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发现的眼光
第321章 发现的眼光
竹下雅人并不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和细心程度,因此连续一周时间都在反复查看集团的财务报表。
“嗯,再仔细看一遍,如果还没有新的发现,那就这样结束吧。”
最开始那几天,青年可以不断找出疏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自己整理的财务报表越来越难找出错误。
最后两天时间,甚至什么都没找到。
这不代表财务报表完美无瑕,而是他过于熟悉,已经无法客观公正的看待。
当然,有计算机在,数字方面还是十分准确的。
签完字,处理好公司的财务报表,竹下雅人打电话将秘书长酒井惠子叫了过来。
“你通知一下中村芳子,我准备和她聊聊。”
这几天一有时间,他就找两人聊天,心里差不多已经有了答案。
但既然有时间,那么不妨考察的更仔细一些,避免出现不太好的结果。
“嗨,请稍等。”
酒井惠子很快去而复返,带着副秘书长中村芳子来到办公室。
“会长好!”
“嗯,中村桑,请坐!”
“是!”
看到秘书坐下,竹下雅人抬头吩咐道:“酒井,去沏壶茶。”
“嗨!”
两个人地位差距太大,再加上平日接触不算太多,所以基本上和前几天一样,以青年问女孩答的形式聊天。
“中村桑,你觉得公司是该将利润作为奖金发给大家,还是招募更多人手?”
“都是很不错的选择。但相对而言,我更希望公司多招新人。”
“一方面可以扩大公司规模,加速集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政府解决更多就业难题,赢得全社会好感。”
1994年的日本大学生,就职要比前一年艰辛。无数大学生迫于无奈,只能走上考研的道路。
星海集团每扩招一个人,就能为政府解决一个人的生活难题。
“这样啊,那你觉得如果集团扩招,更适合招哪类人?”
“优先招聘来自小城市和农村的普通家庭,甚至贫困家庭出身的长子。这些人不仅更有野心,也更能吃苦。”
人与人在人格上平等,但在生活上是不平等的。通常对一个家庭来说,长子往往是付出最多的那一个。
一句话,“他还小,你这么大了让着他点。”就让年龄更大的长子牺牲更多。
因为习惯了照顾弟弟妹妹,所以一个家庭的长子,往往责任心也会更强。
至于来自农村和小镇普通甚至贫困家庭,则主要是这些人在大城市基本一无所有,没有可以依靠的对象。
因此他们想要留在东京,就要更加拼命的工作,更加拼命的往上爬。
就算将他们派往威胁地区执行工作任务,也会为了更高的工资欣然接受。
当然,凡事有利就有弊。
这些充满野心的奋斗狂,很容易造成公司的究极内卷。
内卷对于初创公司很友好,也适用于发展中的状态。
然而当公司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后,更需要适当的竞争,以及人文关怀。
一方面是恰到好处的竞争,更容易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毕竟人不是机器,当工作时间过长后,他就没那么多时间进行思考,只能更多的复制前人路线。
当然,也有那种天然的奋斗型创新人才,比如舛冈富士雄,再比如梁孟松。
他们这种人心思纯粹,每天做梦都在想着研发,也非常享受研发的过程。
另一方面,恰到好处的工作时间,可以提升员工效率。
大多数成年人选择工作不是因为喜欢,而是为了养家糊口。
一旦工作时间过长,普通人就会变得机械麻木,效率也跟着大大降低。
最后,就是要考虑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公司不仅要赚钱,还要更多的帮助国家解决就业问题。
一个人干两个人的工作,然后支付1.5倍工资,公司确实节省了人员开支。
这种节省短期内,可能会获得大家认可。比如前世中国阿里创始人,就有一段时间被无数网名叫爸爸。
但经过一段时间发酵,等大家反应过来后,很快迎来社会舆论的反噬。
并且当创始人离开,公司没有了权威领导,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内卷问题。
当然,一家公司不太行了,更多的还是战略选择问题。
路线错了,越努力越浪费。
竹下雅人认可的点点头,“很不错的建议,还有吗?”
星海集团正在高速发展,多一些奋斗型员工有利于公司扩张。不过等到公司进入稳定阶段,他就不会再偏向招募这类员工。
需要像国家一样,什么样类型的人都有。
至于那种不长眼,每天什么都不干的摸鱼份子,还是要进行清除的。
中村芳子仔细想了想,随后非常认真的回应,“我认为公司需要平衡各方招聘人数。”
“人口多的地方我们多招人,人口少的地方就少招一些。重点院校也要按比例招募,好的学校可以多一些,但又不能太多。”
人天然喜欢报团取暖,来自一个地方的员工太多,就会压制其余地区人才成长,出现严重内斗。
以明朝为例,来自西江的官员太多,就导致齐楚浙等地区的党派报团取暖。
最终出现疯狂的党争内斗,加速明朝走向灭亡。
当然,也有那种来自一个地方人太多,将其余地区人才压的完全抬不起头的情况。
比如日本的大藏省,事务官领导岗基本都是东大生。这就导致其余名校学生,几乎没有机会施展才华。
这两种现象,都不是高层领导想看到的。因为无论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都会严重影响到高层领导的权威。
将人员打散,形成不了大的团体,才是一家合格的巨头企业。
当然,中村芳子提这个意见也有私心。
她是京都大学毕业生,在星海集团属于少数。她需要更多来自京都大学的毕业生,支持她工作。
“行,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竹下雅人刚开始还一愣,但很快理解其中深意。
乡党和学阀,确实不该在企业占据绝对优势。
就算他是神奈川人,就算他出身早稻田,也绝对不可以。
东京一工,早庆双雄,都要控制在一定比例内。
当然,作为他的出身校,还是有一定便宜的。比如说人员招募数量上,可以是庆应的1.5倍。
两个人聊了1个多小时,竹下雅人这才意犹未尽的送别这位平日里严格要求自己的副秘书长。
“看待事情很全面,真是让人难以选择啊。”
中村芳子很不错,许多提议深得他心。
他很想直接敲定,但仔细想了想还是决定再等等。
为了避免先入为主,竹下雅人并没有立马让内田美穗过来。
他随便找了点事,想要将刚才的一切都驱散掉。
秘书长是他个人意志的延伸,位卑权重,必须要谨慎行事。
吃过午饭,小睡一会之后,竹下雅人这才让酒井惠子将内田美穗叫过来。
依旧是请坐上茶,依旧是对公司发展询问。
和中村芳子不同的是,内田美穗更多的回答着力公司高层。
“星海生活的小林博明社长起于底层,所以他更偏爱名校生。我觉得星海生活的招聘,最好是以名校生为主。”
年轻时地位低下的人,登上高位后很容易走上两种极端。
一种是关羽,傲上而悯下。
对于出身名校之人各种看不顺眼,对于普通出身之人各种关怀。
如果你的实力足够耀眼,可以无视上面那句话。
比如出身士族的诸葛亮,关羽刚开始还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看不上,后来也心服口服。
另一种是张飞,媚上而欺下。
对待士族礼貌谦和,对待下属动辄打骂。
当然,小林博明没有张飞那么残暴,星海集团也不允许出现如此残暴之人。
但因出身低微偏爱名校生,这种顽疾确实很难纠正。
因为有竹下雅人监督,星海集团高层就算偏爱某些人,也会做的隐晦些。
举两个简单例子,
比如说a出身名校,那么小林博明就派他去星海食品公司工作。
星海食品,尤其是其中的能量饮料部门,在不停的快速扩张,因此非常容易出成绩。
有了成绩,升职自然变快。
b员工出身普通,毕业院校也比较普通,那么就将他派到松本制造。
这家公司虽然是星海集团的起始点,但中高端旅行箱市场在不断缩减,就算你才华横溢也很难有所作为。
没有成绩,升职加薪自然没你的份。
当然,如果是那种不世出的天才,反而是加入松本制造有利。
他可以帮助公司创造出更多的需求,但这种人太少。绝大多数情况都是,两人能力相差无几。
“嗯,不错,还有呢?”
竹下雅人也注意到了小林博明这一特点,因此他准备明年或者后年将他掉到总部。
招聘的时候可以偏向名校生,因为可以显著降低招聘成本。工作了之后大家都一样,学历就没必要拿出来说事。
某种程度上,其实竹下雅人更偏爱于那些能在名校竞争中加入到星海集团的非名校生。
因为他们的简历必须要足够好看,实力也要足够强大,才能同名校生的竞争中取胜。
当然,星海集团招聘的普通学生中也有混子。比如公司高层的子女,或者是外面大公司,以及政府高层亲戚家属。
但这些人都有专门的去处,也会在公司特别标记。他们的升职和普通员工无关,也不会掌握真正的实权,更多的是作为吉祥物一般的存在。
除非你真的展现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才华,公司才会将你和普通员工一视同仁。
因为竹下雅人是非常讨厌艾滋病关系的,不允许公司高层出现大量二代三代。
等到他退休的那一天,会在公司制度上明文写下,公司中层以上领导,普通家庭出身必须达到三分之二以上。
“还有就是星海科技的钱伯斯社长,星海娱乐的罗杰斯社长,更偏爱有国际经验员工。”
两人都是外国人,自然更喜欢拥有同样思想的员工。
区别是,钱伯斯招募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罗杰斯更喜欢招聘日本留美大学生。
两人也有观点一致的地方,那就是都非常欢迎有美国工作经验的日本人,以及有日本工作经验的美国人。
“很有趣的观察,确实如此,然后呢?”
竹下雅人升起更多的性质,想知道她更多的观察。
内田美穗听出了社长话语中的欣赏情绪,内心充满雀跃。
但她深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因素语气依旧和缓温柔。
“还有就是,星海投资的嘉本隆正社长更喜欢守规矩的人,星海软件社长……”
内田副秘书长如数珍家的将集团子公司负责人介绍了一遍,甚至想要介绍子公司的子公司领导。
她认为,做秘书最重要的是帮助领导查缺补漏,判断公司发展路径等事情,不是她这个小小秘书应该管的。
“很厉害,你要是不说很多时间我都没发现。”
竹下雅人很少在办公室,就算在也有各种事情忙碌,平日里不太接触副秘书长的工作。
此次持续一周的考察,让她对两位副秘书长有了更深的印象。
当然,青年一直以来都没有怀疑两人的能力。
毕竟这是会长办公室,在集团内优中选优。每一位秘书,都是在公司充分历练过才有机会入职。
“会长过誉了,您只是工作太忙没时间整理。”
“哪里,没想到就是没想到,没有谁是全知者。”
住下雅人不是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性格,遇到不知道的事情就果断承认。
这样做反而更让合作伙伴及员工尊重信赖他,让竞争对手恐惧害怕他。
同样是谈了一个多小时,竹下雅人便让她回到自己办公室。
他还有些犹豫,不知道该选谁比较好。
“中村,还是内田?”
两个人都很好,都有各自的优势。
“要不再看看?”
不知该如何选的青年自问了一句,然后很快自己否决。
“不行,时间有限,新的秘书长还要从酒井那里接手工作,不能再拖延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