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楔形炮塔、125炮,这就是巴基斯坦梦
第234章 楔形炮塔、125炮,这就是巴基斯坦梦中情坦!
“谢威,他们来的目的是火箭筒跟狙击榴,咱们坦克可是属于保密项目……”
张鸣秋急了。
他万万没想到,谢威一出现,就把学校的机密当着外国人给公开。
对方来,是为了火箭筒跟狙击榴,最多也就是派遣留学生到学校由学校帮忙培养,坦克项目现在还在研究中,进度也不快。
巴基斯坦知道了,这不就容易泄露到国际上,威胁到国防安全?
“张校长,我们希望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只有全方面了解贵校的情况,才好提出由你们帮忙培养。”
伊莫罕·法鲁克生怕张鸣秋不同意,他们无法看到哈工大的坦克是什么水平。
说实在的,他们心中依然不相信哈工大能提供满足巴基斯坦国防需求的先进坦克,在这几天的了解中,尤其是今天的参观过程,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万一学校能给他们一个惊喜呢?
“张校长,我们来之前,李校长就说了,学校全面向我们开放,我们已经跟李校长就派遣留学生进行了初步沟通,如果连贵校真是情况都不了解,这也不好安排派遣哪些方面的留学生啊!”
穆里塔·扎里达克板着脸看着张鸣秋。
提醒他,这涉及到外交关系。
“校长,没事的。”
谢威咧嘴笑着,“部队已经放弃了wz-122项目,现在学校负责持续的开发,也没有经费,万一国际友人看上了,说不定就投资持续搞下去了……搞一款外贸坦克,国家也不会反对吧?”
只要有经费,专门为了外贸市场开发武器装备,不是涉及到战略威慑武器,都不是问题。
历史上,wz-122坦克项目在终止研究后,还有部分细分项目在持续进行。历史上,哈工大有没有拿到wz-122坦克的样品跟相关技术他不知道。
但是谢威清楚,如果没有外部经费的投入,学校的坦克项目,根本搞不下去。
连车辆工程这块,都没有多少人。
三代坦克,涉及到的技术又非常复杂,现有的各方面技术都无法满足需求。
“谢威,这不符合规定……”
“规定是死的。如果巴基斯坦看上了,肯定会投资,国家有了外汇,咱们也有了研究下去的经费,学校有项目,这方面肯定会调集精干力量……再说了,专门搞一款出口型号,用于降低先进技术的使用成本,部队可以拥有更廉价的先进坦克……”
看着谢威,张鸣秋一时间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反驳:谢威说的很有道理。
“好吧……”
无奈之下,张鸣秋只能松口。
于是乎,一行人向着学校外面那个没有挂牌子的工厂走去。
不同于以往,工厂大门口依然没有挂牌子,相比之前只有门卫,现在居然有了荷枪实弹的武装警卫。
“这是?”
距离很近,谢威的精力都在程控交换机上,要不就是忙碌其他事情。
根本就不知道学校下属的实验车间什么时候有部队介入了。
“前几天部队安排的,咱们学校设立了军代表,目前军代表尚未到位,不过这些车间现在开始由部队警卫。学校相关项目,部队安排了一个警卫排……”
见谢威看到门口的武装警卫站岗,张鸣秋小声解释着。
军代表?
“学校设立军代室了?”
谢威惊讶地问道。
“可不是……以后这些项目都将会纳入部队的监管……”
张鸣秋看着谢威,叹了一口气。
有着部队的介入,无论是李校长,还是谢威,都不敢再胡乱地把国内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往外卖了吧?
“卖火箭筒跟狙击榴导致的?”
谢威看着张鸣秋,见他轻微点头,心思变得复杂。
也不知道是部队首长看不下去李校长瞎几把乱搞,还是其他原因,才把这些军工项目纳入了监管范围。
“你有意见?”
张鸣秋怕谢威闹腾。
谁都不想受到监管,尤其是部队在学校设立军代室。
“没!巴不得呢!部队设立军代室,说明已经开始重视学校的军工项目……”
谢威是真的一点不反对。
不仅不反对,反而还非常支持。
甚至他觉得一个警卫排的规模有些小,最好是搞个警卫团,甚至一个警卫师,那样不仅说明部队重视学校的相关技术项目,也说明学校在军工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虽然有武装警卫守卫着车间,学校领导带着外国客户进入车间,武装警卫并没有阻拦。
“这是模型还是样车?”
进入车间后,当看到wz-122坦克样车后,穆里塔·扎里达克顿时瞪大了眼睛。
低矮的楔形炮塔!
又粗又长的炮管!
更重要的是,1,2,3……6!
6对负重轮!
这意味着,眼前的坦克已经彻底摒弃了59坦克底盘,自身重量更重。
坦克自重越重,就意味着拥有更强的动力,更强的火力,更厚实的装甲防御。综合在一起,就是更强的战斗力!
“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坦克!”
只一眼,穆里塔·扎里达克上校内心就咆哮了起来!
眼前的外观,意味着先进跟更强的火力;中国制造,意味着低廉的成本。
低廉成本、先进性能,不就是巴基斯坦军方苦苦追求的么?
“诸位,这是我们学校最先进的坦克项目,根据技术标准以及国际划分,属于三代坦克,战斗全重45吨,最大公路行驶速度70公里每小时……装备125毫米滑膛炮,采用多层复合装甲……配备最低780马力柴油发动机……”
眼前的只是样车。
还需要设计修改的。
所以,对谢威来说,吹牛逼,一点都不犯法。
“我们的火箭筒穿甲能力设计指标高,就因为这坦克的存在。根据理论计算,通过倾斜角设计,采用多层复合装甲,眼前坦克的装甲防御厚度可以达到680毫米均质钢装甲防御厚度……”
谢威没说,其实加上爆破反应装甲,整个坦克的装甲防御厚度会超过1000毫米。
装甲的设计指标,是需要达到720毫米的。
出口嘛。
总得降低一些性能水平不是?
全世界所有先进武器装备的出口,哪个国家出口的时候没有对性能进行阉割?
“……”
张鸣秋等了解内情的众人,听到谢威口里说出的参数,陡然瞪大了眼睛。
如此吹牛,真的好么?
眼前的可是国际友人啊。
可他们没法阻止。
也不知道如何阻止谢威吹牛逼。
“谢,对于45吨重的坦克,780马力的发动机,动力系统是否不足?”
穆里塔·扎里达克皱起了眉头。
“确实有些不足。这样的重量,至少需要900~1000马力的发动机,才能拥有更强的机动性……”
谢威一点都没否认。
拍着坦克厚重的车身,平静地回答着。
“那……”
穆里塔眉头皱得更紧。
“那是设计指标,而目前,我们研究的最先进发动机,就是780马力……”
780马力都莫得!
谢威补充了一句。
反正吹牛又不上税。
“目前,这款坦克正处于研制阶段,眼前的样车,只是对现在我国拥有的技术进行整合……同样也是为了技术验证……”
“这样的坦克,造价多少?”
穆里塔听明白了。
他们去617了好几次,就是为了能拥有先进的坦克,有消息称,隔壁阿三家里在76年就跟苏联签订了新一代坦克引进协议,在明年,第一批t-72坦克就会列装阿三军队。
对于主力坦克还是59式的巴基斯坦来说,压力可想而知有多大。
空军有美国提供先进的f-16,问题不大。
甚至,美国也同意提供m60a3坦克给巴基斯坦,可在看了豹-2后,再加上了解到美国已经开始列装新一代的m1坦克,对于报价高达180万刀的m60a3坦克,巴基斯坦军方就有些看不上了。
无他,坦克炮口径太小而已。
苏联卖给印度的t-72坦克,装备着125毫米滑膛炮,m60坦克的主炮则是105毫米线膛炮。
西方三代坦克,坦克炮都已经换成了120毫米滑膛炮!
仅仅是比坦克炮口径,都比隔壁差了。
从印巴分治就跟霉国人打交道的巴基斯坦军方很清楚,美国人卖出来的装备,跟他们自己用的还是有区别的。
相比m60坦克,巴基斯坦军方其实更希望获得豹-2、m1这样最先进的三代坦克,先不说西方卖不卖给他们,仅仅是价格,他们都承受不了。
豹-2坦克,价格超过280万刀。
m1虽然不出口,巴方了解到的价格也达到了320万刀。
买不起!
根本买不起。
苏联的t-72倒是便宜不少,每辆也才240万刀左右,关键人家根本就不卖给巴基斯坦。
“根据目前我们的研发成本,以及对各种技术成本的分析,达到理论性能标准的情况下,每辆坦克造价不会超过200万刀……”
谢威一脸平静地吹着牛逼。
听到他的话,张鸣秋等人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200万!
刀!
谢威怎么敢报出如此高昂价格的?
老天爷啊,现在最先进的69-ii坦克,出口价格也不过才50万刀每辆啊。
谢威直接把价格翻了4倍?
“为什么都是理论?”
一直看着坦克样车,双眼放光的伊莫罕中校,突然开口了。
“眼前这辆坦克,防护装甲的防御厚度只达到了580毫米,坦克炮也只是120毫米口径……”
谢威也没隐瞒,“而且,这坦克里面尚未配备稳像式火控系统……”
“这……”
听到谢威的解释,穆里塔跟伊莫罕两人对视了一眼。
特么的!
这会儿他们算是明白了,谢威说到底,口中的参数都是理论,实际上就是技术尚未研制成功!
“如果不是国家政策调整,一切都得为经济建设让路,加上最近两年不断削减军费,从而导致经费不足,我们这项目基本上已经成功了……目前,125毫米滑膛炮正在进行样品试制……新的复合装甲也进行了几轮测试……”
张鸣秋很想提醒谢威,别吹得太过了。
不然到时候不好收场。
虽然这两年李校长利用学校的经费,往坦克项目上投入了几百万,可跟谢威口中说的,那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巴基斯坦人沉默了。
“实际上,这项目,我们部队已经放弃了,他们需要性能更好的坦克……”
“也就是说,需要经费?”
穆里塔虚眯着眼睛看着谢威。
尤其是他身边的翻译,在翻译这话的时候,同样也虚眯着眼睛,他都觉得谢威吹牛逼吹得太过了。
哪怕自己对坦克技术一点都不懂。
“对!只要有充足的经费,最多三年,就能完成新的样车试制。”
“需要多少经费?”
伊莫罕皱着眉头问谢威,这会儿他算是明白了,谢威为什么非得不顾保密带他们来参观眼前的坦克工厂。
“8000万刀!”
谢威张口就说出了一个数。
“吸~”
张鸣秋倒吸凉气的声音很大,导致所有人都看向他。
谢威的黑,超乎了他的认知,更超过了他的想象!
部队废弃的坦克项目,谢威拿来张口就问巴基斯坦人要8000万刀?
“张校长,您牙疼?”
谢威不乐意了。
张鸣秋怎么回事?
自己不也是为了学校么。
如果不按照99坦克的技术标准去搞,真要不了这么多。
99坦克,研制经费就10亿,还是人民币。
90年代的10亿。
那时候,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都超过了8:1。
“你开始说的成本,不包括研发成本?”
穆里塔眉头拧到一起,神色不善地盯着谢威。
“不,包含在内。不超过200万刀,是以生产400辆来分摊研发成本,也就是每辆坦克分摊20万刀研发成本……”
“等等,你是说,如果现在有了经费,三年内能完成改进?”
伊莫罕打断了谢威的话。
他从谢威的话里听出了自己想要的:对方要全面升级改造现在的设计,从而实现的更高的性能指标。这就意味着,一旦达成了合作协议,完全可以从国内选派大量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到项目中,从而培养巴基斯坦自己的坦克设计研发人才!
坦克,陆战之王。
任何国家的陆军,都避不开坦克的。
“对!”
谢威点头。
“如果合作,我们提供经费,我们的人员可以参与到各个方面吗?”
伊莫罕迫不及待地问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