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65章 苏修上天了,美帝登月了,我想成为钱老的学生

      第165章 苏修上天了,美帝登月了,我想成为钱老的学生
    “妈,我饿了……你不是说杀鸡嘛!”
    眼见父母跟哥哥在这里纠缠不清,谢柔垮着脸说道。
    “吃!吃!吃!一天就晓得吃!杜国旺夫妻俩给你点吃的就能收买你!”
    刘梅没好气地用手指去点谢柔脑袋。
    奈何谢柔直接就跳开了。
    “妈,我坐几天火车,一路都没怎么吃饱呢!”
    谢威决定先把爹妈支使走,问问谢柔具体情况才行。
    “晚上再说,我去杀鸡。”
    谢建国看了看儿子,再看看妻子,也知道这样继续下去没用,反正还有大把时间。
    刘梅想了想也是,转身进了厨房。
    “怎么回事?”
    父母都进了厨房,谢威才小声地问谢柔。
    “别提了!从我回来后,学校老师给了一套数理化卷子,我一不小心劲用大了,全班同学三门最高只有28分,我300分……从那之后,候老头就阴魂不散……”
    一说到这,谢柔就撅起了嘴。
    当她抱怨着讲完后,谢威是真不知道说什么了。
    谁说这年头大学不抢人才了?
    为了让谢柔放弃去哈工大,改去中科大,侯国华教授没少费心思。
    说服了不了谢柔,他就说服谢建国跟刘梅。
    谢建国容易说服,毕竟哈工大的科技成果,是没法跟依托中科院的中科大比的。而谢厂长为了厂子的发展,自然不会介意多一所大学提供科研成果给红光厂转化。
    至于会不会影响谢威在哈工大的发展?
    不存在的。
    只要红光厂发展得好,谢威将来毕业回来也不错。何况,人家侯教授都许诺了,谢威大学毕业可以直接到中科大读研究生,由学部委员带。
    哈工大有几个学部委员?
    为了儿子跟闺女有更好的未来,加上去年冬天最冷的时候去了哈城,谢建国不动摇才是怪事!
    搞定了谢建国,搞定刘梅就更容易了。
    为了向刘梅证明哈城不适合谢柔,侯国华教授也不知道从哪里翻出来了《研堂见闻杂录》、《吉林通志》等记载宁古塔的历史资料,然后拿着全国地图给刘梅科普全国地理知识。
    王祯的《研堂见闻杂录》中记载:“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
    刘梅看不懂,但是在侯教授翻译并加了一些他的“看法”后,尤其是告诉刘梅,谢威之所以寒假不回来过年,就是太远……
    刘梅开始动摇了。
    再看到《南州草堂集》记载:“宁古塔垂二十余年,白草黄沙,冰天雪窖,脚之李凌、苏武,犹觉颠连困厄也。”
    加上谢建国亲身感受,刘梅就不愿意让谢柔去哈城了。
    什么历史记录不记录,不识字的刘梅不在意,中科大的教授,怎么会骗人呢!
    发展不发展,工业基地不基地的,刘梅也不在意,她只在意自己的女儿不去那冰天雪地受罪。至于儿子,已经去了,也不好叫儿子回来重新高考,那会影响将来进步的。
    “所以,为了让侯教授死心、为了让爹妈也不逼你去中科大,你才故意考这分数的?”
    谢威长出了一口气。
    真不知道怎么说。、
    “哥,我可不想去什么中科大。侯老头到现在都没死心,即使我后面故意乱做,把思路容易出错的题故意做错,他也不死心……”
    一说到这,谢柔就满脸忧虑。
    “其实,中科大是真的比哈工大好,那边气候也不错……”
    “中科大可没有航天相关技术!即使他们要开设航空航天专业,那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周全。哈工大从东方红就参与到卫星研制中的!”
    谢柔坚定地说道。
    “不是因为你干爹干妈给你生活开得好的原因?”
    谢威愕然。
    难怪谢柔之前去哈工大,对《工程概论》那种谢威看起来都头大的教材感兴趣,更是跟梁红斌、梁红玲兄妹两相处得很好。
    “我是那么肤浅的人?”
    谢柔翻了个白眼,在被谢威直愣愣的目光盯着后,败下阵来,“好吧,我承认有这样的原因。苏修在差不多二十年前就把人送上太空了;美帝在十年前就已经登上月球了……咱们现在连宇航员都还没上天,距离登陆月球还不知道要多久呢。我既然有能力,就得为把五星红旗插到月球上做一份自己的贡献!”
    “这是你的真实想法?”
    谢柔的话,让谢威是真的被震惊到了。
    眼前的谢柔,才14岁啊!
    “梁老师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而且,只要我努力学习,学完本科阶段的知识,梁老师就会推荐我去跟着他的老师钱先生学习……去中科大,成不了钱先生的学生!”
    这才是根本原因。
    在这个时代的时间不短,谢威很清楚,即使钱老的工作是保密的,可钱老的影响力不小。
    尤其谢柔还接触到了钱老归国后的第一批学生。
    谢威很想提醒谢柔,钱老也是科学院的,想了想,还是算了。
    第一神童的命运,让谢威很担心。
    在哈工大,目前看来不会存在这问题。
    “行,我帮你给爸妈说。”
    了解了事情始末,知道谢柔并不是学习出现了问题后,谢威也就没了担心。
    晚上,香喷喷的鸡肉端上了桌。
    老娘养的公鸡,炖上晒干的黄,香喷喷的,谢柔更是毫不客气地吃得满嘴油,而谢威则是更喜欢吃跟鸡一起炖的黄菜。
    拒绝了老爹提出的“喝几口”的提议,晚饭很快吃完。
    平时懒得不行的谢柔给谢威投去了“靠你了”的眼神后,主动去洗碗。
    “你可少用点洗洁精,那玩意儿可不便宜!”
    刘梅也知道儿子要说闺女的事情,肉痛地对谢柔说道。
    从谢建国担任厂长后,即使各种日用品、粮食、食用油等同样是原来的配额,家里却不再缺乏那些。
    即使不要,也有人送来。
    “爸,妈,谢柔不能去中科大。”
    “哈城那边冬天那么冷,你是男娃儿,受点苦没事……”
    刘梅顿时怒了。
    不心疼妹妹的儿子,没良心!
    “学校教学楼跟宿舍楼都有暖气呢!你没问问我爸,谢柔在那边受过一点冻么?”
    谢威早就想好了说辞,“中科大比哈工大更好,可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跟其他大学生一样,并不一定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女娃儿,不受罪就行了。毕业了回蓉城……”
    “你问问我爸,她能回来么?”
    谢建国沉默。
    考上大学就是国家干部,国家分配到哪里,就去哪里。
    个人意愿,一点都不重要。“爸,妈,我知道你们是怕她吃苦,中科大那边气候什么的确实要好一些,少年班也有专门的老师管她们生活什么的。可是你们想想,那边学校一两个生活老师管几十个孩子,而谢柔到哈工大,很多老师照顾她,何况还有我……”
    依然是以前的说辞。
    谢威并没有为了说服父母就去贬低中科大。
    在未来十多年,中科大在全国,不说比清北更牛,至少也是同等地位的。
    哪怕谢威去中科大,都不可能有在哈工大这样的优待。
    更不要说谢柔。
    “可是……”
    听了儿子说的,刘梅有些动摇。
    “你为什么非得让她去哈工大?”
    谢建国点上了烟,深吸了几口才问道。
    “哈工大可以让谢柔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爸,我们班的情况你知道吧?现在所有人都参加研究项目了,而且会根据个人兴趣进行调整,每个学生不止一个导师带着,其他大学的研究生都没有这样的待遇……”
    “啊?”
    如此变化是谢建国没想到的。
    “就在我回来之前,有个同学想要学习军用技术相关的专业,学校专门给他配备了老师,甚至给他单独开了一个专业,并且批了一笔经费,我回来之前不久,经费完了,测试了他的设计,不行,现在又给了经费继续……”
    “中科大怕是不会给。”
    谢建国叹了口气。
    他在哈工大待了一段时间,对于学校的情况还是有一定了解。
    谢柔进中科大,肯定是要进少年班的。
    少年班一开始只是学习基础。
    “肯定不会给的。至少得学习两三年。两个学校培养方法跟方向都不一样……”
    知道父母心思的谢威,从各种角度分析,告诉父母谢柔去哈工大才是最合适的。
    “要不,我们再想想?”
    刘梅还是犹豫不定。
    哈城太冷了。
    “别想了。明天我就带谢柔回学校!”
    谢威知道,这事情不能拖下去。
    “啊?”
    刘梅楞了,在这事情上,她并没有什么主见,从谢威主动给厂里搞了高压锅跟锑锅后,虽然平日里很少对家里的事情发表看法,可在决定后,根本无法改变。
    “东西都没准备呢!”
    “不用准备,只要开好介绍信,办理关系转移……”
    谢威对老娘说到,“被什么的我在学校能搞到,我的工资加上学校的补贴,我跟谢柔都不完,何况她也有补贴的。”
    见老爹明显不愿意,谢威又说道:“如果谢柔不去哈工大,校企办那些技术成果,赚钱的、好搞的也不可能优先考虑红光厂……”
    “不会吧?”
    谢建国有些不相信。
    儿子在学校的分量不是很重?
    “这次回来,接二妹是借口,实际上是为了给厂里的产品在蓉城再找一家工厂……”
    了解老头子性格,谢威这话直接击中了谢建国的软肋。
    “什么产品?”
    “数控系统。最先进的东西,原来红峰厂不是新采购了一批机床吗?到时候可以把这批设备改成数控机床,只要改造出来,不说是全国最先进的,绝对是整个西南地区设备最先进的机械设备!”
    这点,谢威没吹牛。
    从尼克松访华后,跟西方关系就逐渐变化。
    高精度数控机床属于战略设备,被巴统绝对禁运,可技术老旧、精度不高的纸带打点的程序控制的数控机床,也有少量进口到中国。
    而哈工大研制的数控系统,是直接利用芯片控制程序。
    “今晚上来不及,明天再办吧,我明天让人搞火车票,后天走。”
    谢建国双眼放光。
    “还有,明天你得跟我去厂里……我觉得,厂里未来的发展需要调整一下方向,搞锑锅、高压锅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没有啥前途。”
    “厂里就不用去了。”
    谢威摇头。
    他知道老爹的意思,可他无法接受。
    “关于厂子的发展,目前不用改变,但是可以准备向数控系统等方向发展……”
    杜国旺让谢威来找厂,虽然没明说,目的很明确:谢柔如果不去哈工大,红光厂就别指望数控系统的生产业务交给他们。
    “那东西那么先进,咱们怕是生产不出来。”
    “之前电饭煲,厂里也生产不出来吧?有学校派出的老师制导呢。对了,你明天安排几个人,如果时间赶得及,就跟我一起去学校接受培训……”
    “要多少钱?”
    谢建国问谢威。
    “数控系统的生产技术不要钱,利润分成老规矩。还有,数控系统只是一方面,利用这个从一些电子厂要些人,到时候生产高科技产品……”
    “啥高科技产品?”
    谢威没说。
    红光厂的发展,已经超过了谢威原本的预期。
    继续这样盲目扩张下去并不是好事。
    杜国旺之所以提醒谢威把数控系统的生产放到蓉城,相对来说,地处西南腹地的地区更不容易受到外资的注意。
    沪市的14厂生产出芯片,就已经有外资开始下手了。
    虽然沪市现在开始就准备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在原本的世界,搞了几十年却是那样的结果……
    谢威也想着,把微机等的制造放到蓉城,看看是否会改变。
    配套?
    作为三线建设的中心区域,周边不会缺配套的。
    “建国,你真同意让幺儿去哈城?”
    晚上睡觉时,刘梅问谢建国。
    “宁当凤凰尾巴,不当鸡脑壳。”
    懒得解释的谢建国,直接用刘梅能听懂的话说了一句,很快就响起了鼾声。
    儿子回来,他难得地得到了一晚上的休息时间,不用应酬。
    “睡,睡,睡!天天回来就晓得睡瞌睡!”
    没想明白怎么去哈工大就能当凤凰尾巴,去中科大就能当鸡脑壳的刘梅,听到谢建国响起的鼾声,抱怨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