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442章 1532走了

      “叔大兄,见你身子康復,善贷心中也是不甚欢喜。
    择日不如撞日,今晚我们在神仙楼畅饮一番如何?”
    內阁魏广德值房里,魏广德把张居正迎进来坐下,就热情的说道。
    “酒宴就免了,老夫虽然有所康復,但这次大病一场也是伤了身子,太医也说了,酒肉这些,这段时间都要禁,不能在用了。”
    张居正苦笑道,“以后这朝政,还是得善贷处理了,我这还得回府养病。”
    “叔大兄放心,如今你身子大好,应该也能处理一些事务,至少事关重大之事,也可以帮著参谋参谋。
    正好,刚兵部送来消息,宣大郑总督上奏,草原乱局已经平息”
    魏广德就把梁梦龙送来奏疏的大致內容交待一遍,张居正听后微微点头。
    “此事处理就很好,如果我在內阁,也就是如此办理,或许”
    说道这里,张居正略微迟疑后才说道:“或许还会为了维持和顺义王的关係,劝说三娘子息事寧人。”
    这话,张居正倒是说的真话,並无半分虚假。
    其实张居正这两日也知道了这事儿,还对魏广德的处置稍有不满。
    这次过来,本就是为著此事来事来的。
    在他眼中,只要维持住和蒙古的关係,稍待时日,蒙古实力被削弱后,还不是被大明搓圆搓扁隨意蹂躪。
    现今的形式,如此强硬支持三娘子,实在有些不妥。
    可既然兵部说魏广德的策略奏效,顺义王先一步屈服,张居正就不得不调整自己过去的思路,那就是或许他也是高看了蒙古的实力。
    顺义王和他手下那些草原骑兵,或许真没有想像中那么强大。
    “你们先去我的值房,收拾下府里的东西。”
    张居正这时候对跟进来的几个儿子吩咐一声,让他们去取东西。
    “是,父亲。”
    四人都是应承著,向魏广德拱拱手后才出了值房。
    “叔大兄,收拾东西为何?
    如今身子大好,相信很快就会调理好,重回內阁当差才是。”
    魏广德出声道。
    张居正这时候看著魏广德,片刻后才苦笑著诉说道:“实不相瞒,善贷,我已经听从你的建议,今日入宫既是谢恩,也是递交致仕奏疏。”
    张居正可不相信魏广德真不知道他入宫的目的,不过有些事儿,还真就得揣著明白装糊涂。
    既然如此,好吧,那就自己亲口说出来就是了。
    “为何,当时是看叔大兄病重,善贷才有此建议。
    如今已然大好,自是不需要如此啊。”
    魏广德急忙说道。
    “这场大病,差点要了老命。
    太医也说了,不好好调理,我这条命怕是休矣。
    都说落叶归根,我还想要回到家乡,亲眼看看生我养我之地,再在父亲坟前结庐而居,了结当年未尽之孝道。”
    其实张居正没有把实话全告诉魏广德,那就是二月那次病倒,並非毫无徵兆,而是他早已经觉得身体不適。
    也幸好这两年朝中大事儿不多,於是他才找来太医调理。
    不过一把脉后,就说他的病怕是有些凶险。
    之后断断续续的请假在家休息,也是因为太医在给他试药,寻找如何调理的方子。
    这其中,还有就是知道自己身体情况后,张首辅的心气泄了。
    原来的时空里,张首辅二月不过“偶感风寒”休息两日,之后就回到內阁继续办差。
    一直持续到六月,因为完美处理了这次蒙古內乱,也就是朝廷劝说三娘子罢战。
    当然,最后的结果就是,大成比吉嫁给了扯力克而不是不他失礼。
    张居正因为处理这次外藩纠纷,宫里太后依旧是加封他为太师,然后
    然后就是他在两日后突然病倒,七日后一命呜呼。
    即便在后世也说,身体健康的人,如果病倒,往往都是大病,不死也要脱层皮那种。
    这种情况,其实古代就有,那都是老祖宗不断总结出来的。
    那种病怏怏的人,身体小毛病不断,往往还活的长久,因为知道怎么做多自己身体好,一直將养著。
    反倒是那些看著身体好的人,一旦病倒就如同山崩地裂,就算是杏林国手也是难以挽回。
    不过,其实这些人在身体发病前,往往还是都有徵兆的,只是有没有被重视。
    这次,张居正就是稍微上了心,然后没死成。
    也是因为朝中无事,又有魏广德这个和他理念类似之人盯著,他能放下內阁国事,安心在府中调养身体。
    “宫里,把我的请辞奏疏留中了。
    等上三五日,我会上第二份摺子,直到宫中批红为止。”
    张居正继续小声说道。
    他说这话,其实也是告诉魏广德,他这个位置不坐了,让他安心。
    虽然张居正其实不是很看重这个位置,所谓枪打出头鸟,其实魏广德一直认为有张居正这个头铁的在前面顶著,对他来说更好。
    只是,当张居正去留已定时,他也是绝对不能退缩的。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到这个位置,魏广德知道绝对是没有退缩的道理,否则自己怕是马上就要崩盘。
    “叔大兄不必如此”
    魏广德还要再“劝说”几句,张居正已经摆手说道:“善贷,到这个时候,你我心里其实都懂。
    何况,你看的比我还明白,我也是这次得了太师封赏后才想明白其中道理。
    我,是不得不离开了,哎.”
    轻嘆一声,张居正接著说道:“此次我会带著家中四子一起离开京城回江陵,我肯定是不会回京了,不过家中孩子们还年轻。
    等上三五年,如果朝局稳定,我希望你能够重新启用他们。
    这几年,我那边的事儿,也还要善贷多多照拂一二。”
    “叔大兄已经准备好后手了?”
    魏广德忽然问道。
    “我辞官后,会奏请原礼部尚书潘晟接替內阁职位。”
    张居正也不隱瞒,开口说道。
    明朝重臣致仕,皇帝一般都会给官员一个面子,启用他保举之人。
    这里面,有拉扯后辈的,比如谋个官职,或者举荐他人接替自己的位置等等。
    其中原因很多,说不清道不明,其实本质上就是皇帝给的一个恩典,以示对其的尊重。
    张居正要把家中子弟带走,自然就不会给后辈保举什么官职,那就只能是举荐阁臣人选了。
    “倒是老成持重,就是未必能如叔大兄之愿,你小看子维了。”
    魏广德只是笑笑,说了句。
    这些年,儘是在內阁玩弄一些权术,包括很多时候和张居正斗智斗勇,为江西官员爭夺一些职位,魏广德看的已经很清楚了。
    张居正或许以为他提携了张四维,他走后,张四维不会对他如何,可却忽视了张四维对张居正举荐之人的提防。
    张居正能坐稳首辅的位置,不仅是他能力的原因,还有宫里太后的信任,和他那个好盟友的关係。
    这个好盟友,自然就是冯保。
    他是连接前朝和后宫的纽带,张四维能不眼馋。
    不过冯保当初和高拱有嫌隙,而张四维最初就是被高拱看好的人。
    世人大多记得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其实还有句成语叫做殃及池鱼。
    高拱死了,冯保很开心,可他是个太监,是绝对不会就此放下成见的。
    张四维,这个曾经被高拱推崇的官员,就被冯保不喜。
    这些年来,张四维不是没有討好过冯保,但是效果极差。
    冯保还是习惯和张居正合作,甚至和魏广德联合,却都不正眼看他一下。
    所有和高拱有粘连的,都是冯保不喜欢的。
    其实古代刑罚的“连坐”,还是很有道理的。
    普通百姓或许会觉得连坐之刑是牵连无辜,但其实古往今来许多受罚之人,或多或少都会牵扯到家人,比如后世的政审。
    而这些人,必然是对朝廷,或者对政敌不满的。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冯保很明白这点,所以防患於未然的办法,就是把所有和高拱有染的人都摁住,不让他们冒头,才能保证自己不会遭遇到当初一切的“报復”。
    张四维,要不是张居正看重,多次在冯保面前保他,现在的张四维怕早就被打发到什么穷山恶水做官儿去了。
    甚至,罢官去职也是有可能的。
    魏广德自是感觉张居正未必真正控制住了张四维,毕竟当初御史台的事儿,魏广德记忆犹新。
    “你和双林一样,都高看他了。”
    张居正却是笑道,不过笑过之后,他脸上疲態尽显。
    接下来,两人都不再言其他,只是说起当初裕袛之事,权当做聊天吧。
    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其他的都改变不了什么。
    等张家张敬修等人回来后,张居正也起身告辞。
    拿东西是假,和魏广德谈话是真,和值房几个人说话也是真,不过那是让张敬修代劳。
    毕竟为自己做了那么多年差事儿,这个时候自然好聚好散。
    要钱財的,就给钱財,想要出人头地的,张家也能尽力满足。
    在张居正没有卸任前,这些人和事儿还能安排,比如转六部做个吏员,只要离开內阁,就不会有人再针对他们。
    终究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们继续留在这里也是无用。
    魏广德只是把张居正送出值房,张居正还去张四维和申时行那里閒坐片刻,这才告辞离开內阁出宫。
    他以后,是再也不会再踏足宫门了。
    “走了?走了好啊”
    当芦布过来报信,说张居正已经出来宫门后,魏广德只是感慨一句。
    让有功之人能得善终,魏广德觉得自己为张家做的够多了。
    真要如上一世,张居正死后两年张府被抄,长子被逼自尽,那也太显得薄情寡义了。
    而此时草原上,三娘子已经率部进入板升城,大成比吉也接受了三娘子代儿子送上的定亲彩礼,算是把事儿定下。
    黄台吉带著扯力克直接回了归化城,虽然心中不满,布置下人手拉拢把汉那吉的遗部,但效果並不太好。
    毕竟,这都是三娘子早就安排手下人做过的了。
    当初,三娘子可是按照最坏的打算进行的布置,该拉拢的,早就暗中联络过,扯力克的人再去,能见效才怪了。
    也是因此,扯力克那边虽然许下种种承诺,但是收效甚微。
    甚至,他以为的所谓承诺,其实还不如之前三娘子派人递过去的橄欖枝。
    毕竟,扯力克只是王子,能给出的报酬太少了,远不及三娘子这个掌握著朝贡大权的首领。
    黄台吉回了归化城,郑洛也率部南行,隨行的还有阿力哥带著的千多部眾。
    这是他之前的部族,把汉那吉给他的,这次就是前往安石堡,准备先进驻那里,把城池修整一番。
    王庭和大成台吉这两部分部族,可能是最早脱离游牧生活,接受汉人那种依靠城池生活的蒙古部落了。
    当然,虽然不会如同原先那样辛苦,但依靠城池生活,对物资的要求也极大。
    如果没有和大明的商业贸易,这种生活方式简直就是灾难。
    毕竟草场固定,就代表著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牧草,能够饲养的牛羊马匹数量有限。
    游牧自然不怕,可以大量繁殖家畜,只要顺著丰美水草在草原上流动即可。
    “以后,你们除了在附近放牧外,可以多养战马,兵部那边会给够马银。
    除此外,还可以多多收集其他部族的羊毛,张家口那里的草原商会也会敞开收购你们供应的羊毛.”
    回去路上,郑洛和阿力哥交流,自然给他出主意。
    三娘子一支在蒙古,说实话,郑洛不放心。
    这种情况下,还是多培养一支忠於大明的部族就很重要了。
    等海哥儿进入安石堡,把这里发展成第二个板升城也是不错的选择。
    而且,板升城距离宣府边墙三百里,而安石堡不过二百里,更近,和大明的联繫也会更紧密。
    “我们一定会为朝廷收集所需各类商品”
    阿力哥自然是完全答应下来,靠近大明边墙,需要的时候也能得到各种支持,自然再好不过。
    其实牧民也需要羊毛御寒,可经过纺织的毛呢,御寒性能似乎更好。
    现在许多部族都会带著大量羊毛前往张家口马市进行交易,用羊毛换取毛呢。
    只不过,马市有名额限制,权利在三娘子手里。
    如果能够做个中间商,似乎对海哥儿也是有利的,可以让他加深和其他部族的联繫。
    大明要战马,那安石堡完全可以多养些战马交易给大明,换取各类物资,特別是毛呢。(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