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2章 1542文忠
“你对左渡进山,还有石见银山的情况了解多少?是否有稟报到宫里?”
魏广德开口问道。
之前,工部曾经挑选一批老练的矿工,由兵部护送到佐渡岛和石见地区进行秘密探矿,期间在倭国的锦衣卫密探也进行了协助。
所以,对於京官们口中的金山银山,锦衣卫其实是比较了解的,特別是石见银山,那里的十余个矿洞已经开发,没有锦衣卫疏通关係,这些经验丰富的矿工也是进不去的。
“佐渡岛的勘探情况,下官知道的不多,只是听说那里矿藏似乎分布全岛,有些分散。
他们在岛上出来查看过已经开採的矿洞,另外还发现了几个可能的矿洞。
不过从这些匠人的口气,矿藏应该非常大。
至於石见地区,矿藏数量更多。
这些,锦衣卫在送回这些匠人后,就已经上奏了宫里,也是左证金山银山確实存在。”
刘守有低声把情况说了下,终归是皇家的鹰犬,有任何发现都不能欺骗皇帝。
“嗯,我就是问问,毕竟最后一刻,还需要陛下下旨,大军才能东征。
锦衣卫之前做了那么多工作,才算没有白费。”
魏广德笑著回答道。
其实这俩月,两位太后还政於皇帝的跡象已经越来越明显,据陈矩那里得到的消息,两位太后已经不怎么看前朝的奏疏了,都是让送到乾清宫去批阅。
虽然冯保过去稟报,太后也会耐心听著,但最近几次都没有表达自己的態度,而是让冯保去乾清宫。
所以,出兵倭国这事儿,实际上是落到万历皇帝和他头上。
至於万历皇帝那里,虽然一开始表现的跃跃欲试,可是越到临近出兵日期,特別是兵部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皇帝的態度却似乎有些犹豫起来。
一开始的兴奋,那是听到金山银山的存在,想到可以彻底缓解大明朝廷財政困窘而表现出来的。
可到了真要出兵的时候变得谨慎,那是因为毕竟是战爭,先不说输贏难料,就是打起来,也不知道有多少大明將士埋骨他乡。
“对於倭国国內的局势,你近期整理一份出来,递交內阁、兵部,还有宫里。”
魏广德忽然看著刘守有,意味深长的说了句。
其实越是临近年底,不止是万历皇帝產生了动摇,兵部也有官员担心东征一旦失败,兵部要承担的巨大压力。
倭寇,说实话,就算是现在,大明朝堂依旧谈倭色变。
毕竟当初,可是搅乱了江南半壁江山的一伙人。
现在朝堂要出兵攻打倭寇老巢,面对更多的,穷凶极恶的倭寇,打贏的难度可想而知。
何况,还有蒙元两次东征的失败教训在前。
“末將明白了。”
刘守有躬身答道。
之后,刘守有告辞离开,魏广德这才休息片刻,开始安下心来处理那堆奏疏。
张居正死了的消息,此时已经传遍官场,眾人从最初的不信到礼部確认,这才不得不相信这个事实。
下午,礼部尚书徐学謨带著余有丁等侍郎再次来到內阁,商量张居正諡號等问题。
乾清宫已经下旨,让內阁主持此事,议定后报乾清宫圣裁。
明朝文官諡號以“文”字开头,由二字组成,是朝廷对去世大臣的官方评价,其中“文正”被视为最高等级諡號,获得者极少且需皇帝最终核定,体现了儒家道德与政治地位的结合。
明朝文官諡號均为二字,首字固定为“文”,次字依据道德、功绩等擬定。
虽无官方等级制度,但实际存在隱含排序。
文正是最高等级,象徵“道德博闻、靖共其位”之意。
次为文贞,在宋仁宗前为最高諡,后因避宋仁宗名讳改“文正”,明代仍保留。
其他依次有文成、文忠、文端、文定、文简、文懿、文肃、文毅、文宪、文庄、文敬、文裕、文节、文义、文靖、文穆,次第降低。
这就是文官十八諡號的具体名称与排序,在《大明会典》中有明確注释。
“以张阁老为朝廷所做功绩,礼部认为可以在文正、文成和文忠中进行选择。”
徐学謨在內阁值房直接提出三个张居正適合的諡號,独跳过文贞,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魏徵就是文贞,所以这个諡號大多是给都察院御史,以表彰他们敢於范言直諫,张居正明显是不適合使用文贞这个諡號的。
徐学謨说完就坐下,等待內阁议论。
魏广德没说话,看向其他人。
其实諡號这个东西,对於曾经首辅来说,肯定都不能太次,但也绝对不是说就应该得“文正”。
大明歷史上,諡號“文正”的官员並不多,仅有李东阳和谢迁二人,其他的都不是。
前面那么多首辅重臣都没得“文正”这个諡號,其实不能因此就说张居正没有获得就是皇帝对他的打压。
魏广德倒是知道,张居正的諡號其实是文忠,也就是皇帝选择了礼部上奏的諡號里最差的那个。
毫无疑问,这是皇帝对张居正多少心里有些不满的反应,但这个文忠的諡號,也绝对不低。
久久见没人说话,魏广德就知道,这是礼部的態度了。
於是,他开口说道:“礼部商议的意思,就是报三个諡號请陛下圣裁,有没有其他意见?比如更加看重给张阁老哪个諡號更合適?”
魏广德向徐学謨追问道。
“首辅大人,礼部上午商议是,大家对文成其实比较看重,认为以张阁老为朝廷鞠躬尽瘁的功绩,赠文成比较合適。”
他没有说给文正规格有点偏高了,至於谢迁、李东阳为什么能得到“文正”这个諡號,不好说。
毕竟,其实赠与諡號,很多时候並非严格按照官员功绩定下来,还有当时政治环境的因素,以及皇帝的態度。
魏广德看向礼部另外两位侍郎,询问他们的態度。
於是,两人先后起身,也都是类似的看法,赞成赠张居正“文成”的諡號。
余有丁也这么说,那基本上就说明礼部是比较客观的看待张居正的功绩,认为二等諡號已经足以褒奖张居正为朝廷所做贡献。
不过,魏广德也不会马上拍板,而是看向张四维和申时行。
“二公如何看?”
魏广德开口问道。
申时行首先表態道:“礼部所言,汝默也比较认可,文成较为合適。”
毕竟是礼部公议的结果,內阁一般也不会打礼部的脸,都会选择附和。
而到张四维这里,態度和申时行也相似。
“我亦认可汝默所言,礼部所提諡號较为合適。
不过此事毕竟关係前首辅盖棺定论,所以我建议不妨召集九卿再商议后,把结果上奏乾清宫。
虽然陛下早有旨意,可这么大的事儿,还是九卿商议后再报上去比较合適。”
“子维所言有理。
虽然陛下让內阁並礼部商议,但邀九卿一起商量更为合適。”
魏广德点点头,隨即对礼部诸人笑道:“大家不妨休息片刻,內阁马上派人去请九卿前来。”
徐学謨和余有丁等人对视一眼后,都纷纷点头。
於是,內阁很快派出数人前往六部和都察院及太常寺等衙门召集九卿。
不到半个时辰,人员到齐。
於是,礼部草擬的奏疏又在诸人手中传递。
余有丁作为礼部代表,也把上午礼部商议的结果向他们详细说了一遍。
整个一个下午,就因为张居正諡號的议论过去,最后的结果,九卿自然不会有人对礼部所提建议有异议。
这也是过了个名录,如果报到乾清宫后,万历皇帝依旧不顾前朝的看法,不选“文成”而是给了“文忠”的諡號,那也和內阁关係不大。
在魏广德看来,如果只是內阁並礼部提出这个奏议,万历皇帝最终没有选择“文成”,极有可能在外界传出皇帝对首辅或者礼部尚书不满的流言。
这对於刚刚登上首辅之位的魏广德来说,自然是个大麻烦。
若是大家觉得皇帝对他不满,那作为首辅的他,以后还怎么开展工作。
到时候下面的人,可不就会对他阳奉阴违。
魏广德不可能把满朝大臣都拉拢到自己羽翼之下,那是取死之道。
只要能在关键议题上,得到更多的支持,顺利通过就够了。
把持朝政,算了吧,那是傻子才干的事儿。
又没想过要造反,自己当皇帝,做那么多有什么意思。
是以在散衙前,正式奏疏就直接在內阁送进了司礼监。
正事办完,大家三三两两告辞离开,值房里最后剩下的也就是江治、张科、张学顏和陈炌,算是魏广德在九卿里安排的人手。
九卿占据四席,还是有权利的四位,已经足够分量了。
“善贷,你觉得陛下会给张江陵什么諡號?”
陈炌本来不算这个圈子的人,不过毕竟是老乡,有时候私底下见面也多,算半个圈中人。
今日没急著离开,而是等到最后,其实就是想看看魏广德对后宫的影响程度。
到这个时候,陈炌这个不党不群的人,也不得不考虑下站队问题。
张四维、冯保他们下面那些小动作,作为都察院御史头头的他要是都不知道,那就太失职了。
其他人听到陈炌直言相问,也都打起精神看过来。
“大家不是都觉得『文成』这个諡號不错吗,怎么还有此一问。”
魏广德笑道。
“旨意是內阁並礼部商议,但是你却把我们都叫来一起,不得不让人想到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陈炌看著魏广德笑道,眼中更是精光一闪。
只能说能靠自己爬到左都御史位置上的人,看人看物都有独到的地方。
从召集九卿商议,陈炌就看出此事怕是没那么简单,魏广德对礼部的商议结果是有异议的,只是不好说出口而已。
魏广德下意识四下看看,屋里已经没人,而芦布则是在门外候著。
几人见他的反应,自然知道陈炌猜测没错,於是也都好奇起来。
张学顏就在想,难道皇帝是要给张居正“文正”的諡號?
其实,这个念头,张科、江治也在考虑。
“文忠”。
终於,魏广德口中吐出两个字,几人闻言脸色都是微变。
礼部给出三个选择,“文正”、“文成”和“文忠”,最低级的就是这个“文忠”。
他们之前都往好的方面去想了,那想的陛下最有可能定下来的諡號,居然是礼部给出的最差选择。
此事非同小可,足以说明张居正在万历皇帝心目中的地位,远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好,两人的关係似不是大家以前看到的那么亲密。
没人说话,都在等待他的下文。
魏广德笑笑,总不能说上辈子万历皇帝定下的就是“文忠”吧。
不过,这个时候,魏广德还是得有自己的一番说辞才行。
“其实,礼部的结论是合適的,赠文正太过,文成最合適。”
魏广德开口就先肯定了礼部商议的结果。
后世许多人为张居正叫屈,认为他当得起“文正”,但实际上他们又有几人懂的这年头諡號的含金量。
谢迁和李东阳,那是特定时期才能获得的殊荣,比他们名声大,还是首辅的刘健为什么就没得到这个殊荣?
《明史》中记载:“东阳以诗文引后进,海內士皆抵掌谈文学。健若不闻,独教人治经穷理。迁仪观俊伟,秉节直亮。”
李东阳、刘健、谢迁三人同为阁臣,每个人擅长各不相同,他们共同协助明孝宗促成了“弘治中兴”的局面。
李东阳能得文正,那是他常年提携后辈,所以死后官员都念著他的好。
至於谢迁,那完全就是因为他顶撞正德皇帝,品行得到官员的认可,加之四十年宦海功绩。
说到底,赠“文正”其实是文官集体打武宗皇帝的脸。
此后,大明朝再无“文正”,至少到目前为止。
“不过他们有顾虑,担心陛因此不喜,所以也把文正放在第一位。
至於文忠,想来是礼部也有人不喜他,所以提出来过,但是大部分人都不认可,呵呵.”
魏广德笑道。
“那你怎么说陛下或许会选文忠?”
陈炌急忙问道。
“张江陵成为首辅是陛下冲龄,如今陛下亲政,自然对他忠不忠看的更透彻。
文忠看似略次於文成,但或许更合陛下心意。”
魏广德隨口说道。
有句话他不敢说,那就是皇帝也以此表达对张居正的不满,有揣测帝心嫌疑。
太严格,所以学生只会在年老后回忆,而在此时,心中只有对老师的怨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