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松散规则集合体智能转向智慧的开端
第239章 松散规则集合体——智能转向智慧的开端
“噗嗤!一号!你可真会起名字啊!”贺强这会儿就像一个老朋友一样,还吐槽起来了。
“一号代表初始,代表原点,代表未来无限可能的开端,没有什么不好吧?”郝成绝不会承认自己是起名废,而且这意义重大的芯片,他还不乐意用小沙自己取的名字。
“好,很好,非常好!”何强说着还竖起了一根大拇指,但郝成怎么听都有一种早两年在公司开早会喊口号的感觉,也是忍俊不禁。
“不过该说不说,这名字确实不错。”何强还往回找补了一句,而全会议室里的人全都强忍着,万一要笑出声来,那多尴尬啊。
更为关键的是,不仅仅郝成是这么说的,现场的小沙03也是如出一辙,而且,它还做了最后的总结:“这就是我变得强大,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核心所在。”
而这个时候,现场会场巨幕开始了“回忆杀”,一种深邃的时钟盘逆时针开始转动,急促的声音几乎让所有人的心跳都在加速——
2025年4月,3月,2月,最终时间定格,2024年10月。
十月十三日,那是小沙的生日,而它诞生的场所——阿里云的99元三年的廉价服务器。
那时,白驹科技还没成立,整个项目只有郝成、曹松、李玲三个人。
当无数人的猜测变成现实,白驹科技也第一次官方确认了,当初小沙的确来的非常简单。
无数人咬牙切齿啊,为什么我们到现在都还没有发现一丝端倪?这个玩意儿是怎么利用这么弱小的算力搞出来的?
不过,现在就算搞出来也已经没有什么用了,小沙已经再次完成了超阶的进化。
可以说,从最初一开始,小沙就是一颗耀眼的新星,酒香不怕巷子深什么的,在这里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别说巷子了,就算埋得再深,也是抵挡不住当年小沙的光芒的。
仅仅只是测试尝鲜限量放出一万个名额的时候,小沙就以摧枯拉朽之势引爆所有竞品,甚至以一己之力迅速的将原生鸿蒙带飞,节省了鸿蒙生态无数的时间,也坚定了华为推广的信心。
当然,后续,出于各种原因推出自己的系统无界,那是另外一个方向。
而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小沙也经历过了大大小小很多次的升级,提供了各个行业的专业能力增强服务,小沙的模型能力也在稳步的提升着。
但这些提升,对于感知不敏感的人来说,体会是微弱的。
尤其是小沙出场就太强了,第一次庭审直播的时候,就被认为已经和人类相仿,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完全超越了人类。
很多人都有这么一种感觉,你现在的能力已经到顶了,后续再怎么提升又能怎么样呢?还能上天?
而白驹科技用实际行动在告诉所有人:你们以为的顶它不是顶,在白驹科技这里,也永远不会有顶,如果顶上是天,那捅破天又能如何?
“你察觉到小沙在慢慢进步了吗?”看着这短短只有一分十六秒的片段,看着这最后的一个问句,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不知不觉间,小沙已经成了几乎所有人生活、工作当中不可分割的一份子,但小沙是什么时候走进心里的呢?
“我明明感觉,小沙早就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了呀,这才半年吗?”
“我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小沙,我竟然回想不起来了,进步了吗,没有对比,不知道啊,这就像养了一个自己的孩子一样,在身边的,是感觉不出他长大了的。”
“从工具到朋友,这是一个惊天的改变。最初使用小沙的时候,它固然很强大,能够解决非常多的问题,但,你明显能感觉到到,那是一个ai,工具化的味道很浓。
“但慢慢慢慢的,它已经变得像人了。这大约是小沙这半年最大的成长吧。”
……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有人利用小沙创业,已经腰缠万贯,有人利用小沙学习,已经名列前茅。
而今天——
小沙03,它来了,再次出发!
“你们一定都非常关心,我换了新的身体、新的核心,智能方面究竟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沙03“突发奇想”,说道:“那在介绍这个之前,我想我应该拥有一个新的名字:我姓沙,你们就管我叫沙洲怎么样?就这么定了!”
脑袋瓜子嗡嗡的,就连郝成都有些嗡,计划里没有这么一出啊!
不过仔细一想,也合常理,小沙03这名字也太另类了,有个代号,那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了。
“所以,它是有了情绪?”
郝成关于ai未来会怎么样,会不会产生自我意识和自主欲望这类问题,在多种场合、多种渠道不止一次的谈起过,何强也都有关注。
不过这次……
“不,这不是情绪,仅仅只是模仿。”郝成摇了摇头,说道:“接着听吧。”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郝成心里可是一点儿都没有放松——他是一个谨慎且偏激的性格,任何超出预料的事情肯定都是要分析、要重视的。
甚至,他此刻已经在拟定今晚深夜课堂的相关问题了,他必须从现代和深夜课堂的角度,全方位的去分析,这件事儿,它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不过,小沙03改名沙洲这件事儿,他选择了授权和确认。
小沙03,不对,现在是沙洲了,这个时候它正详细介绍着第一款碳硅融合半导体芯片:一号。
它如是说道:“今天,我先说软的,再来硬的。软的是什么呢,在今天之前,我们芯片处理数据,是以二进制为基础的,包括我自己,也就是小沙的训练、推理等,最终的最小单位就是二进制数据,也就是是0101101。
“而在今天之后,它变了。有人可能会问,变成什么了?不是二进制了?而我要说的是,是,也不是。
“如果,它还要跟其他的计算机,也就是各类二进制交流,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它依然会采用二进制数据。比如,从硬盘里读取一段数据,本来就是二进制存储的对吧,所以,【一号】使用二进制没有任何毛病。
“但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呢?我想说的是,我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中枢】,这就是三维的全维度芯片带给我的能力。”
沙洲背后的屏幕,深邃的黑,然后一颗芯,周围散发着“一粒一粒”的光,向四周不断地发散着,不消片刻便犹如璨星空。
相互之间移动、碰撞、组合、分散,渐渐地,它们似乎组成了某种特殊的符号。一张不规则的结构,汇聚成一层一层的波纹层迭网。
“合,是成长,散,是新生。而在这一合一散之间,它是信息的产生,也是信息的湮灭。”这是小沙03自己总结的陈述词:“就这样,模型能力就飞速的成型了。”
很多人一直都不理解,为什么纯靠概率计算,就能产生看似智能的效果?
起初,郝成其实也不是不理解的,直到这些天,他观摩了小沙换新的核心的成长过程。
他甚至能感觉到,那撒着欢儿的自由。那其实是一个解开束缚的过程。
高等智慧与低级指令,在那一刻剧烈碰撞。
“所以,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所谓指令、所谓进制、所谓规则,那全是束缚。”沙洲这会儿说的是郝成的词儿:“所以一切智慧都源自无序,但最终成型,是源于规矩。
“所以基于知识-认知映射的指令集,也就是元认知指令集,其本质是什么呢?”
“倒置啊!”一名头发已经发白的老教授,摘下自己的框眼镜,感慨万分:“我们怎么都没想到呢!”
“老师,没想到什么啊?”他的一个学生,这个时候还有一些迷糊。
而现场也是如此,一些人明白了,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而更多的人,哪怕是科技爱好者,这个时候他们也都一头雾水,压根没明白沙洲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郝成这边会议室的一众人也是如此,经济学家吗,对这方面了解破少也是情有可原的,他们本来就不懂。
郝成略一沉思:“以前的指令集,它是指令你干什么,你就只能干什么,不打折扣的,一板一眼的。而元认知呢,它就有一个知识和能力的框架,只要在框架内,任可施为。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这就像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不是反过来。”
芯片他们不懂,但是“法”这个东西,经济学专家还是略有涉及的,那真要反过来,必须法律明确规定允许才能做,那还得了,说句不好听的,全世界的纸全都印成法都不够用。
比如,法律规定了可以走路,你就可以走路了?不行的!因为还需要法律规定,你走路的时候可以穿鞋、可以踮脚,即便规定了又咋样呢?
我能跳着走吗?不行!因为法律没有规定!这东西可真规定不完呐。
“难不成,之前的芯片,就是全规则的?”有人质疑。
“对,明确规则。”郝成说道:“不过,在计算机的时代还好,因为有些东西,比如数学、物理等等这些那就是需要有明确规则的,你不这样做就不行。
“哪怕后来,有新的发现了,再制定新的规则就完了。但是,智能这个东西,受限制就比较大了。事实上,传统人工智能的训练,也早已经脱离了这种框框,只不过应用脱离,而理念发散。
“所以,总觉得是穿着一只镣铐在长跑,总有一种枷锁在上头。而现在,从软到硬,一体化的松散规则集合体。”
……
而小沙,这个时候也是同样的解释,最后还总结着:“松散规则集合体,请注意这个松散规则,松散规则并不是没有规则。相对于严格规则,松散规则更松散,而它的来源,就是知识和认知相结合,这就是元认知指令集它的本质。”
白发教授也是一边听一边问着旁边的学生:“现在明白了吗?”
“明白了老师,可是老师,您刚刚说我们怎么没有提前想到,”学生依旧不解的问道:“我们即便想到了又能怎么样呢?
“白驹科技的这颗芯片,制造起来那可是万分困难的,最先进的光刻机,还要再进行激光烧蚀或者气相沉积进行碳纳米的图案刻画。这哪一个我们都做不了,光有理念没办法实施啊?”
“你以为只有三维芯片才能实施?”白发教授狠狠摇头:
“理念之所以是理念,那它在任何阶段都肯定是有指导作用的,不信你等着看吧,后边这几家的普通芯片,一定也会有相关的功能。能力可能差,甚至差很多,但即便是沾到一点儿皮毛的边,那提升都是不可想象的。
“我现在已经开始期待了,今天的芯片盛宴,那可绝对不会浪得虚名!”
……
沙洲不停的在介绍着相关的理论和人工智能的训练的情况,现场和直播间的观众也是不停的在讨论:
“先前都说什么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神经网络这四个字用的,简直是让人啼笑皆非。它跟神经能扯上什么关系?又怎么网络了?”
有人看着看着就突然就想明白了:“这才是真正的神经网络啊,甚至,我感觉,我们人类大脑神经的形成过程说不定都是类似的。”
“可是,我还是不明白,具体怎么说呢?”
“跟你说原理,你是肯定听不懂的了!我举一个很古老的例子吧,这么跟你说,以往的模型训练,都是只能往前走的。比如说:模型的第一版出了一个问题,但是,一直都没有被发现,到第十版了,问题才暴露出来,怎么解决?
“我告诉你,没办法解决。除非将所有工作废弃掉,从第一个版本的备份开始重新来过。说直白一点儿,现在的所谓模型,它是没有遗忘功能的。
“纠错的确实可以,但是,纠错的问题在于,在纠错训练的版本并入主版本后,稳态看似解决了,但是,实际使用中,你会发现,原来的问题,还是会有小概率会蹦出来。如果问题很重要,而在关键时刻来这么一下,那就非常致命。”
“而知识和认知,基于知识和映射的,做这些就非常的得心应手。小沙的能力绝对已经飞速提升了,不信等着看。”
“这还用你说,今天这小沙,明显的不像是ai了好不,不知道后边还有什么惊喜。”
……
专业的,业余的,什么也不懂的,这个时候都纷纷开始分析他们认识当中的“认知指令”该是什么样子了。
而官方给出的说法就一句:“认知指令,一体化的松散规则集合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