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94章 册封太平公主

      第294章 册封太平公主
    十二月初,一场大雪落下,将整个关中地区染成了白色,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如此寒冬之下,长安城以西三十里的官道上,却是一片热闹,尽是由西向东而行的车队。
    因康国之事,西域各国今年派遣使节都比往年晚上一些,裴行俭大破叛军之后,众国才纷纷遣使前往长安。
    其中康国国王的使节派的最晚。
    这也无奈,他刚夺都城,复归王位,这才有能力派出一支使节团。
    康国叛军虽打了败仗,却提前将都城的财物,向西边另一座大城转移。
    康国国王为筹措这次贺礼,着实费了不少功夫,这才堪堪赶在十二月,抵达长安城境内。
    康国这次的使节还是史三郎的岳父,康那。
    康国都城被打下后,他跟着国王一起逃到安西都护府。
    因他去过长安,女婿又是唐人,康国国王逃难的这段日子,与安西都护府交涉之事,多倚仗于他。
    如今大唐帮助康国复国,康那也凭着与国王患难与共的经历,加官进爵,自家儿子还娶了康国公主。
    康那如今算得上因祸得福,脸上洋溢着欢喜的笑容,正坐在马车中,与一名唐人侃侃而谈。
    那唐人正是高有道。
    他原比康那早出发了半个月。
    只因记挂皇帝嘱托,在安西地区又仔细探访一番,耽误了时辰,这才在西州与康那的使节团遇到。
    高有道想进一步了解西域情况,亮明身份,与康那一路同行。
    一路之上,两人相谈甚欢,一个问西域情况,一个了解长安官场,愉快的交换着情报。
    从康那口中,高有道得知了大食国更西边的情况。
    大食国的哈里发,正率领西路军,与拜占庭帝国激战,并且占据优势,铁骑已攻入昆仑(非洲),兵势极为强盛。
    也因这个缘故,今年,又有大量的昆仑奴,被贩卖到西域。
    就连康国使节团中,也有三十多名昆仑奴,准备献给大唐皇帝。
    康那原本还想送一名昆仑奴给高有道,被后者谢绝。
    下午申时左右,商队过了西渭桥,因无法在城门关闭前,赶到长安,便在龙门镇宿下。
    次日清晨,高有道和康国使节团一起入城,在朱雀大街上分手。
    高有道离开长安数月,归家心切,脚步飞快的回到家中,敲门而入,快步行走在庭院时,忽见庭院内多了一个秋千。
    一个四五岁的小女童,正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
    女童粉雕玉琢,十分可爱,一边荡着,一边睁大了眼睛,望着高有道。
    高有道仿佛被石化一般,钉在原地。
    这一瞬间,他甚至产生一股错觉,自己离家并非几个月,而是有几年了,这女童则是他的女儿。
    理智很快将他从幻想中拉回现实。
    他朝女童走了过去,蹲在她跟前,笑道:“小丫头,你是谁?怎么在我家?”
    小女童也不怕他,眨了眨眼,清脆的说道:“阿娘说了,不能把名字告诉不认识的人。”
    高有道道:“你阿娘又是谁?”
    小女童天真的道:“阿娘就是阿娘啊。”
    高有道想了想,道:“你知道杜蓉是谁吗?”
    小女童点点小脑袋,道:“杜蓉是我姑姑的名字。”
    高有道听她称呼杜蓉为姑,暗松了一口气,还真怕她管杜蓉叫娘。
    便在这时,走廊处过来两名女子,一人正是杜蓉,另一人却是个陌生女子。
    小女童从秋千上跳了下来,快步奔了过去,抱住陌生的女子的腰。
    “阿娘阿娘!那里有个奇怪的叔叔。”
    那女子并不认识高有道,正要向杜蓉询问,却见杜蓉奔了过去,与高有道抱在一起。
    她立刻猜出高有道身份,拉着女儿走远了。
    高有道与杜蓉相拥良久,隐隐发觉妻子在颤抖,笑道:“好了,我这不是回来了吗?”
    杜蓉哽咽道:“我给你写了信,你也不回,我听人说,西行路上危险重重,我还以为你出事了呢。”
    高有道拍了拍她肩膀,道:“没事,一路顺利的很。对了,刚才那小女娃是谁?”杜蓉抬头看向他,微笑道:“她是我堂侄女,如何,是不是挺讨人喜欢?”
    高有道笑道:“确实讨人喜欢,以后你也帮我生个一样的。”
    杜蓉面色微红,啐了一口,道:“人家可不是普通的小女娃,以后说不定是当皇后的命呢。”
    高有道失声道:“你说什么?”
    杜蓉见他表情惊愕,噗嗤一笑,拉着他手,道:“你去安西这么久,长安城可发生了不少事,我来一件一件跟你细说。”
    拉着高有道进入寝屋,将长安城最近发生的大事都和丈夫说了。
    其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便是皇后和贵妃都替皇帝生下龙种。
    尤其是武皇后,竟生下龙凤胎。
    “你是不知道,陛下得知皇后生下龙凤胎后,欢喜极了,当场册封那女胎为太平公主!开唐以来,这么快就册封公主的皇女,还是头一位呢!”
    高有道感慨道:“换谁得了龙凤胎,都会像陛下一样喜悦的。贵妃呢,生的皇子还是皇女?”
    高府与郑府的关系更亲密一些,所以高有道也更关心郑贵妃的情况。
    杜蓉笑道:“是个男胎,十一月末生下的,郑府为此开了三天流水宴,免费招待街坊邻居。”
    高有道暗暗点头。
    当今圣人皇子越多,国家就越是稳定,这是他乐于见到的。
    杜蓉笑道:“最后一件事,便是太子选妃了。”
    高有道愣道:“太子才七岁,现在就选妃,未免太早了吧?”
    杜蓉道:“这是皇后殿下主张的,她的意思是先定好太子妃,便能早点对太子妃进行家教,培养为太子的贤内助。”
    高有道默然不语。
    皇家对儿媳妇的挑选,原本就更严格一些,武皇后也许是打算选好太子妃后,亲自调教。
    杜蓉接着道:“不过陛下却没有答应,他说现在就选定太子妃进行培养,对小女娃太苛刻了些。”
    太子才七岁,太子妃肯定年纪会更小,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家教,确实太严厉了些。
    杜蓉道:“后来皇后便与陛下商量着,先挑选几个备选太子妃,让家里人悉心培养,将来长大后,从这些备选人中,挑出一个。”
    高有道心中一动:“刚才那女娃,就是备选之一?”
    杜蓉笑道:“怎么,你觉得她不合适吗?”
    “那倒不是。”高有道挠了挠头,道:“不过那孩子到底是谁,怎么会被选中的呢?”
    杜蓉道:“刚才和你说了呀,她也是杜氏中人。皇后下旨,允许朝中命妇举荐族中女童,送上生辰八字。堂兄过来找我,让我把这孩子的生辰八字呈上去,碰碰运气。没成想,她的生辰八字与太子非常吻合,就被皇后殿下给挑中了。”
    京兆杜氏因为杜复重新入仕,已有东山再起之势。
    再加上杜蓉和高有道这层关系,当初分崩离析的杜氏中人,又慢慢凝聚起来。
    这小女童叫杜语荷,是杜蓉另一个堂兄杜博的女儿。
    他听说皇后挑选太子妃的事后,便找上杜蓉,希望杜蓉能替他举荐自家女儿。
    杜蓉去找杜复商议后,同意下来,将女童的生辰八字送入宫中。
    结果一共有四个女童的生辰八字与李弘最合,分别是:弘农杨氏、河东裴氏、东阿程氏和京兆杜氏。
    武皇后已经给四家都赏赐了一些东西,命他们各自悉心教导女儿,将来太子妃优先从四家挑选。
    杜博如今是白身,家境太差。
    他自知由自己养女儿,肯定养不出合格的太子妃。
    他与妻子一商议,将女儿送入高府,希望杜蓉和高有道收杜语荷为义女,将她养在高府。
    杜蓉道:“你当时不在家,我便没有给他答复,只让她暂住家中,等你回来做决定。”
    高有道摸了摸下巴,道:“夫人的意思呢?”
    杜蓉轻声道:“那孩子挺乖巧的,咱们暂时也没有孩子,不如把她留下吧。”
    她还有一层心思,这孩子将来若真有做太子妃的大福缘,对丈夫的仕途,也是一件好事。
    高有道微笑道:“你既然想留着,那就留着吧。夫人,帮我烧点水,我要沐浴一下,待会要入宫面圣。”
    杜蓉见丈夫同意收留杜语荷,心中欢喜,答应一声,出门帮他张罗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