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67章 汉兵要败?文聘定计赚关平(6k)

      第167章 汉兵要败?文聘定计赚关平(6k)
    城头。
    文聘仗剑而立。
    虽然名头不如诸曹夏侯和五子良将,但在江夏这片地儿,尤其是镇守了多年的石阳城,文聘自问不会比任何人差。
    不论是防范关羽还是防范孙权,文聘都打出了不俗的战绩。
    能当上后将军,文聘靠的不是裙带关系,而是靠累年战功的积累!
    于禁那句“即便是关羽亲至也破不了石阳城,更何况是关羽的两个犊子”并非虚言,而是对文聘军事能力的认可!
    看着城下骂战的关平,文聘只是冷冽一笑,不予理会。
    一者骂的是于禁不是文聘,文聘的心中不会有半分波澜。
    二者于禁也不在城中,文聘也不担心于禁会被关平气着。
    石阳城中虽然只有数千兵马,但以文聘的老练也不会单纯的守城。
    文聘对石阳城附近的河、沼泽、林地,知之甚详,何处可藏兵、何处有小路,文聘不用看地图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
    这是文聘镇守石阳多年的底气!
    “虎父未必有虎子,想破我文聘镇守的石阳城,可不容易!”轻笑一声,文聘转身走下城楼。
    作为石阳城的主将,文聘并不需要亲自在城头观察敌情和指挥战斗。
    安抚好城内军民,及时查看粮草、饮水、柴木、箭矢等是否齐备,更为重要。
    关平骂了一阵,见城头魏军将士连个吭声的都没有,不由紧蹙眉头。
    【文聘和于禁这俩老匹夫,竟如此沉稳,是笃定石阳城稳如泰山我破不了吗?亦或者,另有打算?】
    见骂战无效,关平也不再激将,令军士在城外挖壕沟、埋鹿角、建营垒、筑堰断水。
    这次攻打石阳城,关平和关兴商议的策略是集中兵力,先攻一门。
    对手是文聘和于禁,战场又在文聘最熟悉的石阳城,关平和关兴不敢大意;分兵三门或四门,虽然更容易破城,但也更容易被文聘和于禁各个击破!
    虽说天赋不如关羽,但跟着关羽多年,关平在军务上倒也务实沉稳。
    不论是挖壕沟、埋鹿角、建营垒,还是筑堰断水,战兵和辅兵的分配,都是井然有序。
    如今已经不是汉末的黄巾时代,攻城和守城的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简而言之:专业度提升了。
    黄巾时代,或为进攻方人多势众,劝降威慑,或为守城方斩将夺旗,火烧原野。
    技术含量低。
    而到了现在,普通的进攻方式和守城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征战所需了。
    这要求双方主将不仅得有勇力,还得有智力。
    智力越高,越容易功成。
    而智力又分两种:一种是因天赋出众而自小接受精英教育养成的智力,一种是长年累月的战事实践形成的智力。
    关平就属于后者。
    然而。
    看似沉寂的魏军,实则暗藏凶机。
    到了夜间。
    一支千人魏军悄然自南部密林的溶洞中出现。
    为首者,正是藏身于溶洞中的于禁!
    早在关平大军到来前,文聘就派于禁引千人出城去了石阳城南部的丘陵林地,南部的丘陵林地植被茂密且有天然溶洞,可藏兵数千!
    探得关平的营寨戒备森严,于禁没有贸然前往劫营,而是转而执行文聘的备用方案:袭扰粮道!
    关平初至,运粮的辎重兵还在后方。
    对于禁而来,袭扰粮道属于轻车熟路了。
    相较于水上作战,陆上作战更容易袭扰粮道。
    只因水上作战,粮草大抵都在辎重船上,想要袭扰得有战船水军。
    陆上作战就方便多了。
    粮草或是牲畜背负,或是人力背负,袭扰的难度大减。
    在官渡对战时,于禁就常奉令袭扰袁绍的粮道,征战多年,对此亦是驾轻就熟。
    只是短暂的思考,于禁就将主方案劫营改为备用方案袭扰粮道。
    与此同时。
    于禁又令人在林地点火。
    火势三长两短,代表于禁要执行袭扰粮道的备用方案,借以告知城内的文聘。
    发讯号后。
    于禁就带着兵马悄然往关平后方而走。
    城头的魏军得到火光讯号后,遂将消息告知文聘。
    “竟能让于禁放弃劫营,关平的营垒倒也有几分水准,可惜,还是太嫩了。”文聘冷笑一声,遂点起三千兵马出城,直往关平营垒而来。
    这是文聘跟于禁的约定。
    于禁若是执行劫营方案,文聘负责出城接应;于禁若是执行袭扰粮道方案,文聘负责劫营牵制。
    两人都是多年的宿将,配合起来严密无缝。
    汉军大寨。
    觉察到魏军到来的汉兵,连忙吹响了号角。
    和甲而眠的关平猛地睁开双眸,大步入帐。
    “文聘于禁欺我年小,今夜果然来劫营了!”
    关平的年龄虽然也不小了,但比起于禁和文聘的确也只能算小辈。
    骂战归骂战。
    关平也有自知之明。
    若今日的主将是关羽,文聘和于禁必不敢轻易出城;主将是关平,文聘和于禁极有可能会出城劫营挫关平锐气。
    这是关平对自我的认知。
    即便小时候没接受过系统的行伍教育,长大后又跟着关羽见识了不少军中大将,累年的经历也养成了关平的沉稳性格。
    不骄不躁,即便败也不会大败。
    骏马驰骋。
    关平率军至寨门。
    “来者何人!”
    看着寨外沉寂如水的魏军将士,关平不由心凛:能约束军士到如此程度,对方的将兵之能,不是文聘就是于禁。
    文聘冷笑。
    关平这种夜间试探对手身份的手段,文聘见太多了。
    “放箭!”
    回应关平的,只有破空而来的箭矢。
    黑夜劫营,主打的就是让敌人判断不出来了多少人、是何人统兵。
    关平心神一沉。
    以前跟着关羽打石阳的时候,主将是关羽,关平还没能真正体会到文聘于禁的厉害。
    每次见到关羽调兵遣将时,看到的都是关羽在沉稳应对;如今单独面对文聘于禁时,关平顿感压力。
    即便提前觉察到了魏军劫营,关平也不敢有半分的疏忽大意。
    而在后方。
    又有一处兵马驻扎。
    木栅围在外围,粮车交错纵横,如营寨部署,战兵在外,辅兵、役夫在内,灯火通明,巡逻严密。
    正是押运粮草的关兴等部。
    中军大帐。
    关兴同样在和甲而眠。
    头一回指挥五千人以上的大军,对关兴的压力也是不小。
    战兵如何部署、辅兵如何部署、役夫如何安排,等等,极其繁琐。
    大将和骁将的区别就在于:骁将只需要带着兵马杀杀杀,大将还得考虑怎么让骁将无后顾之忧的带着兵马杀杀杀。
    想要真正成为大将,历练是必不可少的。
    就如初时刘备对关羽所言:老一辈的能活多久得看天命。不能事事都亲力亲为,得让年轻一辈去历练。
    刘备不知道文聘和于禁的厉害吗?
    肯定知道!
    而正因为知道,刘备才必须将关羽调回江陵。
    诚然。
    关羽一直在夏口,能带着关平关兴跟文聘于禁争锋。
    可关羽若是不在了,关平关兴还能与文聘于禁争锋吗?
    尽管刘备很欣赏关平和关兴,但也不敢妄言现在的关平关兴就一定能跟文聘于禁平分秋色。
    年轻一辈是传承的基石。
    刘备必须给予年轻一辈足够的历练机会。
    关兴也明白刘备的期望!
    相对于关平,刘备对关兴的期望更高。
    倒不是刘备偏袒关兴,而是关兴更年轻,且比关平接受过更多的精英教育。
    关平可为将,而关兴可为相!
    这也是为何关平是荡寇将军而关兴是江夏太守的原因。
    急促的鼓声响起。
    关兴猛地睁开双眼。
    跟关平一样,关兴一直都提防着文聘和于禁会来袭扰粮道。
    在读书习武的时候,关兴就研究过曹营诸将的战术风格,最后发现曹营诸将最喜欢用的战术就是袭扰粮道。
    其中最成功的就是官渡之战乌巢焚粮了!
    直接从濒临兵溃逆转到了官渡大胜,袁绍惶惶而走!
    其次就是邺城之战,断粮破城。
    在围攻袁尚大本营邺城时,分兵攻取了武安、邯郸,切断了邺城北方粮道,又引漳河水灌城加剧粮荒。
    因此。
    关兴对粮道的安全格外在意!
    不过。
    等关兴出帐组织好战兵后,却并未发现有魏军出现。
    “为何鸣鼓?”
    关兴唤来执勤巡夜的鼓手,蹙眉询问。
    鼓手也有些慌,连忙道:“禀太守,属下的确是看到有魏军来袭,才鸣鼓示警的。只是不知为何,魏军听见我鸣鼓,又跑了。”
    疑惑间。有斥候自前寨而来:“禀太守,前寨有喊杀声,疑是魏军在攻打前寨!”
    疑兵?
    关兴眉头更是紧蹙。
    副将近前:“太守,是否要分兵前往增援?”
    关兴摇头:“兄长久随我父,为人谨慎,又有营寨地利,应是无恙。倘若我分兵前往增援,而此处又伏有魏军精锐,军粮必失。
    曹贼最喜袭扰粮道,不可大意!吩咐众人,今夜和甲而眠,随时备战。”
    副将迟疑:“可如此一来,将士疲惫,明日又得耽误行程了。”
    关兴决断不改:“宁可耽误一日,也不可令军粮有失。”
    寨外。
    一触即退的于禁,待得寨中汉兵安静后,再次分了百人小队前往袭扰。
    如何疲敌。
    如何疑敌。
    于禁征战多年早已烂熟于心。
    示警的鼓声再次响起。
    魏兵依旧是一触即退。
    “又来?”
    “是于禁还是文聘?”
    关兴蹙紧了眉头。
    能将袭扰战术用得如此娴熟的,必是战场宿将。
    “点起火把,增加巡守。”
    关兴不敢大意。
    袭扰战术是很难应对的,尤其是己方有大量粮草的时候,敌在暗我在明,一切行动都在敌方视角。
    “退!”
    见关兴加强了巡守,于禁没有再继续袭扰,而是退到了关平所在的前寨。
    随后又点起了火把传讯,悄然的退到密林,执行文聘的后续计划。
    不久。
    文聘也自前寨退兵回城。
    关平见寨后有火光出现,不敢追击,又恐后方粮道有变,忙遣人去打探,探得关兴的后寨有魏兵疑兵出现,关平更是不敢大意。
    到了凌晨。
    又有探子来报,称:南部密林有大量火光,又有击鼓声,似有兵马在驻扎。
    “奇怪。石阳城应只有数千魏兵,文聘和于禁竟然还敢分兵?”
    关平心中犯疑。
    正常情况,守城军力不足时,为了振奋士气会设法取得局部胜利。
    张辽逍遥津之战突袭孙权,以及今夜文聘于禁或劫营或袭扰粮道,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分兵出城为掎角之势,通常适用于城内兵马足够时,为了避免被攻城方孤立城池切断柴木水源而设
    而如今。
    文聘于禁却反其道而行之,竟在军力不足时还分兵城外,这让关平心生疑惑:“是我误判了石阳的军力,亦或者,只是文聘于禁的疑兵之计?”
    黑夜中斥候探查不够细致。
    关平也不敢贸然断定文聘于禁在密林处是疑兵。
    到了白日。
    关平派了大量斥候去南部密林查探,斥候又探得南部密林中,疑似有“粮仓”。
    “连粮仓都出现了?是真分兵城外了?我被小觑了吗?”
    想到昨日去骂战时,城头没见到有于禁,关平不由猜测于禁昨日是否就已经出城了。
    再联想到昨夜去后军袭扰粮道的魏军,关平更不敢大意。
    一面加强巡逻和探查,一面又分兵去护卫粮道,直到后寨的粮草辎重都到了大营,这才松了口气。
    而这几日。
    斥候对密林处的魏军情报,探查到的情报也更多。
    一开始只有少量旌旗,后来每到夜里就有火光如长蛇自石阳城而出,第二日密林的旌旗就变多。
    连日以来,斥候探报的密林魏军人数超过五千人了!
    “石阳城的魏军人数,跟我们一开始的预料不太一样啊。”关平将探得的情报分与关兴。
    关兴反复看了情报内容,又取出地理地形图琢磨。
    片刻后。
    关兴分析道:“石阳并非是如襄阳和江陵一般的大城,我不认为文聘和于禁养得起一万以上的兵马。
    于禁因受樊城之败,虽被曹丕委任为镇南将军,但守石阳时也要受文聘节制,故而石阳城中调兵遣将的应以文聘为主。
    我研究过文聘过往的战事,此人善于守正出奇,最喜利用地理水文部署疑兵,我料这密林中,也应是文聘部署的疑兵。
    不如我引一军前往,拔掉这处疑兵,挫文聘于禁的锐气。”
    关平阻止道:“不可!文聘和于禁都是征战沙场多年的宿将,若用疑兵,必设伏兵,你若冒然前往,恐中奸计。”
    关兴坚持道:“可若不拔掉这处疑兵,文聘就一直能用虚实之计令我军不敢轻易攻城,若是延时费日,拖到汝南的援军到来,燕王殿下为你我兄弟争取的破城时机,也就白费了。”
    “这”关平迟疑:“不如等燕王殿下的兵马到来后,再合力拔之。”
    关兴“哎”了一声:“原本陛下是让你我兄弟来防范文聘和孙权的,倘若还得依靠燕王殿下的兵马,那又如何能建功?
    兄长虽年长于燕王殿下,但功劳却远不如燕王殿下,若是石阳被燕王殿下夺下,我还能走文治升迁,兄长你想军功晋爵可就难了。
    陛下一向注重军功赏罚,并不会因为你我兄弟是大将军之子就会轻易升迁,机不可失啊!
    此战就由我为兄长前驱,引兵前往,即便真有伏兵,兄长也可引兵来救;败,则罪在我,胜,则功在兄长。”
    关兴的话,再次让关平的心神动摇。
    如关兴所言,关平如今都四十多岁了,却还只是个荡寇将军。
    再看同期的刘封,去掉燕王的身份,也是征北将军兼假车骑将军;魏延,镇北将军兼都亭侯。
    若关平是如魏延一般的出身,能在四十余岁做到荡寇将军也不算低,关羽当荡寇将军的时候比关平还年长呢!
    可身为关羽的儿子,四十余岁的关平还只是个荡寇将军,那就显得相对平庸了。
    再加上有刘封和魏延这两个同为刘备嫡系的比较,关平的名头就更低了。
    身为关羽之子、关平之弟,关兴也挺为关平心急的。
    虎父当无犬子!
    关兴能猜到密林处是文聘部署的疑兵,也自然明白“若用疑兵,必设伏兵”的道理。
    然而关兴认为:战场哪有不冒风险的?
    若是见到疑兵就唯唯诺诺,虽然不会大败,但也建不了大功!
    故而。
    关兴这才会力劝关平,要仗着兵力优势,去拔掉密林的魏兵。
    良久。
    关平长长的呼了一口气,道:“安国所言,颇有道理。然你战场经验太浅,若你统兵前往,中了埋伏也难以脱身。我亲自前往,你带兵接应。”
    关兴愕然,连忙劝道:“兄长不可!此计是我献的,理当由我去统兵前往,即便我兵败了,我依旧可走文治升迁,可兄长你”
    关平打断了关兴的劝谏,道:“安国,论明察局势我不如你,论打恶战你不如我。你若中伏,我未必能救你;我若中伏,你必能救我。不必再争!”
    关兴顿有迟疑:“兄长,不如等燕王殿下的兵马到来后,再合力拔之。”
    关平大笑:“安国怎一副小女儿态。方才你还劝我机不可失,现在怎反过来要等燕王殿下合兵了?”
    关兴哑然无语。
    我也没想到兄长你要先上啊!
    关兴忽然有了一种搬起石头的感觉,又见关平坚持,只能道:“兄长去时,若遇狭隘处,不可轻入。眼下草木干枯,谨防火攻。”
    关平点头,遂与关兴仔细商讨了方案。
    到了下午。
    关平引了三千军前往密林,欲破文聘部署的疑兵。
    关兴则是点起了五千军随时待命,又号令诸将校谨守营寨,提防石阳城内的守军再度出城。
    而在密林中。
    一处“大寨”藏于其中。
    说是大寨,实际上草人寨,那所谓的“粮仓”,也只是一个个的木架覆盖了茅草伪装而成。
    除了负责击鼓模拟驻军活动的少量魏军外,大部分的魏军都藏在了密林的溶洞中。
    “将军,有汉军旗帜到来,约有三千人,应是冲着虚寨去的。”
    溶洞中。
    斥候匆匆而来,将关平军动向禀报给于禁。
    听到消息,于禁的沉寂的脸上多了几分冷意:“文将军料得没错,关羽的犊子果然还是没能忍住。聪明反被聪明误,分了兵,想再回去可就不容易了。”
    随即。
    于禁起身下令,令众军士整理好各自的装备,只待汉军入了虚营,就断其归路。
    而在石阳城头。
    也早有魏军凭高而望,看到了前往密林的汉军。
    文聘闻讯来到城头,仔细观察了汉军的行军速度和方向后,抚掌大笑:“关羽的犊子,果然冲着虚寨去了。我计成矣!”
    当即。
    文聘就号令城内兵马聚集。
    待得关平军进入密林后,文聘抓准时机,亲率五千军出城直奔汉军大寨。
    “大魏后将军文聘在此,关家小儿,可敢出寨一战!”
    文聘来势汹汹,关兴不敢大意,只令诸将校谨守大寨,无令不得出战,同时派人数文聘的兵马。
    得知来攻寨的文聘约莫有五千人左右,关兴暗暗松了一口气:“密林处的魏兵应无多少,兄长有三千人,足以应付。”
    想到这。
    关兴遂来到前寨,高呼反激:“文聘,你若有胆,就来攻寨,若是无胆,滚回城中。”
    文聘大笑:“小儿就是小儿,都来攻城了,竟还软弱如妇人。也罢,就当我今日无胆了。”
    见文聘承认无胆后,竟直接就撤兵而走,关兴顿感疑惑:“奇怪,文聘乃是战场宿将了,怎会无端出城?”
    惊疑间。
    人报密林忽起大火,又有人报文聘没有回城而是直接往密林方向而去。
    关兴猛然反应过来:“文聘不是冲着大寨来的!该死!中文聘奸计了!”
    关兴料到了密林的魏军是疑兵,也料到了密林处有伏兵。
    没料到的是:伏兵不仅仅藏于密林,也藏于石阳城中!
    文聘对石阳城附近的地理太熟悉了,熟悉到可以掐准时间先来汉军大寨搦战,然后再折回去密林与于禁合兵!
    南阳文聘,名不虚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