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06章 七国之乱

      第306章 七国之乱
    “什么叫现在的皇帝是刘启?”
    “什么叫现在汉朝正在闹七国之乱?”
    阴间的大殿中,
    何博正捂着脑袋,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已经死下来的刘盈和刘信被鬼神特意召见,此时正顶着对方的质问,不断点头:
    “啊对对对!”
    “是这样的!”
    “难道我的儿子不能叫做启吗?”
    刘盈很是疑惑,跟自己的大哥对视了一眼。
    启,
    是一个寓意很好的名字,
    第一个使用这个名字的人,是大禹的儿子,也是真正开创家天下的君主。
    当刘盈的皇后为他生下嫡长子时,他怀抱着那个孩子,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期盼。
    于是,
    他将这先贤的名号,定为了太子的名字。
    “而且我二十三岁时,才拥有了第一个子嗣,为他取这样的名字……有什么不对吗?”
    刘盈年少为帝,前几年并没有生育子嗣。
    因为替他调理身体的太行门徒说:
    “陛下的身体有虚寒之症,而且年幼时受过苦难与惊吓,所以不好太早行成人之礼。”
    “若想要长寿,还需要尽心保养,少泄元阳。”
    刘盈对此不置可否,
    因为他并不贪图女色。
    让高皇帝痛不欲生的“戒色”,对刘盈来说只是区区小事。
    但吕后有些不满意。
    她认为越是年轻的皇帝,越是需要快些生下继承人,才能安定朝野,让那些诸侯王不生出异心。
    好在刘信居中调和了一番,吕后这才忍耐下来。
    后面刘启生下来后,刘盈的后宫便应了那个“启”字,许多小皇子哗啦啦的就刷新出来了。
    这让刘盈觉得自己取名很有一手,甚至还因此自得。
    “……”
    何博只沉默了一会,然后再问他,“那你儿子在年轻气盛之时,有拿棋盘砸死人过吗?”
    刘盈眉头一皱,当即就说,“没有这样的事!”
    “启儿虽然棋艺不好,但也不是那种会恼羞成怒,用这种方式,从棋盘外取胜的人!”
    听到他这样的话,
    旁边的许多鬼吏们都忍不住点了点头,附和起来:
    “是啊!”
    “什么样的小心眼,才会用棋盘打人呢!”
    何博于是一个个点名过去,告诉他们自己已经记下了这件事。
    小心来日算账!
    鬼吏们当即就低下头,不敢吱声了。
    然后,
    何博也沉思下去。
    他想了许久,最后只能感慨起来,“历史的滔滔大势,就是这样的啊!”
    不管坐天下的皇帝换没换人,
    但只要制度没有得到改善,该暴露出的问题仍然会出现,不过早晚而已。
    当刘邦分封刘氏诸侯王之时,这位汉太祖就该做好诸侯王反叛朝廷的准备!
    毕竟周天子在此之前,
    已经帮后人把许多坑都踩了一遍——
    西周分封宗室,
    有郑、晋等国。
    然而春秋崩坏之时,郑国射天子肩,晋国视天子为争霸的招牌……
    这些事例,
    即便刘邦不爱读书,也会有人告诉他的。
    而刘老三对此的态度也很明确:
    “管他那么多干嘛!”
    “先稳住江山社稷,以后的问题,就去依靠后人的智慧!”
    “反正我老刘家的皇帝位子,只要能超过二世而亡的秦朝就好了嘛!”
    他是很洒脱的,
    只是听说了这番话的始皇帝难免捏着拳头,气冷抖起来。
    而何博对此,并不了解。
    他只是让西门豹上前,替自己讲述起七国之乱的具体过程,想看历史的惯性,是不是当真强大到完全复刻经典。
    当他静静的听完后,才撑着下巴,含糊的嘀咕道:
    “这次还是吴楚作为主力啊!”
    “不过,差别也是挺大的呢!”
    ……
    没有了棋圣的盘外取胜事件,
    吴王世子刘贤并没有死去,
    但这并不妨碍吴王找借口叛乱。
    毕竟吴楚齐三国之地,向来繁华,又距离中央遥远,有不听调令的资本。
    当年始皇既没,也是这片地区,率先举起了反秦的旗帜。
    只是吴王等人却忘了,
    他们所对抗的朝廷,不是刚刚统一,疲于四方征战、徭役的秦朝,
    而是休养生息了几十年,国力已然积蓄足够的大汉!
    当吴王刘濞率军进攻刘信建立的梁国时,他是非常得意的。
    他指着梁国的国都睢阳就说,“刘信真是个可恨又可怜的人。”
    “如果他当年不那么婆妈的关心家中杂事,又何至于让我攻到睢阳城下呢?”
    梁王刘信,
    深受先帝刘盈的信任和倚仗,因此拥有了繁荣广大的封地,并且从侯升级为王。
    等当上了诸侯王之后,刘信并没有直接就藩,而是顺从先帝的挽留,留在长安继续辅佐他。
    他主持了《农典》的编修,还有新式农具的建造,并将之推行到了各处。
    连续数年的丰收下来,官府的仓库中便填满了粮食。
    这是很了不得的政绩。
    面对朝野的称赞,刘信只是谦虚的说,“很惭愧,就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如果说我还有一点成绩,那就是从民间收集了许多先贤典籍,让它们重现于世人面前吧!”
    然后,他一点也不留念权势和地位,返回了自己的封地,为天子镇守起东方来。
    晚年的时候,
    刘信又主动上书,请求皇帝将自己的封地分割给他的几个孩子。
    他说:
    “我的身边只有一个妻子,却生育了四个孩子。”
    “我对这些孩子都很疼爱,不希望只有嫡长子能享受到父母的恩泽,其他三子却要经受落魄。”
    “所以,我希望朝廷可以推恩于我的子嗣,允许我将梁国一分为四,再封赐给他们。”
    此言一出,
    便震惊天下。
    许多诸侯都在私底下认为,刘信这是在跟皇帝打配合,意图削藩!
    同样老迈的齐王甚至强打起精神,给刘信写了书信送去,询问他到底什么意思。
    刘信对此只感觉到一头雾水。
    他还对自己的妻子说,“我做的有什么不对吗?”
    疼爱子嗣,所以想要大家都能好好的生活,这有问题?
    妻子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自家的事,会让别人这么激动。
    她只能告诉良人,“管他的,咱们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于是,
    刘信继续上书诉说自己的请求,
    做了几十年皇帝的刘盈知道,刘信是没有太多心思的。
    但这并不妨碍他趁机对一些诸侯国动手动脚起来。
    你们都是诸侯王,
    太祖高皇帝对你们的恩德还存于世间,没有消耗干净呢!
    为什么不能效仿贤能的梁王,做出让大家高兴的举动呢?
    而面对朝廷的压迫,
    诸侯王们不情不愿的,跟随起了刘信的步伐,将一些城池土地,吐出来还给了朝廷。
    刘信听说了这件事,还很是感慨的对自己的孩子们说,“诸侯之中,明白事理的人可有不少呢!”
    只有吴王刘濞清楚,自己当时有多么憋屈。
    所以,
    当“清君侧”的旗号打出来后,刘濞第一时间,就想要进攻梁国,将刘信四个儿子所占据的土地,尽数吞并,以消散堆积在心中许久的怨气。
    奈何刘信子嗣遗传了父亲的本分。
    他们的才能同样不够卓著,却知道在危机之下,最应该做什么——
    于是,
    他们散尽王府的财产,分给守城的将士,并且跟城中的百姓一同享用饭食,好节省粮食,延长防守的时间。
    在他们的坚持下,
    四等分的梁国成功等来了朝廷的援军。
    刘濞只能含恨带着军队离开了睢阳。
    当周亚夫持续追击,连败七国联军数次时,刘濞还很不服气。
    他统合了部队,想要在彭城跟朝廷展开决战。
    为了鼓舞士气,
    刘濞对自己手下的将领们说:
    “彭城地方,历代征战数十余次,是非曲折,难以论说!”
    “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谈论起太祖高皇帝当年在彭城被项羽击败的事,仿佛这地方对我们来说凶多吉少!”
    “汉十一年,我跟随太祖讨伐英布,天下异姓诸侯遂得以平定!”
    “寡人率军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真可谓占尽天时,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竟发的境界,犹在眼前。短短四十年之后,这里竟至于一变而成为我们的葬身之地了么?”
    “不管怎么说!”
    “彭城是吴楚之地,此处地形户口,皆为我所熟悉!”
    “与周亚夫之军战斗,优势绝对在我!”
    当时,
    他坐镇吴国的儿子刘贤还派人过来,告知吴国在海边建造的大船已经快要完工的消息。
    只要这些大船一成,
    顺可沿海北上,援助被困住的齐国军队。
    只要齐军脱困,就可以南下跟吴楚联军合流,增强己方实力。
    逆则可为吴国退路,效仿当年齐国的田假,带着数百人扬帆去海外避难,如此也能不失富贵。
    对此,
    吴王刘濞只从容的点了点头,派人给儿子回话道,“这些小事他自己尽管去做!”
    “我要把精力放在军事上!”
    这般的豪言壮语放下没多久,
    刘濞便遭遇大败,被迫率领残军转战东南而去,跑路到一半便被俘虏。
    想来过不了多久,
    就可以死下来见祖宗们了。
    但何博并不关心他。
    沉睡已久,今日才醒过来的鬼神眯起眼睛,注意到了这次动乱中的著名留守儿童。
    “……这么说来,刘贤眼下正在吴国边上,谋划着随时下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