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67章 赶考

      七月中旬, 陆杨跟谢岩收拾东西去省城赶考。
    他们提前一个月走,等考试结果出来就回家,不会在省城久留。委托陆柳和黎峰帮着照顾娘亲, 让顺哥儿夜里住他们家, 跟娘做个伴儿。
    立秋之后,一天天的冷了。他们带了夹袄和棉衣出行。走的时候赶马车,一路往码头去,从码头坐船去省城。
    行李装车,陆杨把陆柳叫到一边, 跟他交代事情。
    这阵子出货多,黎峰早出晚归的去码头, 家中都要陆柳照料,这期间要多把爹叫过来。爹老实, 但是个汉子,常年干农活,还会杀猪,力气大着, 有他常在门前坐着,能防些宵小之辈。
    平常只放二黄出来,等黎峰回家, 才能让威风和威猛出来玩玩。若非必要,二黄也关家里,不让出门。降温了, 吃狗肉的人多了, 这事要注意。
    几位长辈事业心强,汤能卖出去,每天都想着炖汤卖。
    这事还是要劝劝, 生意要做,却不能着急。陆柳要强势一些,照着说好的计划,给每个人派活,要让他们时忙时闲,轮换着来,总要有人看家、看孩子。人也要休息,能玩一玩,有个消遣。
    陆柳听着,揉揉他的眉心。
    “哥哥,我知道的,你少操心家里,我会照顾好他们的。娘虽然说家里事情交给我来料理,但我忙不过来,有了疏漏,她都帮我看着的。顺哥儿也在家,他伶俐又懂事,人也勤快,各处都能帮上我。你不要担心,放心去吧,你跟哥夫都照顾好自己,我等你们回来!”
    陆杨就是个操心命,他往家门前看看,一家子人都在,黎峰还在嘱咐谢岩,也不知他说了什么,谢岩竟然没闹,凝眉认真听着。
    他又往巷子深处看去,贺夫郎站门前,往他们这边看着,跟他眼神对上,朝他笑了笑。
    陆杨朝他招招手,贺夫郎愣了下,没领会意思,也招招手。陆杨失笑摇头,稍作思考,回头跟陆柳说:“刘有理也要赶考,他们一帮人约好了,八月才出发。我算着日子,约莫是贺夫郎再卖一回咸鸭蛋,拿了银子,刘有理就要走了。到时你看着点贺夫郎,我看他以后的日子难过了。”
    陆柳眼睛微微睁大:“就是话本里说的那种负心郎?”
    陆杨摇头,“话本里好歹扯了些理由,有些无奈。他们两口子……”
    陆杨说不下去,他说:“等到八月里,你分心看着点。”
    陆柳记下了。
    一条巷子里住着,这么近,他得空串个门的事,很方便。
    陆杨再跟娘说说话,让她在家好好照顾自己。
    “要是感觉屋子太空了,你住着不踏实,就到柳哥儿这里住,卷个铺盖的事,行李都不用搬,方便着。”
    赵佩兰让他放心:“我有伴儿,白天有人说话,晚上顺哥儿还住家里,不怕。你陈婶子说包我三顿饭,让阿岩也给她画个画像,我做主答应了。”
    陆杨听了笑,说答应得好。
    “乡试考完,他能歇息歇息,是该照顾照顾家里,跟家人们多相处。到时给你也画一幅,还能把你跟陈婶子画到一起。”
    赵佩兰会画画,画工不如谢岩精湛,平常是画绣样多,画人像不传神,有个样子罢了。她听着心里热乎,说:“我这阵子也拿笔练练,给两个小娃娃画。”
    陆杨想想,她这一天挺忙的。她厨艺不算好,早上只帮着包包子,白天扫扫地,收拾收拾家里,间隔着日子出去买菜,得空会逗逗孩子、做做针线活。一日三顿的要喂狗喂马。狗窝马厩都在家里,屎尿要清。到了晚上,洗漱过后,会揉个面团醒着,次日起来继续包包子。
    多加一个画画的日程,她就更忙了。没空想别的了。
    陆杨怕她累着,跟她说:“我们都有冬衣棉靴,都是才制了一两年的,还新着,今年就不用再做了。你手上歇歇。”
    赵佩兰应下,说:“我给你做双好看的靴子,绣花的!”
    陆杨哭笑不得,“这不跟没答应一样吗?”
    赵佩兰也笑了。
    过会儿,乌平之带着两个书童来了,他们就能出发了。
    其中一个小书童还是借给谢岩用过的,这回也给谢岩用。
    到了省城,谢岩还要看书的,让书童帮着整理整理文稿,哪些要抄录、摘录的,也让书童来,谢岩能省很多事。
    乌平之花钱大气,行李带得少,只拿了一身要去考场穿的衣裳,再有几身换洗的里衣,其他的就地添置。
    考篮也等到了地方再买,就带了用惯的砚台和毛笔。再拿了几本装订好的笔记。他学习习惯被谢岩影响,也爱拆书了。
    陆杨听他说过,有些考生在衣服里夹带小抄,被捉以后,以科举舞弊罪论处。还有人以此栽赃陷害同窗。进考场的衣裳鞋袜,一定要自己准备,在家仔细检查。
    他给谢岩拿的,都是去年的旧衣裳,穿过很多次,刚赶上换季,都没送出去洗过,收拾出来,好几个人看过,都合适着。
    他到了,黎峰赶车,他们一起去码头。
    最近有很多去省城的商船都会捎带些书生,没有专门的客船。
    黎峰跟洪老五说好了,等着他们来,就找船把他们捎带上。
    季明烛和盛大先是跟自家的船走,不跟他们同行,等八月初才出发。
    乌家在码头有商铺,等乌平之过来,商铺的掌柜的给他拿了一包行李,说是县里送来的。
    一起送来的还有一封信,乌老爷写的。
    乌平之接了信就拆开看,信里内容不多。先跟他说家中一切都好,再是闲杂人等都被赶出去了,让他放心赶考。余下则是些勉励的话。
    乌平之喜笑颜开,当即跟陆杨和谢岩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住我家的那些哥儿姐儿都搬出去了,不用怕逼婚了!”
    谢岩乐呵呵的,“等乡试考完,你也要考虑婚配了,家里有说亲吗?”
    乌平之说:“没有,我爹一点风声都不敢放出去。你看我,一直说考上了举人再说亲,族里都这样办事,要是他说要给我寻摸亲事,我家都要被他们占了去。”
    一行人往码头去,黎峰去找洪老五,陆杨左右看看,挑个空地,一行人靠边站着等。
    陆杨问乌平之:“你想找个什么样的?我帮你留意留意?”
    乌平之答应了,说:“我也不知道找什么样的。实不相瞒,起初我立誓,非得考上举人才说亲,是想着攀高枝的。这一年多心思沉淀了,觉着我这个资质,怕是攀不上高枝。前几个月,家里来一堆人说亲,我看着那些人都害怕,心里惶惶怒怒的,我爹借机跟我谈了谈,大致就是我们在外头吃苦受气就算了,家里还是要留个窝,让我喘口气。我那阵子常想到你们,觉着踏实些,找个人搭伙过日子也不错。”
    陆杨说:“你这有点难找了。”
    乌平之不明所以,反问他:“怎么难?”
    陆杨说:“你是读书人,又爱做生意。喜欢书生的,多少有点清高傲气,不喜欢天天说什么金啊银的。喜欢做生意的,可能跟我一样,没读几本书,和你聊不到一处。”
    而乌平之是富贵着长大的,平常不显,据谢岩所说,除却穿着打扮比较花哨之外,他碰上喜欢的物件,多买几次也是常事。还会下棋弹琴。早年没这样发狠读书的时候,爱去诗会上,跟人吟诗作对。
    这些喜好,一般人家的哥儿姐儿完全没法接触到。
    乌平之张张口,说:“那你跟谢岩怎么处的?”
    陆杨指指谢岩,“他都听我的,我说什么算什么。我到现在还没通读完四书,跟他说文章,都是让他讲故事给我听。他迁就我的。”
    下棋他学了,夫夫俩哪天不看书,就会来一盘。
    可惜,来府城以后,谢岩很忙。他要找崔伯伯请教,就要陪人家下棋,这已经花费了不少时间,陆杨不好缠着他。
    陆杨对这事上心,说:“我帮你留意着,你也想想,要是有取舍,你愿意舍哪样。”
    乌平之答话很快:“能聊生意的就行。学问的事,以后是逃不开了,想找人聊,多得是。”
    陆杨问:“你想找商户家的?”
    乌平之点头:“门当户对,谁也别嫌谁。”
    他们聊着聊着,黎峰跟洪老五过来了,再有两刻钟,有一艘商船会经过省城,他们现在过去,上船等着。
    加上书童,有五个人。分两间船舱。
    洪老五跟陆杨说:“这艘船大,这几天的日头好,约莫三天半到省城,可能是晚上下船。到时你们可以在码头歇息一晚,隔天再去城里找住处。到码头以后,你们去福来客栈,说是我家少爷的朋友,掌柜的会给你们安排房间。”
    赶考的时节,各处住所都紧俏。
    考生和商人都多,可能会住不上店。
    陆杨跟他道谢,问他:“楚哥儿什么时候去省城?”
    洪老五皱了下眉,不过脑子就知道是赖真说的,他跟陆杨说:“可能是月底走。”
    陆杨见状,知道他不方便说行程和住址,便没多问。
    黎峰送他们上船,陆杨又嘱咐黎峰两句。
    “家里人多,柳哥儿忙起来难免有疏漏,你回家碰见不舒坦的事,别埋怨他,好好说。”
    黎峰知道的,“我没跟他红过脸。”
    陆杨就这一句,上船就去船舱了。
    商船很大,船舱的环境不算好。
    里头有些难闻的气味,汗臭脚臭,还有潮湿的水气。
    陆杨进来就干呕。两间船舱都看过,条件差不多。
    乌平之有经验,让书童从行李里拿了醋和盐,两边都兑水,里外擦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