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445章 1535翻案

      “这卷宗如何得来?”
    魏广德开口问道。
    万历四年的案子,如今又有卷宗递上来,魏广德自然要问个明白。
    “昨日午间有盲女街头卖唱,正巧有我刑部主事吴迁等数人路过听闻,觉得事態严重,立即將其带回衙门询问。
    下午就派人捉拿朱国能等一干人犯,经过审问,他们已经招认隆庆六年入室抢劫,杀害锦衣卫指挥周世臣之罪。”
    曾省吾嘆口气说道,“那盲女就是被朱国能等人控制,被强迫四处卖唱赚钱给他们的,也是在朱国能等人酒后失言,才知道此事。
    可惜,荷、卢锦人已经冤死。”
    魏广德看了眼曾省吾,只能说他这次处理事件还算麻利,没有闹得满城风雨,朝廷官府才姍姍来迟进行处置。
    至少,魏广德昨日就没有听到消息。
    也是,民间百姓的案子,对於京城的各家官员府邸来说,那都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儿。
    魏广德继续翻看之前的卷宗,见里面记录,面色就是微变。
    “时先帝梓宫就山陵,內外戒严,指挥张国维奉兵令司游微,而信地內盗我国戚,惧且受谴,驰往求盗不得,则至王奎室中,见荷持金絮泣.”
    “张国维该死。”
    魏广德已经明白,这是锦衣卫张国维担心皇帝发丧期间发生如此恶性事件而闹得人心惶惶,於是构陷出来的案子。
    再翻到后面,看到记录“时署刑部侍郎翁大立是其言,第心恨大逆,且先入语,遂欲速磔之,立唆他署郎吏成狱”
    “翁大立,南京兵部尚书.”
    魏广德已经明了,这个案子是时任刑部侍郎翁大立所判,最后荷等三人被屈打成招,凌迟处死。
    魏广德没见过这个奏疏,不確定是张居正还是张四维那边批的,亦或者因为是刑部定下的案子,所以直接让中书代签。
    不过到这个时候,事儿肯定不能捂盖子,曾省吾来內阁,其实已经亮明了刑部的態度。
    “芦布,速去请张阁老和申阁老过来。”
    魏广德对著门外喊完话,就对著曾省吾说道:“此事骇人听闻,当严查办案官吏,翁免职,张下狱严审。
    一会儿,等他们来了,通报此事。
    我们再进宫里將此事告之陛下,涉及皇亲国戚,免不了被骂几句。
    不过无大碍,此事终究是翁大立那廝的祸,你又是刚去刑部一年,当无大碍。”
    魏广德话是这么说,不过也在考虑其他事儿。
    这年头“天人感应”的说法大行其道,张居正刚走,就冒出此等冤案,魏广德觉得似乎可以大加利用。
    想想不管是高拱还是张居正,上台第一件事儿就是先否决前任的一些做法。
    翻案,藉助这个案子处理一些陈年旧案,似乎正是个合適的由头。
    一些张居正一意孤行推动的,他不支持的政令,正好藉助此事翻过来。
    而他支持,被张居正给否了的意见,似乎正好借这个机会再提起来。
    “新官上任三把火,那这第一把火就藉助此事烧起来。”
    魏广德心里想到。
    不多时,张、申二人都急匆匆赶来。
    芦布过去的时候就说出了大事儿,刑部曾尚书在首辅值房里,所以两人都不敢怠慢,放下手里差事儿就赶来了。
    “你们看看吧。”
    等两人坐下,不等芦布端茶递水,魏广德已经把手里的卷宗递到张四维手里。
    等张四维看过最新的案件审理卷宗,就直接递给了对面坐著的申时行,自己又翻看之前的老卷宗。
    等申时行也大致了解案情后,魏广德才对曾省吾说道:“三省,说说情况吧。
    此时骇人听闻,刑部需及时审结此案,务必办成铁案。
    所有涉及到的官员,朝廷绝不姑息,当严办。
    不过,通过此事也可看到,前些年虽然经过考察,整肃,但尸位素餐之人依旧横行於官场,並未禁绝。
    甚至,他们还一次牟利,通过快速审结冤假错案完成考成之法,实在可恶。
    我欲以此事为警,请陛下詔令六部严查歷年卷宗,纠正偏失之过。”
    魏广德话音落下,张四维和曾省吾脸色都微变。
    他们已经从魏广德话里听出来,这就是借著这件事儿重新清理朝堂。
    说实话,没有这事儿,魏广德还真不好动手调整一些官位子。
    现在有了理由,自然要不身后一些人提拔到关键岗位上。
    就算尚书欠妥,至少也得是左侍郎这样的二把手位置上。
    大明官场上,特別是六部,二、三把手其实和一把手的尚书差不多的权利,只是缺少个名义而已。
    侍郎和尚书因为政见不合发生爭执那是常有的事儿,一些是確实涉及各自利益,一些则是为了標榜自己清高,对一些不合理的事儿“仗义执言”。
    张四维在脑海里快速盘算利益得失,如果按照魏广德的打算,对官场进行一番调整,其实,好像,似乎,对他是有利的。
    他是次辅,正好藉助这个机会和首辅大人进行谈判,利益互换的方式,自己也提拔一批身边人上位。
    神不知鬼不觉,大家还都以为是魏广德“新官上任三把火”。
    好吧,张居正当初和魏广德商量的模式,张四维觉得自己也可以照搬过来,和魏广德进行这样的合作。
    至於顶替他,自然得谨慎,小不忍则乱大谋。
    先依附於他,暗中积蓄力量。
    一旦魏广德犯错,就一击绝杀彻底將他赶出朝堂。
    想到年底之事,如果官军按照预期计划成功占领倭国的金山银山,到时候海量的金银运回朝中,自然是他魏广德大功一件。
    可若是战事拖沓,久战不绝,那可就是他首辅大人的失误了。
    正好藉机弹劾他和兵部那帮人,自己上位,彻底掌控兵部。
    对於工部,张四维並没有什么野心。
    那个衙门,油水確实很足,但是他张家缺银子吗?
    不缺。
    而工部不仅油水丰厚,还有就是风险也很大。
    虽然这几年还好,他可不会忘记前些年黄河、长江不断示警,都是六百里往京城送急报,请求调派更多人手治水救灾。
    一旦洪水决堤,那工部官员就首当其衝成为百官发泄的对象。
    “首辅言之有理,通过此案,確实暴露出诸多弊端,朝廷应及时调整政令,避免这样的悲剧再发生。
    而已经发生的,应让都察院参与重新核查。”
    张四维开口说道。
    这种大案,实际上都不是刑部一个衙门做出的判罚,但凡涉及到死罪,一般会经过大理寺进行裁判,还会有都察院进行监督。
    不过主要的责任,当然还是刑部承担。
    毕竟掌管天下刑狱,出了事儿不找你找谁。
    曾省吾已经反应过来了,魏广德想藉助此事对朝廷进行一次调整。
    不过他只是微微张了张嘴,什么话都没有说。
    他心里清楚,歷任內阁换届,似乎都是如此,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罢了。
    就算没有这事儿,最多就是朝廷大轮换的时间推迟到明年。
    但该来的,总归要来。
    而申时行那里,自然不会多说什么。
    虽然有小心思,但大部分时候他都是依附魏广德的意见。
    最起码,他並不反感魏广德的一些判断和决策,虽然有时候会有些迟疑,有不同看法。
    “既然诸公都认可,那我们就拿著这份卷宗入宫面圣吧。
    此事非同小可,我们一起去,也可让陛下放心把前朝之事托予我等手中。”
    魏广德开口又说道。
    於是,几人纷纷起身,跟著魏广德大步走出值房,向乾清宫而去。
    乾清宫里,万历皇帝已经在处理司礼监送批的奏疏,见到內阁三人齐齐到来,自然不会拖延,当即宣召。
    等看完曾省吾上奏刑部查获大案后,更是怒不可遏。
    虽然他爷爷嘉靖皇帝那辈儿是分宗的,但往上推到宪宗爷儿那阵,他们还是一家。
    宪宗生母的兄弟,那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说起来他也得认。
    如果说不是皇亲的皇亲,那也只能是弘治和正德这两位皇帝的外戚,严格说起来没有血缘关係。
    “魏师傅,內阁如何决断?”
    万历皇帝开口询问道。
    “启稟陛下,刑部认为当严查此案,內阁认为较为妥当,且因关係重大,宜从重从快处置此事,避免引起京中非议。
    內阁认为,今日下午就召集大理寺、都察院並三司会审,务必查清此案细节,还天下一个公道。
    若女婢荷、平民卢锦等人系冤案,则应为其昭雪,涉事官员严办。”
    魏广德开口说道,“等三司会审有了结果,朝中六部再自查自纠,对前些年所有事务重新进行核查.”
    魏广德把刚才在內阁所说的话,大致又重复一遍,只是提及这是四人的一致意见,之后才退回班內。
    万历皇帝微微点头,开口说道:“此事涉及皇亲,內廷会派人隨堂听审。
    魏师傅,朝廷处理的结果,由你直接向朕稟报。
    其他,就按你先前所说做吧。”
    皇帝要给出的就是个態度,其实皇亲多了去了,但是这种事儿还真是少见。
    出了乾清宫回到內阁,魏广德马上就写条子召集大理寺卿和都察院,让他们马上去刑部调阅卷宗,下午就开堂审案,再把案子过一遍。
    这也是防微杜渐,避免再落人口实。
    同时,魏广德又让人传话,让在京六部五寺衙门都派人旁听,各家勛贵府和锦衣卫也派人参与其中。
    此时,当年旧案发了的消息,也已经从刑部传出,也是把眾人都嚇了一跳。
    当初那三人可是被凌迟,算是最残忍的刑罚,却不想是三条无辜生命,是冤案。
    下午刑部大堂开审时,堂外也是站了乌泱泱的一眾百姓前来听审。
    至於已经是锦衣卫千户的张国维,上午刚送进南镇抚司大牢,下午就被提出,送到刑部大堂一起接受审问。
    毕竟,当时在场之人就属他官职最高,自然要承担失职之责。
    其实刑部已经过堂,把事儿都查清楚了,人证物证其实都已经有了,包括作案凶器,都已经从案犯家中搜出。
    有仵作比对后,確认为杀死周世臣的凶器。
    古代,也是有验伤並记录在案的,包括伤口形状,长度、宽度和深度,都是判断凶器的依据。
    所以问出凶器,再和原来的卷宗中记录核对,就能知道对错。
    下午散衙前,三司会审的结果其实就已经出来了,只不过因为一些原因並没有马上送到內阁。
    魏广德也没去过问,內廷派出去听审的是张鯨,他已经把整个案子审理过程绘声绘色说给万历皇帝了,现在只等刑部把新的审案卷宗送来,就可以结案。
    到了晚上,魏广德在府中宴请眾人,包括自己这边的人,还有申时行和余有丁、甚至还叫上许国。
    等宴会结束后,已经进入户部的魏时亮单独留下来小声和魏广德说了这事儿。
    “翁大立手里可有你什么东西?”
    魏广德开口问道。
    “绝无,只是我当初从南京调任京城时,他多有帮助。
    今日有人来找我请託此事,希望能网开一面。”
    魏时亮说道。
    “谁?他应该还不知道此事,是在京城的好友所为了。”
    魏广德摇摇头,隨即正色道,“此事推了吧,就说你已经离开刑部,不清楚具体情况。
    翁大立所为,不仅是犯了眾怒。
    下午刑部庭审当场你应该知道,堂外群情汹涌。
    这翁大立,肯定是要被查办的。”
    这种请託,多半就是为了寻一个较轻的处置办法,比如申敕或者记过。
    不过,翁大立被调往南京,其实就是已经失势,不过是为了让他体面的致仕而已。
    等上两年,就该滚蛋了。
    不过,此案翻过来,当然就不会再等那两年。
    直接罢免在魏广德看来,就已经算是朝廷网开一面,给了体面了。
    按说,以张国维的供状,还有参与审理此案狱吏所说,刑讯逼供那都是翁侍郎指使的。
    有刑部主事、狱吏审问高手反对,还被其训斥,可见其当时也是利慾薰心了。
    “下午,陈炌已经派人去南京。”
    魏广德给魏时亮提供了一个消息,这其实就是查办翁大立的前兆。
    都察院去南京,当面询问翁大立情况,之后据实回稟。
    这个回稟,如果直接认罪,或许处罚会轻些,若是继续顽抗,那肯定就是要重罚了。
    “那,我就先告辞了。”
    知道此事已成定局,魏时亮果断的告辞离开。(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