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93章 取经归来

      第193章 取经归来
    天宪殿,立于第九重天东隅。
    远望如一方悬浮的琉璃法印,通体由天晶玉构成,光可鉴人,昼夜不黯。
    近看有八百丈高,飞檐似展翼金龙,脊脊如潜蟠之凤。
    殿内铺着白云金砖,四壁镌刻《玉宸上宪》、《天谴律》、《三界众生典》三卷法书,罗列诸天条目,字字生辉,不容置喙。
    凡天条改动,旧字熔为清风,以新篆镌于宸页,律令即刻通达三界,诸神万灵皆不得违逆。
    此时,钟鼓悠悠,仙音渺渺。
    殿中围绕律议台的七百二十九张仙尊席位,已经坐满了七成。
    上一回有这么多仙尊亲自上天参会,还是五百年前,要对天谴律中的“死刑”进行大幅修改之时。
    叒应了五星上将那句——“……也很臭”。
    尽管在座都是叱咤一方的仙尊,其中不乏在人间香火鼎盛之神,但气氛与玄慈母星上开会之前没有两样。
    该交头接耳的交头接耳,该谈生意的谈生意,甚至还有四处走动混脸熟的。
    (抽象示意图)
    不过,谈及的话题,最多还是关于“宝幢寺惨遭血洗,唐玄慈师徒失踪”的新闻。
    “现在牛贺洲整个东南境都乱成一锅粥了,佛门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搜寻唐僧师徒。”
    “没想到,道门在南赡部洲都毫无机会下手,却能在西牛贺洲腹地一击而中。”
    “你怎知这是道门所为?据我了解,他们对此也很意外啊。”
    “他们自是不会承认。若非道门所为,难道是唐僧自己跑了?孙悟空早被佛祖用法宝掌控,那悟能、悟净本就是佛门派去押人的,单凭那个和尚,就算天生神力,也不过堪比刚化形的妖魔,与肉体凡胎又有什么差别?”
    “如果西天那传言为真,唐玄慈落入道门之手,三界恐怕要生大乱啊。你可记得,五百年前蟠桃金丹尽毁,如来降服妖猴之后,为众仙大会上立的名目?”
    “安天大会……这是一语双关啊。”
    又过片刻,只见六部星君,四御天帝,南方南海观音,北方荡魔祖师,东方东华帝君……还有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一一来到殿中。
    而佛祖与道祖很有默契,明明作为这场博弈的主角,却连面都不露。
    观音还是又佛又欲,如笑的神情亘古不化。
    只是,当她扫看各方人数,注意到黎山老母的席位空着时,一双含水的眼眸好似荡起了波纹。
    她突然又想起亲临长安见到唐玄慈时,心中突生的怀疑。当时她还去西天向如来确认过——
    玄慈有无可能就是金蝉?
    而如来非常笃定地告诉她——
    金蝉已死。
    这时,只听一声宣告响起,大殿禁制开始启动。
    不能按时亲临殿中的仙尊,无论这次表决什么内容,一律视为弃票。
    眼看殿门开始闭合,观音菩萨转头吩咐道:
    “木吒,你速出去。
    “命人探查黎山老母的行踪,阻止她靠近长安。
    “再让人警告太宗皇帝,近日不可离宫半步,无论如何,更不得吐露我那篇咒语。”
    木吒完全悟不出这是何用意,但没问,立刻领命,火速奔出了即将合缝的殿门,引得众仙侧目。
    与此同时。
    在蒙蒙细雨中,七月第一抹阳光照亮了长安。
    晨鼓声敲响三千下,各坊市门与四方城门尽数开启,坐落于金光门外的半座楼宇,也开始继续赶工。
    此楼,名唤望经楼。乃李世民去年送走御弟后,即差工部官员起建。
    充分表达了圣人对佛法的至诚至信,也抒发了他天天盼望御弟归来之情!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迎着朝阳和雨幕,一个披着袈裟、戴着蓑笠、牵着骏马、满载着几大车经书的和尚,归来了。
    稍微放缓脚步看了看望经楼,和尚很快牵着马,引动后方骡车,到了城门之下。
    他,正是唐玄慈;马,仍是飒露紫。
    只是~
    一个在妖岭受惊过度,消瘦了不少;
    一个望着巍峨城楼,忆起第一次来到长安的景象,眼中多了些许忧伤。
    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停停!”
    一个守城兵将见唐玄慈风尘仆仆,车马简陋,但不和普通商贩一样往两旁的偏门入城,却直奔正门而来,立刻带人拦在前面,发出喝问:
    “你是干什么的,第一次来长安吗?”
    唐玄慈不语,走到他们近前停下,直接把头上的帷笠一摘,顿时惊得所有兵将瞳孔地震。
    啊这?
    美人王?圣僧?
    圣僧竟然取经回来了!?
    片刻,一名南衙军的中郎将从城楼慌忙奔下来,连伞都不敢撑,顶着雨流定睛看了一眼神颜,立刻颤声行礼,然后把唐玄慈和车马先请到城洞下避雨。
    只因玄武门二变与枪械技术扩散,现在长安入城的检查比以前要严格亿倍。
    那中郎将看着几辆骡车,在犹豫之后,还是唯唯诺诺地问道:
    “圣僧,敢问这些车上载的是何物?”
    唐玄慈直接抬手,把旁边一辆车上盖得油布揭起一角,露出了一层经书。
    啊这?
    真从西天把经书取回来了?竟然有如此之多。
    但感觉有点……奇怪啊,这么珍贵的经书为何堆得杂乱无章,下面好像盖着其他东西似的。
    中郎将分明看见,在几本经书的缝隙中,横着一截冷硬钢管,像极了美人王诛杀秦尉二贼护驾时,用的那种阿卡四七!
    他就是那场“大屠杀”中的幸存者,所以印象极深。
    此时不禁暗想,这些经书下面……不会藏着枪吧?
    正当他心惊肉跳,犹豫着要不要继续检查时,只听唐玄慈突然说道:
    “既见真经,为何不拜?”
    语气很淡,杀气却很浓!
    唬得那中郎将,胆一寒,膝一软,立时带着所有兵将拜倒在地。
    很快,城门大开,唐玄慈径朝平康坊而去,走的不紧不慢。
    他心里清楚,早在进入绕城八水的范围时,海陆空的仙神就已被惊动。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但直捣黄龙太过刺激,目的性太强,容易被城隍庙当成理由出手干预。
    所以,火候必须掌握好,要像凡人一样动手,也要给佛门不多不少的反应时间,好让他们在城隍庙中形成牵制。
    早晨的平康坊,好似一个精疲力竭的美人,虽已陷入沉睡,但从无数残留迹象都能看出,她昨晚有多么欢愉、奢靡。
    由于这里每晚都会产生太多垃圾,坊间早已建立了非常科学的垃圾处理制度。
    在黑金瀚购物中心外面,就有一个垃圾中转站。
    唐玄慈走到这里突然停步,目光隔着老远,凝视在垃圾堆中,一只湿淋淋蠕动的身影上。
    那是一只猫,瘸了腿,头部的伤口生了脓疮,正艰难地翻找食物,想活下去。
    即使猫已瘦骨嶙峋,毛发秃黑,但唐玄慈通过一根残留的项绳就能认出,这就是陈小可从小抱在怀里养大的那只银毛猫。
    在离开长安时,它还好好养在黑金瀚后面的庄园里。
    唐玄慈笑了。
    没想到才走了一年,不但留给殷府的生意被外人用各种手法瓜分了大半,就连自己庭院里的猫都跑到垃圾堆里来了。
    不是,这些人是怎么敢的啊?
    真以为老子上西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