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3章 河左,浦东

      第43章 河左,浦东
    郭解郑重的说道:“小吏想要狄道外,河左的一百亩田地。”
    河左指的是大河东岸,大河是黄河在汉代的称呼,也就是黄河东岸的田地。
    河左田地靠近一直奔流到东海,贯穿大半个汉廷的黄河,便于灌溉,土地膏腴,田地的肥力比起一般的田地大。
    另外,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
    郭解索要的那片田地是后来的金城,也就是西北的中心城市之一兰州,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大城,商贾众多,百货云集。
    当前还是一片荒芜的白地,没有多少人烟,相当于开发以前的浦东。
    浦东寸土寸金,房价一平米十万,十几万的房子不在少数,在开发以前,却有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的说法。
    谁能想到,开发后成为全国最金贵的地段之一。
    张骞明年便要开始出使西域。
    还有一年的时间,郭解准备在张骞出使西域以前,占据河左的田地。
    最绝的是,河左在长城外面,无论占据多少土地都不会引来天子的不满,当做一个兼并大量田地的豪强迁到茂陵。
    反而希望汉人在长城外占据大量土地,经营边塞,抵御匈奴。
    “狄道长城外?”
    “大河东岸的田地?”
    “你说的是河左?不是河西?”
    桑弘羊、赵禹、张汤皆是一脸的惊色,看向站在閤门附近的郭解,神色复杂,一时间竟是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
    桑弘羊三人心底甚至产生了一丝愧色。
    误会了郭解。
    他不是想做豪强。
    恰恰相反。
    郭解是个真正的义士。
    一心只想北击匈奴!
    长安向西八九百里外的狄道,是大汉的边塞长城,修建了抵御匈奴人的长城,又叫做狄道长城。
    郭解所说的河左便在长城外面。
    河左是横跨关中、关东的大河,由于河面宽阔、河水湍急的原因,大河东岸的河左也算是大汉的疆土。
    由于大河在长城外面,几乎没有县城,只有一些边塞的烽燧,观察匈奴人的动向,一旦来袭,便燃放烽火狼烟,通知狄道长城的汉军。
    河左在狄道长城以外二百里!
    烽燧没有几个。
    郭解竟然想要河左的田地,当之无愧的忠贞义士!
    自愿抵御匈奴,总是让人心生敬意。
    桑弘羊一脸愧色的说道:“本官误会了郭弁虎,把你想作妄图享乐的贪生怕死之辈,是啊,手弁猛虎的豪侠郭解,岂会贪生怕死。”
    他身为侍奉在天子身边的侍中,竟是对一个小小的亭长郭解郑重长揖。
    大汉的风气便是这般。
    轻生重死。
    主动抗击匈奴的人,值得敬佩,无关身份的高低贵贱。
    桑弘羊说道:“本官亲自去书一封给陇西郡的太守,以本官的权力傅籍五百亩的田地,已经是力所能及的最大限度,便帮你傅籍五百亩河左的田地。”
    五百亩!
    郭解一脸惊喜,多出了足足五倍的田地,远超他的预料。
    “足矣。”
    郭解作揖道:“多谢桑侍中,小吏的本意是要来一百亩田地便心满意足,没想到多给了四百亩田地,傅籍的田亩数目达到了五百亩,这个田地的位置能否让小吏亲自挑选。”
    田地有沃土,也有贫瘠。
    从没有亲自挑选的先例,即便是大汉开国的列侯受封,也是被动接受汉廷的指定食邑土地。桑弘羊不能干涉郡县的政事,身份又是天子身边的侍中,干涉地方的政事更是大忌。
    他咬了咬牙说道:“本官会想法子促成此事,由你亲自挑选田地的位置。”
    赵禹、张汤忍不住回头,神色出现几分愕然。
    桑弘羊竟会为了郭解的私事,不顾官场的忌讳,干涉郡县的政事,若是被天子知道,将会降低对他的信任。
    对于天子身边的诸多侍中来说。
    最为重要的不是官职大小,而是天子的信任。
    一旦失去,很难挽回。
    “多谢侍中。”
    郭解郑重作揖:“小吏定会经营好河左的田地,不辜负桑侍中的期许。”
    桑弘羊因为天子减少对他的信任,带来的郁结难受,听到他说了一句经营河左的田地,缓和了很多,满脸的苦容露出了一丝笑意。
    他拍了拍郭解的皂衣说道:“有你的这句话,我心稍慰,本官等着吃你从河左种出来的粟米。”
    “哈哈。”
    赵禹伸出拇指捋了一下两撇胡须,长笑一声说道:“到时,本吏也要讨一碗河左的粟米吃,郭亭长别舍不得。”
    郭解会心一笑:“桑侍中,赵公想吃多少便有多少,尝一尝匈奴血浇灌的粟米是何味道。
    “善!”
    “大善!”
    桑弘羊、赵禹听到匈奴血三个字,浑身一抖,有种头皮发麻的激昂慷慨,放声大笑起来。
    “本吏也讨一碗。”
    一个谁也没想到的人,张汤居然开口索要下属的钱粮,正色道:“到时,本吏去藁街都亭吃一碗河左的粟米。”
    桑弘羊、赵禹、郭解皆是一脸的讶异。
    长安谁不知张汤的名声,张汤审鼠甚至都传到天子的耳朵内,知道张汤是一个严苛的酷吏,对别人严苛,对自己同样严苛。
    张汤从来不会索要任何东西,在他看来,拿了一粒粟米也是贪腐,照样需要抓到长安狱治罪。
    “本吏.”
    张汤瞧见三人的讶异、错愕,脸上闪过一丝尴尬,脸色微微涨红:“本吏想吃匈奴血浇灌的粟米。”
    “哈哈。”
    “哈哈。”
    令舍内响起连声大笑,桑弘羊、赵禹欣然一笑,閤门内的气氛轻松许多,几人的关系也拉近许多。
    皆是志同道合之辈。
    郭解会心一笑,忍不住感慨起来。
    大汉正是有这些人在,才会变成一汉当五胡,犯我强汉虽远必诛。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郭解且慢。”
    张汤拦住准备离开的郭解,嘱咐道:“两万石粟米市价在两百金左右,你若是还想赎罪,回去写好爰书交给便坐的少吏。”
    两万石粟米,赵禹、张汤两人一粒粟米都没要,全部算作郭解买爵赎罪的钱帛。
    郭解长长作揖,离开了长安官寺。
    买爵赎罪的进度达到了8%。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