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准备建厂
第533章 准备建厂
“干杯。”
“cheers!”
“草,又特么放洋屁。”
“哈哈,大家随意我干了,房间已经准备好了。”
某个豪华酒店,一大桌子人举杯共饮。
文文今天也来了,阿福因为生病住医院就没来,不过场上还是很热闹的。
“今天真险啊,就差十几克拿不到冠军。”
“谁知道会变成这个叼样,下次出门一定要带小钩。”大刘后怕的说道。“大河,你那个鱼钩弄点儿小钩呗?”
“擦,我要小钩干嘛,咱们做渔具生意就得细分下去才能赚到钱。”秦大河撇了撇嘴。
什么钱都想赚,最后就是什么都赚不到。
“咱们就坐大鱼生意,谁乐意去钓小鱼了。”
桌上有一份龙趸皮炖胶,干皮发制出来的,汤汁味道极好,这份菜秦大河吃的最多。
“文文,咱俩走一个,下次咱俩一起出去干大金枪鱼。”
“哈哈,喝一个,等我船只升级去公海玩。”
一杯酒入肚,秦大河好奇的问道“还升级啊?”
“升啊,这次加个超低温冷冻仓,出去长期钓鱼的话,带回来的鱼获还值钱。”
“庆祝一下,以后天天钓大鱼。”真几把有钱,刚换了鱼探,这会儿又加装设备了。
“肯定要庆祝,踏马的,一个冷冻仓干了我八十五万,要出去赚一笔才行。”喝下一杯酒,文文恶狠狠的说道。
游艇是真费钱啊,永远都升不够的,再不赚点钱,又得和家里伸手了。
看到好东西就想买,三个富二代都有点顶不住销。
那边大刘还在吹嘘着今天的惊险画面,张老板心里也是极为高兴。
他卖饵料主要销售区域就是南太湖,比赛夺冠了销量肯定更高。
大刘今天心情好,还想着开两瓶红酒,喝完再去唱歌,被秦大河拦住了。
晚上要商量一下建厂的事儿,喝多了怎么谈。
吃喝的差不多了,大家也开始各自回去休息。
等散场之后,秦大河拉着大刘和张老板去酒店的角落坐着,还让服务员泡了一壶茶水送了回来。
拿出香烟散了一圈,他先把富士的情况说了一遍。
“那边想要合作就合作呗。”大刘满面红光的说道。
他家生意也岛国那边入股,公司股权成分复杂,生意做大了基本都是这样。
“黑川那边先不提,我先说说建厂的情况吧。”
他把自己的设想简单说了一下,把伍总的地皮租下来,设备也买了。
安徽最大的优势就是交通,东南西北一样近,发货方便。
所以生产肯定是要在他本地的,还能看着点儿产品质量,这是秦大河的底线。
公司东西卖贵了没关系,哪怕饵料卖二三十一包,只要保证质量不坑人就行。
“建厂之后,你们四个代理商可以拿到20个点的股份。”
“这二十个可能入股有点贵,所以10%是给大刘准备的。”弹了弹烟灰,他接着说道,“至于品牌的估值,我会从深圳那边请专业的评估团队评估一下。”
也就是把大河渔具的账本拿出来,再写个市场分析报告,让大舅的投资公司帮忙评估。
现在投资公司进入正轨,评估审计肯定有专人负责。
“大概多少钱?”张老板皱着眉头问道,太高了他有点吃力,但绝对会跟。
作为三家渔具店的老板,同时也拿下不少代理权的情况下,对渔具行业还是有信心的。
大河渔具可了不得,眼下鲢鳙饵料的销量逐月递增,明眼人都知道势不可挡了。
“不管评估多少,上限就是一千万,你们四大代理商的入股成本不会超过这个价。”他自信的说道。
要是放在互联网行业,一个冉冉升起的网站,每个月收入暴涨的情况下,估值破亿轻松的很。
但渔具行业是实体,计算方法又不一样,一般市盈率都在十倍左右。
按照现在的势头,大河渔具今年的利润肯定超过200万了,还处于上升期,简直就是白送钱,几年就回本了。
听到一千万的限价,张老板点了点头,值!
“等你们各自入了股,会在你们所在的城市建立仓储,到时候你们自己负责啊。”
“这个没问题,批量运还省钱了。”
“大刘,这次拿了冠军,我也不搞虚的,私人转让一个点的股份给你。”大刘自费宣传大河渔具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也看在眼里。
虽然说人家是富二代不在乎这么些钱,但秦大河不能当人傻子,朋友之间想长期相处,账还是算清楚一点比较好。
“哈哈,那个无所谓,让我多买点儿吧,我再买十三个点的股不行?凑十五个点。”
别的行业大刘也不在乎,甚至创业都懒得去,证明自己的傻逼一般都亏得裤衩子都不剩了。
但钓鱼这玩意是真有瘾啊,上大鱼,享受周边人的恭维,爽的很。
秦大河看了他一眼,琢磨了一下,“行,你狗日有钱,我也不帮你省了。”
那就是放二十五个点的股份出去。
也无所谓,他的底线是34%的股份,拥有一票否决权就够掌控品牌了。
这叼毛拿了15%个点的股份,家里人肯定是要出力的,正好把品牌放注册在沪市。
品牌和厂子是一体的,但不用非得在一个地方,以后有一些商务合作也方便。
“那我把品牌交给你了,注册就在沪市。”
“我来搞定。”大刘笑呵呵的点上香烟深吸一口,回头让家里帮个忙就行。
“代理入股会有扶持。”秦大河对着张老板说道,“这是针对其他三个代理商的,如果手头不凑手,就以部分欠款的方式入股。”
“不过这笔欠款会有利息,按照银行最低接待利率算,赚到钱了再还给公司就行。”
相当于鼓励三个代理商空手套白狼了。
但四大代理商很重要,几乎涵盖了长江中下游,不捆绑一点利益,哪里会尽心尽意帮品牌做大。
他可没功夫扑在生意上,分点儿股份出去,让别人忙活多好,自己只要把控产品质量就行了。
大刘倒是不在乎这笔钱,但是张老板心里一喜,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儿。
他手上有钱,入股肯定是够的,但能多留点钱在手上总是好一些的。
烟头掐灭到烟灰缸里,三人接着商量着和富士合作的事儿。
他俩的心态已经代入到股东了,自然开始出谋划策。
“岛国那边的人胃口都不小,起码要30个点的股份。”大刘皱着眉头,老爸也聊过这些事儿,他耳濡目染还是知道一些的。
“呵呵,股份没事儿,那边也不缺钱,还拿不到决策权。”喝了一口茶叶,他笑呵呵的说道。
国内合资企业虽然多,但有着股权限制,外资不可能拿到决策权。
除非是那些个互联网公司,等着资金救命的那种,才会被外资拿捏。
实业根本不带怕的,账上有钱,厂里有人,比比歪歪直接让人滚蛋。
闹也没关系,还有个本地保护,怕个叼。
“最好是能拿到一些海钓产品的代理权,咱们也能卖。”张老板提出建议。
他有两家渔具店在沿海,能卖进口渔具肯定赚钱。
“哈哈,那个是对方条件,合作的事儿可是黑川上赶着的。”秦大河呵呵一笑。
“我的底线的是一条t300的生产线以及鱼竿设计资料,原生产线原材料可以从那边进口,但价格得和光威看齐。”
“我们这么厉害?”大刘和张老板面面相觑。
自家的厂房还没立起来呢,都能谈到碳纤维生产线这种条件?
“别把碳纤维看的太高,t300的生产线是岛国三十年前的技术。”他哭笑不得,“那边的材料研发是个产业联盟,富士肯定在联盟里面。”
“最主要的时候,我要做大物竿,现在国内外都没有长竿,咱们订的那些九米鱼竿太笨拙了。”
“没有技术储备,咱们自己做啊?”
“大物竿现在都没有技术储备,前期让富士外派一个设计师,国内再招聘点点人才学就是了。”秦大河轻松的说道。
“大刘,招人的事儿交给你了,不用太过专业的,只要是设计相关的就行,专科都够用。”
“emmmmm,可以找你陈叔借点儿人过来。”
“不是,咱们做鱼竿是在抢他生意,你确定能借到人?”
“我做的是大物竿,七米二起步的,和市面上主流鱼竿厂家没有任何竞争关系的。”再次点上一根香烟,说话说的嘴都干了。
还没领奖的赶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