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16章 李翊布局,天下诸侯皆为棋矣

      第216章 李翊布局,天下诸侯皆为棋矣
    却说李翊得到袁谭泄密,告知袁尚领兵来追。
    众问李翊如何处置,李翊命赵云带着千余乘粮车先行,送回徐州去。
    然后命军士留在原地待命,准备御敌。
    黄叙谏曰:
    “子龙将军带走大量人马,我等少量部队留此御敌,须出奇兵才能制胜。”
    李翊谓众人道:
    “此处右北有一山林,可以设伏,只是需要一勇将为我埋伏。”
    于是问众人谁敢前去。
    黄忠主动请缨:
    “忠愿往!”
    李翊颔首,欣然道:
    “汝既敢去,可听吾计策行事。”
    “先与汝三千军士,多带能射者,即奔山林中。”
    “待袁尚军过来攻我军前部时,汝便居高向下射。”
    “若袁尚来攻山,我便攻其后背,与汝前后夹击。”
    “汝亦可多寻石子准备,若彼当真来攻,矢石俱发,贼可破矣。”
    黄忠领了计策,即率三千军士伏在山林中。
    不多时,袁尚领兵路过。
    哨骑飞马来报:
    “将军前面有两条路,一条是山林,一条是小路。”
    “未知我等该走哪条?”
    袁尚闻言,亲自催马前去看。
    “小路平坦不易设伏,山林多树木,最易埋伏贼人。”
    众人闻言,便纷纷劝袁尚走小路。
    袁尚却拒绝道:
    “李翊此人诡计多端,小路正因不易设伏,他反倒可能在此设下伏兵。”
    “山林易藏伏兵,然或反无伏兵矣。”
    众人一怔,暗想这是什么逻辑?
    有小路不走,走容易设伏的路?
    “……哈哈。”
    袁尚一声冷笑,“诸君岂不闻兵者,诡道也。”
    “李翊深谙此法,故极有可能在小路设下重兵埋伏。”
    “山林中纵有伏兵,人必不多。”
    众人闻言默然,只是暗想主公一连被李翊耍两次,是不是有些惊弓之鸟了?
    不过袁尚却显得很自信,大胆率军,走进山林中去。
    咚咚咚……
    甫一进入林子中,四面鼓声骤起,喊杀声震天。
    早早埋伏在林中的黄忠,骤然杀出。
    一下子便让袁尚军全军怔住。
    “……怎么、怎么真有伏兵?”
    袁尚骇然失色,暗道李翊惯于用兵,这次又如此按常理出牌。
    真叫人捉摸不透。
    轰隆隆……
    未等袁尚完全反应过来,山上的滚木礌石纷纷落下。
    劈头盖脸自坡上砸落,数千袁军士兵立时被砸得脑浆迸流。
    “……该死的,撤!”
    袁尚急调转马头,下令军士撤出林中。
    忽又闻得背后一阵喊杀之声,又一票军马杀到。
    为首之人,正是李翊。
    “……李郎在此!”
    李翊勒住战马,按剑在手,眼眸中闪过一丝睥睨。
    “李翊!!!”
    袁尚见着李翊,被唬得肝胆俱裂。
    袁军士兵早已被李翊杀破了胆,见着他出现在自己身后,立时大乱。
    顾头不顾尾的四处乱窜。
    此时黄忠也趁势冲下坡来,横刀立马,一往无前。
    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宰一双。
    刀锋过处,血光迸射。
    片刻间,坡下已是堆尸如山,血流成渠。
    袁尚盔也歪了,甲也斜了。
    身上也被石头划出了好几道血痕,受此奇耻大辱,以他的脾性本该找李翊拼命。
    因为他的部队人数仍旧占据优势。
    尽管袁尚也意识到了李翊似乎分走了一支军队,但他并未联想到那支军队已经押粮走了。
    只道别处还设有伏兵,遂不敢恋战。
    领着残兵败将,灰溜烟地走了。
    此战,李翊军击退袁尚军。
    战后清扫战场,黄忠走过来,一脸不可思议地向李翊感慨道:
    “吾只道袁尚会走小路,我却好绕至坡顶,居高下射。”
    “不想此辈如此鲁莽,竟直往山林里闯,入我彀中。”
    李翊笑道:
    “袁尚鲜少用兵,今初登大位,急欲建功立威。”
    “故而屡出昏招。”
    “可须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袁神虽然牛逼,但他留下的几个继承人却没能继承到他的优点。
    或者说每人各自只继承了一个优点,然后剩下的缺点全继承了。
    长子袁谭勇猛过人,善于用兵。
    但性格暴戾残忍,且目光短浅。
    幼子袁尚实施仁政,能得人心。
    但他本人其实不通兵法,因为没跟袁绍专门练过。
    外甥高干文物秀出,治理并州更是政绩卓著。
    但他不姓袁。
    至于袁熙,性格优柔寡断,缺乏干大事的魄力。
    但他老婆不错。
    既击退袁尚军马,李翊即致书袁谭表示感谢。
    袁谭见李翊击退袁尚兵马,大喜过望,谓左右人道:
    “李子玉用兵如神,大破吾弟部卒。”
    “吾欲趁势北上,席卷邺地,夺其大位。”
    “公等看是如何?”
    言讫,忽有人报,城外集结了大量人马。
    袁谭闻言大惊,暗忖莫非李翊欺我也?
    “河南军方退,怎又复来?”
    即登城看时,竟是西凉人马。
    个个威武雄壮,人人健儿。
    门旗上高书一个“马”字,正是西凉锦马超。
    “莫非一战降并州之马超乎?”
    袁谭见着马超,心中甚是忌惮。
    即按立女墙之上,冲城下高声大喊:
    “马将军,吾与汝并无仇隙。”
    “汝何故兴兵困我?”
    马超在城下,扬枪往墙头一指:
    “吾非为汝而来,专为李子玉来也。”
    为李翊来的?
    袁谭眉头一皱,暗想马超这厮从西凉大老远打到并州去。
    又从并州跑到魏郡来,结果围着自己的城,说是要找李翊?
    “李子玉不在此,公可往黎阳去,其必领军退去此地了。”
    袁谭出声再劝,
    马超又道:
    “吾亦知李子玉不在此,只是我军远遁而来,军士困乏。”
    “闻说冀州殷实,袁氏富有四海。”
    “故特来找袁公子慷慨解囊,乞将军粮二十万石!”
    什么!?
    袁谭大怒,感情马超这厮跑冀州来找人,顺带还要敲自己一笔是吧!?
    不过转念一想也是,他大军离了并州,又没有补给线。
    可不就是就地补给,因粮于敌吗?
    估计他这一路走来,是走到哪就抢到哪。
    除非袁氏组建大规模军队过来阻击,否则地方官军谁敢拦他?
    谁能拦他?
    而袁谭猜测的很准,马超的确是一路寇略过来的。
    他本就出身于边境,常年跟异族混居、混战,没有中原人那么多繁文缛节。
    马超也明显能够感觉到,进入冀州底盘后,人口明显变得更稠密了。
    他军中截止到现在,掳掠了上千人奴隶,有男有女。
    另有牲畜数百头。
    感慨冀州富庶的同时,也想着反正来都来了,不如顺便再抢一波。
    好巧不巧,在追寻李翊足迹的时候,听说袁谭在繁阳,那就敲你一把罢!
    “吾自家粮食尚且不足,哪有粮给你?”
    袁谭本就是个暴脾气,他现在都属于是在帮袁尚打工,仰赖他供给粮食。
    哪里有富余分出来给马超?
    见袁谭不肯给,马超遂下令将繁阳围住。
    袁谭气急,欲出城与马超决一死战。
    郭图等众将之拦住:
    “目今将军之敌,乃袁尚也。”
    “马超英勇,并不易取,不若留足气力,更期擒得袁尚。”
    袁谭怒道:
    “马儿将我围住,吾走脱不得,如何去和吾弟争夺父爵?”
    辛评提出建议:
    “彼既然是声称来找李子玉的,还须由李子玉出面解和。”
    袁谭从其言,即分遣八队,趁着马超还未将城池围死。
    把八队哨骑分派出去,谁能活着送到李翊那便送去。
    恰逢李翊击退袁尚,派出使者送书给袁谭致谢。
    使者见着繁阳周围出现了大量人马,急忙回去报给李翊。
    李翊即引军来看,见是西凉人马,已知是马超了。
    遂遣人至马超军中解和。
    而所遣之人,正是此前出使去见马超的庞统。
    两人也算是有过一面之缘了。
    庞统来到大营,再次见着马超。
    开门见山便问:
    “将军别来无恙否?”
    马超执庞统手道:
    “庞先生此前劝我出兵并州,吾在汾水大破郭援河东军。”
    “并州刺史高干、匈奴单于呼厨泉俱已降吾。”
    “然吾在晋阳时,每日皆如坐针毡,诸郡太守亦不听我号令。”
    “此非先生之过乎?”
    马超虽是一战降并州,但手上失控的地区比早年间的刘备还惨。
    主要河套的匈奴也好,并州的高干也好,他们手里都是有兵权的。
    只是畏惧马超的武力,在表面屈服。
    高干也笃定马超不会长留并州,这才委曲求全。
    而事实证明,马超在并州这段时间过得的确不好。
    治理一方本就不是他之所长,更别说在并州并无一个支持他的家族了。
    人刘备来徐州时,好歹有个麋家慷慨解囊。
    马超是啥也没有。
    资源不足时,只能去抢,都快过成游牧了。
    所以一见着庞统,马超就开始倒苦水。
    庞统能听出来,马超嘴上虽然抱怨,但却并不排斥。
    显然,对于马超这样也有野心的人,更喜欢当主人翁。
    并州过得虽然困难,但并非不能克服。
    马超只是希望能得到李翊更多的支持罢了,就如同当初李翊所许诺好的那样。
    “郯侯一诺值千金,既然许诺将军了并州牧之位,就一定会做到。”
    “将军尽管放心便好。”
    由于答应马超的并州牧之位还没上表请奏,所以庞统现在也只能是以好言劝抚。
    若换作别的位置,那李翊直接就给了。
    但现在迟迟没能上表,是顾忌曹操。
    因为并州于徐州而言是飞地,于曹操而言却是一个切断关中与徐州联系的重要屏障。
    虽然并州不富,曹操可能还要倒贴钱去治理。
    但并州地理位置重要,又是汉末为数不多的产马地。
    故而早在战前,谈及瓜分袁氏领土的时候,曹操便将并州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中来。
    作为交换,彼时曹操也同意将青州让给刘备。
    毕竟这两地,两家都分别摸不着。
    李翊明面上不好跟曹操抢并州,同时他也不能直接管理不了并州。
    但是白白将并州让给曹操,使其获得一个天然的产马地,对老刘又大是不利。
    所以才选中了马超。
    一个年少有为,有野心有能力,但政治手段又极弱的人。
    简直没有比马超更合适入主并州的人选了。
    为此,在涉及到并州问题时。
    徐州内部讨论里,李翊将这项预案定为了最高方案。
    即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扶持马超上位。
    庞统心里虽有这个底,但也不好全部透给马超,免得他漫天要价。
    “郯侯所许将军之事,必不食言。”
    “将军前日言欲与郯侯相见,今何故又围繁阳?”
    庞统质问马超道。
    马超解释道:
    “吾大军自晋阳来魏郡,一路掠至此地,军士困顿。”
    “故欲向袁谭借点粮食,此贼不予,吾故围之。”
    庞统道,“我军中颇多粮食,将军可解去繁阳之围。”
    马超眉梢一扬,奇道:
    “郯侯与袁氏正相敌,如何反为袁氏求情耶?”
    “此事说来话长,将军可先解去繁城之围,等见着郯侯之后,由他亲自说。”
    马超欣然同意,不过却要求李翊到他军营里来。
    并解释说,他们西凉人好客,如果李翊不来便是看不起他。
    庞统将马超的话,转述给李翊。
    李翊便道,“孟起既欲见我,我当亲往见之。”
    张飞急止之道,“此马儿颇为无礼,军师乃千金之子,岂可见边地匹夫?”
    李翊弯唇笑道:
    “我倒听闻马家屡世公侯,祖上乃伏波将军马援。”
    “既是英雄之后,与之见面,并无不妥。”
    张飞双手环抱于胸前,轻哼道:
    “借祖之名,何足为道?”
    “要比就比当下,那马腾父子既身出名门,何以与韩遂等辈勾结。”
    “作乱凉州,屡叛汉庭?”
    呵呵……
    李翊拍了拍张飞的肩膀,柔声宽慰道:
    “这都是那马腾作乱,与马超无关。”
    啊??
    张飞顿时有些懵了,暗道马超是马腾之子,这也能撇开关系么。
    “……好了,益德若是不想见他,便留在此处。”
    “我自带仲康去也。”
    赵云已经被李翊遣去运送军粮了,那保镖就带许褚吧。
    张飞即忙追上去,喊道:
    “俺还是同去的好,万一军师有个闪失。”
    “俺回去也不好和兄长交代。”
    李翊无奈一笑:
    “吾此去只为相谈政事,非是为了打仗。”
    张飞亦道:
    “若那马超果然英雄豪气,俺也当见上一见。”
    于是,李翊命许褚带了两百虎卫,又备了些牛酒前去马超大营。
    人报马超,李翊已经来了。
    马超忙问李翊带了多少人,答曰两百卫士。
    马超即至高台上眺望。
    只见李翊遥遥而来,旌旗蔽日,铠甲凝霜。
    人强马壮,威风凛凛。
    马超营中诸将,无不感慨称羡。
    马超见此,乃令帐上帐下列武士数百人。
    自己亲自出寨,等候迎接。
    李翊撩衣下马,走上前拱手见礼。
    “久仰西凉锦马超之名,今幸得一见,果真见之不俗。”
    落落大方,没有丝毫拘谨。
    马超见李翊丰神飘洒,果真英雄豪气。
    正欲还礼,眸光忽瞥见李翊身后一人,
    腰大十围,目射神光,威风抖擞。
    唬得马超亦不敢动,忙问:
    “吾闻徐州军中有一虎痴,安在哉?”
    李翊即以手指许褚,道:
    “谯人许褚,这便是。”
    马超望他一眼,许褚亦嗔目视之。
    嘶……
    马超深吸一口气,旋即慨叹道:
    “君侯左右,果然尽是英雄能人!”
    历史上是没有许褚裸衣斗马超的,两人其实也没有交过手。
    但却有“褚嗔目盼之,超不敢动”的记载。
    即马超在与曹操会晤时,本来想仗着自身武勇,将曹操生擒过去。
    结果看到许褚那么凶狠,便放弃了生擒曹操的计划。
    有很多人根据这一点来评判说,马超单挑肯定打不赢许褚。
    因为许褚一个眼神就把马超给吓到了。
    觉得马超太怂了。
    但这其实还是属于用演义甚至武侠小说思维思考问题。
    我不动难道就证明我怕你?
    樊哙闯进鸿门宴时,也把项羽惊得按剑从座位上站起来。
    难不成项羽会打不赢樊哙?
    首先马超本身是一个指挥型统帅,人家犯不着跟你一个保镖较劲。
    对面曹操是主公,所以马超擒他值得冒险。
    但多一个许褚保护,马超就没必要去冒那个险。
    “吾已备好酒席,请君侯入席。”
    马超列武士数百人,本是想给李翊一个下马威。
    结果莫说吓到李翊,就连他所带来的这两百人,没一个害怕的。
    虽还没深入交往,但仅凭这一点。
    马超已确信,李翊是一个值得合作的对象了。
    “……善,马将军请。”
    李翊一伸手,邀马超与自己同行。
    作为客人,是不能走到主人家前头的。
    马超开始还没明白李翊是什么意思,直到有人跟他解释才明白。
    ……哦,原来这便是中原人的礼仪。
    两边人马入帐,见礼已毕。
    李翊观马超军容肃整,健儿精壮,不禁感慨道:
    “将军有此雄师,无怪能一战平定并州。”
    马超不置可否,只缓声问:
    “君侯曾说要表我为并州牧,还说愿全力支持我在并州立业。”
    “超愚钝,还请君侯为我说解一二。”
    马超这话翻译过来就是,
    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李翊微微一笑,道:
    “孟起将军勿疑,吾实爱将军之才,故请你来并州立事。”
    “绝没有任何非分之想。”
    话落,端起酒盏,向马超一敬。
    马超将信将疑,举过酒盏。
    “超与君侯并不相识,君侯为何愿意助我?”
    “……呵呵,适才吾已言明。”
    “吾助孟起,唯因其才,别无他意。”
    马超微一沉吟,又问:
    “既如此,未知君侯要如何助我?”
    李翊站起身来,背着手,洋洋洒洒地向马超描绘了一幅大好蓝图。
    “吾当先上奏朝廷,表奏孟起为并州牧。”
    “然后会赠送将军粮秣兵马器械,襄助将军起事。”
    “我知将军身边缺乏内政管理之士,我徐州多名士。”
    “我可以遣送名士过来,辅助将军治理并州。”
    “……”
    李翊将他一系列的援助,一一陈述给马超听。
    马超诸营听了,无不瞪大眼睛。
    李翊这所开出的条件,已经不能用优渥来形容了。
    简直是亲爹一般的照顾。
    以至于马营诸将,都不敢相信自己耳朵是不是出问题了。
    在凉州穷地方待惯了,中原人出手都这么阔绰的吗?
    望着马超等人震惊的表情,庞统等徐州士人都在那里冷笑。
    感叹难怪不得先生会选中马超等人。
    果然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李翊开出的条件虽然优渥,却又暗藏削弱马氏力量的冷箭。
    比如,表奏马超为并州牧,李翊就成了马超的举主。
    马超日后生叛,便是忘恩负义。
    你说马超他们边地不兴这个。
    但并州百姓兴这个,天下百姓兴这个。
    并州本就不是马超的老家,你名声臭了,他们可不会像凉州人那样惯着你。
    其次,援助你兵马粮秣器械。
    看似是好事,但其实李翊就算直接管理并州,本来就是要给它倒贴粮食的。
    因为这地方穷。
    同时在习惯了接受粮秣援助之后,并州的经济一定程度上就被徐州掐住了。
    一旦徐州突然给你断了,你政府很多环节都运转不下去。
    至于兵马,这个时代的部曲可不说给你就真成你的了。
    他们只认他们的大哥,也就是李翊派出去的将军。
    而李翊所说派去徐州名士,辅佐马超治理并州。
    则完全就是起到监视的作用了。
    同时这种武夫耳根子软,你稍微煽风一点火,他的政治立场立马就倒向你了。
    这便是李翊布局的习惯。
    只要你好好合作,我给你的丹药便是灵丹妙药。
    如果不肯配合,它就成了穿肠毒药。
    马超自然没能意识到李翊所布下的冷箭,在他看来,李翊看出的条件实在是太好了。
    好到有些不真实,好到马超怀疑这只是李翊给自己画的饼。
    于是,马超皱着眉头,沉声说道:
    “郯侯乃是智谋之士,若论诈术,吾断非君侯敌手。”
    “只是君侯所许诺的军马粮秣,未免过于空谈。”
    “若能将之提前于我部分,我当相信君侯是真心实意。”
    马超虽提出只要一部分军马粮秣,但说完又怕自己所开出的条件太过分。
    正打算降个价,不想李翊毫不犹豫地说道:
    “可以!”
    当真?
    马超瞠目结舌,难以置信。
    “吾以诚心来与将军合作,自然说话算数。”
    马超眉眼顿时温和了不少,一举杯,仰头饮尽。
    “……君侯真是个爽快人,吾果然没有看错人!”
    马超大喜过望,庆幸自己当初选择留在并州的决定是对的。
    “适才君侯说要派人来辅佐超治理并州。”
    “超于政事一途,却是个门外汉。”
    “但还是想指派一人来我军中。”
    马超开始提出自己的第二个条件。
    李翊笑着问:
    “不知孟起想要谁?”
    马超将手一指,指向李翊身边的庞统:
    “吾想请庞先生来我并州,与我并力共事!”
    虽然马超不懂政治,但作为少主,人和的基本道理还是懂的。
    徐州派一堆陌生的官员过来,马超根本应付不了。
    但庞统与他算是最“熟识”的了,身份官职也卡的很好。
    李翊的功曹,不大也不小。
    往小了说,就是个秘书。
    往大了说,他却是李翊的秘书。
    所以马超选中了庞统。
    “哦?”
    李翊眉梢一扬,听到马超选了庞统,故作为难道:
    “孟起倒真会选人,士元乃吾之学生。”
    “早晚要与我定策,哪里离得?”
    马超见此,更加渴望得到庞统,忙对李翊拱手说道:
    “超虽为武夫,然实敬士人。”
    “此前见着庞先生,与之交谈一番,便知他有经纶济世之才。”
    “若论与此辈共事,大业不能成。”
    “烦请君侯割爱。”
    李翊并未着急回话,只是淡淡的迎着酒。
    庞统本人其实是想去并州的,因为他知道待在李翊身边作秘书,只能够积累学术经验。
    要想更上一层楼,就是得到外面去历练历练。
    尤其李翊想在并州扶持马氏,取代高氏。
    就需要一个智谋之士帮他监视马超,同时纠正马超的错误。
    “……先生。”
    庞统在李翊耳边小声开口。
    “……诶。”
    李翊挥了挥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马超见李翊没反应,遂站起身来,拔剑在手。
    许褚等众见此,忙按住剑柄。
    未及拔剑,忽见马超一剑将案脚斩落。
    众皆愕然,面面相觑,不解其意。
    马超将剑横在胸前,立誓道:
    “君侯乃是真心实意与吾合作,超亦付出真心。”
    “今超弃父而来,于凉地并无挂念。”
    “超就此立誓,若先生有用超之处,超自当效死。”
    “如有违此誓,便如此案!”
    见马超立誓,李翊乃起身说道:
    “……好,请将军勿负今日之言。”
    说罢,命人取来笔墨。
    将今日会谈内容,一一记下。
    “吾与将军作此书,你我当不相负。”
    马超毫不犹豫地提笔签名。
    李翊亦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史称《繁城条约》,又叫《清河协议》。
    条约共书两份,马超、李翊各存一封。
    条约甫一签完,马超忽然想到些什么,拉住李翊的手腕说道:
    “君侯且慢!”
    “你我年纪相仿,又是一见如故。”
    “不如就在此地,结为异姓兄弟何如?”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