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94章 精度不够就给火箭炮装核弹?谢柔的

      第194章 精度不够就给火箭炮装核弹?谢柔的武德未免太充沛
    谢柔昂着脑袋,下巴高抬,满脸不爽地看着谢威。
    谢威这才发现,这半年来,谢柔长高了很多,原本只在他肩膀的位置,不知不觉,她的高度已经到了自己额头。
    这丫头以后怕是得长到170多,比自己还高。
    现在谢柔才14岁呢!
    这样的身高,即使在东北这地儿都不算矮了,更不要说巴蜀那地方。
    或许是因为这段时间吃得好,消耗没有之前那么大,谢柔的脸色倒是红润了不少,也没有之前的疲惫跟憔悴。
    谢威不解,自己不就说了没有经过遥测弹等测试过程,这丫头反应就如此大。
    “外面冷,咱们到车间里去说。”
    方鹏举急忙邀请谢威进车间,“谢柔的模拟计算,发现了很多问题,都一一改进了。目前整个火箭炮发射系统,从理论上讲,没有任何问题……所以这次才会去国家靶场进行更完整的测试。”
    通过方鹏举的解释,谢威算是明白了为什么谢柔反应那么大:
    这丫头是觉得自己不信任她的计算模拟。
    跟着方鹏举进了车间,原本摆在中间的那辆坦克样车,被安排到角落里,那个位置停着一辆体型相对庞大的军绿色发射车。
    发射车后面是两组2x2结构的发射箱。
    不同于83式273毫米远火采用的是60-1式中型履带牵引车作为底盘,而是采用的轮式。
    “这底盘?”
    谢威指着轮式底盘问道。
    国内工业基础差,虽然能生产载重汽车,但是特种车辆的底盘开发进展一直很缓慢。
    “汉阳特种汽车厂去年刚开发出来的50吨级6x4半挂式履带牵引车。发动机320马力,越野能力优秀,脱困能力强……”
    “汉阳特种车辆厂?”
    汉阳造的步枪,谢威知道;汉阳能造车他不知道。
    汉阳能造军用的特种车,谢威还真没听过。
    在他的印象中,这年头的中国,汽车工业是落后的,尤其是特种车辆更是奇缺,根本找不到性能优异的底盘。
    不过想想也是,要没有制造能力,84年大阅兵各种导弹所需的特种车辆哪里来的?
    “对,汉阳特种车辆制造厂。60年代完成了鱼雷运输车的试制任务,随后又开发了导弹运输车、舟桥车等特种车辆。进入70年代,国家汽车工业缺重少轻的矛盾日益突出,72年汉阳厂成功研发出4x2的25吨重型牵引半挂车,去年开发出6x4的50吨重型半挂牵引车,就是你看到这。”
    “车体长11.2米,高3,34米,宽2.4米。行军状态全重15134千克,战斗状态全重22014千克……”
    指着眼前的发射车,方鹏举向谢威介绍了汉阳特种车辆制造厂的情况后,又开始介绍眼前的发射车。
    刚说出一些数据,谢威就感觉不对。
    急忙叫停:“等等,方主任,怎么战斗状态跟行军状态重量差距这么大?难道装弹状态下无法行军?”
    行军状态跟战斗状态之间的重量差了8吨啊!
    难不成是要把火箭弹跟发射系统分开?
    等到作战时候再装填火箭弹?
    没有进行模块化设计?
    要是等到即将发射时再装填,发射准备过程岂不是要很长时间?
    “你不是说打完就跑嘛!这是打完了火箭弹后的重量,一枚火箭弹860公斤,你自己算!”
    正当方鹏举不知道怎么回答时,谢柔翻着白眼,没好气的怼谢威。
    谢威尴尬不已。
    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方主任,麻烦您继续。”
    懒得跟谢柔去争论什么,谢威果断让方鹏举继续介绍。
    “火箭弹采用302毫米口径,长7672mm,弹重860公斤,弹头重量140公斤,采用硼氢化钠加铝、镁、铍粉末制成的复合固体火箭推进剂,末端最大速度可达700米/s……”
    302毫米的口径,勉强迈入了中国火箭炮的门槛。
    有了这样口径的,要搞射程更远的,只需要加大口径,加长弹体就行了。
    伊拉克就学到了如何提高射程的精髓:三弹并两弹,射程翻一番嘛。
    人家还没增加口径。
    “高低射界为+5°~+56°;左右射界为±18°。为了装卸方便,发射系统按照你之前的提议使用两组2x2发射箱,一共8枚,从行军状态到完成发射准备需要4分钟时间,模块化换装让再次装填可以在10分钟内完成。”
    说到这里,方鹏举脸上还是满是失落,“比起122跟130火箭炮,重新装填时间还是有点不足。”
    “……”
    谢威听到这话,很意外。
    从高速行军状态到完成发射准备工作,也就4分钟。
    何况再进行一次齐射,也只需要10分钟!
    还不够?
    难不成方教授希望装备这种火箭炮的部队如同普通重炮炮兵那样,直接来几轮覆盖射击?
    方教授的武德,未免也太过充沛了!
    “模块化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每个发射箱都可以独立拆分……后面跟着的弹药补给车,可以一次运输16枚火箭弹。在战争状态下,只需要把发射箱连同火箭弹一起吊装到发射车上……”
    模块化设计的好处,现在方鹏举等人是体会到了。
    打完火箭弹,直接利用补给车上的吊装设备吊装上去,省却了普通火箭炮打完后一发一发装填的麻烦。
    机动性更强。
    “确实不错,这样的射程,在短时间内,敌人也很难找到后方的炮兵阵地,一轮齐射后,直接就跑了,如果第一轮没有达到效果,换个地方装填后继续打……”
    谢威听完,感觉跟几十年后中国火箭炮差不多。
    后面需要提升的就是射程、精度,以及开发其他种类的战斗部。
    “这里面火箭弹还没有装上吧?”
    谢威问道。
    “学校没条件生产火箭弹,交给了其他厂生产,到时候火箭弹直接运输到靶场……我们到那边,测试后,会跟生产厂家一起改进。”
    方鹏举的话让谢威松了一口气。
    860公斤的火箭弹,除了140公斤的战斗部是高爆炸药,后面的固体燃料同样也是高爆炸药。
    一套发射系统,至少装5000公斤的高爆玩意儿,真炸了……
    “从组装到现在,整个设计进行了一百多次修改:弹体发动机前端改成了带斜喷管的发动机;末端4片十字直尾翼修改成带28°角,并以滚珠转在主发动机上,可以自由转动,从而让火箭弹在飞行过程中进行低速自旋,以自旋加尾翼稳定来提高弹道稳定性,确保打击精度……”
    修改都是经过谢柔模拟运算发现问题,方鹏举带着团队针对问题进行修改。
    修改后继续通过谢柔提供的模型进行计算。
    修改速度很快。
    主要目的就是为确保打击精度以及射程。
    120公里射程的火箭炮,火箭炮发射阵地看不到目标的情况,也无法看到打击效果,只能通过安排侦察兵在目标区域周边引导,并且观察打击结果。
    “咱们这火箭炮理论精度多少?”
    谢威很好奇,经过谢柔对弹道跟散布范围模拟,再修改后,这款远程火箭炮的射击精度是多少。
    “唉,距离预期还是差很多。理论上,在120公里的最大射程上,纵向散布不大于1/200;横向散布不大于1/270。唉~如果加上惯性制导,整个火箭弹的成本就太高了。”
    方鹏举原本脸上的失落变成了惆怅。
    在他看来,这款远程火箭炮的精度还是太差了。
    谢威心中快速地计算着精度究竟是多少,当他有了结果后,嘴角抽搐地看着方鹏举,“方主任,这是靠着饱和打击、范围杀伤产生威力的火箭炮,不是导弹啊!”
    按照《弹药概论》中描述,火炮射击精度跟火炮密集度是既矛盾又相互影响的。
    精度,是指弹着点与目标位置的距离;密集度则是指同一仰角若干炮弹落点相对平均弹着点的偏差。
    火箭炮主要通过短时间快速发射大量火箭弹对目标区域进行大面积覆盖,实现饱和打击,就更关注密集度而不是精度。
    纵向散布,是指在射程上,炮弹落点距离目标位置的误差。纵向散布不大于1/200,就意味着,在120公里的射程上,弹着点距离目标点的前后位置有着±600米的误差。
    横向散布,是指方向误差,同样是120公里,弹着点距离目标左右方向误差为±400米的误差。
    这就意味着,在120公里的射程上,火箭弹会落在以理论落点为圆心、长轴为1200米、短轴800米的椭圆区域范围内。
    1.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任意位置都可能是落点。
    “重炮都能定点打击目标,咱们火箭炮为什么不能?”
    谢柔不乐意了。
    自己哥哥怎么回事?
    学校校训不是: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么?
    这么差的精度,能是功夫到家?
    “主要是弹头威力有些不足,140公斤的战斗部,杀伤范围只有80米。这就意味着一枚火箭弹的杀伤区域只有2万平方米;而落点却是在150万平方米的区域内,一门火箭炮8枚火箭弹全部落在范围内,这也才只能覆盖16万平方米的区域……”
    方鹏举的语气失落,脸上惆怅更甚。
    在他看来,一门远程火箭炮真正的成功,要么是更好的密集度确保每一门火箭弹能精确命中目标;要么就有大威力的战斗部,直接覆盖整片区域。
    要让目前密集度的火箭弹杀伤整片落点区域,需要每一枚火箭弹的战斗部拥有差不多300米的杀伤半径!
    差距太大了。
    还是他的设计水平不够。
    “我都说了,直接给这玩意儿装一枚战术核弹,什么误差都不存在问题了!”
    谢柔在一旁,满脸不屑地看着方鹏举。
    谢威听到这话,嘴角接连动了几下,不可思议地看着谢柔。
    啥时候开始,谢柔的武德充沛到了如此程度!
    给火箭弹装上战术核弹?
    也亏得她敢想。
    反观一旁的冯珂跟王雨婷等人,则是表情平静。
    显然,这不是谢柔第一次说这话了。
    “呃,谢柔啊,之前我不是都给你说过核武器那是用来威慑敌人的战略武器嘛!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一直悬在敌人头顶,才会让敌人害怕;落下后如果不能把敌人全灭,这就失去了威慑力……常规武器,可以使用的……”
    “……”
    方鹏举的话,让谢威陡然瞪大了眼睛。
    突然他好像明白了谢柔这么充沛的武德是哪里来的。
    饱和打击、火力覆盖,方鹏举搞这玩意儿,怕就是想要直接一轮齐射就把敌人全部送走!
    “也是哦~”
    无法装上核弹,谢柔显然是很不满意。
    “要不,咱们还是给这火箭弹加装个简易惯性制导系统吧……等以后有卫星定位系统,再加上卫星导航……实在不行,就把8管增加到12管……”
    “呃,增加制导系统跟增加管数的事情,咱们不是说好了,等在国家靶场测试有了结果后咱们再讨论吗?现在暂时不需要,暂时不需要……”
    方鹏举嘴角动了动,抹了抹额头的冷汗。
    加装制导系统?
    整个火箭弹的造价都得翻几倍,部队装备得起几门?
    真的加装了制导系统,一次营装备18门炮,只是八管的一次齐射144枚,几个师一年的军费都没了。
    为什么要超远程搞火箭炮?
    要是8管增加到12管,一次齐射就是216枚了。
    打击火力是提升上去了,问题是使用成本直接增加了30%啊!
    战机不给力,重炮射程不够远,远程火箭炮才有生存空间。
    现在的部队穷得干部跟战士皮带扣都扣到了最前面的眼上还不够呢,哪里用得起?
    “现在的火箭炮造价多少?火箭弹造价多少?”
    见方鹏举抹额头上的冷汗,谢威就知道之前谢柔肯定提过。
    不由好奇这射程120公里的远程火箭炮造价。
    “发射系统连带底盘,每套造价得87万3350元;火箭弹每一枚目前的造价是12万3400元……”
    这么便宜?
    这是王雨婷报出制造价格后,谢威的第一反应。
    如此造价,即使加装简易的惯性制导系统,也增加不了太多成本吧。
    作为宠妹妹的哥哥,谢威觉得谢柔提出来的这要求是可以满足的。
    孩子想要个加装简易制导系统的火箭炮,多提供点经费怎么了?
    “这是现在的成本价,没算研发经费对吧?”
    谢威问道。
    “是啊!即使不算研发经费,也太贵了!咱们部队根本用不起。”
    方鹏举脸上更落寞,“最好是每一门发射系统造价只要一二十万,每发火箭弹的价格只要几万,即使这价格,部队也不一定接受……”
    “……”
    谢威这才意识到,饶是在这个时代的时间不短了,已经深刻意识到这年头钱的金贵,可在他的潜意识里,如此先进的火箭炮这价格,依然很低。
    再一想国内人均工资也就30~40元每个月,而一年军费才多少?
    “什么时候走?”
    谢威看了看谢柔,有心想不让她去。
    哈城虽然外面冰天雪地,在室内有暖气,也不觉得有多艰苦。
    从这里去了戈壁,那日子……
    “你别想我不去!要是我不在哪里,改进会很慢!”
    不等方鹏举回答,谢柔就满脸怒气地咬牙瞪着谢威。
    自己哥哥,她是了解的。
    方鹏举耸耸肩,一脸无奈地看着谢威:这就是他找谢威的原因。
    “哥,方教授这么大年龄都能去戈壁滩,我为什么不能去?我凭什么高特殊?你不是党员么?你的党性呢?大家都追求进步,凭什么我就不能追求进步了?”
    不等谢威开口,谢柔就连珠炮地当着众人的面质问谢威。
    这让谢威怎么开口?
    再继续阻止或是当众说出不让谢柔去,就是思想觉悟的问题。
    “我没说不让你去。”
    隐蔽地瞪了谢柔一眼,谢威努力让自己平静起来。
    说完,跟方鹏举招呼了一声,转身就出了车间。
    方鹏举见谢威的状况,对一旁的冯珂示意,后者点头,急忙追了出去。
    “班长,等等。”
    冯珂一直追到外面街道上,才叫住谢威。
    谢威停下脚步,从军大衣兜里掏出了烟,丢了一支给冯珂,随后掏出打火机给对方点燃,自己点燃后深吸了好几口。
    “明天凌晨,团队核心人员就随着发射车一起走。不走铁路,整个过程也是对发射系统的检测……原本没告诉她,这段时间王玉婷不是一直照顾她嘛,给她交代事情,结果她发现了……”
    “就为这?”
    谢威把烟头丢在地上踩灭。
    “那边条件艰苦,李校长让学校后勤准备了充分的物资,各种物资都有,包括女生使用的日常用品……”
    听到这话,谢威稍微安心了一点。
    换成他自己,再苦的条件,都不会觉得有什么。
    可谢柔不同。
    孩子还小。
    “之所以急着进行实弹测试,是校长争取到了让外国客户参观的机会,如果这次远火能得到外国客户的青睐,以后火箭炮持续研发的经费就不会缺了。甚至还能给其他项目支援……”
    冯珂看了看周围,见没人才小声地说道,“有谢柔在,改进方案很快就能通过模拟得出数据……”
    谢威眉头拧到了一起。
    难怪李瑞那老家伙跟自己到了翟鑫国那边后就不跟自己来这边了。
    显然他是怕自己因为这事情冒火。
    “客户是哪里的?”
    如果只是泰国方面,上面应该不会这么重视吧?
    “戴帽子养骆驼的。”
    狗大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