得及安排。之后会有针工局的人来给你量体裁衣。”
“多谢曹提督。”
“我得去做事了。”曹化淳站起身,又摸了摸刘姃脑袋。他突然觉得,收个会医术的干女儿也不错,还能硬凑个儿女双全出来。“宫里的规矩比较多,之后就由胡尚食慢慢儿跟你说吧。”
“嗯。”刘姃乖巧地点点头。
“寓教于乐,别板着一张老妈子的脸。你也不老不是?”连带着,曹化淳也给了胡尚食一个笑。
“是。”胡尚食脸红了。曹化淳没看见。
————————
东司房正堂。新任佥事提督刘承禧正坐在正案后边儿,阅览一宗从顺天府署转移过来的案子。只看了几行,他便意识到这或许会是一宗大案。
就在刘承禧将要看完卷宗的时候,郑士毅带着他手下的兄弟们回到了东司房衙门。
“提督。”郑士毅等人来到刘承禧的案前抱拳行礼。
“你们怎么回来了?”刘承禧合上卷宗。他刚抬起头,立刻就注意到了郑士毅的失落。“还一个个垂头丧气的?”
“我们的差事让北镇抚司的人抢了。”郑士毅说道。
“啊?”刘承禧瞪大了眼睛。“他们怎么敢?”刘承禧站了起来,大喊道:“备车!”
“您这是?”郑士毅一惊。
“当然是去北镇抚司找田同知讨一个说法。”刘承禧义愤填膺地说道。
“提督,卑职还没说其中的缘由呢。”郑士毅感动了。
“路上再说。”刘承禧立刻行动了起来。
“不不不!”郑士毅赶忙拦住刘承禧,以极快的语速说道:“提督!管事的百户讲,他们是从西厂魏珰那里领的差事。”郑士毅这才想起,自己还没和对方相互通名。
“西厂魏珰”这四个字简直比冰水还要管用,郑士毅刚说出来,刘承禧就冷静了。“为什么啊?差事都是报过备的,西厂也不能坏了基本的规矩吧。”
刘承禧打消了登堂质问的想法。但这时候,他还是准备把事情问清楚了,再往指挥使司那里报。既然骆思恭没有下野,田尔耕也没有上位,就说明西厂魏珰在皇上那里的影响力还没有大到能左右锦衣卫人事的地步。这官司还有得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