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喜乐殿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046章 离开香江到深圳,部队义诊!(二合

      第1046章 离开香江到深圳,部队义诊!(二合一章)
    方言听到乐苗的问题,笑了笑说道:
    “我上面还有领导呢,不太方便,要不……出去看看你新买的车?”
    乐苗听到方言的话,点头笑道:
    “可以啊。”
    接着就对着方言做了个邀请的手势。
    等到两人,来到酒店外的停车场后,乐苗发现身后李冲和邓财还在跟着。
    她无奈的笑了笑,然后带着方言来到了一辆奔驰旁边。
    这是一辆奔驰w116 450se,和方言在京城的那一辆是同款,不过这一辆的颜色是天蓝色的,看起来没有黑色的商务,反倒是带着点活泼。
    方言绕着天蓝色的奔驰 w116转了一圈,拍了拍车子的引擎盖,说道:
    “没想到你挑了辆和我京城那辆同款的。”
    乐苗用车钥匙解锁,然后打开门邀请方言坐进主驾驶。
    方言坐了进去,乐苗对着方言说道:
    “郭真说这款底盘稳,适合我这种开慢车的,而且以后去谈生意,见客户也显得我沉稳。”
    说着她拉开副驾驶门坐进去,伸手调了调后视镜:
    “你猜我买车用了多少钱?”
    方言用手拍了拍方向盘,笑道:“听你这意思好像是没有多少钱似的。”
    乐苗笑着说道:
    “倒也不是没有钱,只不过的比较少而已,是郭真陪我一块儿去买的,那边的人和她认识,结果就给了一个很低的价格,她说是为了回报我让她放摩托的恩情。”
    “这位郭小姐看起来对你挺好的。”方言点了点头,乐苗也算是在香江找到好朋友了。
    而且郭真好像还挺对她的胃口。
    她突然压低声音:“我算过了,我手里的钱也只够买一块儿不大的地,真正想赚钱,还得靠股市滚雪球。”
    方言看向她发现了乐苗有了一股从前没有的野心。
    海风掀起乐苗的发梢,她望着酒店门口的霓虹灯牌:“我听说了,内地政策要有大变动了,以后要放开商业政策这块儿,现在我在这里赚钱,以后内地有更大的市场,到时候咱们继续合作。”
    方言听到乐苗这话,略微有些惊讶,想不到她消息居然这么灵通。
    乐苗看到方言的表情笑道:
    “别忘了,我也是有人脉的人。”
    方言恍然,选举笑着说道:
    “是我小看你了,我也是只听到一些风声没想到你居然就这么肯定了。”
    乐苗说道:
    “也没什么好猜的,这是有必然性的,我们学校里的老师还有专门研究这个的,毕竟这么大个国家,看看现在的各种动向,都能猜得出来的。”
    “就比如说你背后最大的那位廖主任,他不就是在做这事儿嘛。”
    方言点了点头。
    乐苗又说道:
    “看你身边就没几个会商业的朋友,我在香江提前学习,也算是帮你提前布局了。”
    “到时候可别忘了我这里还有你的投资啊!”
    方言笑着说道:
    “忘不了,记性好!”
    “咳咳!”邓财在不远处咳了声,方言知道这是催他回酒店。
    方言他敲了敲车顶,对着乐苗说道:“行了,明天我早上走的早,这会儿得回去了。”
    乐苗闻言伸手拽了拽方向盘上的真皮套,突然把车窗摇下一半,海风卷着她的话音灌进车厢:
    “行啊,那我就不耽误你收拾行李了。”
    她指尖看了下仪表盘上的石英钟:“时间不早,祝你一路顺风。”
    “谢谢”方言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推开车门走了出去。
    “对了,等一下。”
    说话间,乐苗也从另外一边下车,她走到后座门口,打开门口从后面座位上摸出个盒子来塞到了方言手里:
    “给你媳妇儿带的丝巾,你粗心大意的肯定忘了。”
    方言有些错愕,没想到乐苗居然还想着这事儿。
    接着乐苗重新回到了车的驾驶位,坐进去后摇下车窗:
    “对了,新鸿基的股票我帮你多买了十手,算你入股我的贸易行启动资金,等内地市场开了,赚的钱分你三成。”
    方言刚要回答,乐苗已经发动了引擎。
    天蓝色的奔驰w116在停车场的地砖上划出半圈光影,她冲方言摆摆手:
    “走了啊!”
    说话间车尾的排气管喷出白雾,轮胎碾过减速带时发出“咯噔”一声,接着那抹天蓝色离开了停车场,汇入弥敦道的车流,一会儿就不见了。
    方言看着手里盒子,打开后看了看,果然看到是一条丝巾。
    包装的很精美,应该价格不会便宜。
    方言挠挠头,然后对着邓财李冲说道:
    “行了,回酒店。”
    等到三人回到酒店房间里,时间也差不多到九点了。
    还是老规矩,方言去洗漱睡觉,另外两个人轮流守夜。
    一夜无梦,等到方言再次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四点了。
    昨天已经收拾好了东西,现在就只需要简单的换回之前的衣服就可以了。
    等到四点半的时候,方言他们已经到了酒店的楼下,这次负责来送方言他们的车队,是五师兄薛震带领的。
    他是带头的车,走的时候还对着方言叮嘱,回去后一定对师父师兄保密,不要告诉他们自己在香江。
    这事儿其实不说方言也不会透露,毕竟是涉密的事情,有纪律在的。
    时间很快就到了该出发的时间,由薛震的车带头,其他人的车紧随其后,驶入了凌晨四点半的弥敦道。
    凌晨四点半的弥敦道像一条浸在墨蓝晨雾里的河流,薛震的车头灯劈开薄雾,在湿漉漉的柏油路上投下两道晃眼的光带。
    方言坐在后座,看着车窗外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
    街道上除了路灯还有一些没有熄灭的广告牌。
    街边还有一些不知道是流浪汉还是喝醉的人,躺在一些商铺外边,他们身上盖着报纸,看到方言他们车队经过,一下坐起来迷茫的看着他们。
    车队驶过尖沙咀天星码头时,维多利亚港的海面浮着几盏渔火,远处货轮的汽笛声闷闷地撞在车窗上。
    绿白相间的渡轮正劈开晨雾,船尾拖出的浪在晨曦中泛着青白,甲板上零星站着几个早起的乘客,风衣在海风中鼓成帆的形状。
    李冲掏出手表看了看:
    “还有半小时到打鼓岭,这会儿香港海关该换班了。”
    这会儿已经是早上五点出头。
    车子转入窝打老道,路灯的光晕在湿漉漉的梧桐叶上流转,偶尔有送奶工骑着单车掠过,铝制奶箱在车把上叮当作响。
    穿过狮子山隧道时,隧道顶的白炽灯在雾中连成一条模糊的光带,墙面上还留着60年代“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标语残迹,被过往车辆的尾气熏得发黑。
    出隧道后,吐露港公路两侧的高楼渐次退成稻田。
    此刻雨逐渐停了。
    粉岭附近的公路旁,“大排档”的铁皮棚下亮着昏黄的灯泡,几个卡车司机围坐着喝早茶,铝锅里的奶茶正“咕嘟咕嘟”地冒泡,烤面包的焦香混着柴油味飘进车窗。
    薛震的车突然减速,前方打鼓岭边境检查站的红灯在晨雾中明明灭灭,穿卡其色制服的警员打着手电筒检查车辆,岗亭墙上黑板日历写着1978年5月9日。
    车队驶过界河桥时,方言瞥见罗湖桥头的红旗在晨风中舒展,桥对岸的深圳镇还沉在熟睡里,只有几盏路灯在灰蒙的天色里亮着,像散落的晨星。
    车队继续向前,他们要在边防站这边吃早饭。
    车队驶入罗湖口岸停车场,东边的山峦正涌起金红色的朝霞。
    边防战士踩着正步过来查验证件,一行人陆陆续续下车,方言踩着满地打湿的梧桐叶走向过境通道,听见身后传来香港关闸“哐当”的落闸声。
    一辆绿色的解放牌卡车停在路边,看到他们后,车上的人立马下来敬了个礼。
    “回来了!”邓财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香江那边虽然豪华,但是随时都处于紧绷的状态,特别是负责保护方言的李冲和邓财他们精神压力更是巨大。
    现在到了这边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廖主任他们前面车上陆陆续续的下来人,接着边防军官对着他们敬礼。
    “路上辛苦了,食堂给你们留了热乎的早饭!”
    这边热情的邀请他们去食堂。
    这时候五师兄薛震已经开始指挥车队转弯返程了。
    “不吃了?”方言对着薛震问道。
    “不了,还得回去照顾孙凯。”薛震说道。
    接着他又对着走过来的廖主任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廖主任对着他点头:
    “多保重!”
    车队引擎发出低沉的轰鸣,五辆黑色轿车在晨曦中调转车头,薛震摇下车窗喊了句“走了”,车尾的红灯在湿漉漉的路面上拉出蜿蜒的光带,很快消失在界河桥的拐角。
    接下来,廖主任领着三人走进边防食堂,长条桌上摆着搪瓷盆盛的白粥、油亮的榨菜丝和刚出锅的油条。
    老爷子们胃口很好,看到这军营里的早饭连连说现在的条件好了。
    方言这边,邓财李冲他们回到原来的老爷子身边,抓起根油条咬得咔嚓响。
    还是这边的生活让他们感觉更加适应。
    方言一边吃饭,一边左顾右盼,发现这里居然就他们一行人,没有其他的军人。
    廖主任用竹筷敲了敲碗沿:“别东张西望的,吃完了还要去看你们的仓库呢。”他指了指窗外渐渐亮起的营房外。
    方言点了点头,开始埋头干饭。
    等到他们吃完饭,食堂的广播突然响起《东方红》的旋律,食堂外边传来了跑步的声音。
    原来是这时候人家部队的同志才过来。
    唱歌声音响起没一会儿,食堂的铁皮门被推开,穿着军装的战士们列队涌入,搪瓷碗碰撞的声响瞬间填满了屋子。
    领头的连长袖口沾着晨露,看见廖主任和一众老前辈便立正敬礼:
    “各位首长好!”
    打饭的年轻战士眼睛好奇地瞟向这边,看到方言他们看了过去,立马对着他们敬礼。
    食堂里的长条桌很快被挤满,战士们开始吃起了早饭。
    方言他们这会儿也吃的差不多了。
    吃完最后一口,廖主任对着方言招呼:
    “走吧,今天就我们几个去视察,老爷子们在军营里面有他们的工作。”
    方言点头,老兵们在部队里教育下新同志,说说战斗故事,考察下现在的部队情况,这个是一直以来的老传统了。
    接着方言和廖主任一起出门,随行的人还有周秘书。
    属于是非常精简的配置。
    公司的那块仓库,就在这里附近,一共五百亩地。
    这里毗邻深圳河,便于水陆联运,距广九铁路罗湖编组站仅3公里,铁路支线可直接接入仓库区。
    作为内地供港鲜活商品的核心通道占70%货运量,周边已形成初级物流集散地,政府规划时,早已将其视为重点依托的本土枢纽。
    刚开始投入建设几个月时间,之前方言了解到这边进度很快,但是具体是什么程度,方言也没见过。
    方言跟着廖主任和周秘书穿过晨雾未散的田野,远处工地已经有机械声传来。
    生产队的广播里传来当地粤语通知的声音。
    他们来到五百亩的仓库区边缘,一台锈迹斑斑的推土机正轰隆作响。
    履带在泥地上碾出深辙,惊起一群在土堆里觅食的野鸟。
    方言愣是没认出是什么品种。
    工地上,一排尖顶红砖房已封顶,墙面上“抓革命,促生产”的标语被石灰水覆盖了一半,露出底下斑驳的红色字迹。
    脚手架上挂着褪色的红绸,那是几个月前开工时留下的,在晨风中微微晃动。
    工人们这会儿已经上工,方言他们看到工地上,工人踩着竹梯粉刷墙面,白漆在蓝色工装裤上,沾上星星点点的痕迹。
    距库房百米处,一群民工正用箩筐搬运碎石,铺设铁路支线的路基。
    铁轨尚未铺就,但枕木已整齐排列,每根枕木上都用红漆写着“广铁分局”的字样。
    说起来萧承志老爹就是广铁的大领导。
    一个戴草帽的老师傅蹲在地上,用水平仪校准枕木高度,额角的汗珠滴在的黄土上,抬头看到方言他们一行人,露出个好奇的目光来。
    “做乜啊?”他对着方言他们问道。
    廖主任带头用粤语回应到:
    “同志,我哋系从bj过嚟嘅,过嚟睇下呢边嘅建设进度。(同志,我们是从bj来的,过来瞧瞧这边建设进度。)”
    廖主任也是在香江呆过的人,说起来还是相当流利的。
    廖主任话音刚落,戴草帽的老师傅“腾”地站起身,草帽险些掉在枕木上。
    他拍了拍裤腿的黄土,操着夹杂粤语口音的普通话咧嘴笑:
    “哎呀,bj来的领导!早知道该整队欢迎嘛!”说着就要抬手敬礼,却被廖主任一把按住。
    这些都是当过民兵的敬礼很正常。
    廖主任拍了拍老师傅肩膀说道:
    “搞建设不用搞排场,这段铁路的负责人在哪里?”
    “我就是,我就是!”老师傅搓了搓手说道。
    然后他说道:
    “我叫陈木根,负责把铁轨铺到仓库区。依家(现在)枕木铺了一半,就等广铁分局送钢轨过来。”他指向远处堆着的石料,“呢度(这里)原本系(是)片稻田,上个月犁出个清代瓦罐,都交畀(给)文物站咯!”
    廖主任笑着笑问道:
    “进度跟得上吗?”
    陈木根说道:
    “领导放心!我带住(带着)二十个民工,每日干到月亮爬上山。你睇(看)呢条轨距,绝对符合广九铁路标准,将来火车直接开到仓库门口,药材落车(下车)都唔使(不用)多搬一次!”
    接下来廖主任就开始和陈木根聊了起来。
    方言也在一旁了解到现在的工作进度。
    基本上他们要求的仓库已经完成了,接下来这个地方就是铺设铁路了。
    不过看到这里还有很多空地,方言感觉还应该修有些其他的东西才行,或许在这里也修个生产车间,直接生产好了就往外供应?
    接下来廖主任又和方言一起去仓库里看了下,对于仓库的质量方言还是满意的,就是这边实在有点潮湿,方言感觉还得考虑下防潮的工艺,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儿,但是不能忽视。
    最先视察完了方言他们这里,接着这边的领导就来了。
    队伍的人数逐渐多了起来,视察其他地方的时候都是有人陪同的,这人一多看起来就不是那么方便了。
    也就是方言看到了真实的情况,其他地方的工地这会儿都处于是停工状态,就等着廖主任视察了再说。
    很明显廖主任有点不满意,但是也不好说。
    视察总体上来说是没问题的,等到中午的时候也没回营区,而是就在这边领导招待的工地食堂吃了一顿。
    也不知道是谁的主意,还专门做了北方的大馒头,可见是相当用心了。
    接下来下午廖主任又给这里的领导班子开了个会,方言在一旁旁听,主要说的投资的这些项目,开完会下午三四点,谢绝了他们留下吃晚饭的要求。
    接着方言他们就打道回营地了。
    等到了营地后,方言又听到个消息。
    晚上他们就在这里休息,明天早上广州那边直升机来接他们。
    晚饭当然还是在营地吃,不过吃饭的时候方言接到了个新任务,待会儿吃了晚饭,给这里的一些生病的战士做个义诊。
    部队里军营生活中官兵因训练强度大、作息不规律、环境因素等,难免会出现健康问题。
    方言听到这个要求当然是义不容辞了。
    当即就答应下来。
    他就想着都是一些年轻人,应该都是一些小病。
    结果等他在食堂里摆开台子后,也是被震惊到了,因为完全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某个新兵的风湿性关节炎,炊事班的腰肌劳损,营长的慢性肠胃炎。
    甚至还有一位政委面部还有下肢浮肿,已经检查出了慢性肾炎,但是依旧还是在坚持工作。
    他说是去年得时候下肢浮肿,从脚底板一直到小腹,日益剧增。
    卫生所的军医给他开了个利尿剂后肿胀减轻,但是停药过后就会肿起来,在方言来之前他都没有任何想去大医院治疗的想法,一直都在吃利尿剂。
    方言着实震惊了,他没料到这里边防战士的医疗条件,与京城部队的差距竟如此悬殊。
    在京城,甭说是现役官兵,哪怕是退伍军人,但凡身体有恙,都会被及时送往医院诊治。
    就说之前那个自己治疗过的军人,就算是军区医院没治好,人家也是一直待在医院里治疗的,后来被方言治好之后,那边遇到不会治疗的,还有当地军区医院的医生,带着人直接找到方言治病的。(见746章)
    方言赶紧给他检查,对方面浮色黄,腹部胀大,按之如囊裹水,下肢凹陷性水肿,按下去就很难弹起来。
    他自己说小便色清量少;大便溏薄,每天1次。
    并且现在身重乏力。
    方言检查他的苔薄白腻,舌质淡红,边有齿印。
    左右手脉搏,脉细濡。
    这个就是典型的脾阳不振,土不制水,水湿泛滥。
    治法也没啥特别的,温阳健脾,渗湿利水。
    方言当即就给他开了个方子出来。
    他这病不能拖,当即就去附近镇上找医院拿中药,回来就开始熬药。
    喝了过后,当天晚上喝了一副药后,尿量就增多起来,下肢的浮肿当夜就减轻了下来,比他吃利尿剂还管用。
    方言看到他们这情况,知道一些部队里,医疗知识是匮乏的。
    自己还得想办法给他们弄点常见病判断和治疗的手册,让他们自己也能够完成辩证和治疗。
    当天晚上义诊结束,方言就给廖主任说了这事儿。
    廖主任非常赞同方言得行为。
    说是到时候写完,他来负责印刷来推广。
    老兵们听到方言这举动,也是对他好感激增。
    当天夜里方言还找到这里的卫生站军医,找他了解了一下部队里的常见病,收集过后方言就写了一套针对这些病的辩证和方子出来,留在了军营里面。
    弄完过后都凌晨三点过了。
    方言这才慢吞吞的回到给他安排的宿舍,倒头就睡了过去。
    等到再次醒过来的时候,是听到“库库库”的直升机声音。
    外边天色已经亮了,接他们去广州的直升机也到了。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晚点还有加更。
    (本章完)