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31章 苛刻条件不得不接受,还得感谢谢威

      第231章 苛刻条件不得不接受,还得感谢谢威的苛刻
    “张校长,任何一家单位,不管怎发展,都不可能方方面面发展到全世界最好。全世界,都没有哪家跨国公司能在各个领域都独占鳌头……”
    谢威平静地说道。
    学校对校企办一直都不愿意往生产上投入是不满的。
    在市场野蛮发展的情况下,生产有很高利润,学校本就缺钱,自然巴不得所有利润都能留在学校。
    之前李瑞是强压着,不让学校任何人提;现在的张鸣秋没有李瑞的强势,又是一个老好人,靠着打太极,却也没让人能找谢威说这事。
    “啊?国外跟我们可不一样,他们是以利益为主,投资都是为了获得收益。”
    张鸣秋不明白谢威说这话啥意思。
    “确实,国际上的巨头,都是追求更多利润,为了占领更多市场,所以才大量投入先进技术的研发,以此保证竞争力。技术研发是一方面,可制造力同样重要,制造力跟不上,很多东西设计出来,都无法制造出来……别的不说,就说611所之前的歼-9来说吧,性能指标一再更改,是因为设计不出来吗?还有学校保密车间那辆wz-122样车……”
    设计很困难。
    可制造呢?
    “各种配套工厂,难道都由我们自己去建设?先不说这需要多少经费,仅仅是物力,人力,得多少?这些解决了,管理能跟上吗?”
    “每一个厂,需要的配套多少?全部都我们去,是能留下利润,可配套产业呢?wz-122项目、歼-9项目,甚至其他重点国防项目,有多少不是因为配套跟不上?”
    张鸣秋沉默了。
    配套!
    这是他之前不曾考虑过的。
    “而有着明确的分工后,大家各自在的优势上持续投入,走专业化道路……配套的完善,会进一步促进科研,毕竟科研所需的各种设备,同样也是产品……”
    谢威很无奈。
    配套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可要想几句话就解释明白,并不是容易的事。
    尤其是张鸣秋这种不了解市场,不懂经济的管理者。
    “呼~”
    张鸣秋长呼了一口气,好像明白了。
    又好像什么都不明白。
    “可是为什么你要把14厂要到学校,自己建立卫生巾厂跟香料生产线?”
    这是张鸣秋疑惑的。
    “为了市场竞争啊,在没有专利保护的情况下,核心只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看着张鸣秋想要反驳,谢威急忙补充着:“军工产品等不一样,只有配套跟上了,我们的技术才能进一步发展。就拿14厂的集成电路来说吧,虽然咱们设计出来更先进的,可工艺设备、原材料供应、封装技术等,都影响着生产不是?光靠14厂一家来发展,能行吗?”
    “不能!不说别的,仅仅是光刻机,咱们都提供不了……”
    张鸣秋一下就明白了。
    要是14厂所需的关键核心设备全部都自己投入研发,还发展个屁。
    “巴基斯坦之所以想要全套技术,不只是为了建立自己的生产能力,避免被卡脖子跟节省成本,更为了从这些方面来完善他们自己的军工产业以及配套……”
    呃?
    张鸣秋狐疑地看着谢威。
    对方的思维跳转太快,根本跟不上啊。
    怎么又说到巴基斯坦了?
    “李校长的意思,是跟巴基斯坦合作,以此为契机,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同时也利用巴基斯坦获得一些课题的研发经费……”
    “你这是什么意思?”
    张鸣秋实在不明白,谢威要表达什么意思。
    “学校要做好接收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准备。”
    “啊?”
    张鸣秋更是愕然。
    学校准备接收巴基斯坦留学生?
    “你不是不同意出口技术给他们?”
    “不同意,是为了更大的收益,只要他们给的钱够多,咱们为什么不能出口?火箭筒又不是什么核心技术。再说了,他们没有玻璃纤维以及高能炸药的生产技术……为了配套,不得更多钱从国内引进?至于高能炸药什么的,这需要更多配套,他们建设起来也困难,咱们可以出口……”
    “……”
    张鸣秋瞪大了眼睛看着谢威。
    敢情,这小子早就把刀子磨得锋利无比,就等巴基斯坦送上门来了?
    “对了,学校要做好准备,既然他们安排留学生是来学习的,就得考虑各种成本,国家补贴给大学生,是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帮国外培养人才,得他们给钱。”
    谢威提醒着张鸣秋。
    他目前的身份,即使提出来让留学生交学费生活费,都不会有领导重视。
    他可不希望从一开始,国外派出留学生,不仅免费,还能领取补贴。
    一切,都要成本的。
    “那是肯定的啊!咱们学校日子也不好过。”
    张鸣秋一脸坚决地说道。
    只有学校占别人便宜的,可没有别人占学校便宜的。
    国际友人也不行!
    “晚点时间,江北厂那边应该会来找您,只要签了合同,就让他们先不急着离开,等巴基斯坦人到了后,让他们介绍生产……”
    “啊?”
    怎么又回到江北机械厂了?
    招待所。
    小会议室里,烟雾缭绕。
    宁俊涛、田贵荣等人都是愁眉不展,不停地抽烟。
    几人讨论的时间不短了。
    可谁嫌学校的条件太过苛刻,同样,谁都没有提出就此不合作。
    “唉~”
    宁俊涛叹了口气,脸上满是无奈,“咱们不能放弃这次合作,哪怕是5000具火箭筒,也能让厂里生产几个月……”
    “厂长,咱们就只带了200万啊。”
    马原内心很难接受。
    可想到张鸣秋的态度,也知道不接受都不行。
    江北厂不合作,有的是厂合作。
    从十多年前开始,国内的火箭筒生产厂都在全力生产火箭筒,库存怕是打一次世界大战都还有剩余。
    56式40火、69式40火、70式62毫米反坦克火箭筒等,这些都是用于提升步兵火力的,满负荷生产了十多年后,库房都堆不下了。
    现在这些火箭筒已经落后了。
    生产,自然就被削减到了极致。
    除非能有出口订单。
    主管部门已经有了准备裁撤部分老旧火箭筒生产力、生产线的想法,要是没了生产,江北厂这种专门的火箭筒生产厂,在自己没研制出新一代火箭筒的情况下,生产计划只会越来越少。
    即使之前在西南边境教训了一顿猴子,上级也没有给江北厂增加生产订单,去年还有2800具各类火箭筒的生产任务,到今年就降到1200具了。
    要知道,颠覆时期,江北机械厂的产能是以万计数的!
    “先欠着吧。这点他们应该可以接受。”
    宁俊涛再次叹了口气。
    “欠着?欠多少?欠多久?”
    张鸣秋本来正在诧异谢威算得那么准,宁俊涛几人在他回到办公室没一会儿就主动上门了。
    可听到对方说先欠一部分入伙费,有些不乐意。
    “张校长,之前你们也没提技术使用费300万,我们按照200万准备的……厂里虽然还有部分经费,可要准备生产,你也不希望在咱们达成合作后,因为我们生产筹备不足,导致无法按时向客户交货吧?”
    宁俊涛直接借口要筹备生产才欠下那一百万。
    两百万,是他们带来的,根本就没想到哈工大方面会临时变更合作条件。
    “这样啊?那你们等等,我问问校企办那边,毕竟这技术属于校企办投资……”
    “校企办不是归学校管?”
    宁俊涛无语地看着张鸣秋,连撒谎都不找个靠谱一点的理由么!
    哪有主管单位管不了下属单位的?
    “宁厂长,我们学校情况比较特殊……”
    当即,张鸣秋就把校企办独立经营、自主投资、自筹经费等政策给说了,并且告诉了对方,这是得到部里支持的试点。
    “还能这样?难怪你们学校能发展这么快!”
    宁俊涛听完后,瞬间明白了为什么哈工大能拿出这些技术。
    自主立项!
    不需要向上级部门申请,也不需要各种流程的审批,只要负责人提出项目,就可以直接开始搞,这就比其他单位快了不知道多少。
    独立经营,连主管的学校都没法干涉运营,赚取的利润如何分配,校企办说了算,可以直接投入到后续的研发或是扩大规模上,同样不需要上级批准。
    自筹经费,这就更不用说了。
    这是为了避免赚到的钱不被上级挪走。
    难怪,抢项目抢不过哈工大,在他们什么都没有申请上级给项目的时候,人家早就已经开始研究了,有了一点成果再找上级,上级支持谁?
    “欠100万?其他的条件都同意么?既然其他条件都同意了,这一百万就先欠着,到时候直接从货款中扣除吧。”
    谢威没想到,张鸣秋会给自己打电话询问。
    江北机械厂接受如此苛刻的条件,谢威并不意外。
    放下电话后,谢威拨通了王征的电话,让他来自己这边一趟。
    他是没准备出面跟江北机械厂的人接触的。
    “这么苛刻的条件他们都答应了?”
    王征到了谢威办公室,听了谢威说的条件,瞪大了眼睛。
    未免……太黑了一点吧?
    “你那表情把你心中想法都表现出来了,黑么?原本李校长跟他们谈的是37分利润,结果部队测试了样品后,他们什么态度?风险跟收益都是对等的。尤其是投资方面。”
    饶是明白王征不适合当校企办负责人,谢威有机会还是在提点他。
    没人可用的情况下,矮子里选高个儿。
    “今天就把合同弄出来,签订合同后,让他们先跟生产车间的熟悉,了解流程,很有可能巴基斯坦方面会提出参观他们的生产工厂……”
    “不是泰国人给的订单?”
    王征不解。
    泰国给了5000具火箭筒的订单,巴基斯坦问了能否提供生产技术后,就没了动静。
    怎么就成了巴基斯坦去参观生产工厂?
    “咱们得重视巴基斯坦这个客户,以后很多项目还指望着他们。虽然说校企办下属的民品领域现在不在合作范围,但是可以通过接触走出去……”
    “……”
    谢威是一点都不放弃开拓市场的机会啊。
    “巴基斯坦本身就穷,再加上他们国内的情况,真的值得重视?”
    对于又穷要求又高的巴基斯坦,王征还是有些鄙视的。
    “再穷的客户,都能提供业务!市场,是一点点拓展的。别的不说,咱们的计算器、日化产品等,他们国内难道不需要?”
    谢威没说卫生巾。
    如同王征所说,巴基斯坦那边情况跟国内不一样,卫生巾市场的开拓,怕是非常艰难,现在国内市场都没占领多少呢。
    目前为止,整个东北的市场,并不是所有供销社跟百货商店都能买到卫生巾——产能不够,加上很大一部分卫生巾要用于出口创汇,在南方跟快速涌入的日本等公司争夺市场。
    “行吧。”
    王征没有再说什么。
    按照谢威的要求,以最早学校跟都油脂化工厂的合同为样本,更改了分成比例,补充了一些条款,直接就找宁俊涛等人签字。
    “经费不是从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直接拨付给我们?也不是由部里拨付?”
    当看到合作后,需要从哈工大手里拿钱后,宁俊涛顿时感觉到不妙。
    要是这样,在以后的合作中,他们一点主动权都没有!
    “我们的订单啊!巴基斯坦支付外汇给代理公司,代理公司自然得支付给学校。”
    王征不解,这有什么问题?
    “那如果我们自己获得出口订单呢?”
    马原咬牙问道。
    技术是哈工大提供的,该不会到时候他们要求也按照这样分配吧?
    那还搞啥?
    “后面不是有补充条款?由于是合作,你们支付了300万的技术使用费,一次性火箭筒相关技术属于双方共有,你们自己获得的订单,学校不再抽取技术分成;同样,利用我们的技术研发的新产品,只要学校没有参与,学校也不分成……”
    王征向着脸色不好看的几人解释着。
    “当真?”
    宁俊涛顿时激动了起来。
    要是这样,对方的条件,一点都不觉得苛刻了。
    其他几人也兴奋了起来,这是他们到了哈工大后听到的最好消息。
    “合同在这里呢!”
    王征看着几人的反应,鄙视不已。
    谢威这完全是打一棍子,再给一个甜枣,然后对方反而感激不已,根本就再去想着一开始学校拿走了绝大部分利润。
    对方更不会清楚,除了江北机械厂自己谈的业务,国内其他代理公司有这订单,哈工大都是有技术分成的,只不过分成比例降低很多,把很大一部分利润让给进出口代理公司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