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86章 韩爌出山

      第286章 韩爌出山
    年节一过便是正月十六。
    万历十七年还是个会试年。
    二月初九那就要举行会试了。
    这会儿很多赶考的举人那都已经赶到京城了。
    不过,万历都还没定下会试的主考官和同考官呢。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他赶到御书房处理完奏折之后便开始琢磨了。
    会试主考官和同考官让谁来出任呢?
    余有才吗?
    不行,这家伙胆小,怕挨骂。
    沈鲤好像也不行。
    这家伙虽然不怕挨骂,但都已经连续两届出任主考官和同考官了,再来一次,那会招满朝文官的嫉恨。
    李廷机倒是可以再来一次。
    问题,这一个还不够啊,还得来一个啊,让谁来呢?
    如果依他的规矩,那自然是上一届的状元彭尊古。
    奈何,这会儿彭尊古在金陵主持造船,根本过不来。
    那么,到底选谁呢?
    他正坐那里皱眉沉思呢,李玄成突然探头道:“万岁爷,骆思恭求见。”
    这家伙怎么来了?
    难道年节期间还有哪里出事了?
    北虏、南直隶,还是巴蜀?
    他愣了一下,随即便朗声道:“宣。”
    很快,骆思恭便疾步而入,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万岁爷。”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怎么,是哪里出事了吗?”
    骆思恭连连摇头道:“不是,万岁爷,是韩爌来京了。”
    韩爌终于出山了。
    这家伙肯定是来参加会试的,要不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来京城。
    看样子密卫盯得很紧,这家伙来京了都知道。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密卫打入韩家内部了吗?”
    骆思恭连连点头道:“我们谋划了几年终于安插进去几个,其中一个就是韩爌的随行护卫,韩爌对他还比较信任。”
    很好,蒲州三大豪族培养出来的这个接班人看住了,那些大鱼迟早会上钩。
    万历点头赞许道:“嗯,不错,看紧韩爌,静待收网。”
    骆思恭连忙拱手道:“微臣明白。”
    万历微微挥了挥手,骆思恭连忙拱手躬身告退。
    韩爌出山了,这主考官和同考官也好定了。
    东林不是喜欢和齐楚浙党斗吗?
    那就让东林巨擘和浙党巨擘先打个照面认识认识。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小义,拟旨,擢李廷机礼部右侍郎兼掌翰林院与司经局,主考己丑科会试,吏部左侍郎沈一贯同考。”
    这一次会试他就懒得去管了,他得时刻关注西南形势才行。
    蒲州三大豪族明显想跟他在西南斗一斗,他可不能大意了。
    杨应龙已然遵照他的旨意交出次子杨可栋,送往重庆府城当质子。
    蒲州三大豪族肯定会将杨可栋弄死。
    杨可栋一旦“身亡”,西南必将风起云涌。
    没想到,蒲州三大豪族竟然还没急着下手。
    他等了一个多月,会试结果都出来了,重庆府城竟然还没一点动静!
    二月二十七丙午,酉时许,太阳刚刚下山,晚霞正浓之时,李廷机便抱着个卷轴匆匆进宫了。
    这会儿万历还在御书房等着呢,因为他知道,今天贡士榜会送过来。
    他虽然没有管会试,但选出来的贡士还是要看看的,说不定上面就会有什么大才呢。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便让孙海和田义将硕大的贡士榜缓缓打开来。
    会试第一名陶望龄?
    这个没印象。
    他看了一眼便忍不住问道:“这陶望龄什么出身?”
    呃,这个,您怕是不喜欢。
    李廷机细细解释道:“陶望龄,士籍,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其祖父陶谐弘治九年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其父陶承学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其堂兄陶大临嘉靖三十五年榜眼,官至吏部右侍郎。”
    这怎么又是浙江的而且还是士籍的?
    士籍的士,不是士兵的士,而是士族的是,这意思是官宦世家出身。
    万历闻言,不由微微皱眉道:“为什么选他当会元?”
    唉,就知道万岁爷会不喜欢。
    奈何,人家会试卷就是排第一啊。
    李廷机无奈解释道:“万岁爷,这陶望龄诗文一绝,颇有些才气,文章做的不错,诗词更是早已闻名江南。”
    行吧,殿试不让他排第一就行了。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又继续往下看去。
    会试第二名焦竑?
    这个好像有点印象。
    他又忍不住问道:“这焦竑什么出身?”
    这个您肯定喜欢。
    李廷机连忙道:“焦竑,军籍,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人,其先祖焦庸乃洪武大帝赐名,皇册之中都有记载,帝与亲近大臣改名,固为异典,御奉天门,召旗手卫焦朔,赐名为庸,此更是异典之异也。”
    军籍啊,还是禁军出身,不错不错。
    万历闻言,微微点了点头,又继续往下看去。
    会试第三名吴道南?
    这个没印象。
    不过,他没有继续再问了。
    会试第四名董其昌!
    这可是大明朝最有名的书画家。
    韩爌竟然排在十多名。
    这家伙乡试第一看样子不是吹出来的。
    后面好像就没什么名人了。
    万历一直看到百名开外,猛然间眼珠子一瞪。
    袁可立!
    这个可是在历史上大大的有名。
    他的功绩暂且不说。
    关键他让建奴都感到恐惧。
    传闻,乾隆朝时专门将袁可立列为禁忌,严禁记载任何关于袁可立的事,此人的名字甚至都不准记载。
    后世关于袁可立的史料好像都是从属国找来的。
    这家伙到底干了什么呢,让建奴如此惧怕。
    他又忍不住问道:“这袁可立什么出身,你可查过?”
    您喜欢看出身,我自然得好好查查。
    李廷机不假思索道:“袁可立,军籍,河南归德府睢州人,隶属睢阳卫。”
    嗯,不错不错,这个令建奴胆寒的人物要好好培养,就让他去对付建奴。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又细细往下看去。
    结果,又看了一百多个还没看到个有印象的。
    这一届其实已经很不错了,出的名人已经够多了。
    他还以为后面就没有了。
    没想到,看到最后三百名开外,又看到两个名人。
    冯从吾、高攀龙!
    这一届东林大佬不少啊。
    万历立马指着两人的名字道:“这两个不能收为弟子。”
    这都三百名开外了,我收他们为弟子干嘛?
    李廷机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接下来,万历甚至连殿试都没管,殿试考题那都是内阁出的。
    他就等重庆府那边的消息呢。
    没想到,殿试都结束了,金榜都快贴出来了,重庆府城那边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三月十七甲子,午时刚过,万历便来到了文华殿中,准备确定排名了。
    还是老规矩,阅卷官李廷机将评定的一甲前三和二甲若干试卷奉上,读卷官便开始读了。
    万历那也是老规矩,听完前三甲的文章,他就抬手让李廷机将殿试排名奉上。
    这排名跟会试的排名差别不大,只是第一名由陶望龄变成了焦竑,吴道南排到了第二,陶望龄排到了第三,董其昌则是二甲第一。
    袁可立都排三甲去了。
    万历细细看了看,随即问道:“为什么前三名一直是这三个。”
    呃,我们是看文章啊,不是看出身。
    李廷机小心解释道:“万岁爷,焦竑、吴道南、陶望龄的文章的确做的好。
    焦竑擅著书,书都出了好几本了,文章做得微臣都自叹不如。
    吴道南也擅诗文,其诗文水平跟陶望龄差不多。”
    哦,就因为文章做得好是吧?
    朕就不看文章。
    不过,吴道南和陶望龄喜欢写诗倒是可以好好鼓励一下。
    很多文官之所以成天争权夺利,满脑子坏水,那就是因为除了争权夺利他们好像就没别的爱好。
    这爱好也是可以培养的,没事的时候可以著著书啊,闲暇时可以吟诗作画啊。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微微点头道:“焦竑、吴道南和陶望龄你都收为弟子吧,让他们帮你做邸报文章,他们做的诗你认为不错的也可以刊登在邸报上,让读书人好好看看。
    还有,朕听闻董其昌的书画已然小有名气了,你也收为弟子,他的书画作品你也可以择其优者雕版印成书卷。”
    万岁爷这是要鼓励读书人吟诗作画?
    李廷机连忙拱手躬身道:“微臣明白。”
    嗯,这个状元郎着实不错。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果断道:“袁可立你也收为弟子,将他排到一甲第二,董其昌排一甲第三,其他依次顺延。”
    啊?
    您把个三甲进士提到榜眼!
    李廷机愣了一下,这才连忙拱手躬身道:“微臣遵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