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73章 共赴国难

      第73章 共赴国难
    用帐篷搭建的临时指挥所内,赵方远快步走进。
    “长官,前线侦察兵来报,日军在东回镇进行简单休整后,已于一个小时前向柏井木村进发。”
    “先头部队有三支步兵大队,一支步兵大队直奔二营,另外两支奔咱们这来了!”
    王奉点点头。
    不用侦察兵汇报,通过三维立体作战地图,便已经将日军的动向尽收眼底。
    不久前他曾尝试过在俯瞰界面上搜寻日军旅团指挥部,想要复刻歼灭第9旅团时的斩首战术。
    调动大口径重炮对其进行精确轰击。
    但发现根本行不通。
    山路崎岖狭窄,第40旅团的兵力很分散,战线前后绵延至少十公里,当先头部队抵达东回镇时,后方的部队尚在固驿镇内整顿。
    取巧看来是不太行了,只能真刀真枪的打,双方硬碰硬,战场上见真章了。
    嗡!
    临时指挥所上空,传来一阵螺旋桨发动机的轰鸣声。
    是日军的侦察机。
    好在临时指挥所安设在密林之中,借着茂盛树枝的遮挡,和墨绿色帐篷保护色的掩护下,日军战机在上空飞了好几个来回,仍旧一无所获。
    王奉双手背在身后,内心十分平静:“通知各部队,进入战备状态!
    大敌当前,指挥官必须足够的镇定和头脑清醒,一个错误的命令,背后需要付出无数的生命作为代价。
    只要能坚持一天时间,二团三团便能投入战斗,届时一团的压力会骤减很多。
    伏击阵地内。
    张虎趴伏在地上,赵方远已经将详细战报发至各营。
    看着电报上的数字,张虎暗自咋舌:“两支步兵大队,拉这么长的战线?”
    这仗不好打了
    一个营满编一千余人,和日军步兵大队的人数基本相同。
    在相同的人数下,获得的就是同等的战场宽度。
    当日军在眼皮子底下经过时,可以直接采用肉搏战术,类似平型关伏击战一般,和日军混杂在一起,尚且彻底失去远程和空中火力支援。
    两支步兵大队,就有些难办了。
    一营身后有三营充当预备役,尚且能够勉强应付,但新一团那边,很有可能就兜不住网了。
    做了一桌饭,来了两桌客人!
    张虎喊来传令兵:“通知弟兄们,准备战斗!”
    “子弹上膛,都把枪栓拉开!”
    传令兵:“是!”
    半个小时后,山脊小路上出现了日军的身影。
    坡顶,看着日军的动向,张虎心中猛地咯噔一下:“坏了!”
    行至土坡下时。
    日军突然停止脚步,几名士兵从队伍中分离出来,开始哼哧哼哧向坡上冲刺。
    张虎立刻下令:“隐蔽!注意隐蔽!”
    将身子缩进掩体后,心中开始不停的乱想:“难不成是行动提前暴露了?”
    但看着坡下明晃晃伫立的大队长,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若是提前知晓此处有埋伏,又怎么可能会大摇大摆的走在道路正中央。
    不光是张虎,日军的操作也把王奉弄得一懵。
    心里泛起嘀咕:“看来日本人也学精了,是被八路军的游击战打怕了吗?”
    若是提前暴露作战计划,这会儿日军肯定先手向高地发动进攻了,不会像现在这样徘徊不前。
    那几名士兵的动向也很明显,正在胡乱的排点。
    王奉咋舌:“记得最初的日军,稚嫩的如同孩子一般.”
    回想起刚开战那会儿,他曾率领414团多次伏击日军辎重运输队,那会儿的鬼子还没遭受过游击战的毒打,也没有提前搜查高地这种坏习惯。
    王奉:“电令张虎,立刻展开行动!”
    拖不得了,一再的退让反而会将战场主动权让渡给日军,不如当机立断马上出手。
    作战命令向下转递。
    一时间,前线响起了密集如雨般的枪炮声,一营的士兵口中振臂高呼着口号,轻重机枪立刻向下扫射。
    日军大队长率先从慌乱中回神:“八嘎!””
    “快布防!快!”
    “构筑防御圈,后退!向后退!”
    关键时刻,过长的战线救了日军一命。
    由于队伍拉的很长,坡顶的伏击军又差点被日军侦察兵撞见,只能被迫提早射击,计划打的是‘肚子’,结果到了实战中打的是‘头’
    后面的日军得知前军遭受了袭击,立刻停下脚步,整支部队如同受惊的毒蛇一般,开始缓缓回缩。
    李云龙想要兜底,但不过八百人的微薄兵力,根本无从下手。
    张大彪差点就要冲上去,硬生生被李云龙拉了回来。
    “团长,国军那边都打起来了,咱们不上?”
    李云龙拉动驳壳枪枪栓:“上,但不能这个么打法。”
    “咱们还有多少颗手榴弹?”
    张大彪:“剩的不多了,国军给咱们补充了一批,就剩两千多颗了。”
    李云龙心中思忖:“两千多颗.”
    “够用了!”
    “张大彪,我把手榴弹全都集中到一营,一会儿我让二营,三营掩护,山坡下面道路狭窄,你们一营把手榴弹全部扔出去。”
    “必须给我创造至少三百米的真空区,能不能做到?”
    张大彪想都没想:“放心吧团长,除非我死了,不然鬼子一个都别想过去!”
    李云龙点点头:“这话听着提气。”
    “给我打!”
    “都别节省子弹!”
    张大彪站起身,抽出背后的大刀:“冲锋号!”
    “弟兄们,冲上去剁了小鬼子!”号手站起身,将冲锋号放到嘴边。
    嘹亮的冲锋号响彻山脊,一营战士从伏击阵地中窜出,涌向山坡下的日军。
    “杀!”
    李云龙朗声:“掩护!”
    “不能让国军兄弟看了笑话!”
    指挥所内,王奉第一时间注意到了新一团的动向。
    “赵方远,立刻电令山炮营,向日军后段倾斜火力,坐标后移一百米,不要伤了友军。”
    战场面积很小,稍有不慎就会波及到己方部队。
    赵方远:“明白!”
    随即立刻跑向隔壁通讯连。
    王奉沉住气,通过三维作战地图继续观察战场局势。
    突入起来的伏击,打乱了日军的行进队形,短暂的骚乱后,在指挥官的组织下,开始进行有效反击。
    战争打到现在,双方都在进步,大家都不是吃干饭的,日军的反伏击能力肉眼可见在增长,空地协调能力也进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战斗刚一打响,几架飞过去的侦察机立马掉头返航,距离战场只有四公里左右。
    37年日军尚未装备正式的侦察机,这一作战任务通常由战斗机顶替,这种机型加装了无线电通讯设备,在发现敌情后第一时间,便可执行空中打击任务。
    王奉皱眉。
    在同等人数下,即便是先手伏击,也很难消灭日军。
    平型关一战,八路军调动了半个师的兵力,才勉强消灭掉了日军后勤辎重部队。
    一营陷入了苦战,二营还没有动静。
    但日军已经知晓柏木井方向出现大股中国军队,肯定不会再贸然前进。
    这场伏击战,正演变成阵地攻坚战。
    炮弹出膛,山炮营开始介入战斗。
    经过短暂的训练后,炮兵的素质明显增长,炮弹的落点相比以往更加精确。
    山脊道路最多能容纳两人并肩而行,虽然只有六门山炮,但依旧能凭借密集的炮火,暂时将日军部队分割成两段。
    指挥所位于一营阵地侧后方的山坡上,距离前线只有寥寥数百米的距离,枪炮声在耳畔回响,压盖住了周遭声音。
    也就是王奉在能洞悉日军全部行动的情况下,才会如此部署。
    换作一般的指挥官,是不会置身于如此险境。
    临时构筑的机枪阵地攒射出凶猛火力,封锁住了日军正面冲向坡顶的通道。
    一个机枪小组中,只有一名操作手和装弹手,但在两侧部署了两个步兵班组,充当阵地掩护火力。
    王奉一直认为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就是鸡肋。
    质量太重,携带不便。
    射速更是拉跨到了极致。
    理论射速只有450发,受制于只能采用30发弹板供弹,实战中的射速仅能达到理论上的四分之一。
    反观同级别的马克沁重机枪,理论射速达到了600发,采用一百发100发弹链供弹。
    精度倒是不错,但对机枪手素质考验较高。
    战争初期的日军士兵,至少经过了一年以上的系统性训练。
    这点是中国军队比不了的。
    即便有训练速度加成的增益buff在,一团的单兵素质也远远赶超不过日军普通士兵。
    王奉侧过头:“后续部队行进到何处了?”
    赵方方远:“长官,半个小时前来电,预计还有十个小时才能抵达。”
    王奉皱眉厉声道:“再电宋文杰,最多八个小时,不得有误!”
    赵方远心头一紧:“是!”
    前线上,张大彪所部在二营,三营的掩护下,成功突击到日军面前。
    “都扔出去!”
    嗖!
    战士们接到命令,将提前挂在腰间的手榴弹一股脑的抛向坡底的日军。
    “八嘎!”
    “注意隐蔽!”
    拉掉引信后的手榴弹在空中飞舞,如同雨点般落入日军队伍中。
    霎时间,阵阵爆炸声响起,坡底不宽的道路被扬起的黄沙覆盖,来不及躲避的日军被火光吞噬。
    张大彪心中急切:“快,上刺刀!”
    一营仅剩不到三百名战士,即便在密集手榴弹的攻势下,这么点人也拉不开过多的战场宽度。
    手榴弹不是无穷尽的,总会有用完的时候,想要隔断日军,只能采取白刃战。
    用血肉筑起高墙,为身后的友军争取时间。
    坡顶。
    李云龙见冲上去的一营要被日军冲垮,心中一急:“兄弟们,冲上去,都给我拿出野狼的劲头来!饭不能白吃,不能让人把咱们新一团看扁了!”
    “冲锋!”
    号手率先站出来,子弹从身旁划过,眼中毫无惧色。
    嘹亮的冲锋号响彻山顶,新一团战士们安装刺刀,榴弹爆炸掀起的黄土打在脸上,目光坚毅无比。
    二营,三营及时补充上来,堪堪稳住一营创造的真空地带。
    八路军战士们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用鲜血硬生生阻挡住后续冲上来的鬼子兵。
    王奉将视角从新一团处撤回,心中不免感叹:“要是国军都入八路军这般坚韧,怎么可能让日寇在中华大地上肆虐许久.”
    俯瞰视角转到一团阵地。
    处境同样艰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